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德育、体育、智育该如何展开与实施?
主要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去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活动里面就可以培养他们的体育素质提高,让身体更加健康,而且在这些活动里面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团结,所以就能够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如何正确开展体育、美育、德育等教育,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应该多让孩子们参加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能够锻炼他们的思想品德。
美育教育应该怎么做?
美育,即美感教育,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美的种子,是每一个教职人员的职责所在。可以说,生活处处皆美,处处皆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在小学阶段,利用学校、社会环境,挖掘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小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生活中,应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比如所,让小学生欣赏小草绿茵茵的样子,聆听花开的声音,听蝉鸣蛙噪,观溪水潺潺,四季轮回,日升日落,在心灵深处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起小学生保护、创造美的欲望与冲动。美育教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要想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的美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校容校貌。清新整洁的校园无疑会给人美的感受。安静的教室,伫立的食堂,喧闹的操场,芬芳扑鼻的花坛,内容充实、色彩斑斓的学习天地,校园中处处洋溢着和谐之美,这一切让人顿生愉悦之感。教师应引领学生去观摩和感悟校园环境的美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彩笔绘画,展现出教学楼等建筑的布局美与整洁美。在学生发现美之后,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怎样才能让美永驻呢?让美永驻,就要注意保持美,甚至创造美,激发其对美的渴望。保持美,具体体现在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等;创造美,具体体现在让学生去打理校园环境,植树、种花、种草等,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一样的、更加美好的校园。
进而,是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读诵感知、领悟意境、欣赏联想中得到美的体验。古诗词中,如“山有色,水无沙,绿叶衬红花”、“半塘池边采莲女,一盏灯前读书娃”等,皆是对美景的描写。教材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让小学生反复吟咏,便会悟得其中意味。小学教材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古诗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静夜思、精卫填海、少年闰土等),又有描述景物和风土人情的现代美文(如华北明珠白洋淀、端午粽等),更有讴歌心灵之美、陶冶情操的名篇佳作(如送给奶奶的阳光、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到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布局谋篇的合理自然,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景物之美、民风民情之美和高尚的心灵之美,引导学生向书中人物学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而做到对学生实施有目的的美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都配有一至几篇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诠释了文章内容,与教材息息相关,又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教学时,应图文对照,生动鲜活的文字与彩图相呼应,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活脱灵秀的景物之美与辽阔深邃的意境之美,达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目的。
最后,是写好作文。美育教学,是少不了写作文这一环节的。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写作文,就是对美的创造。上作文课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花朵的艳丽,小草的纤弱,果实的饱满…鲜活生动的描述出大自然的美景。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之处,比如身边发生的让人感动的事,小到帮忙收拾家务,大到为社会作贡献(如拾金不昧等),用准确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精巧的布局,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陶冶情操,升华情感,使身心受到美的感染与启迪。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美的感受。老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一是应把握好其对美的感知的程度,适时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感知美,在作文中用语言把这种美体现出来;二是应对作文进行适当美化,删减或增添语句,改变用词,调整段落和结构等,使其作文成为其对美的感知的最好的表达。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量空前密集的社会。少年儿童,正处于大量吸收外界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使其心灵纯洁、人格完美,从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小学生的美育教育,虽不用达到如此程度,但也必将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在此希冀小学老师们能重视美育教育,毕竟身为人师,不可徒有其表,我们须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方向努力啊。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应做到与美育与教育之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寓美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
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如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享感;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当然,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也有美育教育的内容,在各科教学中均应渗透美育。此外,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去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寻大自然的韵律美,认识事物的规律是获得美感享受的关键因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教育
1、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如举行定期的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知识节、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认识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认识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应当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流于一般性活动,否则就会失去美育活动的意义。在活动进行之前,应当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意义,避免走马观花看热闹倾向,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应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建立课外美育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外美育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外美育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例如,在泥塑小组,学会把普通的泥土变成美丽可爱的塑像。在刺绣小组,学会用平常的针线绣出精美的图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美育教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校园环境包括操场绿化、标语、景点、塑像、长廊、教室等诸多方面。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环境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能够显示一种校园文化氛围。翠绿缤纷的花草树木,给学生以清新、恬静、生机蓬勃之感。积极奋进的雕塑,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简洁有力的标语、名言、警句,昭示一种精神,规范鲜红的路标,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一幅科学家画像,就是一座丰碑,在无言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向着科学的峰巅攀登。一个整洁、明朗、有序的教室,能够给学生愉悦、欢快之感,给学生美化、清新的感受。美化校园、绿化校园,使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的意志,振奋学生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是积极的、深远的,学生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这种影响、熏陶。
教育要注重根本,该如何让体育美育强起来?
首先,体育和美术的课程就不应该让其他的科任老师来占课。要把体育和美术纳入到中考里面去。这样学校就不会无故的占用体育美术老师的课程了。然后体育和美术也就真正的强大起来了。
加强美育教育的具体措施包含什么?
一,牢记1个根本嘱咐。二,坚持1个指导方针。三,始终贯穿1条主线。四,明确1个总体目标,五,筑劳1个发展根基。六,构建一个完善体系。七,强配一支教师队伍。八,建立一个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