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是如何通过材料、场地的变化来达成目标的?
(一)巧妙利用,让场地“活”起来
1.因地制宜设置区域。
我们将幼儿园户外所有的空余场地,根据其地理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遵循“大场地大运动,小场地巧利用”的原则。比如利用高低不平的土坡处开展野战区,幼儿利用这一区域的边边角角设置工事进行“野战”游戏;大操场因为功能多用,不可能设置固定的器械,因此作为综合运动区,方便幼儿利用木梯、三脚架、平衡木、长凳等可组合的器械开展综合运动;那么,有大型器械的地方就不可用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利用长梯、麻绳、平衡板、轮胎等,创设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区域,幼儿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才能到达大型器械;而操场四周的羊肠小道供各类童车沿道骑行;操场四周的草地,投放木桩、板凳、平衡木等创设挑担类、平衡类及力量类的游戏场地;同时,利用不规则的角落和地段,创设投掷区、攀爬区等,就连树木也没闲着,悬挂着圈圈、竹篮、小玩意儿等各种物件,幼儿可以这区域投物过圈、随意摸高跳、爬树取物等活动,边角场地的巧妙利用和固定场地的多样化创设,使得幼儿的运动场地扩大了,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丰富了。
2.年段错开利用场地。
除了对整个校园场地的划分和利用,我们为了减少因人数多造成拥挤影响幼儿活动的问题,根据幼儿年龄层动作发展需求不同,错开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时间,从而让幼儿活动的场地就更加宽松、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建章立制,让管理“跟”上来
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户外体育活动参加的主体是幼儿。因此,首先要让幼儿明白各活动场地的功能、各材料的放置点及材料的使用方法、材料收拾和整理规则等。对此我们是这样做的:
1.定点定人,材料管理成制度。
运动材料除了按照运动类别进行分类,还要根据活动场地功能不同,以“就近原则”进行放置,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随意变动。同时,为了方便幼儿自由取放,会将每个材料区拍下照片并张贴在对应区显眼的位置,这样不但能让幼儿直观地知道每个区放的材料有哪些,同时也防止了材料的错放问题。
放材料的地方固定下来了,就得有专人管理。这么多数量和种类的材料,管理起来可真不容易,谁来管理最合适呢?我们采用分班管理、师生共管的办法,因为老师有限但孩子很多,孩子是材料的真正主人,只有让他们参与管理了,才能实现材料的真正管理。每学期期初教师首先要熟悉材料放置的地点和摆放情 况,之后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幼儿对全园材料放置有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利用一个月每天早间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在班级保教人员的带领下,以一天玩一个地方的方法,有序轮换,熟悉使用各区材料和收拾放置的方式,同时教师利用餐后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到实地观察,加强幼儿对每个区的材料认识。当然,在幼儿户外体育运动结束后,班保教人员要在自己的责任区积极地引导放置好材料。
另外,要定1-2名保管人员对全园所有的材料以表格记录方式分类、分区记录数量,每周向各责任区负责人落实损坏和变动情况,方便教师及时上网了解材料适时变化情况。
2.及时更新,材料补充成必需。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务实开展,需要保证材料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运动材料的管理办法,如一学期一次定时制作、补充材料的方法;每学期专人材料保管登记的方法、定期检查材料,及时发现材料的安全性,对破旧的材料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证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把这些自制器械归类摆放,记录在册,有专人管理,并公布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内,使教师能够按需选择,保障孩子们户外运动的需求。
3.制定规则,自主、轮换成习惯。
由于全园幼儿年龄不同,存在着运动能力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利用场地、共享资源,实现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让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本发展区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实行场地“轮换制”,即以月为单位,每个段进行活动区域的轮换,这样,在创设运动区域环境时,方便以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为标准创设运动区环境。同时制定了保教人员“活动区责任制”,即同年段的每位保教人员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她们固定负责关注各自责任区域幼儿的活动状况。当然,每个活动区还有各年龄段幼儿自定的活动区规则,如游戏规则、同伴间的合作规则、材料使用规则等。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一些规定,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自主、自由却不失有序。
(三)立足实际,让内容“实”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只有活动内容得到充实,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才会全面。我园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形式,让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合理安排,规范内容。
针对活动时内容单一、盲目的现象,我们重点研讨各年段户外活动内容,从本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本园场地、环境和材料资源,探讨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样玩等问题。各年龄段组建中心骨干研究小组,在教研和保教部门带领下,根据本段幼儿年龄特点及身体、动作发展规律,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综合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各年段的关键目标细化分解,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计划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另外,加强年段集体备课,每周对户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交流,既落实对所制定目标的实施又能及时对目标适宜性进行调整。再次,合理搭配周、月目标。为了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在一个主题开始时,由骨干教师根据学期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早操、运动性区域、户外游戏中。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通过目标审议,户外活动的目标性及时效性更强了,各年龄段对幼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及实际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活动内容的确定也就不难了。
2.班本园本,持续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幼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班本运动形式外,每周尝试开展2-3次打破班级界线的园本户外混龄运动,即全园一起开展活动,带班教师分散在场地各区域,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一下子又变活了,大家对找朋友做游戏的运动乐此不疲。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组织开展各类民间体育游戏,如:跳竹竿、跳皮筋、跳房子、跳长绳、丢手绢、斗鸡、抬花轿、舞龙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则配上童谣音乐改编成民间游戏特色早操,有的创设挑战区,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民间体育游戏如跳山羊、跳长绳、跳皮筋等。=外界专业团队引领,丰富运动内容。我们外请幼儿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团队如体适能培训机构,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引进新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我园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园本活动课程及活动安排。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内容变得全面而丰富。
(四)措施得当,让指导“用”起来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帮助的,为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使指导变得有效。
1.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发幼儿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我们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要善于利用材料作为隐性引导的介质,比如提供“跳山羊”的材料是竹箩筐,刚开始玩的孩子先尝试跳过一个,一旦掌握了跳山羊的动作要领,教师就可以利用不断叠加箩筐的方式激发幼儿向高处挑战的欲望,从而让幼儿获得新的挑战体验。
幼儿的户外体育运动在我们老师大胆的实践探索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幼儿的活动目标得到了落实,运动场地得到充分利用,运动内容更加饱满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幼儿的动作、身体和心理获得更和谐、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目的: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减低成年人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体育锻炼意义:
1、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2、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运动会活动目的及意义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 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采取了各种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其内容丰富,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健美操、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种项目。
综合意义
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也可以说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体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弦的竞赛等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一次成功的射门,一个漂亮的投篮,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精神与神经方面的释放感,愉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这些都是体育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越是注重体育精神层面的价值。
另外,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体育教学目标怎么写
上半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一、 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灵活执教,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实施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如下: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增强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通过分析低年级的基本情况(一至三年级),应达到了解和掌握以下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育课,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懂得上体育课的常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上好体育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
3.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学校运动场及场地内主要器材的名称、用途。
4.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发等动作方法。
5.使学生懂得在游戏中只有与同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遵守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6.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姿势自然走的正确方法,培养走的正确姿势。
7.在个人和集体的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充分自我表现,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通过分析高年级的基本情况(四至六年级)应了解和掌握一下体育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在某些活动中的一些自护自救措施,以及能够选择安全的环境来进行体育锻炼。
2.让学生了解在体育活动以及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能掌握尊重、关爱他人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自身发育情况,关注青春期的卫生与健康,初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4.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姿势,掌握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的正确方法,改进快速跑技术,提高快速跑能力,培养跑的正确姿势。
5.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6.让学生正确掌握快速蹬地起跳的动作方法,提高单、双脚跳跃的能力等。
三.通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安全第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下半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一、 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灵活执教,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实施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如下: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增强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至三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应到达掌握以下技能与知识的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早操和课间操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一。
2.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一是,激发学生为了有良好的身体而参加体育锻炼和人身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并能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4.学会30米快速跑的动作,能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5.发展学生一般耐久跑能力,培养跑的正确姿势。通过各种简单的跳跃练习,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与跳跃能力。
6.通过体操的学习,使学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
7.知道简单的原地和行进间的队列队形的动作要求,掌握简单的队列队形的动作
方法。
通过分析高年级的基本情况(四至六年级)应了解和掌握一下体育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不良情绪对生活、学习、锻炼的消极影响。学会在不良情绪状态下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会耐久跑的方法,初步形成弯道跑的正确身体姿势,掌握正确的呼吸与分配体力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单、双手推、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发展力量和协调素质,提高投掷活动能力。
进一步学习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与团队精神,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高尚的情操与审美观。
通过体操的学习,使学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
三.通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使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安全第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如何组织幼儿园体育运动中的集体游戏
组织幼儿体育游戏,主要先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户外活动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幼儿天生好动,所以根据天气变化,有时户外也玩智力,角色游戏,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如:磁铁活动前布置好场地,给幼儿分了3组,讲解一下规则,设置了两个磁铁,避免等待现象,因刚开始孩子兴趣浓厚体力也好,活动中根据孩子发展与动静交替原则,老师奖励跑的快的孩子,让孩子休息一会,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放松身体,恢复体力,整体游戏中,孩子活动感兴趣,也培养孩子们顽强勇敢自信的品质以及集体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