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
1、新员工培训:企业情况介绍、企业文化、员工守则等等 2、在职人员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及工作职责要求进行分类培训 1)基层工作人员 2)中层人员 3)高层 3、所有人员一起参加体验式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同事之间的信任感。也可以组织相应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怎样运营体育场馆?
1、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
2、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结合运营需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岗位,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机制。
3、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符合场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4、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依法规范用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配备专职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6、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开展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时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参与服务质量认证。
7、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基础信息统计,加强健身人群、培训人数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
8、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保证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和人员,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场馆设施安全正常使用。
9、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和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10、体育场馆运营单位应当投保有关责任保险,提供意外伤害险购买服务并尽到提示购买义务。
补充:
1、体育场馆应当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要求,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2、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康体休闲、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
3、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需要、消费特点和趋势,统筹规划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4、鼓励体育场馆根据运营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5、体育场馆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场馆效能的运营模式。
6、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员工培训方案怎么做?培训计划怎么写呀?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
二,新员工培训程序
三,新员工培训内容
四,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五,新员工培训教材
六,新员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体育馆培训内容有哪些?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大纲、培训计划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初级体育场地工的培训是技能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场地布置与维护、器材布置与维护、设备操作与维护等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基本独立上岗的水平。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场地保洁工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场地表面清洁的方法与要求。能操作保洁工具对场地表面进行除尘、清理杂物等。
(2)了解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线段和标识。
(3)了解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工具的操作方法。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和工具。
(4)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规则与要求。能识别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
(5)掌握常用器材清洁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要求与方法。能对常用器材进行表面清洁;能对常用器材例行保养。
(6)了解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能按规定发放和回收器材。
(7)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掌握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专用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8)了解体育场馆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的基本常识;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公共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各地区、各校的生源不同,专业基础不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授课时数安排了部分机动课时。各校在安排教学、培训工作时,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机动课时范围内做适当的调整。
(2)本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在注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
应加强对培训对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课时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理论 实操 机动 总计
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 282
相关知识与技能 场地保洁 8 12 8 28
手工类保洁工具及性能机械类保洁工具及性能场地表面清理方法与要求场地表面除尘的方法与要求手动类保洁工具操作机械类保洁工具操作场地表面除尘的操作 2222 444 224
场地布置 18 32 12 62
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常用场地规格的识别常用场地线段与标识的识别 108 1616 66
场地养护 4 16 4 24
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的使用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的识别 4 88 22
器材布置 4 8 2 14
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 4 8 2
器材维护 4 12 4 20
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前的准备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 4 48 22
器材管理 4
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器材的发放器材的回收 4 844 422 16
专用设备操作 4 8 4 16
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4 8 4
公共设备操作 2 4 2 8
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2 4 2
总计 60 100 40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和体育场地工的工作紧密结合。
2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二)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使培训对象了解体育场馆的沿革和发展、分类与功能及体育场馆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教学内容
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三)相关法律、法规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使培训对象了解与体育场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 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知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5)公共场所卫生、防疫、安全等法规的相关知识
(四)场地保洁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场地表面的清理和除尘的技能训练上面,特别注意使培训对象熟悉和掌握保洁的程序方法等重要技能,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
2 教学内容
(1)手工类保洁工具及性能
(2)机械类保洁工具及性能
(3)场地表面清理方法与要求
(4)场地表面除尘的方法与要求
(5)手动类保洁工具操作
(6)机械类保洁工具操作
(7)场地表面除尘的操作
(五)场地布置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和掌握常用场地的规格线段与标识的识别以及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
(2)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3)常用场地规格的识别
(4)常用场地线段与标识的识别
(六)场地养护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以及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注重训练培训对象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使用的技能。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
(2)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的使用
(3)常用场地的养护工具的识别
(七)器材布置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器材布置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
(2)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
(八)器材维护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注意提高培训对象的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1)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方法与要求
(2)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前的准备
(3)常用器材清洁与擦拭的操作
(九)器材管理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熟悉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技能训练。
2 教学内容
(1)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
(2)器材的发放
(3)器材的回收
(十)专用设备操作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
(2)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十一)公共设备操作
1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使培训对象了解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
(1)常用场地公共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
(2)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前的准备
初级体育场地工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理论知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简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简称《规范》),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初级体育场地工。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使培训对象掌握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场地布置与维护、器材布置与维护、设备操作与维护等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使培养对象熟练掌握场地保洁、常用场地的线段与标识、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等专业技能,达到基本独立上岗的水平。
2.操作技能
依据《标准》和《规范》,通过培训,培训对象应达到规格识别、辅助操作水平。
二、培训时间
总课时数: 200课时
理论授课: 60课时
技能操作: 100课时
机动课时: 40课时
三: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场地工职业道德的概念,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
(2)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
熟悉体育场馆的沿革和发展,了解体育场馆的分类与功能,掌握体育场馆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3)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公共场所卫生、防疫、消防、治安等法规的相关知识。
2 专业知识
(1)场地保洁
掌握场地保洁工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场地表面清洁的方法与要求。
(2)场地布置
了解常用场地的规格与功能,常用场地布置的有关要求。
(3)场地养护
了解常用场地表面养护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场地表面养护工具的操作方法。
(4)器材布置
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规则与要求。
(5)器材维护
掌握常用器材清洁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养的要求与方法。
(6)器材管理
了解器材分类管理和要求。
(7)专用设备操作
了解常用场地专用设备的名称、功能等基本常识;掌握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
(8)公共设备操作
了解体育场馆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的基本常识;了解常用场地公共安全、公共环境设备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技能要求
(1)场地保洁
能操作保洁工具对场地表面进行除尘、清理杂物等。
(2)场地布置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线段和标识。
(3)场地养护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养护材料和工具。
(4)器材布置
能识别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备工作。
(5)器材维护
能对常用器材进行表面清洁;能对常用器材例行保养。
(6)器材管理
能按规定发放和回收器材。
(7)专用设备操作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专用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专用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8)公共设备操作
能识别常用场地的公共设备;能完成常用场地公共设备操作的准备工作。
四:培训计划表
类别 教学内容 课时
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体育场馆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 282
专业知识与技能 场地保洁场地布置场地养护器材布置器材维护器材管理专用设备操作公共设备操作 286224142016168
总计 200
怎样运营体育场馆??
一、努力实现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体制转轨,国家对行政事业型资产管理提出新办法:有条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进行改革,实行经营性管理。根据这一思路并随着我国体育由事业型转变为产业型。而这一转变的核心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一种关于资产权利的社会分工,目的在于提高资产权利运用的效率。体育局作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长期以来承担着大型体育场馆所有者的职能,各场馆的经营权虽然源于所有权,但法人产权一旦形成,所有者便不能再直接参与产业实体,干预各场馆的活动。目前不少场馆虽已实行产业化运作,但所有权与经营权并不明晰,难免出现权力的虚置和错位。
“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仍是当今我国大型竞赛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大型体育场馆在大型赛事结束后,政府要将眼光从赛前的“为赛事本身服务”转向赛后市场运作上来,而这一转变的核心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分离,具体又体现在大型体育场馆的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采用上。
二、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选择模式
对于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要坚定企业化改制的改革方向,选择适合的改革方式,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综合效益。
1.承包经营管理
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按照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责、权、利关系和承包年限,使承包人能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的自身条件和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包人按合同书规定,每年向所有者交纳一定的租金,并负责大型体育场馆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维修。而大型的设备更新、维修则仍由所有者投资。
对于承包后的大型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应由场馆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并在合同书中标明,承包人必须严格执行。对场馆原有职工,承包人有选择是否留用的权力。这种经营管理方式,虽然减轻了所有者的负担,也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但承包经营者往往会改变大型体育场馆的用途,如用它演马戏、搞大型活动等。
2.租赁经营管理
实行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租赁经营方式,是指产权人授权给承租方,将体育场馆有期限地交给承租人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据合同规定对场馆实行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即所有者以场馆资产入股并控股(股权高于50%),租赁经营者(经营公司)投资参股49%,并与所有者签订经营协议。经营收入除日常支出和负担小型维修外,盈余由所有者与经营者按股份分成。显然,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不仅使所有者具有控股的权力,而且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既扩大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满足了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提高了职工的待遇和积极性。
3.委托经营管理
这是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较小的一种经营方式,即场馆所有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派经营者作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负责人,代理所有者经营大型体育场馆,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经济发达国家较多地采用这种经营方式管理大型体育场馆。
在经费管理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签订合同协议,规定全部收入要上交,经营者没有支出经费的权力。所有者不仅核定场馆的年度支出预算,也下达收入预算项目和收入指标,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委托管理方式并不改变大型体育场馆为大众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竞赛提供场地服务的性质,仅是变换了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主体,其结果是把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带进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之中,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委托经营管理是目前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较为现实的选择方式,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的委托管理具有典型意义和一定的代表性。
4.企业化管理模式
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的大型体育场馆,作为过渡性措施,也应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尽力提高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理顺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的体制,给予场馆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为今后整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责任。可采取对原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规定和程序转换为经营性资产。确定投资方式与投资程序,明确场馆对经营资产处置的权限,对国有资产变更和增值、经营利润和收益、利润如何分配,以及分配方案,都须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程序依法进行财务管 理等措施进行控制。其三,参照企业法对企业化场馆实行规范化管理。
5.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实际是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的权利。将企业改组为公司,可达到几个目的:筹集资金;通过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理顺政企关系,转换经营机制;降低投资风险。
将大型体育场馆以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彻底的改革模式。虽然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司化改造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部分社会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如长春五环体育馆、成都龙泉阳光体育城等由上市企业或房产公司所建大型体育场馆基本是按此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这可为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向公司治理转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教训和经验。尽管公司治理模式在许多地方显示了其合理性,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将其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
6.BOT和TOT模式
BOT为建设、运营、转交的英文缩写,即在一定期的经营期内,将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市政设施项目)交由国内或国外承包者建设、经营,特许经营期结束后,此项目设施完整地转交给国有部门单位管理经营。这对于解决基础设施瓶颈矛盾、缓解资金紧张,以及加快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OT模式的运用主要是针对新建大型体育场馆而言。该模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在大型体育场馆投资上的资金不足,但在操作上仍存在项目投资量大,周期长,有较高的多种风险等问题。
TOT即转让—运营—转让。TOT投资模式是指由政府部门融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政府将经营权出售给民间投资者,投资者在约定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取得回报后,再将经营权无偿交给原产权所有人的经营方式。对政府来讲,通过TOT方式出让特许经营权,可以最大限度地筹集相关建设所需资金,而对于投资者来讲,由于其受让的是已建成且正常运营的项目,建设期的风险完全不用承担。对已建成的大型体育场馆而言,TOT模式对那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城市来讲,是一种较佳的选择。以合同的方式将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权长期转让给竞技项目俱乐部,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压力,又可节省场馆维修保养方面的开支,还可保证其用之于体。
当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拓展投融资渠道过程中,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倡采用新型融资方式BOT,以未来经营权作为投资回报,来筹集建设资金,是缓解当前国家投资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7.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
星级酒店式管理模式是指体育场馆的运营应该像星级酒店一样,运营程序涉及到选址、设施规划、投资结构、后期的商务管理、行销计划、人才资源计划、项目创新,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整个运营程序全是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的一种管理模式。
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并不仅仅指场馆建成后的酒店管理,还包括改变投资结构,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资、融资;以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甚至政府以其投资作为股份,吸引社会(国内外)资金融资控股,从而使大型体育场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基本确定了产权多元化方向,扭转了以前场馆建设资金投入单一化的局面。大型体育场馆实行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的优势是:其一,投资结构多元化;其二,满足体育场馆功能的多元化需求,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其三,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其四,有利于把握市场定位,发展项目创新,经营专业化;其五,采用品牌营销策略,并利用品牌延伸产品,拓展市场。大型体育场馆实施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将真正实现从制度型经营管理向人本型经营管理转变,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向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经营管理转变。
三、影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选择对其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大型体育场馆如何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适宜的经营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影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大型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免费论文网 www.mianfeilunwen.com )
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是影响其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大型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包括体育场馆的功能、规模,可以开展的运动项目,可供开发的场馆面积和室内面积,配套的淋浴室和更衣室等方面是否完备。
2.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与潜在服务对象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对其经营模式的选择也有较大的影响。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主要是通过其经营内容来反映,是以竞赛表演业为主要的经营内容,还是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的经营内容;是以提供健身场所为主,还是以提供体育培训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对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选择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潜在目标即顾客的选择,对其经营模式也有较大的影响,如体育场馆的目标顾客定位在高收入阶层,那么对其经营模式的选择也有较高的要求。
3.大型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
在国外,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其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也不例外。大型体育场馆分布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僻的郊区,其经营模式一般都会有所不同,如分布在社区和住宅区附近的体育场馆一般应交由社区自主经营。此外,大型体育场馆所在地附近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对其经营模式的选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大型体育场馆所在城市或地区大众的消费水平
大型体育场馆所在地的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是影响体育场馆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大众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体育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即使采用先进的经营模式也是徒劳。
今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选择可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并结合具体的改革目标进行综合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选择适宜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