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角力健身的方法有哪些?
扳腕
两人伸出同一侧手,对面坐于桌前,肘立于桌面上,一臂屈于桌上或下垂于体侧,用力时屈腕,将对方的手压向桌面使其大小臂的角度打开,直至将对方小臂压于桌上为胜利。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掌指关节、腕关节、肱二头肌和旋前圆肌的力量。
顶棍
两人各持一木棍,棍端相对,两手握住棍的另一端,互相角力。握棍时,两手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脚前后开立,左肩侧对对手,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重心下降。用力时,两腿蹬地,两臂用力向前推棍,直至将对方顶败。
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腿部的力量和两臂的力量。
互推角力
两人面对面前后分腿站立,双手掌相对互握,互推对方退过体后的标志线。
互拉角力
两人对面前后开立并双手互握手腕,身体重心下降,后脚用力蹬地,力争将对方拉过标志线。
俯卧撑顶肩角力
两人对面俯撑,右肩相抵,运用蹬地和两臂前移的力量,顶推对方后退。
6.跳皮筋健身
皮筋也称“跳橡皮筋”、“跳橡皮绳”,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不受场地、季节、人数等限制。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细条或以橡皮圈连接而成,长短无规定,一般为3米左右。跳皮筋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其余参加者即可以在皮筋上来回踏跳。跳法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抵、压、踢等,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拉绳分力
【解析】: 球受到的重力分解图如图所示, 则拉力的分力F1=mg/cosθ,挤压墙的分力F2=mgtanθ,故AD正确,BC错误。 故本题选:AD。
拨河是一种什么体育运动
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
2015年12月,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一起申请的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准备姿势
1、握绳:双手手心要向上 ;
2、拉绳:绳要从腋下过 ;
3、脚尖必须在膝盖之前,而且在拔河令出之前全身应伸展拉直
站姿
不要怕摔倒,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半蹲,马步,重心向后压。重心一定要低,集体往后仰。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将腹或者髋挺出前面,眼睛看天。
排序
不要按力气大小,按体重,从绳子末端到最前线,依次由重到轻排列。注意拉开距离以防踩踏。不要把胳膊累伤了却忽视了脚和腿,下身一定要站得稳!前面的力量大点,尾巴上重量大的
握绳
比赛前绳子拉到最直,一定要! 否则后面的人再用力,绳子是弯的,力就中和了。所有人的力都要向正后,否则一部分力会被自己人的力抵消,事倍功半。两个手相隔20cm,要视个人臂长而定。
注意:右撇子右手在后,左撇子左手在后。用力会更方便!帮忙喊号子的同学叫“1-2- 1-2”,1要稳住,2要使劲拉,叫的节奏应该是一开始叫得慢些,越到后面叫得越快。
重心
拔河时身体倾斜度要达到45度以上。最后一个拉绳子的人一定要越胖越好(当然要有劲)。他蹲的必须比较低,重心低一点不容易被人拉跑。前面把绳子尽量压低,因为如果前面高的话,往往后面因绳太高而用不上力。人的重心要在后面,就是脚在前,身子在后。
河北省满族回族两个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
满族:
“桦皮篓”
桦皮篓即由桦树皮编织而成的一种盛具,是祖辈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民众从事生产的主要工具。由于长白山以桦木为盛,因而这种桦皮篓在当地的满族中是常见的一种工具。正因为如此,以“桦皮篓”为对象而形成的一类活动形式,逐渐地演化成一项对抗性的角力项目。
桦皮篓比赛形式,一般用麻绳或皮条结成圆周为二至三米的环状绳套,呈桦皮篓丝的圆形状,圆形的绳套置于场地中线,角力双方分别于中线两侧站立,握住绳套边缘。双手握绳距离与肩等宽,持绳高度与肩平。中线两侧向外延伸三四米处各有一条终点线。
桦皮篓比赛发令后,双方扯住绳套套在身上,并用力往己端拉。在拽拉抗衡中迫使对方失利,使之拉过中线和自己一方的终点线。比赛要求在发令后才能拉绳,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抬手,将对方拉过己端终点线时必须身体仍在圈内,否则无效。
拉地弓
拉地弓,是满族民众在农业生产间歇时普遍开展的一项较力型活动。其具体形式是双方皆席地而坐,两足相抵,双手同握一根木杠或锄把,往自己方向拉,以将对方拉起为胜。
拉地弓比赛的参赛人数不限,一般为二人一组,采取抽签决定场地和内外握杠的方式。比赛为三局两胜制,第二局互换场地和内外握杠。如各胜一局,再以抽签法确定第三局场地及握杠法。
比赛过程中,对抗的两人均席地而坐,两足相抵,膝部不得弯曲,双手同握住木杠。裁判待两人用力均匀,杠子处于中间状态时,发令比赛开始。此后,两人即用力向自己一方拉杠子,一方臀部先离地面或杠子脱手即算失败。
比赛时,故意分腿以脱脚者属违例,三次违例者为负一局。比赛停止时,双方都不得突然松手而使对方猛然跌倒,以免造成危险,应礼貌结束比赛。
回族:
拔腰
拔腰,是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民中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拔腰比赛设裁判一人,比赛发出口令后,对峙的两人双腿交叉,侧身各反楼住对方的腰部,同时用力,用最大力量拔对方。以先把对方双足拔离地面者为胜,如对方未作好准备,拔起者无效。
拔腰比赛一般三局两胜,每局时间不限,中间休息一分钟。
木球
回族的木球,又叫“打篮子”,是在“打铆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项目早至清代同治年间就流行于民间,是人们在放牧时进行的一种运动形式。当时的参加者,手持二至三尺长的厚木条,以球击中目标为胜。由于球的形状似木铆钉,故称“打铆球”。这项活动长期流行于回族居住区,是回族男女老幼,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赶老牛
赶老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喜爱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这一活动最早起源于农牧区,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到城市儿童中。
赶老牛的“老牛”,是用6厘米长一段圆木,一端削成雏形,正中钉一铁钉制成。赶老牛使用的是放羊娃的鞭子。其方法是:用鞭子缠住老牛,放在平坦的地上,用力一拉,老牛直立旋转,并用鞭子不断抽打老牛,这也是“赶老牛”一名的来历。
掼 牛
掼牛活动,最初源于回族民间生活中的宰牛。早期回族宰牛时,需多人同时配合将牛摔倒捆绑,再行开宰。有一天,一骁勇力壮的青年在宰牛时,以敏捷的动作徒手将牛掼倒捆住,因而赢得父老乡亲的击节赞赏。从此,掼牛就成为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比赛项目。
当代的掼牛体育活动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南、河北等地的回族中。掼牛活动开始前,被掼之牛身上披红戴花,而掼牛者身着披风。掼牛开始后,掼牛者至牛前,双手握住牛角左右摇晃,待牛性起,掼牛者即以左手握牛角,右手握牛下颌,以爆发力猛拧牛头,使牛失去重心,摔倒于地。
汤瓶拳
汤瓶拳,又名“汤瓶七式”,是中国回族武术中拳术的一种,因拳式动作似回民所用汤瓶壶而得名。汤瓶拳多流行于陕西、河南一带的回民中。
历史上,汤瓶拳门户谨严,秘不外传,有传子不传女,不传外族的俗规。这就导致了会练此拳的人逐渐减少。现在流传的汤瓶拳多由河南周口的袁凤仪传出。相传袁凤仪绰号“袁氏猴”,因个子矮小被人耻笑,于是闭门苦练武功,后随师去少林寺走访,与一寺僧交手比武,僧劈一掌,袁纵身上梁,故此“得”袁氏猴一名。袁凤仪继承和发展了汤瓶拳,并开始传之后世。
汤瓶拳有花七式、陈七式之分。而每式又可化七式,七式是单练套,以金梁起架为起势,翻身吊打为收势。四十九式为对练内容,也叫硬架子对练,以破法、顾法为主,打法有二十六进法,是后发制人的自卫性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