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现代人踢足球,古代的唐代人踢什么球呢?
- 2、体育运动自古有之,中国古人有哪些奇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 3、隋唐时期,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 4、体育的发展史
- 5、分析我国汉、唐时期休闲娱乐性体育兴盛的原因?
现代人踢足球,古代的唐代人踢什么球呢?
现代人的体育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光是球类运动就有不少。而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球类运动当中,最多人关注的是足球。现代人踢足球不仅仅是作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也把它当成一种比赛,在一些地方赌球活动也非常盛行。
那么可能有人就会想知道,离我们千百年的古人是怎么参与体育运动的呢?他们会踢球来打发时间,消遣自己吗?根据历史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唐朝人就非常喜欢踢一种球,它叫蹴鞠。
其实蹴鞠并不是到唐朝才出现的,早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它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只是一直到了经济繁荣的唐朝,蹴鞠才迎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在唐朝时期,蹴鞠可谓是一种全民性运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有人参与这项运动。
蹴鞠一开始做工比较粗糙,因为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制造工艺。但是到了唐朝,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所以此时的唐朝人就提出要改进蹴鞠制作的工艺技术,增加它的弹性等。同时,当时具有奇思妙想的唐人还专门为踢蹴鞠而设置了一种很高的球门,而这也是现代足球场地的雏形。在踢球的时候,只要能把球从球门上的小洞中间踢过去,那么就算是赢了。
因为各方面的改进,使得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运动,所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唐太宗和唐玄宗两位皇帝就非常喜欢蹴鞠。那么作为皇帝,为了发展他们的爱好,自然是不惜重金建造更多的球场来进行娱乐。久而久之,宫中上下都几乎参与到蹴鞠活动当中来了。
正所谓玩物丧志。看到这种情形,就有一些大臣觉得不妥,于是劝告皇帝最好适可而止。但是没有什么用,加上当时确实很多人都喜欢这项运动。由此可见,蹴鞠在唐朝是很受全国上下欢迎的,因为民间和官方都对它推崇备至。
体育运动自古有之,中国古人有哪些奇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足球是很受人们的喜欢的一项运动,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在古代踢足球叫做踢蹴鞠,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如今国足没有玩好祖宗发明的运动,难怪国人不断吐槽呢。
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旁树彩旗,用棒从球基击球入窝,以用棒数少或地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从所记场地、运动用品、竞争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制等方面来看,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射箭是人类最早的活动之一,远在成为一项体育运动之前,射箭就早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春秋时期,孔子认为老师应教导学生通过习六艺来修身。孔子以为:“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不过,射礼作为古时的射箭比赛,比赛规则跟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太一样。
马球就是一项把骑术、高尔夫、足球结合起来的混合型运动。马球是一项极其重视团队配合和个人技术的运动,最高境界就是人、马、杆合而为一!以至于唐玄宗专门颁诏,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科目之一。
隋唐时期,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隋唐五代时期的体育活动
武艺
隋唐时期推行的府兵制和武则天设置的武举制,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主要用于军事的武艺,向健身、娱乐的“武术运动”演进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隋唐的府兵制规定技检点服役的府兵“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余为步兵、武骑、排攒手、步射”(《新唐书·兵志》)。在这种“寓兵于民”的政策下。民间习武比较普遍。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新唐书·选举志》)。可见武科考试,极重视武艺和力量,连身材、体格也列为一个条件。这对民间和军中的练武都有推动作用。
隋末大动乱中,民间涌现出一批武艺高强之人,例如:尉迟缺德。他曾和李元吉比武,据《资治通鉴·唐纪四》载:“齐王元吉以善马槊(丈八长枪)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元吉操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须臾三夺其槊。”这种将枪头取掉比武的方法,和空手夺枪的技巧,都带有武术运动的色彩。
使少林武功著名于世的,是隋末唐初,少林武僧帮助秦王李世民活捉了王仁则,击败了王世充,从而使李世民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后来李世民为此颁发了嘉奖令,赐予少林寺大量银两、田地,并准许他们习武召僧兵。唐太宗时是古代少林寺的全盛时期。
蹴鞠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足球大发展时期,足球竞赛有了新的发展,比赛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革,唐朝出现了充气的球和挂网的球门。蹴鞠的军事作用逐渐消失,变成了一项纯粹的娱乐活动。汉代的鞠室:二六相当,到了唐代改为立式球门,竞赛双方各七名队员,其中一名守门员。唐代的足球,竞争激烈,球象弹丸又像月亮。球的外壳是用“八片尖皮砌作球”,唐代称为“气球”。内以动物的“胞”作球胆,气是用嘴吹进去的。吹气很费力,后来改进为用“打揎法”,也就是用一种小型鼓风机来给球打气。 唐代由于充气球的发明和用球门代替“鞠室”,大大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增加了人们踢球的兴趣。唐朝人徐坚所撰《初学记》说:蹴鞠之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又仲无颇《气球赋》谓:“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清楚地表明中国远在1200年前就采用了和近代足球相似的设备和方法。《气球赋》中还记述了“交争竞逐,驰突喧阗”的激烈场面;而“或略地以走.乍凌空以月圆”两句,则是“运球”和踢到半空的情景。
唐代足球的改革,使足球出现了多种多样趣味横生踢玩方法:(1)有球门的足球,在场地的两端各有两根竹竿,竿上结网形成球门,分两队进行比赛,以进球多少来决定胜负。(2)无球门的足球,这是以个人技巧为主的踢法。实际上就是战国时踢法和汉代花式足球的继承和发扬。由于唐代充气足球重量轻,弹性强,踢法出现许多花样,较常见的有:
①打鞠,又叫一般场户,按照上场踢球的人数分为一人场(井轮)、二人场(打二)、三人场(转花枝)、四人场(流星赶月)、五人场(皮破或小出尖)、六人场(大出尖)、七人场(落花流水)、八人场(八仙过海)、九人场(踢花心、)十人场(全论)的十种比赛方式,用以健身、表演和竞赛游戏。活动的形式有颠球、对传、绕身滚动等。其中一人场,身体的部位都可以代替两脚踢球,比赛时不限人数,各自独踢,有时也可以单独表演。这种踢法在唐朝传往日本。
②白打场户,两人对踢,也可以多人(成偶数)对踢。唐代女子踢球大多不用球门,采用的大多是此种方法。
③踢鞠,比赛看谁踢得高。这种踢法在唐代传到日本。
唐代的足球开展得非常广泛,深得各阶层人物的喜爱。包括唐代的皇室贵族。另外一些著名的文人象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很喜欢蹴鞠。
女子足球运动。在我国古代早有开展,可以说古老的中国,是女子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最早记载妇女足球运动的是隋唐时期,这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候,经济发展,社会比较安定,特别是在唐朝,不断对外交流,当时日本、朝鲜、印度、伊朗等很多国家都有商人来往于长安,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比较少,她们的生活比较自由,当时还没有缠足,衣服的领子比较低,妇女们在重大节日也经常在长安的街上跳舞、唱歌。在寒食节和清明节前后,女子足球更是活跃。所以,追根溯源,女子足球的故乡,是在古老的中国。
击鞠
亦称“击球”或“打球”,即马球运动。马球真正盛行的时期是在唐朝。从唐太宗开始,很都帝王喜欢马球运动,并大力提倡。如永田三年(652),笃好此戏的高宗李治登安福门楼。曾看见宫外“有群胡击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中宗李显“好击鞠,由是风俗相尚,驸马武崇训、杨慎交洒油以筑球场。”(《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这表明,当时宫廷、府第中击球成风。唐代皇室墓葬的壁画中,有的还给有击球图。
唐太宗时重视军事训练,马球运动很激烈,是训练一个人机智勇敢的一项很好的运动,非常适合军队作为习武的项目、特别是骑兵,骑在奔驰的马上,用数尺长的棍把拳头大小的球打进球洞,是很不容易的,不但要体力、智力好,也要骑术高明.所以打马球是骑兵最好的习武项目,为了抵抗北方突厥族入侵。唐朝很重视发展骑兵,所以唐太宗大力提倡打马球。由于马球运动装备要求有很多,所以马球运动在民间开展比较少,主要是在王公贵族及军队中开展。
唐代马球场一般设在大殿前广场上,宽阔的马球场有千步之大,平坦得像刀削的一般,如唐朝韩愈在诗中所说的“筑场千步平如削”,有些贵族家中的足球场为了预防尘土飞扬,还洒上油.如果晚上要玩飞球,就在周围点上几圈蜡烛,如果称这个球场为灯光球场的话,那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灯光球场了。当球场在风雨天时,还可扯起油布帐篷,可见当时统治者时马球的喜爱。打球的球棍也叫球杖,是木制的,杖炳也有用藤做的,球杖下端是月牙状,外部包有牛皮,杖上有各种色彩的花纹装饰。马球用的球是木质的,质地坚硬,轻而有弹性,大如拳头,中间掏空,外面涂上朱红颜色并绘有彩纹,这就是“坚圆净滑”的马球了。
唐代的马球赛,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单球门,另一种为双球门。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在4人至l()人之间,双方人数可以不等。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开一尺大小的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少决定胜负。打双球门的赛法与现代马球相似,以击过对方球门为胜。比赛时“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参赛队员不用事前约定却能彼此默契配合,马也能够不需骑手的驱使便自动地奔驰竞逐,对场上的战术变化判断一致,齐心奋力去争取胜利。双方竞逐,擂鼓助威,“击鼓腾腾树赤旗”(韩愈),即球场四周竖24面红旗,裁判称“唱筹”,得一分称的一筹,得一筹者增一面红旗,失一筹者拔去一面红旗,比赛结束,以双方红旗多少来定胜负。扬鞭疾驰,可以练勇敢、练意志.培养协作、灵巧的精神,既可锻炼身体,又是一种作战技能,所以,唐以来盛行马球,除娱乐外,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土兵,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在唐朝不仅王公贵族爱打马球,而且文人学士和富家子弟也喜欢马球运动。甚至我国古马球运动,不单有男子参加,还有女子参加,唐朝及五代时期,宫中窈窕淑女也会打马球,五代前蜀的花蕊夫人就有诗曰:“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只不过她们不是骑在马上,而是骑在驴上打“球”。古代女子打马球.这在现代马球运动中也是罕见的。
步打球
它的运动方式、场地器材均与“击鞠”(马球)相同,所不同的是步而不骑,人在地上,手持曲杖击球,而击鞠是骑马竞逐击球,所以它与击鞠同属一种运动,唐朝以来兴起的这种运动,对于没有马或不善骑马而又喜欢击鞠的人,是值得高兴的事情。甚至宫廷里女子也争相竞逐,以步打球为乐。后来传道日本,他们称为“打球乐”。
木射
这是唐代时创造的一种球的玩法。它类似于地滚球以球击打木柱的运动,其法为置瓶状木柱于地,十柱上赤书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柱上墨书“慢、傲、吝、贪、滥”等字。参加者抛滚木球以击柱,中赤书者为胜,中墨书者为负,并有赏罚。与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地滚球(保龄球)极相似。
角抵
在隋唐主要指摔跤而言,又称“相扑”或“角力”。《续文献通考·乐考》谓:“角力戏,壮士裸袒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既毕,左右军擂大鼓而引之”。说明这一项目深受欢迎,常在“群戏”之后演出,列为“压轴戏”。
角抵是唐代宫廷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唐懿宗李崔专门御用了一批角力手,组成专职队伍,命名为“相扑朋”。角力的比赛、表演颇具规模,晋隋以来,多在正月十五举行,相习成风,形成定期的角力赛会。唐代的定期竞赛分春秋二季举行,春季定正月十五、秋季定七月十五为角力之期。盛大的竞赛和表演,涌现了众多的角力、相扑高手。如唐朝的蒙万赢,就是因为角力常胜,赢得奖励,还得到“万赢”的美称。
摔跤在唐代军队中也开展的相当普及,军中也出现了一些善于相扑的摔跤高手,这些人出粗犷勇武、气势豪迈。在当时普通老百姓也十分喜爱摔跤。
五代时,角抵仍然风行,并有以角抵赌得大官者。《旧五代史·李存贤传》载:“存贤少有材力,善角抵。……庄宗(李存勖)自矜其能,谓存贤曰:‘与尔一搏,如胜,赏而一郡’即时角抵,存贤胜,得蔚州刺史。”
举重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的落后,个人的本领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古代经常举行力量的比赛来选拔人才。唐朝武周皇帝武则天(624-705)在位时把举重列为正式科举项目,设立了武科举,制定武举科目。通过举重(举石、扛鼎)、射箭、骑术等项目考试,选拔力气大、武艺高强的战士做官,并授以“猛殿元士”、“矫健元士”等相应称号。
唐代由于实行了武科举,民间习武的风气更盛,相传唐德宗时,有个叫汪节的壮士,自由习武,他初入长安时,有一次在渭桥附近把一只石狮子提起来,用力一甩,脚一蹬,石狮子被抛出一丈多远,当时有十多个年青人想上前把石狮子搬回原地,但没能移动,最后还是汪节把石狮子放回原地,后来汪节被朝廷提升为“神策将军”。
杂伎概念
隋代的百戏盛况空前。隋炀帝时,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演出。据《隋书· 音乐志》载:大业六年(610),“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百戏之盛,振古无比”,百戏里面有很多杂伎项目。这一时期的杂技,除宫廷经常演出外,市井乡里亦随处可见。这些杂技项目大多传自汉代,其中许多内容和动作,仍保留在近代体操技巧运动和民间体育活动中。就其形式和技巧而论,可分为以下几类。
拟兽伎
以舞龙、舞狮等为常见。隋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抑扬百兽舞,盘珊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说的就是化装成各种兽形的杂伎戏。白居易《西凉伎》诗中有“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句,可以看出它同近世杂技和民间体育活动中的舞狮大致相同。
空中伎
以履绳、缘竿等为主。刘言史的《观绳伎》一诗说:“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两边圆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描述了当时绳戏的高超技艺。缘竿之戏形式多样,也最为盛行。《朝野佥载》记载:“幽州人刘交戴长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于竿上置定,跨盘独立,……。”《独异志》载:“德宗朝(780-805),有戴竿三原妇人王大娘,首戴十八人而行。”说明当时缘竿技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并有音乐伴奏。《安禄山事迹》卷下载:“或一人肩符首戴二十四人,戴竿长百余尺。至于竿杪人,腾掷如猿犭穴飞鸟之势,竞为奇绝,累日不惮,观者汗流目眩。”这是古代竿上戴人最多的记录。
丸剑伎
以弄丸、跳剑为主。《唐会要》卷33所记之“跳铃”、“掷剑”也是这类项目。贞观间(627—649),每当赏赐群臣及四夷来使时,均有“跳丸”、“弄剑”等节目的演出。
掷倒伎
以筋斗、倒立等为主。《新唐书·礼乐志》载:睿宗时[710一712]“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俯身就锋,历脸下。复植于背,觱篥者立腹上.曲终而不伤”,即为此类节目。这也是中印文化体育交流项目之一。
围棋
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唐代围棋又形成了新的高潮。所用杖秤已达纵横各19道。通用术语已达30余字,如“立、行、飞、尖、粘、十、绰、约……”等(徐铉《围棋义例》),各字之下,并有注语。可见棋艺和弈理都发展到新的阶段。这—时期,围棋仍盛行于文人学士之中,民间亦有高手。据《云仙杂记》记载:翰林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间,道上虽遇匹夫,办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说明在路上也能遇见会弈棋的平民百姓。唐代帝王多喜爱围棋,并没有“棋待诏”陪他们下棋,或使两人对弈以供其赏鉴。唐玄宗李隆基甚至避难弃蜀时,也有围棋国手王积薪随行。唐代妇女对弈棋也非常爱好,武则天当政时期,设有宫教博士,专门掌管教导宫人,在宫教博士中,就有一位专门从事教导宫人棋艺的,以提高女子的围棋技艺。
唐代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各国来使很多,围棋就在这时传入日本。大中二年(848),在长安举行了一次中日围棋手比赛。
象棋
唐朝时期,由于火炮的发明,作为象征战斗游戏的象棋,出现了“炮”,待加炮以后,发展到这时的象棋才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唐牛僧儒《玄怪录》中的“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型”,说的是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以铜制成象形图样的。在唐朝,象棋传到了日本,后又传到了朝鲜、越南、缅甸、蒙古等国。
乐舞
隋唐乐舞,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有“太常寺”、“教坊”专司共事,是中国古代乐舞的极盛时期。丰富多彩的舞蹈,大抵可分为“健舞”和“软舞”。此外强有花舞、字舞、马舞等。
大型舞蹈的创作,首推《破阵乐》,是唐太宗李世民令人编制的,后更名为《七德舞》。据《资治通鉴·唐纪十》注谓:“一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显然是一种包括阵法变化和兵器演练的武舞。还有《九功舞》、《上元舞》,属有名的三大舞。
武则天时,又创编了140人的《圣寿乐》,“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旧唐书·音乐志》)。这是类似近代团体操的组字舞。王建《宫词》有“每遍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之句。
养生术
趋于实用的养生术。隋唐帝王多热衷于养生术,尤以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为突出。如潘师正、孙思邈、司马承帧、张杲等,均曾应召入宫,宣讲养生之道。《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养生术的著述甚多。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家,他活了101岁,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这是他通晓养生之道的结果。孙思邈养生术的中心思想,是身心并重。他主张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而调理日常生活,尤其注意精神思想方面的舒畅和宁静。在养生方法上,他很讲究行气与导引。
《隋书》和《新唐书》的“百官制”中在有“按摩博士”的设置,《唐六典》中还载有按摩工、按摩生,说明这一时期对按摩术的作用相当重视。
其它体育项目
拔河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比赛一般用几十丈长的大麻绳,两头分系数百条小绳索,几百人分成两队,中间立大旗为界,旁边的观众擂鼓呐喊助威,场面热闹非凡。唐朝的拔河如此兴盛,是因为上有所好,当时拔河是帝王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成为宫廷重要的娱乐项目。在古代世界上一次最大规模的拔河比赛是在我国唐朝。公元780年至805年间的唐德宗时代,社会比较安定,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比较活跃,群众喜爱的各种杂技、角抵、舞蹈等百戏活动很兴盛,德宗皇帝也很喜爱看拔河.他令壮士千人,分为二队,进行规模浩大的拔河比赛,绳索长千尺,各方分系小绳.两队之间竖有长旗作标志.以定胜负,比赛一开始,鼓声露天,人声沸腾.健将们个个汗流浃背,观众席上无论是百姓或大夫,或将军,几万人在呐喊助威,真是气撼山岳,蔚为壮观。
我国的隋唐时期,已经有高台跳水表演。据《因话录》记载,有位叫曹赞的,人很聪慧,戏曲之类,也尽其能,而巳还善水嬉,他能在“百尺樯上,和衣投身而下”。“樯”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记述的就是高空跳水表演。
春日郊游到唐代就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每年一到寒食清明时节,浩浩荡荡的春游队伍就开始出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放风筝的风气也大大盛行起来,风筝的制作技术也达到很高的程度。
唐朝人张建封的《竞渡歌》给我们勾画了—幅生动的龙舟比赛图:“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全唐诗·张建封》)
体育的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纵观人类体育史,可以看出体育的兴衰是随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演进的.
分析我国汉、唐时期休闲娱乐性体育兴盛的原因?
因为在汉朝经常到时是处于我国比较发达地区,而且都是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生产业到一些制造业啊,包括一些人们生活的水平都是比较好的,据说他们一般@时间会比较多,所以盛唐的一些故事啊,我一些名人除了特别多简单啊,他们同时对一些体育爱好者以后别多,比如说蹴鞠就是在唐朝以及汉朝的时候很发达,很多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