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1、舞蹈形式多样化
东北秧歌的舞蹈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舞蹈表演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类:地秧歌、寸跷和高跷,地秧歌不受表演场地和群众年龄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舞动起来。
地秧歌的舞蹈服装设计简单,颜色鲜艳,腰上系着鲜亮的彩色绸子。寸跷秧歌主要是在表演者的脚上装上矮跷,大约有五寸,由木头制作而成,并以长裙遮盖。高跷秧歌,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体现东北秧歌的艺术特色。舞蹈表演者脚上踩着长跷,穿着夸张的长腿裤子,舞蹈起来摇摇晃晃,生动有趣。
2、舞蹈审美多元化
东北秧歌的审美多元化主要集中在视觉审美和心理审美的双重体验上。在秧歌舞蹈服装和道具方面,女舞蹈表演者的服饰颜色亮丽浓艳,搭配协调,夹袄配长裙,头上配有冠状头饰,给人以醒目的美感。男舞蹈表演者的服饰颜色统一,夹袄配长裤,头上戴着毡帽,增强了人物的视觉感。
3、舞蹈表演生动化
东北秧歌表演的生动化概括为“稳、艮、浪、俏”,所谓“稳”,主要是指舞蹈表演者的舞姿要保持扎实的稳定性,每一个舞蹈动作都非常饱满。所谓“艮”,主要是指东北秧歌自身所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艮劲,这主要表现在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动作力度的把控上。
所谓“浪”,这主要表现在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动态上,用变幻的舞姿和生动的表情去抒情达意。所谓“俏”,主要表现在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表达中,在秧歌的扭动过程中,呈现出东北秧歌的俏皮和欢快。
4、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爆、泼辣的特点,⼜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俏,既稳⼜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
5、东北秧歌乐的传统乐曲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度的即兴演奏的能,使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热烈、火爆、逗趣、诙谐。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东北秧歌的分类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一尺六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
东北秧歌的起源区是哪?
东北秧歌的产生与发展东北秧歌属于我国东北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舞蹈,最早发源于祭祀。在封建朝代,人们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会通过祭祀神灵的基本方式希望获得神明的保佑,在祭祀之时所跳的舞蹈就是最早期的秧歌舞蹈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会在秧歌之中逐渐加入一些文化元素,秧歌逐渐变为包含杂技、戏曲以及武术为一体的舞蹈。秧歌属于日常活动之中比较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已经不仅限于在祭祀的时候才出现。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东北秧歌从发源到现在,已经有了大约300年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东北地区属于比较偏远地区,是朝廷犯人流放的基本场所,其中被流放的犯人之中就有诗人杨宾,他还曾写出:“嘈嘈社鼓唱秧歌”这一诗句,可以见得当时的东北秧歌已经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