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学

黑客技术入门,网站入侵,顶级黑客,黑客联盟,攻击网站

握格木体育(渥格木体育)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满语里老虎怎么说?

tasha /塔思哈/ 虎

------------------------------

关于满语构词和创新问题

任何一种成熟的语言,都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在语言结构上要有严谨的规律性,以便让人们很快地掌握并使用之,此为其一;其二,在语言词汇上要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独有的构词方法,以便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地补充新词术语,以丰富词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其本身才能充满活力,最具生命力。否则,这种语言文字就会逐渐退化,直至最终的消亡。满语作为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的语言,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满语使用者严格遵循着其中的内在规约,依据满语文本身固有的词汇,运用满语独有的构词方法创造和吸纳新词术语,为满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从而继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从满语文的发展过程看,其在创造和吸收自己所需的词汇时,一般按照语音和谐规律以及组合或缩写法进行创新,既可以使用在满语词根上缀加各种附加成分后变成新词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缩写为一个新词的方法,还可以使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成为新词汇(合成词,即词组)的方法,比如:

A.bithe(书)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bithesi(笔帖士,文字工作者);usin(田)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usisi(农夫,农民);sejen(车)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sejesi(驾驶员,司机);alban(官)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albasi(公务员,政府人员);ara(做)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arasi(作者,笔者);ucule(唱)附加词缀si,就形成了新名词uculesi(歌手);mafa(祖先)附加词缀ri,就形成了新名词mafari(众祖先);honin(羊)附加词缀ci,就形成了新名词honici(羊皮);yali(肉)附加词缀tu,就形成了新名词yalitu(胖子);tonio(棋)附加词缀kuu,就形成了新名词tonikuu(棋盘);efin(游戏)附加词缀ku,就形成了新名词efiku(玩笑);jasi(邮寄)附加gan,就形成新名词jasigan(信件);guuni(想)附加词缀gan,就形成了新名词guunigan(意见);taka(认识)附加词缀su,就形成了新名词takasu(认识水平);eje(记)附加词缀su,就形成了新名词ejesu(记忆力);fali(结交)附加词缀cun,就形成了新名词falicun(团结),等等。

B.aga(雨)附加词缀mbi,就形成了新动词agambi(下雨);edun(风)附加词缀mbi,就形成了新动词edumbi;tolon(火把)附加词缀mbi,就形成了新动词tolombi(点燃);yasa(眼睛)附加l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yasalambi(看中);edun(风)附加词缀l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edulembi(中风);okto(药)附加词缀lombi,就形成了新动词oktolombi(下毒);ilha(花)附加词缀n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ilhanambi(花开);hergen(字)附加词缀n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hergenmbi(成字型);ahuun(兄长)附加词缀sh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ahuushambi(视为兄长);jili(奸计)附加词缀d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jilidambi(用奸计);ceku(秋千)附加词缀d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cekudembi(荡秋千);haha(男人)附加词缀rd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hahardambi(男孩成熟);hehe(女人)附加词缀rd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heherdembi(女孩成熟);amba(大)附加词缀r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ambarambi(变大);ehe(坏)附加词缀r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eherembi(变坏),等等。

C.gidambi(压)附加词缀sh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gidashambi(欺压);algimbi(扬名)附加词缀sh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algishambi(宣扬);词icembi(新)附加词缀l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icelembi(更新);omimbi(饮)附加词缀c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omicambi(共饮);efimbi(玩)附加词缀c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eficembi(开玩笑);bayambi(发财)附加词缀d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bayandambi(变富);anambi(推)附加词缀t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anatambi(推让);sorombi(发黄)附加词缀combi,就形成了新动词sorocombi(害臊);jafambi(抓)附加词缀t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jafatambi(约束);tuksimbi(跳动)附加词缀t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tuksitembi(激烈跳动);fehumbi(踩)附加词缀t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fehutembi(践踏);ekiyembi(减少)附加词缀ndembi,就形成了新动词ekiyendembi(变少);bolgombi(弄干净)附加词缀mimbi,就形成了新动词bolgomimbi(斋戒);hirambi(斜视)附加词缀cambi,就形成了新动词hiracambi(窥伺);等等。

D.morin(马)附加后缀ngg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moringga(有马的);baili(恩)附加后缀ngg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bailingga(有恩的);gosin(仁)附加后缀ngg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gosingga(仁爱的);kubun(棉)附加后缀ngg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kubungge(有棉的);elden(光)附加后缀ngg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eldengge(有光的);erdemu(德)

附加后缀ngg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erdemungge(有德的);orho(草)附加后缀nggo,就形成了新形容词orhonggo(有草的);doro(道)附加后缀nggo,就形成了新形容词doronggo(有道的);horon(威)附加后缀nggo,就形成了新形容词horonggo(有威的);kirimbi(忍耐)附加词缀b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kiriba(忍);olhombi(谨慎)附加词缀b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olhoba(慎);kicembi(勤奋)附加词缀b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kicebe(勤);serembi(发觉)附加词缀b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serebe(警觉);ulhimbi(领悟)附加词缀su,就形成了新形容词ulhisu(睿敏);jilambi(慈爱)附加词缀cuka,就形成了新形容词jilacuka(可怜);seyembi(恨)附加词缀cuke,就形成了新形容词seyecuke(可恨),等等。

缩写法是是清代满人使用的一种构词方法,同时也是当代人继续使用的构词法则。所谓缩写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缩写成一个新词的法则。规则是:将第一个单词的词根,或将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音节作为新词的主体部分,然后再将第二个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或将第二个单词的最后两个音节作为新词的辅助部分,并联写在新词的主体部分,即可构成为新词。如下:

第一,由名词与名词缩写成新词。满语词handucun(秧歌),是由handu i ucun缩写而成。其中,第一个名词 handu(稻子)一词的词根为 handu,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第二个名词ucun(歌)的最后一个音节为cun,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构成为 handucun(秧歌)一词;满语词mukelu(水葱),是由muke i elu缩写而成。其中,名词muke(水)一词的词根为muke,是该新词的的主体部分,而名词elu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为lu,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这联结起来,即可成为mukelu(水葱)一词;fergetun(扳指)一词,是由ferge i tetun缩写而成。其中,名词ferge(拇指)一词的词根为ferge,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名词tetun(器)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为tun,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成为fergetun(扳指)。诸如此类的新词还有shutacin(文学),由shu(文)和tacin(学)两个名词联写而成;shuwen(文化),是由shu(文)和wen(化)两个名词联写而成;shuturu(语法),是由shu(文)和turu(理论)两个名词联写而成;shugenggiyen(文明),是由名词shu(文)和形容词genggiyen(明)两个词联写而成;mafagurun(祖国),是由mafa(祖)和gurun(国)两个名词联写而成;barunnggi(星期),是由barun(周、周期)和inenggi(日、天)缩写而成;irgejen(民主),是由irgen(民)i(的)ejen(主人)缩写而成;urgunggi(节日),是由urgun(喜庆)和inenggi(日、天)缩写而成;bodocin(算术),是由形动词bodoro(计算的)和名词tacin(学问)缩写而成;katurebun(体育),是由katun(健康、强壮)和urebun(训练)缩写而成。类似的还有jalamdan(音节)、gebsun(名词)、orolosun(代词)、ilhisu(副词)、aisilasun(助词)、holbosun(连词)、kemnesun(量词),等等。

第二,由动词与名词缩写成新词。满语词yarusun(导言)一词,是由yarure gisun缩写而成。其中,形动词yarure(引导的)一词的词根为yaru,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名词gisun(语言)的最后一个音节为sun,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成为yarusun(导言、引言);dekdenggi(浮油)一词,是由dekdere nimenggi缩写而成。其中,形动词dekdere(漂浮起来的)一词的词根为dekde,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名词nimenggi(油)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及其前面音节末尾辅音为nggi,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成为新词dekdenggi(浮油);fursun(秧苗)一词,是由fusure arsun缩写而成。其中,形动词fusure(繁殖的)一词的第一个音节为fu,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名词arsun(幼苗)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及其前面音节末尾辅音为rsun,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成为fursun(秧苗)。另外,还可以由形容词与名词缩写而成新词,如teksilgan(劳动号子)一词,是由teksin jilgan缩写而成。其中,形容词teksin(齐整的)一词的词根为teksin,是该新词的主体部分,而名词jilgan(声音)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及其前面音节末尾辅音为lgan,是该新词的辅助部分,将二者联结起来,即可成为teksilgan(劳动号子)一词。类似的还有deyetun(飞机),是由deyere(飞行的)和tutun(器械)缩写而成;aramtucibusu(产品),是由arame(生产)、tucibuhe(出来的)和jakasu(物品)三个词缩写而成;sukdujen(汽车),是由sukdun i sejen缩写而成;ulinida(资本家),是由ulin i da缩写而成;ashshasu(动物),是由ashshara jaka缩写而成;kadahiyarasi(经理),是由kadalame icihiyara加人称后缀si缩写而成;mujilise(同志),是由mujin i adali urse缩写而成;banjibusi(编辑),是由banjibu(使编辑)加人称后缀si缩写而成;weilesi(工人),是由weilen(工作)加人称后缀si缩写而成;tacisi(学生),是由taci(学)加人称后缀si缩写而成,等等。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语言,满语,无论历史的发展进程如何,无论社会变化有多大,无论出现何种需要吸收的词汇,也无论面对怎样艰难的外部条件,它的内在生命力都不会因此而减弱,它的内在规约都不会从本质上遭到破坏,除非其使用者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使用它,从而导致其向前发展的步伐减缓,然一旦某日它被重新启用,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又将重新焕发它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所有的内在规约早在过去就已形成,并始终存在于其生命历程的所有阶段。

流传在方言中的满语 2005-11-06

--------------------------------------------------------------------------------

东北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北京则是几百年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以这两地为中心的北方大部分地区中,其方言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

一种很有名的传统点心叫“萨其马”。南方人说的“萨其马”都跟北方话里的发音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在轻声上(北京话里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都是轻声。现代汉语里的满语词汇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说里面的满语词汇很多都不用了。“军机章京”,“笔帖式”,“达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确留下来不单成为东北话和北京话,而且是现代汉语里的标准词汇,如“耷拉”。

比如这样一句:“这位姑娘牌儿挺亮啊!”“这小伙子挺帅的!”,这里面“挺”,“牌儿亮“和“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管腋下叫做“gazhiwo”或者“gezhewo”,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北京人或赵本山当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是说的意思。

汉语里的“巴不得”也是来自满语,只不过稍微变化一下。

汉语里的央告,央求里的央也是满语,历史上没这么用的,多用乞求或请求,央来自满语里的“yangge“。

“这人办事干净,利索,麻利”中的“利索”和“麻利”来自满语中的“lali”.

“那个人脾气可真是‘个色’,不好打交道”,这里的‘个色’也是来自满语,意思是特殊。

“这人说话怎麽这么罗嗦”里的罗嗦也是来自满语,与shaodao或絮叨一样。

广告中常见的“细心呵护您的健康”,这‘呵护’的‘呵’字,古汉语并无此用法,原来是满语“hekur”,那是照顾,看管的意思。

北方人管做生意叫“倒腾”东西,做生意的人叫“倒爷”。“倒”这个字在这里不是汉语里的本意,应是满语里表示“挪来挪去”的“taodem”。

东北有一种用羊或猪的骨关节来玩儿的游戏,叫“galeha”,当然也是满语。

以上所列举种种是北方方言中和满洲话相关的词汇,像这样满语词汇还有很多,还有很多没有进到普通话的范围内。

由满语进入汉语的词,普通百姓了解它有两条渠道,一是日常生活接触,二是清宫影视作品的传播。前者如满族传统糕点“萨其马”,以及用草填塞制成的皮靴“靰鞡”等,已为人们所熟知。后者如“阿哥、贝勒、格格、福晋、额娘”等称谓,对于广大受众,也已耳熟能详。

昆虫“蝼蛄”,俗称“喇喇蛄”。生活在山坡树丛中的一种蛙类,名为林蛙,其雌性腹内的胶状脂肪块可作营养滋补品,俗称“哈士蟆”。“喇喇蛄、哈士蟆”之名,都源自满语,为音译词。再如“嫫嫫”又作“嬷嬷”,指奶娘;“妞妞”又作“妞儿”,指小女孩。这两个称谓词也源于满语。老北京人在反驳对方或表示鄙视时,喜用语气叹词——“姥姥”!这个词儿也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而表示强烈的“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

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还有——啰嗦、喇忽、骨立、埋汰、扎孤、胳肢、瘆等。例如“啰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喇忽”是粗心、疏忽的意思,如“你这个人呐,太喇忽(1ǎhu)啦!”“骨立(gúli)”是称赞物品外形精美。东北方言“埋汰”是肮脏的意思。“扎古”是打扮、诊治的意思。“胳肢”指在别人腋下、脚心等处抓挠,使发痒发笑。“瘆”是令人害怕、恐怖的意思,如“这个倒霉玩意儿,看着就瘆(shèn)得慌!”

有一些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徒有音却无固定的词形,例如:哆嗦、颤抖,俗称“deidei”有的词即使有固定词形词,但用汉语也难以解释其构词理据,如“把势”,也写作“把式”,指精通某种专门技艺的人,如“车把势、花把势、老把势”等;又引申为武术,如“打把势、耍把势、练把势”等。这个词源于满语baksi(义为老师),如再深究其源,系来自古汉语的“博士”。

1.Manju i mujilen be mukdembi 振兴满族精神 Manju 满洲 mujilen【名】精神 mukdembi【动】兴旺

2.amba tacikuu 大学

3.sabingga guunin de sabingga 祥瑞 guunin【名】情志、意、念 de【介】在…地方、在…里、在…上;在…时

4.bi Harbin de bi 我在哈尔滨 bi【代】我【动】有;在 Harbin 哈尔滨 de【介】在…地方、在…里、在…上;在…时

5.bi Harbin hoton ni Manju niyalma bi【代】我【动】有;在 Harbin 哈尔滨 hoton 城 ni【助】的【语气】呢 Manju 满洲族 niyalma 人

6.andase yamji elhe! anda 安达 se 等、们 yamji 晚 elhe 平安

7.si buda jeke nio? 你吃饭了吗? si 你 buda 饭 jeke 吃 nio? 幺、吗?

8.ere oci ai? 这是什幺? ere 这、这个 oci 若是、倘若;是 ai? 什幺?

9.sini Manju i hala ai? 你满姓什幺? sini 你的 Manju 满族 hala 姓 ai? 什幺?

10.aibide? 在哪里?

11.bi Manju gisun be tacimahabi 我正在学满语 bi 我 Manju gisun 满语 be【代】我们【助】把、得、以 tacimbi【动】学习

12.tacisi 学生

13.sabi 学生(另一种说法)

14.saha saha! umesi sain! saha 知道了 umesi 很 sain 好

15.sini guusa ai? 你是什幺旗? sini【代】你的 guusa 固山;旗 ai? 什幺?

16.guusa ejen guusa 固山;旗 ejen【名】主、主子、主人

17.ere gisun umesi sain! ere 这、这个 gisun 话;句 umesi 很 sain 好

18.be Manjurara be umesi guunimbi 我们多说满语 be【代】我们【助】把、得、以 Manjurambi【动】说清语 umesi 很;多 guunimbi【动】思、想、念、虑

19.baita aku 没关系 baita 事情 aku【动】无、没有

20. baitakuu 没关系;不用客气;闲;无用 bai 等闲、无事

1. bi /毕/ 【代】我【动】有;在

2. si /西/ 你、你

3. i /依/ 他、她

4. tere /特勒/ 它

5. be /伯/ 【代】我们【助】把、得、以

6. muse /木色/ 咱们、我们

7. suwe /苏卧/ 你们、你们

8. ce /车/ 他们、她们

9. tese /特色/ 它们

10. beye /伯也/ 自己

11. geren /格楞/ 众人、大家

12. mini /米尼/ 我的

13. sini /西尼/ 你的、你的

14. ini、inengge /依尼、依涅格/ 他的、她的

15. tere i /特勒依/ 它的

16. meni /莫尼/ 我们的

17. muse i /木色依/ 咱们的、我们的

18. suwe ni /苏卧尼/ 你们的、你们的

19. ceni /车尼/ 他们的、她们的

20. tese i /特色依/ 它们的

21. beye i /伯也依/ 自己的

22. geren i /格楞尼/ 众人的、大家的

23. saiyuun? /塞云/ 好吗?

24. umesi /乌莫西/ 很

25. sain /塞/ 好、吉祥

26. hala /哈拉/ 姓

27. ai? /爱/ 什么?

28. gebu /格布/ 名字

29. sembi /色木毕/ 说

30. boode /包德/ 家里

31. gemu /格木/ 都、都是

32. niyalma /尼雅尔玛/ 人

33. ama /阿玛/ 父亲

34. eme /厄莫/ 母亲(同 eniYe /厄涅/)

35. ahuun /阿浑/ 哥哥、兄长

36. deo /窦/ 弟弟

37. eyun /厄云/ 姐姐

38. aibide /爱毕德/ 哪里

39. genembi /格讷木毕/ 去

40. tere /特勒/ 他、她;那个

41. tacikuu /塔其库/ 学校

42. de /德/ 在…地方、在…里、在…上;在…时

43. bithe /毕特赫/ 书

44. huulambi /呼拉木毕/ 读

45. non /暖/ 妹妹

46. sure /苏勒/ 聪明、聪睿

47. sektu /色克图/ 伶俐、灵活

48. se /色/ 年岁;等、们

49. oho /奥霍/ (已然口气)已经

50. buda /布达/ 【名】饭

51. jeke /哲克/ 吃

52. nio /牛/ 幺、吗

53. sikse /西克色/ 昨天

54. dobori /多波哩/ 夜

55. aga /阿噶/ 雨

56. nimanggi /尼玛尼/ 雪

57. baimbi /拜木毕/ 祈求、求

58. enenggi /厄讷尼/ 今天

59. galaka /噶拉喀/ 晴

60. ere /厄勒/ 这、这个

61. dolo /多罗/ 里、内;大内

62. halhuun /哈尔浑/ 热

63. kai /开/ 啊、矣、哉

64. ci /其/ 比

65. serguwen /色尔滚/ 凉快、凉爽

66. sakda /萨克达/ 老

67. mafa /玛法/ 老翁;祖、祖辈

68. bio /彪/ 吗、有吗

69. cananggi /查那尼/ 前日

70. jimbi /吉木毕/ 来

71. ainu /爱努/ 为什么、为何

72. jabdumbi /扎布都木毕/ 得闲、得当、凑手、济事

73. ni /尼/ 【语气】吧、呢【助】的

74. axa /阿沙/ 嫂子

75. weisihun /倭西浑/ 向上

76. arki /阿尔奇/ 烧酒

77. omimbi /奥米木毕/ 【动】饮、吃

78. baniha /吧你哈/ 谢谢、感谢

79. ambula /阿木布拉/ 太、最、甚

80. sambio? /萨木彪/ 知道吗?

81. yargian /牙尔间/ 实

82. aniya /阿尼牙/ 年

83. arambi /阿喇木毕/ 过、做

84. jabxan /扎布山/ 幸、幸运

85. takambi /塔喀木毕/ 认识

86. gucu /古楚/ 朋友

87. alime /阿里莫/ 担当

88. mutembi /木特木毕/ 能;克;胜

89. aku /阿库/ 不、无、没有

90. beye /伯也/ 自己、本身;身体

91. dursun /杜尔孙/ 体格

92. katun /喀吞/ 【名】坚强、强壮

93. guigu /古伊古/ 【形】健康、硬实

94. aise /爱色/ (用于末句)吧、或是、想必

95. nimaha /尼玛哈/ 鱼

96. labdu /拉布都/ 多

97. yali /牙里/ 肉

98. komso /科木索/ 少

99. cai /查伊/ 茶

100. ume /乌莫/ 勿、莫、不必

1. Manju gisun /满洲 吉顺/ 满语 Manju 满洲 gisun【名】语言;话

2. inenggidari Manju gisun /伊讷尼 达里 满洲 吉顺/ 每日满语 inenggidari【副】每日 Manju 满洲 gisun【名】语言;话

3. Manju uksura /满洲 乌克苏拉/ 满洲民族 Manju 满洲 uksura【名】民族

4. amba daicing gurun /阿木巴 大清 固伦/ 大清国 amba【形】大 daicing 大清 gurun【名】国

5. jakuun guusa /扎昆 固山/ 八旗

6. gulu /古禄/ 正

7. kubuhe /库不赫/ 镶

8. gulu suwayan /古禄 苏瓦颜/ 整黄旗 gulu【形】正 suwayan【形】黄色

9. kubuhe suwayan /库不赫 苏瓦颜/ 镶黄旗 kubuhe 镶 suwayan【形】黄色

10. gulu xanyan /古禄 山颜/ 整白旗 gulu【形】正 xanyan【形】白色

11. kubuhe xanyan /库不赫 山颜/ 镶白旗 kubuhe 镶 xanyan【形】白色

12. gulu fulgiyan /古禄 福尔吉颜/ 整红旗 gulu【形】正 fulgiyan【名】红色

13. kubuhe fulgiyan /库不赫 福尔吉颜/ 镶红旗 kubuhe 镶 fulgiyan【名】红色

14. gulu lamun /古禄 拉门/ 整蓝旗 gulu【形】正 lamun【名】蓝色

15. kubuhe lamun /库不赫 拉门/ 镶蓝旗 kubuhe 镶 lamun【名】蓝色

16. abkai fulingga /阿不凯 富凌阿/ 天命

17. sure han /苏勒 汗/ 天聪

18. wesihun erdemungge /卧西浑 厄尔德穆额/ 崇德

19. ijishuun adsan /伊吉顺 达散/ 顺治

20. elhe taifin /厄尔赫 泰费音/ 康熙

21. huuwaliyasun tob /华立牙孙 托布/ 雍正

22. abkai wehiyehe /阿不凯 卧希叶赫/ 干隆

23. saicungga fengshen /赛崇阿 丰申/ 嘉庆

24. doro eldengge /多罗 厄尔登额/ 道光

25. gubci elgiyengge /固不其 厄尔吉叶额/ 咸丰

26. yooningga dasan /腰宁阿 达散/ 同治

27. badarangga doro /巴达郎阿 多罗/ 光绪

28. gehungge yoso /格洪额 岳索/ 宣统

29. singgeri /西额里/ 鼠

30. ihan /伊罕/ 牛

31. tasha /塔思哈/ 虎

32. guulmahuun /古勒玛浑/ 兔

33. muduri /穆都里/ 龙

34. meihe /美赫/ 蛇

35. morin /莫林/ 马

36. honin /霍您/ 羊

37. bonio /波你哦/ 猴

38. coko /绰科/ 鸡

39. indahuun /音达浑/ 狗

40. ulgiyan /乌尔间/ 猪

41. emu /额木/ 一

42. juwe /朱卧/ 二

43. ilan /依兰/ 三

44. duin /杜音/ 四

45. sunja /孙扎/ 五

46. ninggun /宁温/ 六

47. nadan /那丹/ 七

48. jakuun /扎昆/ 八

49. uyun /乌云/ 九

50. juwan /专/ 十

锡伯族的经济

锡伯族,是我国北部少数民族中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清初,锡伯族便开始种植水稻,清代文献中称为“锡伯米”。1766年部分西迁至察布查尔地区,至19世纪初察布查尔渠修通,锡伯营八个牛录扩垦耕地78700余亩。东北的锡伯族至清朝中后期,也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麦、胡麻、油菜籽、谷子、葵花、烟草等。

在锡伯族生产活动中,牧副业也占一定的比例。农民大多蓄养马、牛、羊等牲畜,不仅供自食自用,而且其蓄养规模也越来越扩大,出现了不少专业户。锡伯族的副业主要有园艺、渔业,还有少量狩猎业。园艺有蔬菜和果树种植,也有榆木、杨树等木材树木种植。渔业是重要的副业生产之一。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有在伊犁河捕鱼的良好条件。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霍城、塔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地。 与同语支的满语相比,80%以上词汇都借用于满语。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前,锡伯族使用一种“非清非蒙”的语言。很多人认为,此语言叫“吉甫西”语,锡伯族被满族征服、编入满洲八旗之后,被满族强行同化,才逐渐改用了满语。在没有确切史料的情况下,对这种观点,当然不可轻下定论。1764年,一部分锡伯族军民迁到新疆伊犁,使锡伯语口语得到新的发展,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元音有26个,分为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单元音有:j、ε、a、y、oe、u、o,复合元音有:i、ai、ui、oi、u、au、ou、ia、iu、io、y、ya、ua、uo。辅音有44个。锡伯语有自己的特点,即元音不分长短,复合元音较多,有元音和谐现象,但不严整,体词有数、格的范畴,名词有第三人称的反身领属附加成分,动词有态、体、式的范畴,虚词比较丰富。当今的锡伯语言文字乃满语满文的继续。

锡伯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也可称音素文字,创制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而完善于崇祯五年(1632年)后来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但应注意,锡伯语并不等同于满语。

锡伯文共有40个字母: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拼写外来词的字母。字母的基本笔画有字头、字牙、字圈、字点、字尾,以及各种方向不同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行款为从左至右,使用一般文字通用的标点符号。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锡伯族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族被誉为“天才翻译”。

《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惟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锡伯族饮食习惯有独到之处。因其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一些差异。锡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烟和饮酒的嗜好。据传说,从前家家户户都做黄酒。家家户户都养猪、鸡、鸭、牛、马、羊,肉食自给自足。同时,也喜欢野味,每逢冬雪融化都外出打猎捕鱼。

锡伯族大多数习惯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为主,过去食用高粱米居多。面食以发面饼为主,也吃馍馍面条和韭菜合子、水饺等。受维吾尔族影响还吃抓饭和烤馕,喝面茶、牛奶和奶茶。肉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养,多以牛、羊、猪肉为主。吃肉时,习惯每人随身携带一把刀子,将肉煮熟后,放入大盘中,自行用刀子切割,然后蘸盐和葱蒜拌成的佐料。习惯做猪血灌肠。也喜食用煮熟的猪血,拌成酱状,并配以蒜泥或葱花单独做成菜肴。冬闲时锡伯族还常进行狩猎,野猪、野鸭、野兔、黄羊等均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锡伯族还习惯制作各种腌菜。每年秋末,家家都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萝卜等切成细丝腌制咸菜,当地称之为“哈特混素吉”,有时可供全年食用。锡伯族还喜欢在夏季制作面酱以调味。

东北的锡伯族多食稻米、高粱和小米等,新疆的锡伯族则食小麦,其中发面饼是新疆锡伯族几乎一日三餐之必备食品,称“发拉哈额分”,又称“锡伯大饼”,锡伯族人几乎每天都要吃。这种饼用面粉、碱面和水制成,在锅中烙出来,一般直径在三四十厘米,厚度约一厘米,带有烙制花纹的叫做“天”,另一面则是“地”。这种饼的吃法很讲究,食用时必须“天”朝上、“地”朝下,掰成四块,体现了锡伯族的天地观念和民族习惯。

除了“锡伯大饼”,全羊席是锡伯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 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主要用料为羊的心、肝、肺、大肠、舌、血等,共12道菜,做法考究,风味独特。如有尊贵客人来访,锡伯族杀羊做成丰盛的全羊席来款待。

此外,锡伯族食品还有二汤面、韭菜饼、萨斯坦(杂烩菜)等,样式丰富,口味特殊。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 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 传统的锡伯族服饰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锡伯族男子喜欢着蓝、青、灰、棕色长袍,外面套上青马褂,头戴圆顶帽,腰系青布带,脚蹬厚底鞋。为了便于骑马,男子的长袍和马褂,都左右开叉。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

锡伯族女子的服饰式样较多。喜欢穿各色花布和方格布旗袍(多滚边)、绣花鞋、坎肩等。 大襟长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爱套穿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长裤扎黑色腿带,脚穿绣花鞋。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穿着淡雅漂亮的旗袍。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脚穿绣花布鞋,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媳妇的服饰与姑娘无大差别但比姑娘穿着要鲜艳。发型也不同,媳妇梳的是“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面部可以涂粉,口可以涂口红,可以染指甲等。头部髻上插着金簪,腕上佩带金(银、玉)手镯。

锡伯族老人的服饰又有不同,一般老年男子内穿对襟小白褂,外穿长袍(冬天为棉的),个别人还套马褂,脚穿白袜、布鞋(春、夏、秋穿圆口黑布鞋,冬天穿毡棉黑布鞋,其鞋腰以春夏的稍高一些,锡伯语称“扎布萨布”),扎裤脚,头戴礼帽;妇女的装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起变化。老年妇女多穿青、蓝黑色旗袍,长及脚面,扎裤脚,穿白袜,春、夏、秋穿绣花黑布鞋(冬季为棉高腰的),冬天穿棉袍,戴棉帽,与汉族坤秋帽相似。 上年纪的妇女出门时,手里还要拿个烟袋,串门时互相装烟进礼。

辛亥革命后锡伯族服饰变化受汉、维吾尔等族影响较大。年轻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裙子、衬衫和翻领、高领短大衣、靴子等。男青年喜穿西服、运动服、夹克衫、皮鞋等,只有八九十岁的男女老人偶尔穿长袍马褂、礼帽、坤秋帽、绣花鞋。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要吃长寿面。做长寿面时先做好肉汤,然后将面另锅煮熟,捞出过水,食用时加肉汤,象征着送旧迎新。某些节日时间虽然与汉族相同,但过法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在过节形式上均与汉族有差别。

春节多走亲串门、祭祖及娱乐活动。农历三月间的以鱼为祭供品的“鱼清明”、农历七月间以瓜果为祭供品的“瓜清明”、“孙扎拜义车孙扎”(端午节)和中秋节。欢度这些节日的方式,均以本民族的习俗方式进行祭奠、饮食和娱乐。民族化节日有“四一八”西迁节和正月十六“抹黑节”。

西迁节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北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当前也有部分民族学者认为应该叫“西征节”更为准确。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抹黑节

农历的正月十六,是锡伯族的抹黑节。这一天,人们清早就起来,把昨晚准备好的抹黑布或毡片带上,上街去相互往脸上抹黑,在这一天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相互往脸上抹黑。但见了老人一定要先请安,然后才能往脸上抹黑,但只能少抹一点,以示尊重。

锡伯族的抹黑节,有相当长的历史。相传,过去因为有一个年轻的媳妇,把烙糊了的发面饼喂了狗,而得罪了巡天神。因此,巡天神要惩罚一下不珍惜粮食的人。第二年,巡天神就施展法术,使锡伯族种的庄稼都变黑了。结果到了秋天收的全是黑籽。这下人们都慌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全村人一起向巡天神请罪,并发誓宁愿将自己的脸抹忧黑,也不叫麦子生病,庄稼结黑籽。巡天神被人们的诚心所感动,收回了法术。所以后来人们就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把自己的脸抹黑,来代替庄稼受惩罚。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抹黑节这一天,都不怕别人把脸抹黑,因为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庄稼受惩罚。 早在清代,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的锡伯族均形成了村镇。西迁的锡伯族在察布查尔渠凿通后,便基本形成了现8个牛录(亦称嘎善)的聚落形式。牛录既是经济单位,也是作战单位。最初每个牛录均围以高大的围墙,开东西南北四大门,有二三百户不等。

每户庭院大小不等,少者二三亩,多者四五亩。庭院多呈南北长方形,四周植有各种树木。庭院都用矮墙围成,分南北两院,南院多种果蔬,北院修棚圈、种树木及谷物等。住房多为人字形土坯斜顶房或木架结构斜顶房,多南北向。卧室均起火炕,多是南西北“三环炕”。西屋多由长辈住,东屋则为晚辈起居,中间多为隔成过道的厨房。锡伯族历来崇尚多世同堂,分家须由父母操办盖房另立门户。

锡伯族的住房日益向砖木、钢筋水泥结构相结合的房屋发展。过去的那种从清代遗留下来的人字形大屋顶房,已被淘汰。个别村庄只是作为文物保留。这种房屋的造型是从满族学来的,它的造价较高,用工、用料较多。当今的住房,逐渐趋向砖木结构与“来兰皮”结构相结合的房屋。有许多房屋,钢窗、钢门取代了木窗、木门。个别农户还盖了楼房。

锡伯族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住宅和庙宇的建筑上。锡伯族的住宅,“人”字形大屋顶房,宽敞大方,屋檐宽出半米左右,窗户很大,有的一间房子就有四五个窗户,窗户格木形状都很精致,小而多曲、几乎和雕刻的一样,如果没有精细的技艺是做不出来的。而且在门框、窗、屏风上都有精雕细刻的图案。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利妈麽歌》等。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儿歌

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这种传统才促使这个西迁时只有3000余人的民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了漫长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艺术。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这与锡伯族人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由此构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极大关系。一般旋律极精练,比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尔之歌》、《拉西贤图》、《叶钦娜》、《海兰格格》、和《三国之歌》。《喀什戈尔之歌》是记述了伊犁四营部分官兵于19世纪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张格尔之乱的历史过程。《拉西贤图》全诗近千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的特点增强了民间音乐的色彩。《叶钦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锡伯族渔猎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诗歌的每一句都以“叶钦娜”一词起头,并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上下节联成一体。《海兰格格》是一部对情人的追恋歌,也称为悼恋歌。“格格”是旧时锡伯族对少女的美称,也可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昵称。“海兰格格”意为“可惜的姐姐(或可惜的小姐)”。《三国歌》是根据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三国演义”编唱的,已流传有百余年历史,是汉锡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等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不乏有罕见的特殊调式。

田野歌

也被称为“街头歌”,锡伯语称“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又为广大锡伯族群众认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间歌曲。它咏唱的对象包罗万象,从天、地到日、月,从人类到禽兽。这类歌曲无固定的歌词,多在节假日亲朋聚会或田间劳动时由男女即兴编词对唱。它的特点在其曲调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歌词格律等诸方面。它几乎全部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 蝴蝶琴

蝴蝶琴又名多姆多昆,也是几年来开发出来的乐器。在西迁节的文艺表演中,我们看到了两把外形一模一样的蝴蝶形状的琴,走近看才发现一把是拉弦乐器,一把是弹拨乐器,都是四根弦,都是蝴蝶的琴身,蝴蝶琴的颜色仿佛红木家具的颜色,古色古香。还有一位艺人手中握着一只40厘米长左右的“蝴蝶”,这是一种打击乐器,两根铁丝制成的蝴蝶装饰触角,木制的蝴蝶外形,里面有四根并列的木棍,一排是20个铁环,一排是6个羊髀骨,交替组成,演奏者手握蝴蝶木制外形,一边有节奏的晃动即可。

东布尔

东布尔是锡伯族的弹拨乐器。一说源于哈萨克族的冬布拉,一般认为是在满族的大三弦和哈萨克族的冬布拉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琴柄和弦轴类似汉族三弦,共鸣箱和两弦又近似哈萨克族的冬布拉。长约110厘米,以山羊肠作弦,无品位琴头有两个琴珍,两条丝弦。演奏时,将琴抱于怀侧,肘右手指弹拨。音色介于三弦和冬不拉之间,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绰伦

绰伦外形酷似葫芦,因此也叫葫芦琴。锡伯族先民用刀将葫芦一劈为二,将猪膀胱套上去,两根羊肠线作弦。到了现代,绰伦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今天的4根弦。琴弦的声音仿佛马头琴的柔美,音色优美清脆,真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 锡伯族的传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射箭、摔跤、赛马、角力、滑冰、等活动,此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棋类(卡塔)、嘎尔出克(髀石)游戏等。

打瓦尔

打瓦尔是锡伯族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它起源于锡伯族的狩猎时代,不仅可以锻炼臂力、眼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集体观念。打瓦,人多人少均可以。每人手中拿一方形厚木块叫做“瓦”,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打瓦之前先赌出立瓦组和打瓦组,输者立瓦,赢者打瓦。具体方法是:双方在规定好的距离线上,打瓦者用瓦将立瓦者的瓦打倒就算通过。打不着或是打不倒都算“烧死”。第一次打称打头面,打时打瓦者口中也要喊头面,喊错了或是不喊,都算“烧死”。“烧死”者,允许别人来救,救活后可以继续打,救不活的,就要变成立瓦者,而原来的立瓦者就变成了打瓦者。头面瓦打完了,再打二面、三面,一步比一步难度大。如果有一个人完不成,就全体“烧死”,由打瓦变成立瓦。

摔跤

摔跤是一种比赛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很强运动,是锡伯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每逢婚嫁、节日等吉庆日子都要举行,对获得胜利者给予奖励。摔跤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国际式摔跤与中国式摔跤外,还有本民族的摔跤形式。古典式摔跤、摔跤手的年龄、体重要差不多,摔跤时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只要一方的双手、膝盖或背脊一着地,就算输了。一种是自由式摔跤,参加比赛的选手不分体重、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只要一跤把对手摔倒就算胜利。锡伯族还有一种摔跤形式,将摔跤手的双腿用一条麻袋装起来,麻袋口扎在腰间系紧,双方只能用上肢的力量和技巧摔倒对方。还有一种马上角力,也叫马上摔跤。比赛时,骑手一手执辔,一手抓、拉、推、搡、扭对方,或则把辔压在坐鞍上,马鞭叼在嘴中,当两马相交之际,双方交手较量都力图把对方拉下马来,拉下马就算赢了。争斗中两骑往往左右盘旋,骑手扭在一起,拼力摔拉,斗智斗勇,险象丛生,惊心动魄。

乌金木和格木哪个好

这两种木材的硬度、密度高,其木质结构与红木中的鸡翅木类似,管孔细密、深浅木纹相间并形成个性十足。

、天然木色纹理漂亮。乌金木家具之所以能够受人追捧风靡市场,得益于乌金木天然木色纹理,乌黑与金丝交错闪烁,直纹、水波纹、山形纹等纹理醒目,飘逸流动。

木质结构密度大、硬度高。乌金木材质因产地树龄不同,气干密度存在细微差异,气干密度一般在0.69-0.84g/cm3。因此乌金木家具强度高,抗压耐磨性好,榫卯咬合牢固握钉性好。乌金木具备国标红木相同的一些特性,从而有“第九种红木”美誉。

  • 评论列表:
  •  泪灼栖迟
     发布于 2022-07-02 08:49:58  回复该评论
  • ? 这是什幺? ere 这、这个 oci 若是、倘若;是 ai? 什幺?9.sini Manju i hala ai? 你满姓什幺? sini 你的 Manju 满
  •  柔侣风渺
     发布于 2022-07-02 08:11:47  回复该评论
  • Manju uksura /满洲 乌克苏拉/ 满洲民族 Manju 满洲 uksura【名】民族4. amba daicing gurun /阿木巴 大清 固伦/ 大清国 amba【形】大 daicing 大清 gurun【名】国5. jakuun g
  •  囤梦唔猫
     发布于 2022-07-02 00:14:24  回复该评论
  • 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