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能力
一、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是培养体育学习能力的基础。发展一般身体能力是学习和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只有从这两个基础抓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体育学习能力得以掌握。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的意识、体育对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人体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效果、卫生保健知识等。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攀登、爬等和一般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发展此项能力,除加强体育课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使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要对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2.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重复巩固和提高。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培养中学生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任务。因此,就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身体锻炼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其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真正掌握自学、自练、自调、自控的本领。
二、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为了顾及教学的整体连贯性,通常是由老师课前设计好课的思路结构、组织教法等,尽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长的练习时间,但始终是按老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很少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创新实践机会。
2.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学校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其发展水平和规模,是反映一个学校面貌和水平的窗口。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认识的逐步加深,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配置也逐渐完善,并逐步向现代化发展,此时体育器材科学化、合理化地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导为辅助,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体会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体育主要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比赛相结合的形式,积极组织,广泛开展校级、年级、班级的各种体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组织管理能力。所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的,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2.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与长期性需要有较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为指导,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非常重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正是为了提高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理论教材的选择应体现科学性,并力求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以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的终身受用知识为主要
内容。
五、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其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1.自学
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订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练
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练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的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教育的深化改革对于广大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必须重视这个发展的机会,在改革的大潮下,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创新与改进。体育教学应注意对学生体育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给自己立个信条:每天坚持几样合适的运动、或做动作,达到锻炼的目的。对身体有问题的人,更要针对性运动训练,以恢复或辅助防止疾病。运动锻炼达到一定效果,可不是一天一月的事情,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如能坚持一段时间,基本也养成自觉运动的好习惯了,习惯的力量真大,不需要提醒不需要干预,就自然而然了。如有懈怠时,就正面提醒下自己。北大早年有位好像叫“马约翰”的教授,爱锻炼,而且提出了“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真值得借鉴。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终身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使中学体育教育更好地为终身体育服务?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紧扣学生的运动兴趣,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构新的评价体系,改革体育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为终身体育服务。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对于新课程标准认识不清,思想模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片面地认为按新课程标准上课就是教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完全忽视了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功能,给传统的“放羊式”教学批上了新课程的外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指导下的课是不需要技术的课,纯粹是迎合学生玩的心理。这些观点都是对新课程认识不清、思想模糊的表现。
2.教学行为服务于应试教育
对于家庭来说,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孩子就成了100%的希望,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对于学校来说,面对激烈的生源大战,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升学率,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那么,社会上流传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不足为奇了。
3.有些教师课改积极性不高
虽然经过新课程培训,但过时的教学内容还在部分教师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传统的教材自然有它的优越性:现成的内容、现成的方法、无需多动脑筋……而那些对学生终身体育有益的教学内容却要研究和尝试。
4.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陈旧的教学方法仍有相当大的市场
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严密的课堂教学程序以及传授式的教学方法都曾经被视为先进的东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些已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体育发展的障碍。
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中学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才能有助于健康,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意识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身心,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达到了目的。为此,体育课必须围绕学生的健康来进行,不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
(1)《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一切有利于健康的内容都可以纳入选择的范围之内,而不必局限于课本上框框条条的限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女生特别喜欢一种跳方格的游戏,这种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能让她们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于是笔者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教学之中。
(2)体育教学要选择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笔者在对初三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球类项目的人数最多。男生最喜欢的是篮球。有个男生在调查中写道:我第一喜欢打篮球,第二还是篮球,我希望老师天天让我们打篮球,最好能和我们一起。女生喜欢羽毛球的人数很多,有些班三分之二的女生喜欢打羽毛球,还有一部分女生喜欢乒乓球。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增大了球类项目教学的内容。
(3)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在各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优越的政策保障,由于群众基础好,所以容易形成特色。笔者所在学校是软式排球特色学校,软式排球教学内容成为各班的选用教材,学校定期进行软式排球基本功大赛,要求全校学生参加。通过训练和比赛,推动了软式排球运动在我校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
(4)要善于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连云港举行的江苏省新课程展示课上,一位老师把足球文化引入到体育课上,可谓独具匠心。学生不仅练习了足球技术,还领略到异域的足球文化,上课的学生被深深地感染,听课的老师也深受启发。
3.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能指导教师的工作方向和确定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对教师而言,我们要力求上出符合教改的体育课:围绕学生的终生体育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在运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评价体系要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多项内容的评价。
4.改革体育考试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考试更应趋向于考核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要想与学生的终身体育有机结合,我们必须做到更新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改革体育考试方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活动将在全国各地展开。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仅仅是由老师讲解或者演示某一简单的体育理论或技能,只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项目的技巧,而很少会有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其实体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老师们如何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呢?
我们开设体育类课程,我想除了是想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释放学习的压力之外,更多的是想让同学们重视体育这门课对自己身体的益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更高了。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好的身体,再多的金钱都是没有用的。更何况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身体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而日常进行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增强自己的抵抗力。所以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首先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只讲授动作技巧的教育方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人文关怀意识,促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讲授一些坚持每日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让同学们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牢固树立体育意识。
除此之外,体育类教研室在平常的空余时间还可以见缝插针的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让同学们踊跃的报名参加,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体育带给人们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松,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融入多媒体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运动名将在体育活动精彩表现的视频资料,在环境的影响下,让他们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欢乐。
将体育意识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热爱并坚持体育活动的心理,并终身受益 。
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哪些方面
1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最后一站。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高校是培养学生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主要场所,必须要接受教育,终身体育的内涵是终身教育,其中包括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体育贯穿了人的一生。我们提及的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一生角度来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主,并从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全面发展的群体。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在当代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指明方向,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培养终身健身者,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2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有关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依赖对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是对情感的体验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当感性认识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理性认识时,体育价值观念良好的形成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由于体育课具有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所以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体育教学将其积极的延伸到体育课外活动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的培养。因此,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其独特的作用。
3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公民体质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众多原因中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健康与体育意识淡漠。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培养这些人才健康体魄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体育对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还不到位,也正好表明了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4 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完成。要在高校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的利用宣传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的了解,进而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定期举办各种体育知识的讲座,通过体育知识讲座宣传体育理论知识,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同时配合各种竞赛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5 培养兴趣和爱好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教育引导入手,要逐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步激发学生体育需要,并传播终身享用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我们只有充分地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
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时的主要动机,我们在这一方面需要从教材、教法、教师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教材我们要选择内容丰富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法要求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各种辅助设施来完成,而教师就是要通过选用优质的教材,并有效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后,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我们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逐步运动起来,否则没有了兴趣爱好也就没有了锻炼,就谈不上让他们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成体育课的选课,在兴趣的趋势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我们之所以动用一切可运用的教学及教学辅助手段就是为了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能够持之以恒的保留,使其最终达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并形成稳固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6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应注意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运动技能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能力,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及作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自觉性,对练习的次数、时间、强度、动作的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主动锻炼的意识得到体现,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7 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