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学体育教学为什么要使用合作学习
- 2、大家都说下这个OPE体育和UED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 3、在一次体育测验中,甲乙两校各派100名同学参加,甲校的男生及格率为60%
- 4、学生对校园公共座椅的需求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为什么要使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是指利用小群体的功能进行教学,在明确分工和责任的前提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助性学习,重视学生组合和整体功能的发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适时的渗透
小组教学,不仅能解决教师辅导个别后进生的困难,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帮学意识,达
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面向全体学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
一、建立和制定规则是前提
建立和制定规则是实行小组教学的前提。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小组教学的实施步骤,才能更好的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
具体规则如下:
1、根据学生站位或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或者多人小组组合。每组设置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各项活动和练习(包括喊队、站队以及总结,或者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轮流当组长,每人参与体验)。
2、小组长负责组织并报告本组的练习和学习情况。
3、每组组员都有义务帮助其他组员解决各种问题。如:站队的提示、活动的安排和组员之间的互相提醒和帮助。
4、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加分制。凡是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好或示范动作优美的均可给本组增加一分。
5、每节课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期末累计加分情况并评出优秀小组。
二、发挥“四互”是关键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意识,使其由“学会”变成|“会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体现在个体的努力上,也反映在他们相互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上。小组教学则给学生创设了伙伴合作的机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互相协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评价中提高学练积极性,更好地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协调作用的发挥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每次站队的效率不高。如能让小组长代老师整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整队范围缩小,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协调中提高站队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习惯,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互启作用地发挥
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互相启发的场所。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使学生从同伴之间的练习和提示中受到启发。
如:游戏“美化校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合作意识。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美化校园的方案: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并且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创编。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如重叠式、分离式、交叉式、还有综合式等。学生在借鉴他组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又创造出星星状,花园形、花型、树形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案。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而且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促进了群体智力的开发。
3、互促作用的发挥
在体育教学中,各小组之间相互影响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组之间的竞争状态形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动力,各组员都关注着本组在整个班级群的形象而且都为此做出努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各小组之间的竞争状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通过加分法或者教师的语言激励和学生之间的竞争使每一小组的练习均能达到优的标准。不能达到优的小组要多加练习,直到评为优秀为止。
另外,对于比较简单的教材或者准备部分的集体项目练习,学生堂堂练习往往出现随意性。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激励和评选优秀练习小组的方法,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对于新授教材,可以让学习快的学生帮助学习慢的,最后以小组学会多的人累计积分,最终按积分多少评出优秀小组。不仅解决了教师辅导后进生的难度,而且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相互促进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互评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既学会管理自己又学会管理他人,以确定他们在班级的小主人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如每个练习或者每节课结束前或室内课和期末小结时,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自己或者小组成员的各种表现,对自己或组员的优点、不足做到心中有数,提出以后的改进目标。从而逐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合理调控不可忽视
在发挥“四互”作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教师的合理调控,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当然,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合作学习在短时期内也许会出现学生的随意和反复现象,也许会使有的老师担心影响课的正常进行,这也是极易出现的现象。只要教师及时调控、严格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感化学生,一定会使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随时随地地接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掌握学生的概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和督促或者进行课内补差。如果学生的动作出错较多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的内容、节奏、速度、密度等进行补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我相信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受到体育教师的重视和喜爱。它不仅解决了教师因材施教的难点,更好地推动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以上是自己在体育教学的看法和尝试,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大家都说下这个OPE体育和UED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UED就是OPE体育的前身啊,因为16年UED退出的时候就在公告里说明不会再以UED名字出现,现在改名叫OPE体育后也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低调运营。
在一次体育测验中,甲乙两校各派100名同学参加,甲校的男生及格率为60%
有可能的。
虽然甲校男生、女生的及格率都比乙校高,但甲校女生及格率没有乙校男生及格率高,如果甲校的100名同学中女生占大多数而乙校中男生占大多数,则乙校的总及格率可能比甲校高。
学生对校园公共座椅的需求的特点
环境心理学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分别从视觉和环境的角度进行阐述。
2.3.1从视觉角度
虽然大学校园文化空间座椅的样式多种多样,但座椅的摆放却应根据座椅的样式和使用地点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布置座椅时要考虑到校园座椅的朝向,既能满足使用者交流的需求又具有良好视野,例如水域区周边座椅就必须考虑观景需求。视觉上的私密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中,基于边界效应,在图书馆放置座椅时合理运用构成O形、L形的座椅组合,通常和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结合在一起。
2.3.2从环境角度
校园公共座椅的使用率高低跟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表现上开发的户外区域较为明显,调查表明冬、夏季学生使用户外公共座椅的次数相较于春、秋季明显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位置使学生舒适地使用座椅外,在安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
3.校园区域划分及座椅设计
基于对人机、材料、行为心理的分析,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提出校园区域布局划分及座椅设计。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湿度一般都在65以上。目前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还处于建设阶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随着学生对户外座椅的需求量增多,提高校园座椅的质量和舒适度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如今校园座椅地域文化特征不明显,加之功能性不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对此,我们针对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教学区、水域区周边这三个功能需求较高的区域设计了功能和造型不同的座椅。
3.1图书馆座椅设计
图书馆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调研发现:(1)理工图书馆内现有座椅大多都是长凳,摆放较为集中,学生学习容易相互受到影响,使用率不高。(2)安置在靠墙的座椅会优先被选择,虽然背部得到支撑,但造成了一定的不舒适感。(3)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手机和电脑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但图书馆却没有提供电源插座。
图书馆座椅属休息用椅,在人机工程学上靠背倾角要比工作用椅大些。由于读者长时间坐姿看书,躯干挺直或屈曲导致脊椎及肌肉受过多压力,所以椅背必须适合人的脊柱自然弯曲度。在座椅布置上,根据学生行为心理,尽量安置在靠柱子或墙角凹处等较围合的空间。在造型上,(1)轮船造型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间书架分割两边的同学相互不受影响,但不阻隔与外部空间的联系。(2)增设可收放式小桌板使书本或电脑放置在桌面上。(3)增设隐藏式挂钩设计,使用时在凹槽处向下按,不用时收回,用来挂置物品。以上把人机舒适特征和学生需求结合,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3.2教学楼座椅设计
教学楼属半开放空间,除教室外,教学楼平台也是大部分学生逗留的地方。目前平台用于健身操、排舞、跆拳道等半室外体育课使用,有时还会有举办展览。但不足之处在于:(1)参加体育课时由于座椅数量不足,部分同学的背包直接放在地上或没有坐的地方。(2)现有座椅也因使用时间长而锈迹斑斑,影响美观。
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公共座椅呈现给人的是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渗透以及对适用人群的包容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通过实地调研,我们选择在“L形”区域进行设计。造型上,采用组合的方式使座椅在结构上既是一个整体又可拆分移动,满足多种需求。座椅与座椅之间用榫卯方式连接,座椅被移动出来时,原来的靠背则可用于短暂的半靠半坐休息,同时,台上可用于放置物品或学生反坐时作为桌子使用,台下则安置挂钩方便同学挂置书包等物品,不浪费空间,解决背包放置问题。材料上,采用镀锌钢管与玻璃钢结合。人机上,座椅设计符合人机的情况下,在站立式座椅―方增设隔脚横杆,使人坐在座面上时双脚合理放置。
3.3水域区周边座椅设计
理工湖,地处厦门理工的中心地带,是师生从宿舍往教学楼的必经地。由于人流大,区域面积广,因此学生行为特征各异,根据人群行为特征,可分为互动区(人流密集区、候车区)和独享区(晨读区、树林区)。
3.3.1人流密集区
人流密集区是学生上下课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人流较多且使用需求不同,因此分散的长条座椅是此区域设计的重点。文化特征是座椅造型构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具有理工精神的蜂巢是我们设计的灵感。造型上,在蜂巢形座椅边缘安置树形路灯,与周围环境更加融合,解决座椅夜间使用的灯光问题又可挂置物品;座面上设计条形空隙便于雨天排水;座椅底部横向种植叶香天竺葵用于驱蚊。材料上,采用俄罗斯樟子松防腐木和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结合。人机上,满足3人同坐需求。
3.3.2晨读区
晨读区在早晨的使用频率较高,学生学习方式多为手持书本呈站立姿势学习,使用时间大约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而长时间保持站姿会给肩膀及脊椎造成压力。
结合座椅环境和人机二者的交互关系,我们设计了两类座椅:(1)在座椅前后设置隔断和花池,座椅顶面设新型太阳能板,结合环境元素创造出适宜学习的空间。另外,经调查,学生在夜间对此区域的座椅有一定的使用率,因此我们把照明设计结合在一起设置LED灯管,同时设置电源插孔满足学生电子充电的需求。在布置上结合厦门市日照角度,使其能够达到遮阳的效果。(2)由于组合形式的需要,设计2-3人的长条座椅,同时考虑到与区域的融合度,座椅后设置花池与单人座椅呼应。
3.3.3树林区
树林区主要集中在傍晚使用,区域内人流量少,较为安静且可遮阳,是爱好户外学习的同学的最佳选择。学生在树林区多为静坐思考或交流学习,所以设计旨在为同学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但目前此区域现存问题是:(1)位置偏僻,过于普通的座椅未能吸引学生来此处静坐;(2)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交流、学习等多种需求。
造型上,(1)考虑到水域周边座椅的整体性,所以沿用蜂巢造型设计开放式群组座椅。由于面积较大,因此学生日常休息交流不易受到影响。(2)蜂巢座椅与花池结合,不仅给师生营造不同的视觉空间,又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材料方面,选择抗腐、耐高温的木材和质轻、易移动的新型材料聚酯玻璃纤维,使座椅形式更加灵活。
3.3.4候车区
据观察,每天中午12点以及下午17点左右,老师们会携带电脑书籍等负重物品汇集到教学楼西面出口处等待校车且无处遮阳,并且此处没有设置座椅,所以老师只能站立等待校车。
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设计出遮阳顶棚,棚上种植小灌木,侧面设置排水系统且增设LED屏幕播放日常学校要闻。其次,在座椅设计上,“s”形座椅和立体蜂巢座椅方便老师交流的需要。再次,在人机上,(1)加宽座深满足老师放置背包需要;(2)屋顶花园承重问题上,必须根据屋顶绿化规范,因此我们设计了12.39m2的棚顶面积。最后,由于此处座椅使用时间较为集中,老师与学生错开使用使座椅资源便可充分利用。
通过这些多样化、人f生化的设计,使校园文化空间中公共座椅设施与校园各个功能分区呼应,满足不同分区、特定使用人群、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大学校园公共座椅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科学的人机尺寸,还要结合校园本身的自然环境、校园群体特点、校园地段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赋予造型的个性与创新性,满足师生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在色彩上与户外环境相结合,既要成就座椅本身的完整性,又能实现人一产品一环境的互动、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