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做好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
体育艺术有特长的学生,学业成绩怎么样?
在体育和艺术训练上花去了很多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业?
体育和艺术,它们和学业成绩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
想必这些都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这两天,西湖区教育局在几所中小学选择了几个班,围绕体育艺术和学业成绩话题做个随机调查。尽管有小学有初中,有杭州市中心名牌学校,也有城郊接合部普通学校,但结果却较一致:4个班共170余名学生,分别统计了参加过区级以上比赛的学生人数,这些学生中学业成绩在中等以上的,比例最高的班是100%,比例最低的也超过了70%。
随机调查也许样本不是最大、数据不是最精准,但却能说明一点: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开展和学业成绩之间,没有因为时间分配产生冲突,而且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其实,这份数据对西湖区各中小学校长老师们而言,完全在意料之中。采访中,他们的说法非常一致:“文化课成绩不好,转而去搞体育或艺术,也就是以前常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老早过去多少年了。现在很多学生,往往是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或艺术也好,属于全面综合素养发展。”翠苑中学体育教师江圣欢更有感受,他所带的短跑和跳跃类学生,连续多年在区运动会上摘金夺银,其中不乏学业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考入省一级重高的。
于是,从这份小调查开始,带着从一线反馈的信息,我们开始向西湖教育追问:对于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西湖区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好?具体是怎样做的?接下来还会怎样做?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的回答很干脆:我们要培养“真善美”的西湖学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其核心就是要让孩子拥有“和乐”的身心状态,体育、艺术类课程和活动的参与、体验、熏陶,就是帮助孩子们抵达这种状态的“中枢神经”,这也正是西湖开展艺体工作的初心。
问西湖教育:为什么要做好?
这是遵循教育的规律
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先说体育,很简单,“学生健康第一”,是西湖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健康的第一指标。
至于艺术,借用美国的一个例子。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5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问题:“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是“人际关系”,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体育和艺术对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想要放眼未来,必须得守住当下。而在当下,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教师,学业成绩都是抛不开的关键点。西湖教育人很务实,他们从培养人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规律:无论体育锻炼还是艺术熏陶,都是顺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其拥有身心和谐发展的状态。已经有越来越多实例和医学研究证明,这两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业和全面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而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去思考,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一种自我要求,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只有我们的学生拥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可以说,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开阔的视野和时代的责任,西湖区扎扎实实做好这两件事,无论教育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这项“集体行动”中来。
问西湖教育:是怎样做好的?
推行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绩效考核中涉及体育艺术有18项社团经费中体育艺术经费占60%左右
《西湖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实施方案》《西湖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加快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西湖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艺术监测实施方案》??
类似的方案细则,西湖区还有不少。据了解,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10多项,通过制度确保全面推动体育艺术工作落地。同时,把体育艺术工作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全区绩效考核109项中涉及体育艺术的指标就有18项。
体育艺术工作的开展挺“费钱”,但西湖区从来没犹豫过。仅2017年,体育场地经费、体育专用器材经费和体育工作经费三项经费合计支出3000多万;教育局下拨每年每生人均300元社团专项经费,其中体育艺术经费约占60%;为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西湖区专门成立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近300万用于36所区定点校园足球学校开展活动。
夯实一个面向全体的基础
运动会和艺术节不被特长生“包揽”
关注的是普及面和全员参与
说起竞舟小学的秀舞台,每个学生都激动不已。每年12月其中一周,每天中午,在校体育馆舞台上,唱歌的跳舞的,演奏的小品的??任何能想到的表演形式都被学生搬上了这里。只要学生想报名,就可以登台。舞台一侧还有大幅签名墙,演出结束的学生可以签名感受“小明星”光环。
体育和艺术,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是“雪中送炭”、不可或缺。西湖区教育系统在推进这两项工作中,始终秉承“面向全体”原则——让全体学校、全体学生都能参与。
以体育为例,抓好所有学校基础保底,即学校课程实施和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区域关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参与面和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度,重点关注普及面、关注全员性参与。
比如家长熟悉的小学生三跳比赛,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跳绳或者踢毽子项目要求全班人人参与作为一项总分项目;初中大部分学校全校体质健康测试运动会,要求人人参与。
艺术同样如此,在课堂教学扎实开展基础上,全区艺术类拓展性课程已经超过500门,学校的艺术节等全面普及,不“包揽”给少数艺术特长生,而是每个学生只要自己“想上就能上”。同时,全区抓好素质测试,体育艺术都有监测和评价机制,作为学校整体素质考量的重要指标,并公布排名,一点不留“情面”。
搭建一个学有所长的平台
特色学校、特长学生不断涌现
一大拨学生和学校逐渐脱颖而出
每周五中午,育才外国语学校四(2)班,当大家还在校园活动时,男生姚杭平却整理书包要放学了。因为在钢琴演奏上的特长,他成为学校特批的周五“半天族”,下午去弹奏钢琴。
西湖区这样的“半天族”还有不少。借助这样的人性化机制,这些学生有了更充裕时间去培养发展自己在体育和艺术上的特长。
除了个人,还有团队。如体育,西湖区抓好区域竞赛。面向全体学校设立多而全的阳光体育选拔赛,由青少年宫专门组织落实,每年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三跳比赛等14项赛事,开展联赛时注重周期和数量,促使学校坚持长期化训练,全面拉高竞赛成绩标杆,一大拨学校和团队已经在各种赛事中脱颖而出。
艺术上同样精彩,全区有4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书法特色学校。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培养一拨业务突出的教师
上好课、带好队、育好人
专任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品质
说起教师培训,有人总以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才是关键。体育和艺术,无非是带着学生“玩玩”,没那么复杂。如果你有这样的观念,那就“外行”了。专任教师的师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品质。
先说体育,在西湖区35周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开展全员轮训,每年过关考核;组织以校园足球试点骨干教师为主的高端培训班,到英国、西班牙等参加专业培训;2018年还将组织全区25位体育教师去日本考察学习;全区体育教师成为“新三好老师”,即上好课、带好队、育好人。
全区480名艺术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6%。近年来,全区在省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20余人次;近五年每年在省市音乐、美术学科论文评比中处于领先位置。
体育和艺术,不仅是本学科教师的事,其他教师也融合进来,如班主任队伍,积极协助抓好课余训练,全面推动体育工作开展。
创新一种更加深入的交流方式
借助体育和艺术的无国界特征
鼓励以专项活动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学军小学的足球小子们把足球踢出了国门,到美国参加“大陆杯”赛事,和来自各国的同龄人切磋球技;十三中棒球队也早已名声在外,和多个国家之间开展邀请赛和交流活动;而区青少年宫棒伢儿合唱团,去年在世界青少年合唱大赛中获得了银奖。
体育和艺术是最没有国界的,没有沟通障碍的,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能给学生最深入的国际文化交流体验。
秉承这样的理念,西湖区对学生层面的国际文化交流,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转变,逐渐减少以游玩为主的游学方式,而是鼓励和支持学校以专项交流的方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扩大学生视野、增进交流。
问西湖教育:还要做什么?
体育上教体结合强特色
艺术上推进区域实验区全面开展
就在4月10日,一则新闻走红微信朋友圈:投资超1亿元的西湖区之江新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即将开放。而这,只是西湖区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其中一步。站在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认识高度,西湖区在这方面的创新举措会有很多——
教体结合强特色。结合西湖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教体结合大力推进体育传统项目建设,让学校的优势项目更凸显。中小学体育传统学校合理布局,既关注中小衔接,又关注一项目多点布局,让学校之间建立良性竞争,在竞争中提升体育优势品牌。
制订区域艺术教育实验方案。开展区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全面调研,切实落实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规范,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新的艺术教育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全面开展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建设具有省市影响力的中小学艺术类“精品课程”或精品社团20个。
在3—5年内,使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形成各自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进一步发掘、借力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为西湖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加强与辖区内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诸多文创产业园区等高水平艺术单位的联系合作,开展校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张向瑜)
亮眼成绩
最近三年,连续在杭州市体育健康抽测中,西湖区获得义务教育阶段排名第一。
在今年首批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评比中,西湖区是杭州市唯一入选的区县。
西湖区是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首批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区。
西湖区共有4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书法特色学校。
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及艺术工作
一、增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各地各校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摆正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体、音、美教师教研组,各地各校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并进行体卫艺三方面的业务培训。学校校长要认真履行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研究解决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学生接受体育、艺术教育和参加活动的权利,把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着力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积极实施新的体育艺术课程标准
各地各校要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地方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学校在高水平高质量实施课程标准中的引领作用。体育、艺术课要选择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强化体育、艺术基本知识、技能、审美能力及表演技能的教学。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坚持身体素质课课练,加强体能练习,培养学生自锻能力、创新能力,锤炼强健体魄,保持体育、艺术学科实践性的特色。切实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并列入课表形成制度,定期督查并公布实施情况。要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广泛开展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活跃学生课余文体生活,确保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三、着力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师资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各地各校要按规定配备合格的专业教师,满足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组织体育、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讲学团赴学校讲学,培训一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要专门设计培训项目与内容,定期培训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执教能力。经过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体育、艺术教师不得上岗任教。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艺术教研组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管理,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新课程学习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校本课程,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要关心体育、艺术教师生活和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在职称考核、评优晋级和职务聘用聘任等方面和其他学科同等对待,激发广大体育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四、着力构建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和器材设施建设
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经费,同时还要争取社会、企业、慈善机构等的支持。各地各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每学年不得少于公用经费80%用于加快场馆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各中小学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配齐器材设施;农村小学要开发和选用学校资源,遵循“因地制宜、适用耐用、美观安全”的原则,装备好体育、艺术器材设施,满足体育、艺术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的需要。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配备体育、艺术器材和场地建设。要在教室周边设置便于学生课间锻炼且安全实用的健身器材,吸引更多学生参加锻炼,满足学生健身需求。要强化管理,制定相应的使用维修与管理制度,定期维修与安全检查,提高场地器材设施的使用效益。
五、着力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补充机制,积极开展学生课余训练
在组织好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余体艺训练,培养优秀体艺后备人才。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选择1—2个体育艺术项目,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和校级代表队,组织有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形成学校体育传统与艺术特色。学校每年组织1-2次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及艺术展演活动或体育艺术节,要改革学校运动会传统竞赛的模式,突出健身、娱乐功能,每学期举办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寒暑假期间,各地可视实际,组织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及拓展项目夏(冬)令营活动,满足学生校内外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制度,做好优势项目布局;改善训练条件和生活条件,激励学生刻苦训练,不断提高体育与艺术的技能水平。
六、着力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领导组织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依法依规,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管理机构和职责,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订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目标,落实保障措施,保障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完善体育、艺术教学、课外文体活动与训练、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各项管理制度,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列入教育局评估督导、评先评优的内容,市教育局将定期对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政策法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坚决制止随意减少、挤占体育、艺术教学及活动时间,杜绝不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按计划组织课外活动等现象;定期召开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总结交流、研讨大会;要有计划地组织优质体育、艺术课展示和教学比赛,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什么是体育艺术二加一
“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教育部2004年通过的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的方案。
组织实施这项方案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体育艺术“2加1”实施意义:
1、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2、通知还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营造校园文体活动的良好环境,确保学生参加活动、展示才艺的时间。
3、各中小学要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人才进校园,对学生学习体育、艺术技艺进行辅导。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利用当地体育场(馆)、艺术馆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社会体育、艺术活动资源,拓展学生文体活动空间。
4、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总结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使 “体育、艺术2+1项目”成为推进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准和评定办法,要简易可行,有利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将密切留意各地实施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官网-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
什么是体育艺术2 1
1.优雅的人体造型 体育艺术中人体的优雅造型无处不在,它不但在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武术等表演性强的项目中显而易见,而且在田经等竞技项目中也有丰富的表现。欣赏体育艺术不仅在于欣赏其外在的形式美,关键还在于欣赏其内在的本质美。例如在田经运动中,运动员起跑前的瞬间,身体如满弓之箭,千钧之力聚于一弦,虽然身体静如雕塑,但体内却如即将爆发的火山,这种动与静的共存,外在美与力的协调,使体育艺术颇具魅力。 2.精湛的技艺 技艺的精湛在于它的协调、创新、高难以及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它的每一分潇洒、每一丝魅力都是血与汗的凝结,都是苦痛与光荣的聚集。俗话说:“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我们在惊叹足球运动员绝妙的倒勾射门时,可曾想到为练这个动作他们曾摔过多少跤,欣赏运动员在冰场上、在高低杠间、在吊环上、在乒乓球台前、在泳池里完成着高难动作时,可曾想到他们在努力拼搏中所饱尝的超乎想像的痛苦与辛酸!所以,对体育艺术的鉴赏不仅仅是对精湛技艺的外在美的惊叹和倾羡,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美的回味与思索。 3.富有韵律的节奏 我们欣赏体育艺术,就是有区别地感受各个项目内在的富有韵律的节奏美[2]。一个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在运动时都会显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节奏。而且训练水平愈高,节奏感就愈是鲜明和强烈。比如在个人竞赛中,每个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以及对每一程速度的把握都不会类同;集体项目中的球赛,有的队全攻全守,有的队稳扎稳打,有的队刚柔相济。至于动作幅度、技术衔接之间的细微变化,就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从静态看,它们都呈现出不同的基调、不同的风格;从动态看,那就是不同的节奏。作为欣赏者,就是要从这些动作的序列差异和节奏变化中去体会体育艺术的节奏美。 4.崇高的美 崇高是体育美的一种表现形态。要升华体育艺术欣赏品位,就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个要素。崇高美存在于体育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体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1)目的的崇高。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不仅是人们理想的体育审美尺度,更表现出了体育运动的崇高目的。一方面,在体育运动中,要力争比别人“更快、更高、更强”,即在竞赛中摘金夺银,勇破记录;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启迪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这种目的的崇高不仅表现在一种理性的伦理精神之中,而且还在不断地抗争和挑战中放射出哲学的光辉,从而创建了体育运动独特的魅力。(2)过程的崇高。奥林匹克运动的名言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说明,只要我们抱着崇高的目的去投身体育,结果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中间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主体人格的伟大,肯定了人类自身的价值,因而使创造主体和欣赏主体通过在现实和审美中对自然规律的驾驭和对象的超越与征服,均获得一种理性和伦理的情感满足。(3)结果的崇高。体育运动以超越自我为目的,以顽强的意志和紧张的探索为过程,显示了崇高的价值。这种价值最终要积淀到结果上。竞技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一成功与失败。成功的崇高是指经历了剧烈的抗争和挑战,终于克服了自身设定的对象而获得胜利,完成了一次自我超越的历程。这种成功往往具有一种英雄式的传奇色彩。而悲剧性的崇高则是指虽然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的(如落后、失误、败绩等),曾使无数体育健儿泪洒征袍;但是,由于人目的的无限性,有多少英雄健儿在饱受失败的痛苦中,又能深刻领悟体育的真谛,而日渐成熟,最终勇夺桂冠,笑傲沙场。使悲剧性的崇高在现实体育运动中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而表现了人类体育运动实践的艰辛。
体育艺术鉴赏的形式
体育运动不仅内容广泛,内涵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到处可见,从盛大隆重和欢快热烈的开、闭幕式,到激动人心、起伏跌宕的各项竞赛,无不传递着美的信息,让人感受着体育艺术的魅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认真观察、细心领 悟体育运动的各种艺术形式。 1.开、闭幕式 一场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往往是一部壮观的史诗,一幅波澜的画卷,一片欢乐的海洋。就开幕式而言总是回荡着一个声音:体育将带给人类“健康、友谊、和平”。体育鼓舞着人类精神抖擞、豪情满怀的走向明天。置身在这样一个氛围里,人们总能感受到人性的伟大,地球在刹那间变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国与国之间的争执,似乎都被体育巨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所冲淡,展现给世人的只有体育精神的庄严和对正义美好的期盼。闭幕式上更是没有国别、民族、肤色、语言的限制,竞技的胜利和失败,此刻已微不足道,映现出 来的只有对美的追忆、友谊的留恋。因此我们在欣赏开幕、闭幕式时,更多地是要关注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尤其是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往往可以衡量出承办者的精神境界,及整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可以说开幕式是运动会的第一枚金牌,它将为编创者、承办者自身、为整个民族和国家赢得声誉和光彩,世界在那一瞬间缩小了,浓缩在一个被几十亿人注目的体育场里。体育的魅力、民族的风情,交织在一起。不论是圣火的传递到点燃、还是团体操的表演到主旋律的凑响,都显现出整体的韵味和气派。集体的人在这儿是庄严的,人的集体在这儿是恢弘的,观众则会由此而感受到一种动与静的美的召唤。 2.竞赛活动 体育艺术鉴赏中,人们最容易感知的还是竞赛中表现出的美。在NBA的历史上,为什么“飞人”乔丹的出现与否对观众的影响那么大,甚至影响到股票的交易行情?因为乔丹已成为篮球技术出神人化、变幻莫测的化身,他能在激烈的对抗和冲突中展现天才的魅力。为什么刘翔的成功激起了十三亿民众的欢呼,因为他是民族精神象征,他高超的技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流畅的美、变幻的美、冲突的美、凝固的美,构筑了体育竞赛美的基座,使人们在观赏中被体育竞赛中的新颖、精妙、高超、洒脱所吸引、所惊叹。竞赛场上向人们展示的是激烈、勇敢、精彩、刺激、紧张,标示着人类在不断地向自然挑战,向自身的极限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可审视到自身速度和力量的崇高,而且那些高超的技艺、精巧的配合又都是在困难重重的对抗中超脱而的,所以就犹如喷出地壳的一股火焰,更具有崇高性。竞赛中的韵味,在于它始终处于一个对抗的环境中,即运动员为了争夺同一目标,总是相互控制,相互克服,每一方做出漂亮的举动,都必须在对方的限制中完成,这就使整个运动没有凝固的定式,而有丰富的选择,没有划一的程序,而有灵活的表现。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使体育竞赛摆脱了表现性或机械性的方式,达到了创新性的境界,从而洋溢出令人欣然、使人 回味的体育美。 3.体育艺术鉴赏的风格 鉴赏体育艺术风格要从体育艺术反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把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必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田径、游泳等项目凭借速度与力量求争先,球类运动更表现出较强的趣味,武术、体操等项目则追求动作的完美。同样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风格体现,这主要取决于编创设计者——即教练员的个性和特点。如同是排球比赛,不同的教练员采用不同的战术、节奏,突出不同的技术特点,从而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