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陕西二零一一年人大会议都有哪些决定
- 2、陕西省人大代表2022年全国两会提案多少件内容
- 3、陕西省两会是什么?都有谁会参加?
- 4、高分悬赏:跪求中国60年来大众健身的历史
- 5、陕西电视台共有几个频道,分别叫什么台号
陕西二零一一年人大会议都有哪些决定
·人大代表揭医药行业内幕 建议政府不要过度干预
·铜川市长建议修西安至铜川轻轨 称有助缓解交通
·政协委员改国歌建议未被立案 还建议镇北台改名
·政协委员为“入园难、入园贵”建言献策
·盘点2011年陕西“两会”议案提案十宗“最”
·道路频遭"开膛破肚" 代表建议立法管住"拉链路"
·陕西社会"未富先老" 代表建议营造社会养老氛围
·陕西人大代表建议立法禁烟 举办“无烟世园会”
·高物价下"低而不饱" 委员建议建设低保物资平台
·认为"冒着炮火前进"不合时宜 委员建议修改国歌
·代表建言:陕北发展需尽快解决水、电资源问题
·政协委员建议:莫让农村庙会变味 用文化来丰富
·委员称陕西果业存内忧外患 建议组建"联合舰队"
·代表委员热议"三农"问题:让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增收
·陕西人大代表提议案:取消西安绕城高速收费
·政协委员建言治理害人的“地沟油”
·政协委员:建议全省建立“一卡通”系统
·政协委员“问富图强”:陕西如何实现病有所医
·陕西如何实现住有所居 大学毕业生住房纳入廉租房
·政协委员“问富图强”:陕西如何实现住有所居
·人大代表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建议加快进城落户
·政协委员建言"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不应遍地高楼
·陕西政协委员斥网络谣言 建议情节严重追究刑责
·司全印委员:春节7天假期太短 建议延长至15天
·西安缓堵施行单双号限行 政府出资建中小学校车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委员:在农民工子女集中区建学
·委员呼吁加快发展无障碍出租车 拟增加30辆
·陕西政协委员建议将大学毕业生住房纳入廉租房
·娄勤俭:强省的目的是富民 报告符合陕西人特点
·政协委员为"缓堵"支招 建议西安实行单双号限行
陕西省人大代表2022年全国两会提案多少件内容
3月8日12时,陕西省代表共提交37件议案,截至3月9日12时,代表共提交268件建议。
37件议案中,涉及制定法律的18件,修改法律的19件。268件建议主要涉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等方面。
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68件,占25、4%;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保障方面61件,占22、8%;加强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方面57件,占21、3%;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43件,占1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22件,占8、2%;科技创新方面17件,占6、3%。
陕西省两会是什么?都有谁会参加?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协陕西省十届四次会议。张迈曾,白阿曾,吴前进,赵乐际,赵正永,张伟,田杰。。。很多人参加哦
高分悬赏:跪求中国60年来大众健身的历史
在中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等的原因,老百姓健身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回顾我们从小到大的健身方式不难发现,健身内容也像流行时尚一样不断变化着。
20世纪50年代——广播体操风行天下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在群众积极搞建设的同时,急需一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1952年11月24日,广播体操在这种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
“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
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工人、学生随着广播做操,成为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为适应不同人的健身需求,广播体操先后设计了8套,并且还为青少年设计了专门的体操,使广播操成为我国过去几十年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健身活动之一。广播操主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屈伸活动,使运动即刻心率在120—140次/分左右,锻炼心脏效果最佳。
不过,这种依靠行政手段推广的健身运动过分强调了体育为生产、为国防服务,忽视了体育的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参加者内在的健身积极性。
20世纪60年代——乒乓、游泳规模浩大
上世纪60年代,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健儿的胜利,鼓舞几千万中国人拿起乒乓球拍。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是木制、砖头做成的球台,乒乓球热规模空前。
另外,1957年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也激发了亿万群众的游泳热潮,1965年6月1日上海组织的大型群众渡江活动,这场群众渡江活动历时两天半,全上海市有2.5万余人参加。
迄今为止,这两种锻炼方式仍然是国人健身方式中最普及的两种。
20世纪70年代——象征性长跑活动
上世纪70年代,群众健身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潮流:每到重要节日前,各省市都会举行群众长跑活动。这些活动常常会吸引上百万的群众参加,社会影响很大。如1974年11月,上海就组织了“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上海———珍宝岛象征性长跑”活动,共有140多万人参加。
70年代前的群众健身大多缺少运动器材和场地,但参与率高,极大地促进了大众健身的发展。不过,这类活动普遍存在组织复杂、难以经常化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健身项目一年一个样
步入80年代,群众健身项目可谓一年一个样:83年一部《少林寺》让中国功夫热遍大街,84年飞碟游戏流行起来,85年的旱冰、86年的迪斯科健身舞和87年的呼啦圈成为青年中最热门的健身方式。在老年人中间,传统的太极拳开始恢复。
在健身方式极大繁荣的同时,小型健身器材也不断涌现,能拥有一个拉力器或者是握力器成为当时男青年最自豪的事。1987年上大学的王庆美告诉记者,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为自己买了个弹簧拉力器,每天早晚练上十多分钟几乎成了必修课。
八十年代的群众健身开始讲究科学,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的营养等相关知识得到普及。
20世纪90年代至今——健身与世界同步
上世纪90年代流行“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的观念,健身方式五花八门,各种健身方式几乎与世界同步。如今国际上流行的健身项目,从跆拳道、搏击操,到高温瑜伽、动感单车,中国市场上应有尽有。群众健身不仅是追求健康,同时也是追求时尚的表现。
如今群众健身内容的繁荣不仅表现在吸收外来健身方式上,许多50年代以来出现的健身方式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就连一度被中断的广播体操,也开始在相当多企业的职工中重新开展起来。
从建国50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政治环境、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相当大。但是,今后随着我国人民营养水平、广大人口受教育程度、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价值观念的改变,余暇时间的增多,群众健身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与世界同步的同时,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健身方式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以下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综述: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等。为了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城乡,为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04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共850080个,是建国初期的199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1倍。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共投资建设了13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万条。在全国部分城市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157项,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及“雪炭工程”318项。
群众体育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的层次结构。为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各级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等,定期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指导和规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从1957年到1966年,有4200多万人达到“劳卫制”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各地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体育下乡”、“体育进社区”活动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览会”、“元旦登高”、“春节长跑”等活动特色鲜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深入人心。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红红火火,建国以来我国共举办6届农民运动会、8届少数民族运动会、7届残疾人运动会、9届中学生运动会和8届大学生运动会,创办并成功举行了3届以非奥运项目为内容的全国体育大会。据统计,我国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总人口的28.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的“全民健身日”。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的诞生,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今年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祝你好运!
陕西电视台共有几个频道,分别叫什么台号
陕西电视台共有10套广播节目、10套电视节目,拥有陕西卫视、农林卫视两个卫星频道,一个网络广播电视台。(截止2020年2月7号止)
分别是:
1、陕西卫视。
2、新闻综合频道。
3、都市青春频道 。
4、生活频道。
5、影视频道。
6、公共频道。
7、乐家购物频道。
8、陕西电视台科教文频道。
9、体育休闲频道。
10、西部电影频道。
11、农林卫视。
扩展资料
1940年12月30日,一道红色电波划过长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陕西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清凉山,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那声音,穿越了岁月中的漫漫长河,在那片黄土高坡上,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广播电台,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今天,陕西广播电视台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通过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利用新闻客户端等重点新媒体平台,全媒体互动呈现,在媒体融合新征程上再创“陕西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陕西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新征程 再创"陕西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资料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官网-频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