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泗州的近代历史
- 2、泗县第二中学的校长简介
- 3、泗县县长王娟简历
- 4、泗县人大副主任主要负责哪个方面
- 5、安徽省泗县县长简介
- 6、泗县教育局孙局长叫什么名字
泗州的近代历史
民国元年(1912)4月,泗州更名泗县,直属安徽省。
8月13日,划属安徽省第三行政区。
3年5月12日,泗城群众4000人在第一高等小学堂大操场集会抗议“美孚洋行”倾销洋货,并将查出的日货当众烧毁。
是年,县知事赵镜源亲自参加三湾、草沟等小学毕业典礼。
5年,设立县邮政专局,为三等甲级。
6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所属定武军(人称“大辫兵”)驻在泗城的一个营于夏历六月二十八日(公历8月15日)夜哗变,大肆掠夺,地方深受其害,称为“大辫兵之乱”。
秋,土匪与溃兵勾结,抢劫、烧杀,泗县、五河等县纷纷向省府告急。
8年5月6日,全县各学校师生、城市居民以及商界人士集会=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五四爱国行动。
是月,泗县学生联合会成立。
9年,设立电报房。
10年,自夏历五月六日至八月十六日(公历6月11日至9月17日),陆续降雨101天,县境一片汪洋。
13年9月,在徐州中学读书的泗城人王子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成为泗县第一个=党员。
14年6月12日,在孔庙举行群众反帝示威大会。
是月,成立五卅运动后援会,张一寒任主任委员。
15年夏,王子玉受=徐州独立支部派遣,返回泗县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为泗县妇女界起草了《泗县妇女协会宣言》(手稿保存在徐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16年4月,泗县商民协会成立,王子玉任会长。
17年春,土匪猖獗。城西约20华里的周庄圩被陈茂昭匪众围攻3昼夜,官府坐视不救。圩破,全庄被杀害200余人,死绝18家,房屋被烧,财物被洗劫一空。
3月,地下工作者郭子化,由庐山来到泗县,在马厂一带以行医为名,开展农民运动。
6月,泗县农民协会成立,陈馥东任会长。
10月下旬,正式成立=泗县委员会,丁超武任书记。
是年,中=泗县县党部指导委员会成立。
18年3月,马厂=组织发动当地商民协会,两次赶跑盐警,并公开集会声讨县官盐局的罪行。
10月,泗县工会组织建立,在泗县县委领导下开展合法斗争。
19年4月6日,=地下组织以第一高等小学为中心,发动全城师生开展反对学阀张一寒的斗争。
7月30日(农历六月初五日),在泗县=组织的领导下,南以石梁河东小魏庄为中心,北在屏山一带同时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并宣布建立“红军独立师”。
8月3日,农民暴动武装在黑塔西北唐沟遭敌人围击,最后失败。王子玉、魏正斌、魏尚书、何凤池、赵海涛等主要起义领导人均被俘。
8月6日,魏正斌在泗城西关外就义。中旬,魏尚书、赵海涛、陶士勋等相继被害。
8月下旬,王子玉被解送安庆,次年3月8日(农历正月二十日)就义。
20年春,国民=推行保甲制度,强化社会治安。
秋,大水,全县麦收三成,秋收一成。
21年七八月间,连刮18天西南风,全县霍乱流行,死亡逾万人。
是年,泗县划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辖泗县、五河、盱眙、灵璧、宿县、蒙城6县。首席县长柯开云。后改属安徽省第六区,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首任专员兼泗县县长王树功。
22年3月,建立民众教育馆。
11月间,鲁佩璋来泗县就任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泗县县长和保安司令。
24年春,整顿保甲,全县由10个区合并为5个区,编83联保,892保,8911甲。
秋,泗县、宿县、蒙城、五河、灵璧、盱眙6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在泗县举行。
24年9月,设立农林实验学校,并附设农林讲习班1个(校址设西关农林场)。
10月,建成西医医院1所,院名“民众”,院址设郑公祠及释迦寺内。
是月,设图书馆1所,定名为安徽省第六图书馆。藏书约7000余册,日平均阅读人数为17人。
是年,王汾、鲁佩璋编修《泗县志略》一册;先后疏浚新河、港河、石梁河、北潼河、南潼河,计完成110余万方土(市),水患有所减轻。
26年秋,县长黎纯一报经专员公署批准,发行“泗县流通券”,券面值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4种(后泗县沦陷,此券作废)。
27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十七日),日军飞机轰炸草沟、长直沟两地。长直沟被炸死炸伤23人,死牲畜30余头,毁民房120多间;草沟死伤200余人,炸沉大小木船数十只,毁民房百余间。
11月6日和7日(农历九月十五日至十六日),日军飞机先后空袭泗城的中城街、释迦寺和西关、南关,投弹多枚,炸死炸伤群众数人。
11月9日,日军从西、北两路进攻泗县,专员孙伯文无御敌部署,泗城于当天下午5时左右沦陷。
同日夜,孙伯文部特务大队长徐耀庭率部夜袭泗城,未克,徐在战斗中牺牲。
11月10日,泗城日军向东进侵,在马公店一带遭受泗县人民自卫军祖树屏部的伏击,死伤约二三十人。
是月,=鄂豫皖省委派党员江上青、赵敏等10余人,随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盛子瑾来泗县从事皖东北抗日救亡工作。
冬,泗县人罗少泉充任日伪治安维持会长。
28年春,罗少泉任泗县日伪政权首任县长。
7月,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成立,张爱萍、刘玉柱分任主任、副主任。开创皖东北==根据地。
8月29日,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从灵璧开会归来,行至泗县东北刘圩区小湾村西头,突遭反动地主土匪武装袭击。=党员江上青(专员公署秘书)不幸遇难。同时遇难的还有朱伯庸、蒋茂林、张愚非等10余人。是为有名的“小湾事件”。
29年2月28日,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率队出走,政权由=接管。
3月,在青阳镇大庙成立新的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泗县县=。陈粹吾(非党人士,原专署秘书)任专员,刘玉柱任专署秘书,陈国栋任泗县县长,石立志任=泗县县委书记。
5月,刘少奇(化名胡服)到皖东北视察工作。在朱湖(今属江苏泗洪县)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就扩大=武装,建立皖东北==根据地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0月,泗县建制撤销,分别成立泗东、泗南、泗宿、泗北、泗五灵凤办事处。
30年4月,泗东、泗南办事处合并为泗南县;泗宿、泗北办事处合并为泗宿县;泗五灵凤办事处改为泗五灵凤县。
5月,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由津浦路西来皖东北(当时属泗县境)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年底,日伪县长罗少泉去职,王幼垣接任。
是年,泗宿、泗南、泗五灵凤等县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在斗争中培养积极分子,组织“农救会”,建立健全区乡政权。
31年春,泗灵睢县成立。李任之任县委书记,吕振球任县长。
秋,根据地实行普选,建立“三三制政权”(=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1/3),扩大=统一战线。
11月13日~12月15日,泗县各==根据地全面开展33天反“扫荡”斗争,彻底粉碎了日军兵分五路进行大规模“扫荡”的计划。
32年4月15日,日伪军向泗县西南30华里的时渡、夏庙一带进行“扫荡”,烧毁民房628间、粮食900多石,抢去牲畜20余头,杀死群众3人。
秋,四师九旅二十五团攻克董圩、河涯徐伪军据点,歼敌300余人,开辟了马厂区。
9月,日伪泗县=开办初级中学1所,招收学生80名(该校于民国34年上半年停办)。
33年春,张宝鉴(山西人)就任日伪泗县县长。
7月5~12日,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五团、二十六团和七旅一个团,攻克张家楼伪军据点,毙伤俘敌18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物资。
34年4月29日,四师九旅分兵三路,拔除城西关帝庙、长直沟、虞姬墓三大日伪据点,敌伪官兵130余名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8月,日本投降后,驻泗日伪军撤离泗城。
10月,恢复泗县建制,撤销泗灵睢县、泗五灵凤县,保留泗宿县、泗南县。
同月,成立泗城市=,市委书记冯邦仁,市长刘青平。
35年2月5日,泗城举行花灯大赛,庆祝解放后第一个春节。
春,七专署在泗城召开公审大会,枪决日伪泗县县长罗少泉、张宝鉴,五河县县长余乃桂。
4月,=泗县县委组织50余人的工作队,赴张楼区瓦坊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7月27日,国民=军(以下简称国军)桂系一七二师进占泗城。江石安就任泗县县长。
8月7~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八师和华东野战军九纵等部队奉命进攻泗城,同桂系守军日夜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当因暴雨不利再战,攻城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9月,=泗灵睢工委成立,李任之任书记。
同月,县委书记王允昭率游击队在泗东重岗山北麓义井张村与国军主力遭遇被俘。后在押送途中跳车牺牲。
10月下旬,泗南县副县长曹化东在魏营小李庄战斗中牺牲。
11月24日,=淮北七地委全部撤往运河以东。国军冯治安部基本控制泗县全境。
36年元月21日,安徽省=免去江石安泗县县长职,委许志远代理泗县县长。
3月29日(农历闰二月初七日),驻扎在黑塔区三甄家的=泗宿县西工委武装工作队130余人,突遭国军冯治安部主力包围,突围到陆沟又遭截击,激战半日,田古(=泗宿县委副书记)、黄华斋(副总队长)等90余人牺牲。
9月,大水。9月15日《皖报》载:“皖东北水灾惨重,泗县等十六县一片汪洋”。
11月21日晚,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八十一团攻占泗城,全歼守军泗县保安大队,俘获大队长张镜波以下官兵666名,缴获步枪400余支,轻重机枪24挺。代理县长汪永夔、大队副孙渺,警察局长储贡厥及县府所有人员亦同时就擒(后即撤出)。
37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七日),泗灵睢县工委在泗宿县刘圩区的赤山开会,被国军冯治安部两个团包围。27日晨,在突围激战中,200余人仅17人脱险。
5月16日,泗城解放(由泗五灵凤县=临时进驻)。
5月29日,国军冯治安部配合泗县大庄区区长季觉非部突袭刘圩,用刀挑、活埋、水淹等残酷手段,杀害=方面军属18人,造成骇人听闻的“刘圩惨案”。
10月,泗城最后解放(由泗南县=进驻)。
11月,淮海战役开始,全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投入支援前线运动。
38年4月,恢复泗县建制,属皖北行署宿县地区。下辖泗城市及屏山、长沟、沱东、墩集、黄圩、大庄、汴河7个区(10月份,刘圩区从泗宿县划属泗县)。
6月,在韩家祠堂正式建立“泗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
秋,成立“泗县工会”;开展“反匪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兴办学校。
泗县第二中学的校长简介
李存清,男,1964年生,安徽泗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同年七月分配到泗县师范学校,任生物学讲师。
1993年调入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先后任政秘处副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高中党支部书记、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
2005年调入泗县教育局,先后任教育局、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督导等工作。
2012年调入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泗县委员会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委员,出席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为安徽省自然科学学会会员,宿州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班、安徽教育学院干部管理系校长提高班、北京大学现代新型学校管理校长研修班等进修学习。
参加编著的《创造学习——策略训练》等十余部专著,分别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并向全国发行。撰写的《植物的营养元素》《动物的学习行为》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教育学院等报刊和杂志。
李存清同志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政协委员、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1年6月被中共泗县县委授予“优秀公仆”称号,2011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督导团、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教育督导系统优秀个人”。
泗县县长王娟简历
县长王娟简介:王娟,女,汉族,籍贯安徽埇桥,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法学学士,律师,1964年9月出生,1991年5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泗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县政府县长。
1981.09-1985.07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专业学习
1985.07-1988.01 景德镇陶瓷学院企业管理系教师
1988.01-1991.07 宿县地区行署经协办工作人员
1991.07-1999.02 宿县地区行署法制处工作人员、副科级
1999.02-1999.11 宿县地区行署劳动局副局长
1999.11-2002.01 宿州市劳动局副局长
2002.01-2007.04 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2007.04-2007.12 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7.12-2009.05 宿州市委正处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
2009.05-2009.07 泗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代县长
2009.07 泗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县政府县长
工作分工: 负责县政府的全面工作。
希望能帮到你·····
泗县人大副主任主要负责哪个方面
同志们:
这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是在我县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奋力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6年各项工作,明确今年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全力打造富裕和谐的新泗县。昨天,我们县乡镇和部门负责同志70多人到江苏邳州、新沂两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感触颇深,收获很大。刚才,广斌同志总结分析了去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迅速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
在我们满怀信心地加快发展的时候,有必要对当前的形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以便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一)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成就来看,必须乘势而上。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大发展、大变样、大跨越的承启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县、项目立县、开放兴县”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38.5%;地方财政收入7774万元,同比增长54%,增速排名进入全省前十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4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80元,同比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同比增长16.1%。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强县初露端倪。我们坚持走对外开放,工业强县之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06年全县引进项目157个,其中工业项目89个,占项目总数一半以上,千万元项目31个,合同总投资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9亿元,同比增长30%,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实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既定目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63.1%。三是经营理念创新求活,城镇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去年以来,成功挂牌出让了5宗1100亩土地的使用权,实现土地出让收益5200多万元。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完成一环路大修,二环路建成通车,旧城区道路改造基本完成,新区府东、府西、玉兰、长沟等4条主干道正在建设,“二环三横四纵”路网结构初步形成。城区在建工程面积3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3%,虹都大厦、文庙商城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城区的8个标准化住宅小区使泗城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开发区基本实现“六通一平”,截至目前基础设施完成投资近2亿元。2006年新签约项目23个,其中工业项目14个,协议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项目格局。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镇村面貌逐步改观。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起步之年的各项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按照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三三示范工程”,目前三个示范乡镇,32个示范村的地方规划已经完成。“三清四改”逐步实施,“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草沟、丁湖、黑塔、黄圩、屏山等乡镇集镇开发建设如火如荼,镇村面貌大大改观。六是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和谐。深入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工作始终保持全省二类县先进水平。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2006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县委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加强。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整顿力度,2006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与此同时,干事创业、勇于开拓的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干事创业的热情十分高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这些都为我们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县正处在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节点上,经过这几年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积累和基本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之后,我县将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拼搏进取,奋力开启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二)从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来看,必须抢抓机遇。机遇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抓住一次大的机遇,就能够赢得一次大的跨越;而错失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年代。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客观环境总体向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国际资本、产业加速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转移,促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将加速向中西部梯次转移。就我县来说,正迎来难得的大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同时,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中部崛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有利于我县这样的欠发达农村地区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东向发展”、“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战略,将进一步为我县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县已初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批重点项目正成为推动我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发展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后劲越来越强,内在活力正在释放,通过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攻坚克难,全县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新的锤炼,我县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环境良好、内部活力迸发的阶段性特点是十分难得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矢志跨越发展,不懈奋力拼搏,实现奋力崛起。可以预言:只要我们敏锐地发现机遇、准确地把握机遇、及时地拼抢机遇,未来我县的发展一定会大有作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周边县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态势咄咄逼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虽然我县经济纵向比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财政实力弱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仍然靠后,支撑经济跨越发展的大项目、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少,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少数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抓落实不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够等。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用心把握,抢抓机遇,趋利避害,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只要全县上下振奋精神,鼓起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的业绩。
(三)从我们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任务目标来看,必须大干快上。近年来,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把上级精神与泗县实际相结合,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些事关泗县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操作性思路越趋明晰。“东向发展、开放兴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的发展战略,为我们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昂扬斗志;经济开发区这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龙头载体日益完善,为工业和城镇的发展拓展了非常广阔的发展新空间。我们更为欣喜地看到,随着战略性发展思路的逐步明晰,发展空间布局的迅速拉开,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广大干部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对泗县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泗县大地上到处涌动着改革的春潮、发展的激情、创新的冲动、求富的热望。对泗县发展前景的的美好预期,为我们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强了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综合目前我县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2007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跨越发展靠招商引资的思想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抓招商引资的做法不动摇。继续坚持以加快发展、创新崛起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以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为核心,以转变作风、维护稳定为保障,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开放兴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奋力崛起中争当东向发展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0 %,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在岗职工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这一目标是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的,既考虑了我县目前的基础条件,也体现了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这一目标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大干快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只要我们坚持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成功发展道路,“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只要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开拓奋进,苦干实干,一个富裕、文明、繁荣、和谐的新泗县就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抓住关键,强化措施,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已经清晰,奋斗目标已经明确,全县上下要围绕实现“七个新突破”,在关键问题、关键措施上下功夫,以重点工作的开展推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
(一)要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工业化是我县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难以推进、城镇化难以为继、服务业难以兴旺、全面小康社会难以实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要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招商成功率,千方百计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2007年,引进县外资金10亿元以上,全县投产和在建的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累计达到25家。要着力抓好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发园区是城市建设的新阵地,是工业突破的主战场。目前,县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要在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健全机制、搞好市场化运作上下功夫,抬高发展起点,创新经营理念,坚持一手抓新上项目,一手抓功能完善配套,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基地型、产业型、龙头型项目,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3-5家,形成20亿元以上的生产规模,使开发区真正成为集聚生产要素、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大力推进泗城、黄圩、大庄等6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县初步形成轻纺服装、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板材加工、农产品加工、水暖器材、电子机械等产业集群。
(二)要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大上快上一批战略性支撑项目,进一步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增强跨越发展的后劲。今年,我们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中,通过招商引资“引”一批,壮大民营经济“育”一批,积极向上争取“争”一批,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工业项目,积极发展带动一产、壮大二产、拉动三产、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项目。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洽谈一批、策划一批”的思路,全力组织项目突破。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对策,围绕国家和省里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顺势而动,尽力而为。要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项目急需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搞好对接。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达产、抓管理;在建的项目,要抓服务、抓进度;签约的项目,要抓报批、抓开工;意向性项目,要抓协调、抓签约;有线索的项目,要紧盯不放,积极做好前期工作。把新项目的签约、立项、开工放到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谋划和建设进度。2007年,重点组织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土地复垦等一批一产项目,实施惠丰电池工业园、亚麻纺织、久立特钢等一批二产项目,实施泗州商业文化中心、泗州会议中心等一批三产项目,实施303省道改扩建、老濉河治理和村村通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外商投资意向,立足我县经济发展实际,抓好后续项目的筛选储备,重点储备—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促进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要带头跑项目、引资金,大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投入、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要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三三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引进扶持强势龙头企业,着力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文章,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重点抓好南虹棉业、泗州面粉、龙牧猪业、康力兔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新优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发展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7年,良种推广达100万亩,新技术推广达50万亩,“3581”高效示范田10万亩以上,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服务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经济大户、经济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产业来抓,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和就业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打造泗县劳务输出品牌,全年务工经商人员达到25万人,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突出县乡道路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新铺设县乡村道路700公里以上。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在农村营造争创家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要重点抓好试点镇村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泗城镇、大庄镇、墩集镇等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切实发挥示范引路作用。既立足当前、抓紧落实,又着眼长远、打实基础;既要注重农村硬件设施的改善,更要注意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安徽省泗县县长简介
王法立,男,汉族,籍贯安徽灵璧,大学学历,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6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入党。
工作分工:
领导县政府全面工作。负责监察、审计工作。
分管县监察局、审计局。
个人简历:
1978.09-1981.06 安徽财贸学院商业物价专业学习
1981.07-1996.03 灵璧县供销系统工作,先后任物价员,会计员,县供销社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供销社副主任
1996.03-2006.11 宿县地区供销社副主任、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统计局副局长
2006.11-2009.05 泗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2009.05-2012.08 宿州市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2.09- 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联系电话:0557——7022059
泗县教育局孙局长叫什么名字
是副局长,叫孙志远。络腮胡---剃后脸色铁青--矮胖胖的身材,现年47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