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究竟怎么样?有前途吗?
一、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
体育用品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健身饮料等,都是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消费的商品。随着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体育用品消费市场的潜力会越来越大。目前,体育用品的经营,主要是体育系统以外的商业企业,许多个体企业也看好体育用品市场,纷纷参与经营。因此,对体育用品市场应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体育经营许可证制度,重点扶持一批体育事业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体育用品的生产和经营,促进体育用品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
二、体育职业化前景广阔
我国近些年已形成俱乐部职业化的体育项日较多,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俱乐部联赛此起彼伏,促进了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俱乐部职业联赛逐步占据了我国体育竞技市场的主导地位。俱乐部职业化休育竞技赛事的增加,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但从总体水平上来看,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 、娱乐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健身、康复、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从而带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兴起。目前,全国有61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少部分由体育局所属并已向群众开放,但多数分布在学校、机关和企业,周末和晚上基本处于闲置的状态。- -方面是体育场馆奇缺,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是体育场地的惊人浪费。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改革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全面向社会开放,对场地布局、功能进行必要的改进,重点是:满足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同时,要鼓励私人、企业兴办健身场所、体育场馆。在国外,这种私人、企业投资远远高于公共投资,美国70%的俱乐部属于小型企业,既满足群众健身娱乐需求,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2030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5.3万亿
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持续增长,2014年体育产业总规模1.4万亿元,2018年增至2.7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按照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了3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3万亿元。
随着都市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体育产业的重心也在逐渐从体育制造业转向体育服务业,跨界融合增强了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交功能。不过,体育营销专家朱小明认为,在体育消费下沉的大趋势下,体育产业发展还是有赖于体育制造业,真正的体育产业基本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的体育产业目前含金量还不高,创新程度较低。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刚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其中包括秦皇岛、张家口等40个城市。彼时明确提出,试点城市要落实好各项体育用地供给政策,并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建设更多举步可就的体育设施,并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阻断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不过,新冠疫情在重创体育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在体育产业观察人士吴迪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但也让所有人更加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来说,相较于体育产业受到暂时的影响,疫情对激发消费者健身热情、提振体育消费和市场信心则更为重要。
《2020年全民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居家期间,体育运动者锻炼热情较高,保持运动者比例为93%。在锻炼方式方面,则更显出多样性:58%的锻炼者做自己熟悉的基本运动,运动类App的使用占48%,视频网站上运动视频的使用比例为37%,29%的锻炼者购买了健身设备,新兴的教练直播运动形式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0%。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当今社会,中国体育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今社会,中国体育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随着高质量发展主题的不断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们对优质体育生活的关注度将不断提升,体育需求和消费将日益多元化,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体育消费方面,该负责人表示,体育消费是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并列为“六大消费领域”。
2.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带动就业、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海外消费回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据统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左右。随着政策的推动、体育消费的热潮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民健身也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优质赛道,助推体育产业升级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普华永道中国将提供贯穿“赛事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涵盖各项任务的赛前准备和技术准备、场馆运行准备、赛事活动准备、赛时运行、赛后财务收尾等关键阶段和时间节点。
3.通过分析北京冬奥组委各阶段面临的关键挑战,将全力配合北京冬奥组委财务部门,从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为组委会整体工作目标提供专业协助。北京冬奥组委财务部副主任于表示:“自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以来,普华永道中国一直是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为北京“双奥之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期待继续与普华永道中国紧密合作,助力冬奥会绽放新的精彩,进一步推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我国体育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爱好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魄,我国人口老年化严重,体育的发展壮大迫在眉睫,体育主要以发展身心,锻炼身体为主,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这对于社会,对于个人都是极为有益的,所以如今越来越重视体育发展,在未来也会加强体育发展力度,而且以目前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来看每个人都应该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发展趋势
现如今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各个省市都增设了许多体育场所,而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要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可见体育锻炼已经深受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体育在领域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也进行了职业化的改革并且鼓励全民参与,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体育运动意识淡薄,从不关注任何体育有关的新闻事件也从不锻炼身体只会把手机整天抱在怀里,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动起来,不要做宅男宅女,出门感受微风与阳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是最好的生活,最正能量的生活。
体育重要性
我国目前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极为重视,有不少体育生被培养成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近年来的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们屡获金牌,为国家添光加彩,他们是我国的骄傲,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虽然没有运动天赋但是至少参与锻炼,这样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向上,使我们的身心更加阳光健康,未来的体育发展趋势是重点,尤其是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人们参与消费时目的的不同性,消费可以划分为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两种情况。而关于体育消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体育公共消费与居民个人消费两个层次的内容。
体育公共消费,主要是指体育机关单位、场馆、运动队、学校体育设施、公共场所体育设施等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学习、训练与科研中对体育设备、服装、器材、燃料、书籍等物质资料的消费;居民个人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能有效地满足居民的个人健康生活以及健身等方面,所需要的体育物质产品以及体育信息产品等。
如果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的公共消费的占比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每年的预算都相对固定,增长较为缓慢,而居民个人消费增长较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呈逐年增加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育消费为4 760.1亿,2016年5 936.8亿,2017年7 113.5亿,2018年9 105.3亿元,2019年11 654.8亿,相关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 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以及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体育消费潜力在不断增强,未来我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还会不断增加,我国的体育消费市场也将有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如果从客观层面进行分析,当前阶段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覆盖面也正在不断扩大,我国体育经济整体的收益水平也正在十分稳步地提升。而我们也要充分地认识到,随着体育资产和资源的不断增加,体育经济领域必然会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与潜在的市场价值。
一方面,有形市场经营会不断增多。体育部门以及体育行政单位,在有效保证正常事务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政策法规,将一些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设施等非经营性的资产,转变为经营性的资产通过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有效避免了闲置资源浪费,同时获取相应的收益,实现高效双赢的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利用以及开发会受到高度重视,体育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体育彩票的发行、体育比赛冠名、体育转播权转让、体育广告经营等,体育无形资产虽然不具备实物的形态,但是也能够像有形态的资产一样,同样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是体育经济发展中重要要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无形资产发展也较快,如广州恒大的品牌价值已达数亿元,2019年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达到了583.18亿元。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向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迈进,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投资的热门,开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体育俱乐部、体育集团等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地提高,健康意识日渐强烈,社会体育消费需求开始不断地增长。
所以有不少的中小型企业把发展方向瞄准到了健美、健身等经济领域,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体育投资就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2020年2月10公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高达26 579亿元,增加值10 078亿元,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占到1.1%的比重。
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6 53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64.8%的比重;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规模的增加值为2 327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23.1%的比重;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3 399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33.7%的比重;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增加值为15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占1.5%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