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体育身高体重评分标准
大学体育身高体重评分很简单,就是用bmi指数来定分,只要是在18.5~23.9之间的都是100分,这个范围是标准体重指数。低于18.5的和高于23.9的在一定范围内给60分,还有不及格一项,就是超胖的或超瘦的三个档次。
bmi指数=体重(千克)÷身高²(米)
体育课运动指数的公式是什么
BMI=体重/(身高)^2。
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算式写法:BMI=体重/(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18.5-25(中国体质标准:正常范围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超重:体重指数=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30中度肥胖:体重指数>35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计算方法:
标准体质量指数为18至24,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指标。世界上公认的最简单方法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用千克计体重,用米计身高,标准的身体质量指数在18至24之间。
相对来说,超过24、25和28之间就叫做超重,超过28就叫做肥胖。在18以下(称为)的人比较瘦,身体质量指数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这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标志。专家提醒:标准的BMI在18-24之间,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来计算。
体育指数是什么意思
没有“体育指数“这个名词。你问的是身高体重指数吧?
身高体重指数,简称BMI,
例如bmi指数之类的体育用词
BMR体脂率。
BMI又叫做“体重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一个人身材从视觉感官看是否标准的数值。
它的计算方式为: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是不会变的一个数值,那么BMI就是根据体重的变化而变化。体重越大、BMI数值越大,体重越小、BMI数值越小。
正常的数值范伟在18.5-23.9之间,低于18.5就是偏瘦;高于23.9就是偏胖。
体脂 % =(1.2__BMI)+(0.23__年龄-5.4)-(10.8__性别)其中男性性别取值为1,女性取值为0。
体育教学中什么是运动指数
运动指数是考虑气象因素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紫外线、风力、气压、温度、光照以及雨雪沙尘等,为广大老百姓提供的是否适宜运动的建议。运动指数分为3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运动。
体育课中的强度指数是什么
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扩展资料:
适量锻炼:
在人的大脑侧面,有一个像海马一样凸起的部分被称作海马体,它是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喜欢在滚轮上走动的老鼠,其大脑内的海马体上会长出新的细胞,而被关闭在普通笼子里的老鼠,则没有长出新的细胞。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人如果能经常进行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也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能更灵敏,从而让人变得更聪明起来。
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
运动时能源物质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积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局部酸性产物的堆积等不仅影响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遏制神经的活动,使脑机能下降。
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
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
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
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
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
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
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
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
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锻炼:
开始的跑速以你本人能慢走2分钟,后过渡到大步快走2分钟,慢跑5--10分钟为宜。
如果达到身体微热,稍稍出汗为宜。
注意运动过程中身体姿态的保持和呼吸的配合。
身体稍前倾,腹部稍用力,两脚向前走、踏跑台,躯干保持正直,两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左脚踏步吸气,右脚踏步呼气,一步一呼吸,熟练后到两步一呼吸,三步一呼吸(如左右左吸气,右左右呼气)。
跑速控制在3/5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
因人而异。
此外,你也可以找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如我们的科学健身就有一节准备活动操。
然后逐渐提高速度到8公里/小时,心率控制在120--160次/分。
这时要跑起来,注意戴上安全扣,保持身体平衡,两手屈肘在腰间前后摆臂,加快呼吸频率,呼吸要主动,腹肌主动参与呼吸,两眼平视前方,头正。
最高心率控制在180次/分。
如果能配合好呼吸,锻炼一个月后就能达到此水平。
此阶段要保证35/45分钟,速度调节很重要,可以快慢结合,最好不要停下来。
你可以听音乐,小口饮水,看看镜子微笑,鼓励自己。
运动量不要太大,以免过度疲劳。
此时以说话不困难为宜,否则减速。
结束部分要逐渐降低跑速,由8到5,再到3公里/小时。
持续10分钟左右。
让身体逐渐放松,此后最好专门做各关节、大肌肉群的放松,如稍有控制的抖动四肢,拉伸腰背部及大腿的前后肌群及韧带,同时有益于心脏的养生保护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