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国体育运动历史悠久,为何体育一词1897年才出现?
- 2、为什么“体育”一次1897年才在中国首次出现?
- 3、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
- 4、中国的体育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 5、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我国体育运动历史悠久,为何体育一词1897年才出现?
从蹴鞠开始、直到射箭冰滑等自娱运动的不断兴起,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自古便拥有非常深远的历史,但非常奇怪的是,体育一词却迟迟没有在中国出现,而从现今还留有的资料来看,“体育”一词并不是由中国开始流传,它的始发来源于日本,随后多年才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
体育概念源于日本,却在中国盛行
我国自远古开始就非常重视体育理念的推广变成实际的展开,但迟迟没人把这种体能锻炼命名为“体育”,时间眨眼到了20世纪初,“体育”一词才从日本来到我国,很多人开始对体能训练有了新的概念,由康有为将“体育”的理念写入书中,或许是因为当时清朝腐败的环境影响吧,很多爱过之士郁郁不得志,中国人被扣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始终无法摘掉,康有为才吸纳日本的先进理念,将体育的概念引入中国,并将其概念整理进了日本书日志。
海外留学生积极推广,体育理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知
在清朝那样颓败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海外日本的留学生东渡回到家乡后,也为当时国家处在的危难时刻担忧,他们也开始积极利用写作报刊等方式宣传体育运动,让更多人通过他们的宣传,对体育的概念有了日渐成熟的认知,这些热血留学生还通过自身实践,带领群众习武强身,积极创办体育院校,试图想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来改变当前国家的状况。
现今的中国体育事业已经非常完善且发展势头良好,我们拥有非常强悍的运动队员及齐备的运动训练体系,不仅如此,现在的体育概念也从专业训练队转向了平民百姓,大众开始自发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体育概念现在中国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事业了。
为什么“体育”一次1897年才在中国首次出现?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仅出现在学生学习课堂中,还出现在了国际赛场中, 成为了全民都可以参与的一个项目。查看有关于体育的来源,我们会发现体育在中国出现的年份居然是在1897年,然而早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体育运动,为什么体育这个词在中国出现的那么晚?这其实跟我国古代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之中,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导致古代中国没能及时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导致体育一次传到中国的时间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要晚一些。
一、体育一词在中国首次出现
在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早就已经在民间盛行,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日常做的游戏,例如射箭、蹴鞠就是一种体育运动。体育这一个词语最早是出现在我国十分著名的作家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收录的《体育学》这一本书中。体育一词正式出现的年份在1897年。
二、体育运动在中国推行
在清朝时期,我们清政府十分腐败,十分无能,在与西方的战争中频频失利,并且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了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就看是去到外国进行了求学之旅,希望新的知识可以快速改变中国当前的状况。一直到新的一批的学子从外国回来之后,他们便开始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就这样体育一次逐渐在中国的领土中推广开来。
三、综述
综合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知道体育之所以出现那么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政策导致的。
中国古代体育的形成
对于中国古代体育,大家有些陌生,因为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现代体育。作为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也时常见诸媒体,所以大家也比较了解一点。在这里,我所讲的中国古代体育,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体育活动的出现,到十八世纪末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为止的这个时间;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并发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它既包括了华夏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同时还包括了在历史上民族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体育形式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
在中国古代的词汇中,并没有“体育”这个词。这个词是十九世纪从日本传入的。在中国古代,表现体育活动的内容,在文献和文物资料中都有体现,包括从远古人类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关体育活动。当这些体育活动从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时候,即被赋予了游戏的、竞技的、健身的和教育的功效与功能。
中国古代体育主要还是指那些带有竞技特点的技巧娱乐性的活动形式,当然还包括人们为了增强自身的体格和技能而实施的一些自我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古代体育的一些形式和现代体育,包括流行的一些体育形式有些相类,但并不代表我们把古代体育的一些和现代体育相类的形式重叠到一块,就讲清了古代体育。
第一部分是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中转化出来的一系列活动项目。这里包括了射箭、“田径”运动形式,以及水上与冰雪运动项目。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了.
中国的体育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的发展历程第一个过程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推动我国体育发展的直接诱因。新中国体育的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把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提上日程,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为成立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做准备。第二个过程国家体育政策的提出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号文件,指出增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重要任务。这些都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时代精神。第三个过程国民经济的停滞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发展。新中国体育停滞阶段。受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影响,体育管理部门被撤销,专业运动队被解散,全国性体育比赛被取消,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被停止,大部分体育场馆被改建。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和挫折。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因素观念落后。在当代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其他事业的发展,以至于脱节,其他事业的发展根本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民族体育观念中,它仍然是传统体育发展的思维。从普通人到社会体育专业人士的培养者,他们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体育观念。
人们没有体育锻炼的观念,对体育的理解也不够透彻。落后的观念直接导致全国社会体育发展缓慢。因此,转变体育观念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异常。政府过于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导致社会体育长期落后。中国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获得了第一名,但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相当落后。
这反映了中国体育的畸形发展。发展我国社会体育,必须改变重竞技轻社会体育的局面。体育发展的畸形导致体育发展的资本发展的畸形。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健身设施落后,学校体育场馆封闭,都是制约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运动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把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1949年,新中国刚刚诞生,就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年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各级体委机构也建立起来。教育部门、共青团、工会和部队都成立了体育机构,到80年代,还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中国龙舟协会、中国轮滑协会、中国钓鱼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并恢复和新建了火车头、前卫、银鹰、煤矿、林业、石油、农民、水利、电力和建筑工程公司等15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从组织上加强对各行各业体育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和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中国也兴起了体育热潮,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层出不穷,最近,北京又成立了奥星促进会。
1949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同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是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活动,四十多年来,广播体操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加科学和通用,已公布-广播体操七套。对于少年和儿童的日常体育训练,国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视,截止到1985年为止,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已公布十套,国家体委还编制过纺织工人操、煤矿工人操、钢铁工人操等,在全国推行,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编制出多种生产操,根据不同的病情编出保健操。尤其是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还编制出眼睛保健操。
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批录中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正式规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并"提倡早操和球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一年,还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在全国施行,这一制度在六十年代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三十多年来,已有二亿多人达到各级标准,促进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环境。
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体育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1960年,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一贯重视,倡导,鼓励,群众体育运动更加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情况不同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出业余、自愿、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势,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更大的进步。1979年,国家体委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积极开展工农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十几年来,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得到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到二万多项,参加训练的学生200多万人,工农体育也蓬勃开展,社会办体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既有国家办,又有各部门、各行业和集体个人办,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资助体育,修场地,建学校,搞竞赛的情况都有。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也投资运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从城市到乡村,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伤残人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活动内容既有近代体育,又有民族传统体育、家庭体育、体育旅游,医疗体育等新生事物,群众体育的路子越走越宽,体育运动的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充分肯定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此时35年来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体育运动,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创造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认识到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和财力支持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国家体委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讨中国体育现状、发展方向,主张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交流。
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使中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愈来愈高,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正逐步挤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近代体育项目从十五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城市和学校里逐步开展起来,随之竞赛活动也日益兴起。本世纪初,一些城市开始举办运动会,国际体育竞赛也有所开展。在旧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有1910年至1948年间先后举办的七届全国运动会。有影响的地区性运动会有1913年至1934年先后举行的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1923年至1936年举行的共六届华中运动会。此外,参加的国际性体育比赛主要有1913年至1934年举行的总共十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至1948年先后共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运动技术落后,运动成绩长期处于低水平。根据1936年至1948年的统计,田径项目总共只打破过八项全国纪录,绝大多数项目的全国纪录只相当于新中国二、-运动员的水平,同西方体育强国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在国际性比赛中也仅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过一些名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其中包括29个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现在已经成立了50多个单项运动协会,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早在1954年,旧中国的游泳纪录就已全部被刷新,绝大部分田径项目的纪录也被刷新。从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到1993年已举办七届全运会。截止目前,在历届全运会上,我国运动员30多次打破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射箭、跳伞、航空模型等项目的世界纪录,打破全国纪录达两千多次。此外,近几年来,还创办了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也于1991年在南宁举行。
中国的国际体育交往也日益频繁,早在1989年,中国就已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八千多次体育交往,共达十多万人次。其中参加的综合性运动会除奥运会以外,还有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共获66枚金牌,56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列在首位,并有13人17次打破162项全国纪录,两人2次打破两次世界纪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4年起参加了5届亚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