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要求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游戏、小球类等基础项目以便于使得学生在跑、跳、投的基本技术上得到提高,并且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教材队列是水平一的第一个实践教材内容,前面还包括了理论(认真上好体育课、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等),教学中,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涣散的特点,主要配以简单的队列、队行为主。如:原地向左转、右转、后转、原地踏步等。要求在每节课上都能够将这些队列知识慢慢渗透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徒手操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在学会游戏的同时,更加应该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内容、并且学会相互帮助、积极参加个人和团体的活动、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跑、跳练习。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废弃物品。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拍球,滚动,劈叉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广播操的教学,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通过走、跑、跳、投
掷等游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游戏与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并能说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情绪表现。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什么呢?
(一)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共同完成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要创造- -切条件,组织和动员全体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对少数有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保健体育、医疗体育或矫正体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对部分有-定运动才能和天赋的学生,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课余时间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这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可以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定的身体和运动技能基础,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唠--方面,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厚,这些都将反过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优雅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他们的数量与质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努力提高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质量,另- -方面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进修,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多元的知识结构、全面的教育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等,以适应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五)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急剧的发展变革阶段,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解决,这不仅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学校体育在未来的发展走向,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注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各种经验,并将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同时,还要善于抓住一些学校体育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力争以在科研上的突破来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高中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条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第二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第四条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 能够充分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第六条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七条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第八条 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校园体育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很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妙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学习的主支性更强力。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
(2)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有要求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