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体育考试为什么只有在中考没有在高考呢?
- 2、体育进入中考和高考,你觉得怎么设计才合理?
- 3、高考不考体育么?为什么体育成绩不列入高考成绩?
- 4、高中体育不合格者原则上不能毕业,这是否意味着体育已经纳入高考?
- 5、为什么高考没有 体育
体育考试为什么只有在中考没有在高考呢?
据报道,高考不应该采取体育考试,但许多人怀疑的原因,因为高考不需要体育考试。
体育考试的设立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使得学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了他们的运动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学生很少注意体育。当体育课被列入中考时,学生们非常关注体育课,坚持每天训练。因为如果你不能继续训练,你可能在未来的考试中得不到好成绩。结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满分。特别是对于综合分数高的学生,其他笔试的分数可能相似。他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运动表现。所以他们必须重视身体素质,赢得比赛。
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在中学,为了公平考试,我们经常一起练习,但是在高中就不同了。他们通常有很多训练时间,但大多数学生训练时间较少。在这个时候,进行身体素质检查可能是不公平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体育课不适合高考。
另外,选择中学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身体健康,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时,没有必要通过高考增加体育课。因此,高考并不选择体育。
高考是一种选择性考试。高中生选择的第一个要求是智力得到认可,体育教育的要求是竞争性和技术性的,可以通过专门的体育教育机构来实施。此外,根据个人发展的差异,来自不同地区、学校和学校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差异。运动和训练是不可补回来的,在选择上存在不公平的差异。所以在高考中加入体育考试,是不公平的,对那些好好学习的学生,有失公平。
体育进入中考和高考,你觉得怎么设计才合理?
现行中考体育方案弊大于利
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各地都把体育纳入中考,意图以考促教、以考迫使学生加强锻炼;而且体育考试分数也是一提再提,有的省份比如云南都达到了100分。如此做法能否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呢?未必!我们来看分析一下现行体育中考方案就知原委。
体育中考一般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几个项目内选择三项,或者是直接固定三个项目进行考试。于是学生往往都是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训练自己想考的那三个项目,然后获个满分似乎并不难。
体育老师也很功利化图个省心,整整三年初中体育课就训练那几个项目,什么体育课程标准、什么教学要求等等,通通弃置一旁;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对体育技能技巧的掌握、对各项体育运动的了解,也都无从谈起。
体育虽纳入中考,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获满分问题不大;因此许多学校初一初二基本没有体育课,都被其他文化课给占去了;只是到了初三才开始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由此可见,体育纳入中考不仅没有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也没有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反而使体育课名存实亡,真的是弊大于利!
一线教师提出体育中考改革建议
体育课历来一直受到挤压,使得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整体下降,把体育纳入中考是一项积极的举措;但是如何考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现行体育中考方案显然不合适,甚至违反了教育原则。
哪有一项考试预先告诉考生考试题目的?知道了考试题目,做熟这些题目还叫什么考试?但体育中考就是这样,告诉学生考试题目,然后让学生长时间做这些题目,也许这是体育的特殊性决定的,但这也违反了体育教学的原则。
体育教学也是有课程标准的,也是有教学计划的,更是有着教材有着具体的教学内容。初中三年,每一学期都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和其他文化课都是一样的。文化课中考都按照课程要求在上课,考试只有考试大纲,学生学习做作业都只是进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转化。为什么体育中考不能如此?平时加强体能的训练,加强各种项目技能技巧的练习。
一线体育教师就此提出改革体育中考的建议。按照体育课程标准上课,按照教材内容教学;考试项目是整个初中三年学过的内容;到体育中考前一个月,学生抽签决定自己的考试项目,然后开始一阶段的考试适应性训练。
这样的考试,既保证了日常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也提高了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度,主要是真真实实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体育锻炼。
一线教师的方案引发多方热议
不得不说,一线教师提出的改革建议非常符合教学、考试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从而全面进行体育锻炼。但这样的考试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在众多项目中学生抽签决定,必将带来考试项目的分散,很不利于组织。因此,首先遭到了教育有关部门的反对。
但这样的改革建议得到了一些家长的支持。家长认为这样考试能够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能够让孩子得到全面的锻炼;平时加强了锻炼,体质得到极大的提升,考试根本不是难事。
高考不考体育么?为什么体育成绩不列入高考成绩?
今年全国两会,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
为什么体育成绩不列入高考成绩
这个问题得分成两方面考虑:
第一:有一些运动不适合应试教育
比如足球,篮球等一些团队运动,这些运动涉及到场上位置的分配的问题,如何考量不同位置的球员成绩,是十分困难,一个11人的球队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统计团队支持才能完成的,如果把足球篮球向应试方向发展好一点的可以能有颠球、运球什么的,稍微跑偏一点就成奇葩的足球操了。
第二:教育差异会影响一部分孩子的成绩
游泳什么的就不提了,有些孩子上了大学了都还不会游泳呢,说个简单的,100米短跑,两个身体素质相差不大的孩子,一个在北京的某重点高中,一个在边远县城的普通高中的孩子,北京的孩子会受到全面系统的短跑培训,而边远县城的孩子只能在体育课上通过不断的练习自己寻找积累经验。
总结
体育入中高考并不是体育改革的全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是推进体教融合的终极目的,仅靠考试显然无法达到,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一方面,要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资源配置。各地有关部门应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购置,保障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学校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程。
另一方面,体育的本质是项目,体育课应该以培养运动技能为中心,建立分项目的课程体系。比如,日本的校园体育就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是校园赛事。我们也不妨借鉴学习,统筹好各地的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各自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市级、区级、校级联赛,让学生在持续学习和深度参与中真正爱上某项运动。
高中体育不合格者原则上不能毕业,这是否意味着体育已经纳入高考?
我认为体育终究会纳入高考,因为体育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一,高中体育成绩不合格者,原则上不能毕业。
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体育局联合下达的意见当中,有一条新规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如果你的高中体育成绩不合格,不能拿到标准,原则上是无法拿到毕业证的。之前想要拿到高中毕业证,只需要文化课达标即可,对于体育成绩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此次的改革,也意味着政府会越来越重视高中生的体育水平。
二,逐渐将体育落实到实处。
我认为广东省的做法非常的正确。现在学校的体育课处于这样一种局势。小学的体育课随便上,没有正规可言。中学的体育课虽然逐渐正规,但是次数越来越少。到了高中体育课,基本相当于取消,因为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文化课,为了应付高考。虽然课表上面有体育课的安排,可是这些时间大多都被文化课的老师占领,用来学习文化课。这种情况其实也呼吁过很多次,所以说表面上要整改,但是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作为学生而言,真的希望将重视落到实处,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三,希望可以将体育纳入高考。
如果不将体育纳入高考,很多地区还是表面上的迎合,可是背地里还是不让学生上体育课。只有将体育真正的纳入高考,体育成绩也算进高考的考核当中。这样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才会重视学生们的体育课。高中确实学习压力很大,学生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化课。可是高考虽然重要,但是我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如果没有好的身体,考上大学又如何呢?
为什么高考没有 体育
客观上讲,体育中考的存在对初中毕业生来说,也是很有价值,不仅仅是分数上的区别,最重要的通过体育中考,学生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远比其他科目多得多,而且学生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进行了长期的体育锻炼,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说实话,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对体育锻炼这一块十分不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前体育在考试中没有占分数,在学生眼里分数就是命根,分数就是最大最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学生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中考加体育,学生自然而然会把体育当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甚至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身体。因为如果他们不能坚持锻炼,在未来的考试中就可能考不出好的成绩;毕竟三十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拿到满分,特别是那些总分比较高的学生,可能其他笔试成绩差不多,他们的差距可能就在体育成绩,他们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不得不重视体育考试。
中考考了体育,而且学生在体育中考获益匪浅,至少他们可以通过锻炼使自己身体健康,至少他们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自信与快乐,至少他们在准备中考体育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感觉到运动的魅力;因为我注意到了这些初中毕业生到了高中,经过一年之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因为高考没有体育考试的要求,再加上高中课程紧张,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锻炼身体,反而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个个身体越来越差;而且从大学每年的军训反馈回来的信息照样是不容乐观:每年的大学军训都会有一些学生身体出现状况,甚至有些学生晕倒或者生重病,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