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古代体育元素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序厅,第一展厅为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几个部分。展出的古代体育文物、照片资料、绘画、拓片和沙盘模型,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见证。
第一跃入眼中的是石球,从距今10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期粗糙的大石球,到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000年的石球和陶球,明显地看到石球从生产工具到游戏器具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的产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描绘出古朴的线条、纹路,生动地表现了先人们联臂踏歌的情形,这种满足身心需要的身体活动,在奴隶社会已是庆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从石镞、铜戈、青铜戈中,我们仿佛看到先人弯弓射雁的场面,这种游猎方式古人称为“戈射”。《戈射图》反映了从渔猎到农耕,弓箭从狩猎性质转变到军事训练和娱乐消遣。游水是渔猎中的另一种获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游泳图》形象地描绘了《诗经》所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景象。此外角抵,竞渡、青铜剑等文物,再现了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和日常生活中古代体育的萌芽。
战国至秦汉三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产生,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为体育的勃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文物资料十分丰富,有墓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陶俑及诗、赋等。其中汉代画像砖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记录下诸多体育游戏活动。
秦汉之时,百戏艺术已发展成众多的表演节目,就汉画砖中所见就有跳丸、飞剑、叠案、戏车、透飞梯、驯兽、马术等。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石反映了当时融合了讲武之礼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杂技内容的综合表演形式??百戏。从左至右,第一部分是跳丸,也就是双手舞弄小球,跳丸的动作讲究流畅、轻快,历代跳丸有三、七、九、丸。还有跳剑、寻幢也是生动活泼难度较大的表演。前者与跳丸相似,只是以剑代丸,后者又称“缘幢”,通俗地讲是用身体的头、手等部位,撑起很高的长杆,顶部呈十字,在杆顶和横杆两端都有表演者。第二部分有十五人的乐队,鼓、钟、琴等乐器清晰可辨。第三部分是履索,履索可能是走钢丝的前身,而古人履索的动作复杂,甚至倒之而行。《百戏图》的第四部分是马戏与喜车,这是一种大型的杂技表演,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也需要过人的胆量。其它的一些展品也生动地反映了各种表演项目,如:逆行连倒,即倒立行走。倒立的形式多种多样,汉倒立俑陶奁是一件很精彩的文物。此外类似钻火圈的冲狭运动,象燕子跃掠过水面的燕濯活动,在《石棺杂技图》中可见。
这个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足球游戏。“鞠”为皮革缝制,另一种是对抗性质的比赛。从画像砖、石及肖形印中都有丰富生动的记载。而沙盘模型则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运动在汉代盛行的状况。
西汉《导引图》更是引入人胜,它图示了一整套的练习动作,如同我们当今练习各种拳、操的示意图。这说明,人类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锻炼来抵御外界的各种考验。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的涌现,以及《黄帝内经》等书的出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已创立了独特的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华佗的《五禽戏》,庄子的“行气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可谓珍贵的古代遗产,至今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古代体育由雏形走向初步定型。马球、武艺、养生导引是比较突出的项目,隋唐的棋盘又足见当时棋艺的盛兴。
马球在这一时期是最为吸引人的项目,馆内除各种图画、陶俑、铜镜、文字记载外,又特意制作了生动逼真的唐代打马球的巨大沙盘模型。马球在古代又称击球,唐代最为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做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消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种景象在击球铜镜和唐明皇击球图中都有记载。”
唐代相朴运动成为节日娱乐活动和重要的比赛活动。可以从石砚、敦煌壁画、白描幡画上的相扑画了解这一运动在隋唐的发展。南北朝时战事纷纷,少数民族将骑术带入军中,唐代时,已盛行骑术和骑箭术。铜镜及图画中的狩猎图,恰是大诗人李白描述了“一射两虎穿,轻背落双鸢”的高超技术的体现。此外,唐代人的字舞,以人做字,栩栩如生,正是古代大型团体操的雏形。
围棋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文献中多有记载,望都出土的汉石制围棋盘,隋代张盛基出土的磁制棋盘,以及《重屏会棋图》、《仕女弈棋图》,记述了围棋的发展历史及其开展的普遍性。
习武的传统在我国根深化蒂固,从狩猎到“六艺”中的射箭,从大规模的武戏到“取士技才,必先弓马”的武举可见一斑。今天的习剑主要以强体长寿、练气凝神为主,逐步脱离了古时军队的训练方法,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武术的精华之一。
宋代是古代蹴鞠发展的高潮时期,成为当时的表演节目,而且产生了不同的踢法。从宋太祖蹴鞠图、儿图蹴鞠、宋代蹴鞠纹象牙笔筒,到元代蹴鞠铜镜上男女对练的形象,与“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怜香,六皮儿香皮做烟眷”诗句相吻合。明代妇女、儿童依然喜好此活动,但朝廷已出现过禁止踢球的命令。
纵观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从有限的被保存和挖掘出的文物,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体育演变的辉煌历史。
中国体育博物馆是在哪一年开馆?
中国体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体育文物资料的专业博物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捐资修建,于1990年9月22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出席了剪彩仪式。该馆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展出面积2510平方米,拥有一个中央大厅和四个展厅,展出内容分别为:中国古代体育、中国近代体育、新中国体育成就、奥运争光。
中国古代体育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陈列的古代文物、绘画、拓片和照片等,集中反映了武术、射箭、角抵、蹴鞠、马球、捶丸、围棋、气功养生等活动,展示了我国
人民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体育文化。中国近代体育部分介绍了从1840年至1949年我国体育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活动。 新中国体育成就厅用大量的图片、模型和实物表现了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关怀以及群众体育、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以及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浓缩在第4展厅里
中国体育博物馆是在那一年开馆的?
中国体育博物馆是 中国第一座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体育文物和体育史料的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博物馆于1983年由当时的国家体委(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决定筹建,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计划。1988年8月在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资助下破土动工,1990年9月竣工。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的同一天,即9月22日,由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霍英东先生剪彩正式开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为7100平方米,展出面积为510平方米,藏有古今体育文物逾4700件,珍贵体育文物图片逾5000幅,是宣传和研究中国体育文化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型社会教育阵地和了解中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展览共分为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成就、奥林匹克运动和民族体育5个部分。通过展品,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历史的发展过程。
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如第11届亚运会育集邮展览(共展出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7部共1374展框邮票,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专题邮展)、弘扬北京亚运精神巡回展览、争办2000年奥运会展览、奥林匹克运动百年展、中国健儿在巴塞罗那、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等,每年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超过20万人次。
博物馆还与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界和博物馆界开展了协作和交流。
各展厅情况
展览第一部分是“中国古代体育陈列”,介绍了从夏商周至清末中华民族四千年体育发展的延续弓变更史,以出上文物、拓片、绘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体育渊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在这里你会看到唐朝的马球、宋朝的蹴鞠、明朝的捶丸等体育项目,从中不难看出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影子。
第二部分是“中国近代体育陈列”,主要介绍了1840-1949年间近代体育的传人与中国传统体育相互吸收、并存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开始走上世界体坛、参加奥运会和国际比赛的艰辛历程。
第三部分是“新中国体育成就”,以世界冠军奖杯、奖牌、实物及各个项目著名选手如容国团、陈镜开、许海峰等优秀运动员以及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队等英雄群体获得优异成绩时的照片,充分反映了中国有史以来体育空前大发展时代的辉煌成就。
第四部分“奥林匹克展”介绍了古代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及中国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
最后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介绍了我国56个民族各具魅力的体育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