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柔道运动是怎么起源的?
- 2、关于柔道的知识
- 3、柔道的武术精神是什么?
- 4、柔道的简介
柔道运动是怎么起源的?
柔道诞生于日本,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它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一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我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斌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
在柔术的流派中,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蕴酿时期(939~1466)
日本国从公元939年平将门的反叛开始。再经1056年阿倍赖的叛乱及1086年清原武士的叛乱,一直到1192年镰仓政府成立。在此时期是日本国的封建时期,也是封建武人的政治开始,日本武士道随着封建武人的政治完成,因而开始孕育发达了起来。日本武士道就是在这种以战争为职业的武士社会里、发展出来的特殊实践道德,到了镰仓政府时代,他的实行德目方面,已经有了大体的确定。其德目道德、信仰,都是武士们从实际战争中磨练出来的,并不是很高深理论。其主要的精神德目有;忠孝、武勇、信义、名誉、礼仪、质朴、廉洁等七项。这也是后来柔道的创立所依循的精神所在。根据史学上的记述,此期我国儒家思想已介入日本的社会,基于历史文化的交流作用,不免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量,因此这些信条基本上几乎与我国儒家思想接近。
柔道运动的精神观念根基,即取自武士道精神优点,所延续过来而加以发展。所以柔道训练非常讲究,修身的生活行为教育,养身重于养术的道德观念,就像礼节的表现,道场坐位的区分,辈份上下秩序的画分等,皆充分表现出秩序、规律、法则、伦理道德,以及生活规律之教育,柔道的演化过程,在蕴酿时期属日本国的封建时期,在封建体度的模式下,其规范、法则较易孕育而生,因此在此期的发展主要是奠定武士道的生活精神。
拓荒时期(1467~1637)
到了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日本国从此以后天下大乱,开始进入了所谓“战国时代”,由于战争乱象促使柔术“体”,自然而然随着混乱形成自卫需求,产生了各自为阵各个不一的流派。也因在这种战乱时代,为了要求达到胜利,因此在道德行为是最容易沦丧的环境,此时的武术也就只重于胜利。
此时期的武术称“体术”,后来改称为“柔”,或称“柔术”,这时的柔道虽然尚未定名成立,但已有了柔术之武术,只是尚未较有系统组织代表,从“古事记”的“比力”与“日本书记”中,均记载了野见宿弥以“捔力”杀了当麻蹴速的故事,显示柔术与相扑存在的实情,证明此时已有柔术的存在,柔道是后来才由柔术提升而定名的,而柔术的更早期则称为体术。
关于柔术流派的起源,乃有不同的说法;其一为平安时代受奖励在宫中举行节会的相扑,逐渐形成具有仪式,娱乐性的竞技比赛,进而由江户时代的劝进相扑,发展为近代相扑。其二为自平安朝末期至源平战国时代,各国短兵相接的战事频繁,武士上战场杀敌势必有必备的技术与体力,于是在平时便展开实战性,格斗技术的研究与练习,进而形成有体系的组织,此为柔术流派的形成。
有关各流派最早的记录,首见于1532年(天文元年)竹内中务大夫久盛创始的竹内派,到了德川初期,又出现荒木派、三浦流、梦想派、矶贝流、制刚派、关口新心派、福野流,到幕府末期更萌生涉川派、起倒流、杨心派、扳心派、天神真杨派,诸多流派中,其中三浦流、矶贝流、福野流三派即为陈元斌之门徒。
柔道的拓荒时期,在此期,属日本国的战国时代,因此格斗技自然而然形成各自为阵的局面,各个区域均各自发展创造,造就各流派的产生,柔道的成长演进,也再此一时期由“体术”演进为“柔”。
扎根时期(1638~1877)
公元1638年陈氏(陈元赟)在日本江户(今之东京)麻布“镇国寺”,公开传授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中国摔角、擒拿、拳术),日本人称为“柔术”,当时日本的战斗技术受中国武术所影响,因此开始起了全盘的变化,使原本以体术之称的格斗武术,改以“柔术”称之。
陈元赟号既白,浙江杭州人,生于(1587~1672)年,即明万历15年~康熙11年间,原在福建少林寺学艺,擅常少林拳术,亦精通擒拿、摔角等武术,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武术家,其人文武双全、能诗亦善书法、又能自制陶器世称元赟烧。陈元赟前往日本前后有三次,他是在第二次公元1638年(明崇祯11年)日本宽和15年,到了日本后于日本麻布“镇国寺”庙中,公开传授中国武术。第三次至日本是公元1659年(清顺治16年、日本万治二年),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故国,相传陈氏娶日本少女为妻,其子名为“源太郎”,公元1672年(清康熙11年)六月九日病发,享年八十五岁(体育大辞典)。
陈氏第二次到日本时,他曾授艺给三位日本浪人,即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次右卫门义正、矶贝次郎左卫门等三人,再由他们三位各自立派,分别传授门徒,演成“三浦流派”、“福野流派”、“矶贝流派”,发展至德川末期,共有五十一个流派,也奠定了柔术发展之基础,柔道的根源即扎根于此时,此亦为中国武术流入日本后扎根之源迄。此期的柔术发展,由于我国陈元赟的介入,促使日本的“体术”,与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中国摔角、擒拿、拳术)起了结合,柔术在日本德川时代,盛行了有二百多年时间。柔道的发展至此时期是武术结合期,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规范架构,称为扎根时期。
关于柔道的知识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1964年柔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目前奥运会共计设立了14块金牌,是仅次于摔跤的奥运会格斗项目。
柔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浙江人陈元赟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帮助创建柔术,日本人学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武术和本国国情以及外国武术形成了新的流派——柔术。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详细
创始柔道初期,嘉纳治五郎就先后创办了《国士》、《运动界》、《柔道》等刊物,解说柔道的技术,宣传柔道的目标,请名人撰写专论,在讲道馆柔道后援会的成员中,政界、军界、实业界人士比比皆是。他们认同柔道是培养时代有为青年的有效途径。
讲道馆始终以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是非常明智的。1883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的学习院设柔道场,亲自指导;188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海军学校设柔道场。转瞬间东京各学校中形成练习柔道的风气。嘉纳治五郎主政的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柔道运动开展得更加出色。嘉纳治五郎还派入室弟子到其他大中学校传授柔道。这些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几乎都成为军警界、实业界、金融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社会地位,有经济实力,对柔道有感情,作为后援,成为柔道发展的有力支撑。
作为奖励与显示修练者进步不同阶段的方法,嘉纳创建了段位制。段位分15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为:5、4、3、2、1级;初段、2、3---10段。5、4级为白色腰带,3级到1级为褚色,初段以上为黑色。1930年,腰带的颜色从6段到9段改为红白斑点之带,10段则为红带。
柔道成型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性体育竞技项目是20世纪50年代。嘉纳治五郎1939年逝世,讲道馆的后继者主动进行改革,使柔道成为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运动竞赛项目。如体重分级的采用;判定胜负方式的改革等等。日本国内的柔道比赛,开始是不分体重级别的,但为适应国际比赛,在世锦赛与奥运会的柔道比赛中均采用体重分级。
1949年,欧洲成立了柔道联合会。1951年7月,由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柔道联合会。1956年,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行。 1964年,男子柔道在东京奥运会上首次被列入正式项目。1968年奥运会上,柔道项目被取消。1972年,男子柔道再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73年柔道项目正式列入我国竞赛项目。全世界有19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柔道项目,并加入了国际柔道联合会。
女子柔道也始于日本。早在1893年,嘉纳治五郎就在日本讲道馆开始招收女生,传授柔道。20世纪70年代,女子柔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1978年,国际柔道联合会正式决定举办女子柔道比赛,并对女子比赛级别做了具体规定。这一决定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女子柔道运动的迅猛发展。1980年11月29日,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在美国纽约举行。1988年,女子柔道首次被列入奥运会表演项目。1992年,女子柔道被列入奥运会正式项目。
柔道
柔道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三届的日本冠军神永昭夫(Kaminaga Akio),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现代柔道
明治十年(1877年)三东京帝国大学(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
柔道
柔道
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可供比赛的规范可寻,所以它不仅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卫技能,而且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人们体质,而且有益于精神锤炼,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应变能力,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日本每年围绕着全国柔道比赛大会,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各地区的中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柔道比赛。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全国比赛、全日大学生优胜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柔道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教学项目。这就使日本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有机会接受系统训练,为提高柔道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武术的一种,即“柔术”。但实际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经过近代的发展之后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东道主可以选择增加一个奥运会比赛项目,日本选择了柔道),日本作为柔道的发源地在早期的确拥有优势。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格辛克击败了日本三届全国冠军,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对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柔道,原先是叫柔术的,经过改革最后才叫柔道,柔道技法有摔法、关节技。(柔道是日本的武技)
柔道的武术精神是什么?
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发明了柔道。柔道的主要原则是不要和对手直接对抗,而是要借力使力。柔道是从古印度和中国的蹴鞠发展而来的。在日本的所有武术中,柔道是最能锤炼人的品质和精神的,柔道这个词在日语中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柔和方式”。
柔道简介
柔道历史
柔道是於1882年由嘉纳治五郎始创。 嘉纳治五郎研究日本的古武术柔术, 经过改良后发展出现代的柔道。
他删除和修改部分柔术技巧, 以提高用力的效率, 达至胜利的同时避免对对手造成伤害。 於1964年男子柔道成为奥运会正式的比赛项目, 而於1992年奥运会加入女子柔道为比赛项目。
“柔” 的意思是不以力量对抗对手的力量, 而是利用对方的力量以成为自己的优势。 “道” 所指的不只是方法或技巧, 也包括对精神上的修炼以培养出良好的品格。
“柔道是以有效的使用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为目标。 透过攻守时精神和肉体的训练以明白生命的意义。 令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嘉纳治五郎
柔道的其中一个要点是”以柔制刚”。 以力制力并不是柔道, 根本没有使用到技巧。 柔道是学习技巧以使用比对方小的力量摔倒对手, 使用力学的原理把对手的力量引为己用。
柔道的另一个要旨是“精力善用”, 意思即最有效的运用精神和肉体的力量。 要达到这一点, 就必须从练习中学习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柔道基本上分为投技(nage-waza)、 寝技(Ne-waza)和当身技(Atemi Waza)。
柔道等级
柔道的级数是以腰带的颜色区分, 柔道创立初时腰带只分黑和白两种颜色。 随着柔道的发展, 表示级数的腰带颜色也增加了。 不同地区所使用的色带制度也可能有不同。
普遍上是白色(初学者)、 黄色、 青色、 蓝色、 红色、 褐色、 黑色。
柔道的简介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柔道[1]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浙江人陈元赟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帮助创建柔术,日本人学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武术和本国国情以及外国武术形成了新的流派——柔术。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2]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