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想要从事体育行业的朋友有什么建议吗?
我通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来提出建议。
1.我很喜欢体育,有必要报考体育院校或专业吗?
之前有个小妹妹想考研,问我是去对外经贸念经管类的还是去北体大学体育新闻。我说一定要去外经贸呀。体育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不是一个特别要求专业对口的行业,我身边大部分同行都不是体育专业或者新闻传播专业的。工作几年发现,用人单位更看重你的毕业院校其次才是专业。选择名气大的学校可以给自己未来留出更多选择空间。
2.体育行业可以选择哪些工作?
我能接触到的体育公司有几大类——新闻传媒、商务经济、运动品牌方、赛事主办方、俱乐部等。建议想要从事体育行业的年轻朋友在读书期间先找一份实习工作,通过实习对这个领域有个大体的了解,看是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评估适不适合作为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
3.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就媒体公司来说,会不时在自己社交账号上面发布招聘实习生的信息,可以多关注几个。也可以在招聘软件上面寻找。很多公司会要求实习生干满半年,所以建议大二下或者大三就开始找实习工作,公司也会偏向招大三/研一的学生。另外现在自媒体也很发达了,读书的朋友也可以尝试自己做些体育相关的账号,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种方式哦。
4. 进入体育行业后发展前景如何?
实话实说,体育不是一个准入门槛很高的行业,与此同时这个行业不如其他行业的发展上限高,这一点在薪资方面也能体现。我14年刚进入体育行业的时候,整体的发展还是向着一个好的趋势,但最近两年因为种种事情,体育领域内的公司普遍都在收紧自己的业务线。另一方面,像我在的体育媒体领域,非常受版权的制约。很多同行都经历了几年之间在不同公司来回跳的过程,因为“人要跟着版权走”,这其实不利于初入职场年轻人的发展。
5.我的建议
我从小学就非常喜欢体育了,很早就想做个体育记者。不过真正从事了才会发现,有些事情会和你设想的不同。所以我建议年轻的朋友,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欢这个行业,那就先从实习生做起,对行业有个基本的了解,此后,再认真评估是否要将体育作为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
学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从事什么工作?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考试,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习,我们常说“某某不是学习的料”,并不是说这个人有多么笨,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学习,但可能在别的方面又很突出,所以这样的人在高考中是不占优势的,想要进入理想的大学就需要“另辟蹊径”。
当然现在主张培养全面人才,学习成绩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我国对于艺术生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比如美术特长生、音乐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可能在学习成绩方面略差一些,但是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却可以做出很优秀的成绩。
我们国家的很多体育项目在国际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和国家不断发掘体育人才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了鼓励学生锻炼身体从事体育运动,国家对于体育特长生也是有加分的。
所以很多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就会选择以体育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取体育考试和文化考试的综合成绩,上好大学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不过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值得学生们思考,体育生是擅长体育项目的,由于文化知识不够丰富,所以毕业后很多体育生都去了学校当体育老师,虽然不像文化课老师那样被重视,但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算是不错的。
不过这种稳定舒适的工作也容易让人失去斗志,越安逸人就没有工作的劲头,而且虽然有稳定的收入。
但体育老师的薪资没有文化课老师那样好,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以后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仅凭体育老师的工资生活难免会捉襟见肘,这也能看出来体育生毕业后当体育老师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健身教练
很多人听到健身教练就会觉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尤其是现在的健身房为了营业额,会给健身教练设置目标,健身教练为了目标不得不向用户推荐课程,久而久之导致很多人看到健身教练就会和销售联系到一起,而教练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真正好的健身教练是不会主动向顾客推荐课程的,一般都是顾客有需要主动找到健身教练,健身教练才会推荐课程。
这样一来健身教练也是有提成的,尤其是上私教课,只要健身教练足够专业达到了客户想要的效果,月工资都可以过万,比普通体育老师收入高很多。
体育项目老师
体育老师和体育项目老师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体育老师大多都是在学校任教的,负责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和日常的体育测试。
而体育项目老师则是专门培养某一类体育运动员的老师,这些老师要么在运动队里,要么会自己开办学校,以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和知识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虽然是在幕后,但是对于运动员和国家体育事业的贡献非常大。
可以考取军队的文职或技术岗位
体育生也是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的,有些学院的体育生在专业课程上稍差一点,但如果是上体、北体这样体育学院的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要好很多,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军队的文职岗或技术岗位。
虽然前期的学习不太容易,但是一旦成功,就变成了有编制的工作,薪资待遇又不差,每个月还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也算是小半个“铁饭碗”。
参加公务员考试
很多人对于公务员的印象就是文绉绉的人,甚至认为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中没有适合体育生的,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大部分的公务员岗位对于所学专业是没有特别要求,只有少数岗位因为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对考生的专业有要求,体育生也一样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
不仅如此,体育生在体能和力量方面一定要比普通人强很多,有些时候在面试环节,体育生的身份还可能会有印象加分,因为很多下基层的岗位稍微会辛苦一些,更需要体育生这样有毅力能坚持的人,所以有时候体育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更好通过。
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
很多人对体育生的印象就是头脑简答四肢发达,认为体育生除了会跑能跳外就很呆板。
其实体育生因为大量时间都在进行体育训练,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确实差了很多,思考问题也不够灵活,这是体育生的通病,但也是体育生突破自我的关键。
体育生如果不想毕业后只从事力量、体力方面的工作,那么在上学期间就应该文化和体育齐头并进,而不是一门心思扎进体育训练中,完全放弃文化学习,如果同样条件下,体育生的文化知识更多,处理问题更加灵活懂得变通,那么在职场上一定有很多机会。
认清现实
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对于体育生而言,大家都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为国争光,但是现实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想要成为过家家优秀运动员,不仅仅要在体育项目上非常出色,还要承担来自各方的审视和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而且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就那么几年,黄金年龄过去后就需要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打算,如果技术强还可以转到幕后做教练,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商和管理能力就只能退役。
在我国有很多曾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员退役后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一点也是体育生在未来规划时要看清的。
坚持训练才是王道
对于体育生而言,温暖的教室和舒适的椅子是极少能拥有的,大多数体育专业生在高中时期的生活都是训练,不论什么天气,每天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暂停下来功力就可能退步。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生,坚持训练才是真正的王道,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吃苦的决心,最好还是不要选择体育生这条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是哪一种人才只要对社会有贡献都是被认可的,坚定自己选择一直走下去才是最珍贵的品质。
首份《职场运动白皮书》发布了哪些内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据介绍,我国符合WHO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明显的疾病,但是经常疲劳乏力,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自觉很累。这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上班族”的“通病”之一。
据相关统计,中国就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7.8亿,85%的职场人身体状况欠佳,深陷亚健康困扰,90%以上的用户希望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职场运动迫在眉睫。
2019年11月20日-30日,阿里钉钉、阿里体育平台在全民健身推广委员会、中国企业体育协会指导下,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支持下,针对钉钉移动办公平台上的2亿用户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抽样调查,现代职场运动呈现以下特征:
1、【职场人士平均每天运动步数】1000步以下占比6%,1001-2000步占比8%,2001-3000步占比9%,3001-5000步占比20%,5001-10000步占比35%,10000步以上占比21%。
结论:56%的职场人士每天运动超过5000步,44%的职场人士每天运动不到5000步。
2、【职场用户运动方式选择】82%的职场人士选择走路或跑步作为主要运动方式,走路和跑步已经成为职场的主流运动方式。
3、【职场人士运动习惯分布】仅16%的职场人士有坚持运动的习惯,84%的职场人士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
结论:八成以上职场人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
4、【职场用户每周运动次数分析】完全不运动占比40%,每周仅运动一次占比21%,每周运动2-3次占比21%,每周运动4-5次占比6%,天天运动占比12%。
结论:六成职场用户每周仅运动一次或完全不运动。
5、【职场用户运动目的分析】改善亚健康状态占比45%,减肥占比26%,缓解紧张情绪占比13%。
结论:改善亚健康状态是现代职场人士运动的主要目的。
6、【职场用户职业病情况分布】颈椎病占比41%,黑眼圈明显占比28%,肥胖占比25%,脱发或白发困扰占比23%,用户失眠困扰占比19%,焦虑抑郁情绪占比18%。
结论:颈椎病、黑眼圈、肥胖、脱发或白发、失眠、焦虑抑郁情绪成为职场主流职业病,其中41%的职场用户深受颈椎病困扰。
7、【职场男士女士亚健康症状分析】女士颈椎病、黑眼圈、内分泌突出,男士超重与肥胖明显。
8、【不同年龄层运动量分布】90后每天运动5000步以上占比51%,80后每天运动5000步以上占比59%,70后每天运动5000步以上占比63%,60后每天运动5000步以上占比66%。
结论:60后每天运动步数最多,90后每天运动步数最少。
9、【日行大于5000步人群的岗位占比】管理类占比15%,运营/客服类占比10%,人事/财务/行政/风控/法务类占比9%,互联网技术占比7%,电工/快递员/机修工等占比7%,产品类占比6%,采购/贸易/业务类占比5%,质检技术员/化工技术员等占比5%,公关市场类占比5%,设计类占比5%。
结论:管理类、运营客服类运动量大,公关市场、设计类运动量低。
10、【阻碍运动的原因】光说不动派占比23%,工作太忙或经常出差占比27%,天气因素影响占比14%,运动装备、运动环境占比5%,没人一起运动占比23%。
结论:工作太忙、光说不动、没人一起运动成为阻碍职场用户运动的主要原因。
11、【阻碍运动原因男性女性原因分析】光说不动、没人一起运动成为阻碍女性运动的主要原因,工作太忙成为阻碍男性运动的主要原因。
12、【职场人士希望的运动激励措施】有伙伴一起运动占比36%,完善的运动装备和体育设施占比17%,定个运动小目标占比17%,企业给予物质激励占比15%,荣誉激励占比9%。
结论:有伙伴一起运动成为职场用户最希望的运动激励措施。
13、【目前企业对员工运动激励措施】没有运动激励措施占比58%的,企业会组织运动主题团建活动、比赛等占比11%,企业提供免费运动场馆或运动福利占比8%,企业鼓励运动,有具体运动要求占比7%,和员工绩效或奖励结合占比5%,企业公开表扬等精神激励占比3%,企业有指定运动时间占比3%。
结论:近六成企业没有任何运动激励措施。
14、【运动激励措施男性女性交叉分析】女性更希望有伙伴一起运动,男性更希望有完善的运动装备和体育设施。
15、【城市运动量分析】北京市运动5000步以上占比66%,成为平均运动量最大的城市。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每天6000步,是走路的健康步数!
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离≈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走路能改善健康的六个原因:消耗热量,利于控制体重;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保护心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延缓衰老;活动筋骨,疏通淤滞脉络;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疲惫的大脑放松,恢复精力。
截至2019年6月30日,钉钉用户数突破2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000万。据相关统计,开通钉钉运动后,比原来步数提升30%以上。钉钉运动让职场人士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每日运动步数,钉钉运动排名也很好地激发了职场人士积极投身运动,团队运动形成了良好的职场运动氛围。
钉钉运动增强了公司员工的身体素质,拉近了公司员工之间的距离,提升团队的快乐能量和凝聚力,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