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课教案怎么写?
体育课教案亦称体育教学课时(执行)计划。是体育教学文件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之一。其制定的依据就是以上的各项教学文件。体育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教学进度和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方案。
写好教案是对体育教师上课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可使任课教师上课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益于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还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另外,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也是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教法,充分备课的过程。坚持不懈地认真编写教案,也就成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的过程。
体育课教案的形式(格式)教案的格式有表格式、文字(叙述)式和文字表格相结合三种。表格式教案是通过固定表格把课的结构、各部分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措施、时间分配、练习次数、生理负荷等分别填写在个规定栏内。其优点是,区分清楚,一目了然。文字式体育课教案。这种形式是按照教学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形同叙述文,故称文字叙述式。其优点是写起来方便,不须印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这种形式基本上综合了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主要是把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合并在一栏内,按照课的结构一环环地写下来。
教案必须在上课前写好。课的任务要明确,教学要求要具体可行,教材选择要符合实际,教学要突出重点,课的组织要严密,教法要科学多样,运动负荷要恰当,思想教育、安全措施要落实,场地布置要合理,文字要简炼清楚,在教案的最后部分对练习密度、心率曲线,动作教学效果要有预计,并在课后及时将本课的教学情况记入小结栏内,以便积累资料,提高备课质量,改进教学工作。
参考资料
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对于体育教育的内容,老师应该怎么合理安排?
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一些体育课,让学生能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接受体育教育。小编认为学生应该在一周内上两次体育课,这样才能够锻炼好身体,也能够精力充沛的去进行学习。那对于体育教育的内容,老师应该怎么合理安排呢?
在开展正式的体育教育之前,老师应该讲解一下注意事项并且进行热身运动。
在上体育课之前学生是不能够立即去操场上运动的,因为学生一直在教室内上课,身体根本就没有打开,可能不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运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打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热身活动也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动一动腿动一动脚,这样就能够起到热身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的身体温暖起来。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体育老师应该要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不能够让学生出现受伤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将注意事项讲清楚。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做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说踢足球或者打排球。
在完成热身运动之后,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做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说带着男生踢足球,带着女生打排球,这样就能够让男生和女生都获得体育锻炼,那么他们在体育课中锻炼好身体。如果老师一定要注意相应的锻炼安全,不能够让学生出现受伤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及时的关注学生,在学生有不适反应的时候把学生送到医务室中去。因为学生一直在班级内上课,可能并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在刚刚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不适应的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安排一些轻缓的体育活动。
体育老师应该怎样备课?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怎样才能把课上地好些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1、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2、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3、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4、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