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0年事业单位全部转企业?
从2019年初到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从今年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32种事业打破铁饭碗,两类人涨工资!
一、2020年底前完成机构改革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
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去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就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或划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等,符合现行规定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此次改革像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非常明确,到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完成改革,像辽宁就把全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机构精简了90%,力度之大,全国首屈一指。类似于这类的事业单位还有以下这些:
转为企业的人员失去事业编,其工资待遇按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发放,若效益好的单位,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若效益差的单位,职工收入将会下降。
二、机构改革后,这些人去哪?
事业单位人员三种不同类别,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是从事公益服务的。
改革后人员去向:
1.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这个去向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1)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2)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这类事业单位职能任务: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港口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移民管理,文物管理。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差异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重点也不同,需要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
1)公益一类
公益一类包括:
①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
②科研类:基础研究或社会公益性科研等。
③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等。
④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⑤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
⑥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
⑦社会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社会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
⑧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旅游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2)公益二类
公益二类包括:
①教育类: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技工技师和职业院校,电大函授及远程教育,老年大学,幼儿园等。
②科研类:基础应用科研等。
③文体类:需要重点扶持的文艺院团,文化宫,公园,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
④卫生类:非营利性医疗保健,职业病疗养等。
⑤社会经济服务类:人才交流服务,人防工程管护,对外交流服务,种苗良种培育,混合经营型林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公益性地质勘查,实行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等。
3)公益三类
公益三类包括: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公益性培训机构,公证,重要涉密文印机构,经济仲裁,殡葬服务等。
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三、机构改革后,这类人工资可能上涨!
1、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2、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3、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同时,国家将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机构改革并不是砸掉饭碗,而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人的潜能,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体育场馆升级改造,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仲量联行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往往位于城市核心规划区,随着早期“城市更新”中钢铁厂区、工业基地、船舶航运码头等成片可再利用空间将愈趋稀少,大型体育场馆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空间,在优化城市建成空间及拉动区域整体焕新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改造方式主要有2点:1.打造特色化场馆主题、2.培育场馆的客群粘性。很高兴您能一直采纳我的回答,希望一直为您提供帮助
体育场馆管理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把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势必带来新一轮的资源重组与产业优化升级,各类体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趋势将更加明显。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 “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使体育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更加积极全面的互动,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完善和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挑战。”
如何解决矛盾,应对挑战,扩大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是全国各地体育政府部门实现角色转变和职能重塑的重大问题。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盘活体育存量资源,合理配置增量资源,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势集成和共建共享,不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将充分体现出体育部门在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所作的努力,成为其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工作。
加快各类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作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条件,是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化服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市场是一块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黄金地,潜在市场空间5 000亿元。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依托。体育场馆之于体育产业的重要性,相当于影院之于影视产业。IMAX 与3D 屏幕等影院硬件升级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而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革命将成为助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据美国、日本的场馆运营产值在体育产业产值中10%左右的占比,按照国家2025年实现5万亿元的体育产业总产值计算,我国体育场馆运营产值的潜在市场空间有5 000亿元。 体育场馆设施水平不高是制约国内体育场馆行业乃至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现代化、智慧化的体育场馆应满足赛事参与各方的需求与利益,即球迷的观赛体验、球员的参赛体验、赞助商的赞助利益、转播方的转播利益等。国务院46号文启动去行政化改革,制约体育场馆业发展的两大症结(体育赛事数量不足、体育场馆非市场化运营)都将逐渐解决。
为何要改革传统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据报道,日前有体育场馆研究专家表示,我们现在290多万体育场馆当中,有90%是事业管理,真正企业化管理不到10%。如果依托传统的体育模式,我们是做不大体育产业的。事业管理模式没有办法调动积极性。
报道称,该专家表示,他曾经带领团队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做过实验,采用企业化手段进行场馆运营,一年可以创收两亿元人民币,但财政局实行收支两条线,你每天进的钱都交到财政,你要钱一个月批不下来了。
所以中国发展体育产业,除了要转变政府职能外,还要推动体育场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他建议引进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民营资本参与,体育场馆能够给一个城市的外貌和内涵带来质变,同时也存在一些陷阱,管理模式是其中之一。
当工业社会的资本主导被后工业社会的知本主导所替代后,聪明的人和聪明的钱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体育运动作为城市文化氛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正在成为吸引人才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向城市聚集的重要诱因和媒介。
希望传统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可以早日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