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才能知道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是怎样的?
当今社会,体育运动已经开始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体育运动本身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活动介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缩影”和“焦点”,浓缩和反映了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种种现状,能动地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促进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体育与社会的这种关系表现得尤为强烈。 协调发展,是整个现代社会实现良性运行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与“综合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一起,构成了稳定社会、避免或减少社会失调的可操作性原理。
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再生,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平衡(卢元镇,2000:37.38)。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体育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一、“和谐社会”及其内涵 在西方的社会发展史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其本身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在中国,“和谐”之思想更是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对和谐理论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事物只有由不同的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的效果。
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为主,各得其养以成。”在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就不乏有关对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例如,《易传》所谓的“保合太和”,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惠施宣扬的“汜爱万物,天地一体”,《春秋繁露》所载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等等。和谐与“中道”被认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样板。 当代中国的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十六大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了我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和谐为美”的社会理想。和谐是指不同事物通过协调达到统一的平衡状态,它体现了一事物与其相关事物保持着协调状态。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
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有何作用
体育运动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体育运动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体育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育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所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特征的新的社会整合机制,以重建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有效联结途径与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体育在创造和激发国家与民族情感,加强国家、民族乃至地方认同,以及释放社会压力、宣泄社会情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有目共睹。
扩展资料:
体育的社会意义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过程,它所依赖的不是其自身的物质性,而是它所有的符号意义及其象征性特点。象征意味着对既存的事物赋予新的意义,正是各种文化的、语言的符号建构了体育的丰富内涵。
在制度化的竞技体育中,其象征意义主要反映在国家的展现和对于国家的认同上。体育竞技场是国家符号充分展示的场所,成为国家利益、民族精神展开竞技角逐的场所。而对于大众体育而言,其象征意义则使得人们的个性得到释放、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同时,大众体育具有符号消费的象征意义,即不同阶层的人们通过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作为消费符号来显示其阶层的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首页-体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体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体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体育交流因其灵活性而发挥独特的作用,运动员被称为“微笑的大使”、“穿运动衣的外交家”,起到了“外交先行官”的作用,为国家政治和外交活动牵线搭桥,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政府为了实现国家政治或外交目,或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被称为体育外交,它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在范畴上属于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
2、体育能使人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3、通过体育也能推动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道,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4、体育对于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
体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体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体育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运动与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紧密相连,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的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全面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功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好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体育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需求为根本目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开展体育运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体育集中地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智慧、自身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灵、磨炼坚强意志、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多种功能。
深入挖掘、研究体育的文化功能和文明价值,全面认识并充分发挥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再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以及优质的体育服务产品,让更多的人分享体育发展的成果,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要同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中开拓体育事业新局面,在更高起点上创造体育事业新辉煌。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处理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运动对发展体育事业、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为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多做实事,做好实事,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努力工作。
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群众体育运动的新形式,提高群众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水平,使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富有时代气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下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发展。没有农民的健身,就没有全民健身。体育部门要落实好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特别要关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农村体育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到广大农村,使广大农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实现我市体育大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体育系统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查找阻碍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破解难题,构建长效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我体会:体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党和政府的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没有雄厚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竞技体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就会失去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崇高的精神价值。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使体育事业基础扎实、后劲充足。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强化政府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坚持公共体育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公共体育服务要重心下移,加强发展薄弱环节,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新格局。坚持推进体育工作的改革创新,破除制约体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创新体育发展思路,鼓励探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体育发展途径,为体育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比如边远地区、贫困山区、体育发展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灵活多样,开展冰雪、登山、自行车、传统武术、篮球、乒乓球、健身路径等锻炼项目,坚持夯实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科教兴体战略,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体育基础建设,为体育发展进步提供牢固支撑。
第二、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为根本,努力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全面小康必须全民健康。体育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我们体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全民健身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欠缺的矛盾依然存在,体育资源规模不足,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体育、崇尚运动的氛围,极大激发了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我们在体育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就要努力顺应群众的新期盼,更有效地满足群众多样的体育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要强化政府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各县区兴建亲民、便民、利民、小型、多样、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要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体育生活的客观条件,而目前影响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是缺乏体育健身意识。据有关调查,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约有1/5是由于对体育锻炼没兴趣或认为没必要。加强对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投身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课题。体育健身意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育问题,它属于文化范畴,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
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要引导基层群众踊跃参加健身活动,让体育进入百姓生活,成为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成为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重视和 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标志。体育不但塑造人健康体魄,也培养人健全的精神,在塑造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突出的作用。体育系统要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努力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创造良好条件,深入推进“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让热爱体育、积极锻炼成为青少年的时尚。
第四、以体育产业为载体,拓展体育发展新空间。一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化为发展体育产业的契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既为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条件,也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体育产业作为健康产业,朝阳产业,既是扩大投资,满足群众现实需求的领域,也是可以创造新需求的领域。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而体育是人们最为推崇的健康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将大幅度增长。关键要把蕴涵在群众中的巨大体育消费需求激发出来、引导出来。要围绕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体育需求,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市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要引导体育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体育产业的社会价值所在。只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二要健全体育产业发展体系。要重点培育,扩大和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和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挥延伸和拉动作用。三要完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加快培育体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各项体育工作;全面认识和理解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