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该怎样理解
我简单给您解释一下。
社会体育,又叫群众体育,主要是指适合大众开展的,以人民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项目。如慢跑、跳绳、踢毽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其国家宗旨。
竞技体育,主要是指以为争夺奖牌而设立的体育项目。譬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设立的体育项目。“更快、更高、更强”是其宗旨。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
从学术研究视角来说,这两个个概念由于外延模糊且不一致,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存在互相之间替代的可能性;从政府工作角度看,民生体育与群众体育是包含的关系;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群众体育发展到社会体育再到民生体育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名词概念的变化,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群众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1.1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29年,张汇兰在《女子体育普及之我见》一文曾提出:“提倡群众体育,反对牺牲群众、专注重选手运动的体育。”[1]但从1929年4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体育法》[2]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可以看出“群众体育”一词仍然没得到广泛的应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历史时期,为了摘掉因百来年来的羸弱而被扣上的“东亚病夫”帽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建设祖国”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主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群众的体育运动。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我国宪法中也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建国初期,我国对体育一词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科学的定义,基本处于表象化的感性认识阶段。而对于群众中正兴起的体育运动,更也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表述。通过查阅相关我国体育史料发现,群众体育运动的这一名词是先经历从“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到“群众体育运动”再到“群众体育”的演变。这种称谓演变一方面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而进行政治整合的一种需要。
1.2社会体育
据文献调查显示,“社会体育”一词源于日本,而我国最早在1918年召开的第4届全国体育会联合会会议提案《推广体育计划案》中提到“社会体育”一词,提案提出:“社会体育者,指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期以锻炼身心,养成坚实之国民也”。即我国北洋政府时期使用了“社会体育”一词[3]。而后就一直很少提到,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体育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标志着它在我国逐渐被启用,90年代中期,社会体育在各种新闻媒体中的使用一度出现井喷现象,除了出现在一般性新闻媒体报道外,还出现了以其称谓的机构建制——社会体育处和以其称谓的学科方向——社会体育专业。从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到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在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到了“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再到同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并对“社会体育”作了专门的规定与注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4]。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中国的“老百姓体育”将迈入社会体育时代。
按目的分类的社会体育有哪几种?
人们通常所说的群众体育,是属于体育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它与竞技体育属同一层次,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在我国,群众体育通常是与竞技体育相对而言的,是除竞技体育之外的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整个体育运动。具体来说,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群众体育的概念作出如下表述:
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这个概念的表述具有四层含义:
1.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
2.是业余时间进行的;
3.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
4.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
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的区别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社会心理学、广告与公关、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经济学、俱乐部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保健学、传统养生学、健身概论等。
主要就业去向:公共及商业体育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研单位等。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主要就业去向: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社会体育是什么
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什么是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都包含哪些项目
社会体育是除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以外的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体健康,丰富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以前我们国家没有这个概念,有群众体育这个概念。而且群众体育是相对于竞技体育而言。现在我们国家把体育划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和社会体育。所以也就有了社会体育这个概念。
社会体育
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一 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社会体育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专业。它以体育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类人才为出发点来设计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学习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2.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教学科研和咨询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
3.发展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旅游、健身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使我国社会体育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社会体育事业必然有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二 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热爱体育事业,喜欢体育方面的教育与教学,具有组织群众体育锻炼的能力。了解运动损伤的一些应急处理,善于制定运动营养食谱,制作过有关体质测评的表格。对健身娱乐特别喜好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营开发、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毕业生可到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体育经营场所、体育俱乐部以及宾馆饭店康乐部等单位,从事体育营销、体育市场与产业开发、社会体育场馆设计与管理等诸多工作。
什么是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主干课程包括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概论、社会体育测量方法、社会体育心理学等等。
这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去体育公司、群众体育社团等地方工作,主要负责策划、咨询指导等工作,主要担任健身教练、业余比赛、民间体育比赛等。只要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还是很有乐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