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重磅!国务院公布六大新政,都有哪些“干货”?
国务院7月15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公布六大新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从这份《实施意见》中,共有六大政策。一、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二、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三、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 四、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五、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根据这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研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相关落实情况年底前报国务院。有关改革事项涉及法律法规调整的,要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抓紧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业务指导,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影响,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但也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把控,我国经济工作也逐渐复苏。这份《意见》也对我国2020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宏观地布局。
以下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企业困难凸显,亟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一)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从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出发,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府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加快项目落地。优化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流程,实现批复文件等在线打印。(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由政府部门发布统一的企业开工条件,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政府部门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投资审批、规划、消防等管理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2020年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纳入线上平台,公开办理标准和费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抓紧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各类相关规划数据衔接或整合,推动尽快消除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测绘。(自然资源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列出台账并逐项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研究对诊所设置、诊所执业实行备案管理,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对于海事劳工证书,推动由政府部门直接受理申请、开展检查和签发,不再要求企业为此接受船检机构检查,且不收取企业办证费用。通过在线审批等方式简化跨地区巡回演出审批程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2020年底前将保留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机动车生产、销售、登记、维修、保险、报废等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提升机动车流通透明度。督促地方取消对二手车经销企业登记注册地设置的不合理规定,简化二手车经销企业购入机动车交易登记手续。2020年底前优化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车型目录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车型目录发布程序,实现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一次申报、一并审查、一批发布”,企业依据产品公告即可享受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等国务院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支持地方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手续。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合理放宽对连锁便利店制售食品在食品处理区面积等方面的审批要求,探索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改为备案,合理制定并公布商户牌匾、照明设施等标准。鼓励引导平台企业适当降低向小微商户收取的平台佣金等服务费用和条码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手续费,严禁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收取不公平的高价服务费。在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前提下,对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适当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频次。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
(七)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推行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企业提前办理申报手续,海关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即办理货物查验、放行手续。优化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企业进行“概要申报”且海关完成风险排查处置后,即允许企业将货物提离。在符合条件的监管作业场所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推行查验作业全程监控和留痕,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陪同查验,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口岸为压缩通关时间简单采取单日限流、控制报关等不合理措施。(海关总署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实现港口、船代、理货等收费标准线上公开、在线查询。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进出口环节涉及的监管证件原则上都应通过“单一窗口”一口受理,由相关部门在后台分别办理并实施监管,推动实现企业在线缴费、自主打印证件。(海关总署牵头,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进一步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推行以外贸企业自我声明等方式替代相关国内认证,对已经取得相关国际认证且认证标准不低于国内标准的产品,允许外贸企业作出符合国内标准的书面承诺后直接上市销售,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授权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十)优化部分行业从业条件。推动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证培训,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改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便利兽医相关专业高校在校生报名参加考试。加快推动劳动者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减轻求职者负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2021年6月底前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信息跨地区在线核验,鼓励地区间职称互认。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通过用工余缺调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统一失业保险转移办理流程,简化失业保险申领程序。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保障安全卫生、不损害公共利益等条件下,坚持放管结合,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统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标准,推动实现封闭场地测试结果全国通用互认,督促封闭场地向社会公开测试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简化测试通知书申领及异地换发手续,对测试通知书到期但车辆状态未改变的无需重复测试、直接延长期限。降低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申请条件,压减资质延续和信息变更的办理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围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鼓励地方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在条件成熟的特定路段及有需求的机场、港口、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建立健全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规则,推动公共交通、路政管理、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部门数据有序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四)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在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积金、商业银行等服务领域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跨地互认通用。梳理各类强制登报公告事项,研究推动予以取消或调整为网上免费公告。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持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简化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原则上不再设置审批环节。强化税务、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数据共享,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行无纸化单证备案。(税务总局牵头,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国务院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进一步提高商标注册效率。提高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数据更新频率,提升系统智能检索功能,推动实现商标图形在线自动比对。进一步压缩商标异议、驳回复审的审查审理周期,及时反馈审查审理结果。2020年底前将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个月以内。(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
(十七)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推动建立以担保人名称为索引的电子数据库,实现对担保品登记状态信息的在线查询、修改或撤销。(人民银行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十八)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政策效果评估为重点,建立对重大政策开展事前、事后评估的长效机制,推进政策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政策更加科学精准、务实管用。(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各地区、各部门负责)
(十九)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受理和分级办理“一张网”,更多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整合,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流程,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各地要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等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县级政府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公布相关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实行政策兑现“落实到人”。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要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手续,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各地区、各部门负责)
新政,又见新政,谁是中国足球的“
1995年,“博斯曼法案”出台。博斯曼,作为一个在比利时甲级联赛踢球的小角色用自己5年的时间,改变了整个欧洲足坛,甚至是足球世界的发展轨迹。
为什么合同到期了,还必须转会费?为什么,在欧盟一体化的大前提下,在欧盟其他国家踢球被算做外援?博斯曼这个小人物的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当然不可否认,“博斯曼法案”在过去20多年的实施下,同样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比如如何保障中小俱乐部的利益,比如球员的转会费和薪水飞涨,比如大牌球星的忠诚度下降。
但是,至少“博斯曼法案”让人们关注到了球员的利益有机会得到保证,球员不再是以往俱乐部的棋子和赢球工具,球员们的工作和生存权利不容忽视。
球员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当他们的工作权利得到侵犯的时候,自然会做出抗争。说道最新出炉的足协新政,其实在看似大力推动年轻球员获得锻炼的大背景下,本质是伤害了每一位投身中国足球的运动员。
“辛辛苦苦练了15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一直不停的努力坚持着。从第一天踢球开始教练就告诉我要努力超越别人你才能上场比赛,18岁进了一线队一个月挣就挣一千块钱教练也告诉我要努力超越老队员年轻不是资本足球是看能力说话的不能等着老队员退役了你在上场!现在的U23队员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年薪就过百万,不论能力如何上来就可以踢比赛,现在甚至都可以不用训练了,等到联赛报名一截止就可以就可以集体跟俱乐部要钱了,不给到满意就罢训罢赛了!23岁以上的边缘球员是不是明年开始就可以退役了,回家该开出租车开出租,该当保安当保安了,该干嘛就干嘛了!我就想知道现在的足球还是我从小是为自己一生梦想的足球了吗!”
上面一段话来自江苏苏宁的一位超过23岁的球员。足球是集体项目,不是光靠场上的11人,还有替补和那些甚至连18人名单都进不了的球员。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基数,足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工作,一份有着自己梦想,但有必须考虑生计的工作。
成为球星,成为国脚,成为主力,毕竟是小概率的事情。而足球世界从诞生至今,也早就证明了优秀球员的人数和足球人口基数永远是成正比的。
本土联赛是解决足球运动员就业问题的最直接办法,连中甲都无法接纳更多超过23岁的本土球员;当大部分足球运动员的工作年限和机会都被大大压缩之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投身其中,还会有多少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个什么奇葩故事都会发生的中国足球圈里?
足球人口基数越来越少,那还谈什么振兴中国足球?现在的U23最新政策,怎么看都是为了搏一下2022年的世界杯,看似利在千秋,其实是功利主义做到了极致。
中国足球真正的未来,又关现在的体育总局和足协领导什么事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任期,在国家队的层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足协的新政到底有没有违反我们现行的劳动法,算不算工作上的年龄歧视和不正当竞争?中超没有球员工会,中国足球和中国球员,需要有自己的“博斯曼”,为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正当工作权利去抗争。
足协新政丨“外行新政”令人震惊,拿什么拯
中国足球只有让你想不到,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2017年5月24日晚,就在举国球迷都在关注亚冠上港对阵苏宁的“中超德比”之时,中国足协在其官方网站上接连发布两条新政。一条规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联赛、足协杯赛的过程中,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另一条规定: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尽管25日晚足协发公告称要采纳各方意见,但是两条新规还是令圈内圈外一片哗然。
疑问·解读
新政谁能真正说得清?
足协新政一经发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震惊。细琢磨起来,又能品出其中的仓促、不专业以及政策的模糊。无论是强制让U23球员登场,还是外援购买的限制政策,其中都有不少漏洞,大伙普遍都比较困惑。目前恐怕就连政策制定者,也很难清楚地解释政策的细节实施问题。
对于U23球员与外援等量上场的规定,显然有一个最基本的矛盾。足协的出发点是鼓励俱乐部多用年轻球员,而对于俱乐部来说,U23的小将肯定没有二十七八岁的当打之年的主力用得顺手;并且新政中规定,整场比赛累积上场的U23球员必须与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央视足球解说员邵圣懿就发问:“纯技术探讨,我能上五个U23,然后上五个外援吗”?因为在足协规定通知中,确实没解释U23球员与外援使用的上限。
关于征收引援调节费用的政策,足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各俱乐部之间为了引援疯狂烧钱的举动。说的浅显一点就是,亏损的俱乐部本不应该有钱再来购买高价球员。若是强行买,那买人花多少钱,就得再给足协交等额的一笔钱,这些钱据称将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但所谓的“亏损”如何定义,按照2016年的统计,整个中超收支为正数的只有亚泰与延边。这两家俱乐部显然属于球迷印象中“比较穷”的俱乐部。而像华夏幸福、权健这些俱乐部完全不差钱,他们是否“亏损”也真不是足协能够定义的。
疑问·影响
24岁就可以退役了?
按照足协的说法,新政将在2018赛季实施。很显然,新政一定会给中超,甚至是中国足球带来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政带来的破坏或者说是变化,是我们现在无法估量和预计的。
新政实施,最直观的变化可能就是高水平外援会作鸟兽散。但其实如果新政实施,受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外援,而是本土的非U23球员。因为按照现有政策,大多数俱乐部可能选择“3+3”的出场方式。即三名外援加三名U23球员,这也就导致除这六名球员外,只有五名本土非U23球员可以登场,一些年龄偏大的有能力的老将可能因此无法获得足够的出场时间。而如果采用在比赛行将结束的时候再派出U23球员的“小花招”,那么无异于浪费了全部的换人名额,这对于任何俱乐部来说都将是打击,球员伤病,红黄牌停赛都可能直接导致球队成绩受到影响。
新政一旦实施,一定会导致大量23岁以上的正处当打之年的球员迅速失去比赛机会。球队年龄结构也从28岁峰值急坠到23岁以下,这显然对那些23岁以上的球员不公平。所以很多球员在了解新政后发微博表达自己的情绪,足球评论员贺炜直言:“新政策下,很多球员是不是24岁就可以退役了”?
记者也就新政问题和圈内人探讨,一位足球经纪人就表示:“前一段时间里皮提出来,用U23换U23,我们都觉得这个应该是科学、可行的,但如果要把U23人数直接和外援画等号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要打亚冠的球队怎么办,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而且这也导致了U23年龄段球员的超高溢价,有一些U23球员的身价,都超过国脚了,这正常吗?”
疑问·背景
只因此前的新政没啥用
足协在此时发布两则这样的新政,令人震惊的同时也发人深思。诚然,中国足球还在低谷中徘徊,但很显然,无论中超还是中甲,都有日渐红火的趋势。何必在此时用新政来改变如今的格局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足协对此前发布政策带来的变化并不满意。
2017赛季初,足协已经就外援与U23球员发布过新政。要求每场中超中甲比赛必须有U23球员出场,外援数量也缩减。这样的变化引发争议,带来的结果就是,几乎每轮比赛都会有U23球员成为“炮灰”,出场不久就被匆匆换下。比如上港的张华晨,他在连续首发七轮后,总的上场时间才超过九十分钟。
在高层看来,这样的新政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此前两次就足球改革产生的变化发声,一次是关于中超高薪引进外援等话题的谈话;一次是关于大规模海外并购、俱乐部烧钱严重、外籍球员收入过高、不重视青训等问题的谈话。由此可以看出,总局对中国足球尤其联赛发展的重视是空前的,甚至直接督办了职业联盟成立的进度。总局高层认为,所谓的新政不管用,那就必须要有“新新政”来补充。而记者采访著名足球记者肖良志时,他就表示,这次“不满意”的绝不是足协这个层面,所以足协即便对这次的“新新政”有所保留也只能听从。但肖良志也表示,高层并非足球专业人士,在其他人士的建议下,有一些“激进”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当想法太过激进的时候,是否有人能够用足够的专业知识说服他们,就显得非常重要。”
疑问·未来
中超盛景将成过去式?
足协的新政,很可能导致目前很多中超强力外援纷纷被遣散。要知道,如今中超联赛如此受瞩目,与胡尔克、奥斯卡、保利尼奥等大牌外援的到来是分不开的。他们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让联赛愈加繁荣,而足协的新政,会让这种繁荣很快趋于平静。
对于球迷而言,只有精彩的比赛才有吸引力,而当一群实力一般的年轻球员在场上踢球时,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球迷观看比赛的热情自然也会打折。足协新政目的看似发展青少年足球,其实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许多有实力的球员上不了场,联赛精彩程度下降。没有了球迷,也注定让中超联赛失去关注度,进而导致的便是投资人的撤离,中超联赛的繁荣也很可能提前谢幕。要知道,中超联赛刚刚获得了中国平安未来5年10亿的赞助,各方面对于中超联赛的美好前景正在憧憬之中,结果突然袭来的新政不知道会让多少赞助商、投资人凉透了心。
从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考虑,积极培养年轻球员,加强年轻球员的登场时间,让他们有比赛可打是正确的,合理化外援价格也是对中国足球负责任的做法。但正因为要从长远考虑,要为中国足球负责,才应该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去探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而不是一股脑将政策推出。
对职业联赛投资人而言,这不仅是外援政策变化炒掉个把外援的问题,行政命令般的联赛制度调整,他们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听命,投入巨资的俱乐部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主宰自己发展的权力,这种境遇很显然会狠狠打击他们的投资热情,这一打击带来的灰心失落,恐怕不是中国足协一句“此指令来自高层”能缓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