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们国家是体育强国吗
- 2、体育强国建设作文?
- 3、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
- 4、在当今的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策略都是什么呢?
- 5、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
- 6、体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国家是体育强国吗
我们国家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只是一个体育大国。
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也是顺应世界体育发展大势、促进体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是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10日印发实施。
体育强国建设作文?
全家人一起努力,全社会一起参与,积极融入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前景就能绘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每个人的幸福之中 新学期,广大学生迎来自己的第一堂课。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3名中学生在30秒交互跳绳中,以143个的成绩打破了由他们两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充分展现了体育的速度之美。在他们的家乡上海,今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跳绳将成为中考体育的可选项目。同样是在这个开学季,重庆某校的学生与老师约定了“班规”,其中一条就是:请老师不要占用体育课。改变正在发生,过去常被其他科目挤占的体育
全家人一起努力,全社会一起参与,积极融入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前景就能绘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每个人的幸福之中
新学期,广大学生迎来自己的第一堂课。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3名中学生在30秒交互跳绳中,以143个的成绩打破了由他们两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充分展现了体育的速度之美。在他们的家乡上海,今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跳绳将成为中考体育的可选项目。同样是在这个开学季,重庆某校的学生与老师约定了“班规”,其中一条就是:请老师不要占用体育课。改变正在发生,过去常被其他科目挤占的体育课,如今越发得到重视。
变化来自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今年以来,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政策陆续出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成为15项行动之一;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规定了“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具体目标;而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写入战略目标。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增强青少年体质,开齐开足体育课是硬性要求,也是有效途径。过去,在学业压力下,体育课改成文化课、自习课的现象时而发生,害怕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耳闻。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体育课课时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体质的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超重肥胖率则为16%。“小眼镜”“小胖墩”数量庞大,想要改变这一现象,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开齐开足体育课,让体育运动陪伴青少年成长。
开齐开足体育课,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实际行动的支撑。当下,不少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缺口,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体育教师是当务之急。而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还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设运动项目,让青少年能够拥有更多的个性选择。毕竟,体育教育不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而是要把运动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帮助他们养成适合自己又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
养成运动习惯,仅靠在学校里上体育课是不够的,还要保障课外时间的运动量。如今,不少学校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放假也要运动“打卡”,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督促。实际上,作为青少年最好的榜样,家长与其单纯督促孩子锻炼,不如与孩子一起锻炼。比如,写完作业后一起跑步,周末打场羽毛球,把体育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把锻炼变成代际沟通的一项手段,把运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大众需求出发,从行业规律出发,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具体目标,落实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中。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
我认为这个政策对于体育产业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在提倡全民健身了,而且国务院在未来将会提供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目前这个社会当中的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身体质量在下降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会加入到锻炼的行列当中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只有更好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在未来才能够更好的创造价值。
我们国家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这个产业。
我们国家对于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在之前早就已经投入了一些资金用于该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个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全民的意识认可,在这一次发布了这个股利政策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
老百姓对于身体健康已经越来越重视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早就已经发现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锻炼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加入到了一些体育社团当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通过锻炼的方式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健康产业将会新增更多的公司。
这个消息对于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之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因为这个行业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注重体育的青少年,每个星期至少有两节体育课,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国家投入了一定的资源。进入互联网社会当中,其实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并不在乎,如果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设计早晚会出现问题的。
在当今的高校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策略都是什么呢?
重视体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充分挖掘体育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在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道德品格。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需要做好自上而下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设计。高校结合教育部门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根据所在地区与本校具体情况,设计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策略,加强对其建设工作的鼓励与支持。
主要的建设设计思路:在校党委的总体领导下,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小组,领导与督促各个学院制定更加细化的教学方案。学院间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并要求体育教师、思政教师的通力合作,从而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与《健康中国》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做好顶层设计,要研究体育学科本质属性与体育课程的相关特点。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深入挖掘体育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网络。
教务处应做好关于体育课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统筹规划,积极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模课、教学竞赛等活动,通过适当修改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将思政元素、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作为考核与评价内容。二级学院间要加强课程思政交流。
体育教师可以参与思政教育培训,学习与掌握更好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学科中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定期进行交流与探讨如何借助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的优势,将思政教育内容较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势,落实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体育教师发挥着带头作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培训包括多个层次与多个方面,这就需要学校党委、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使体育教师形成基本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
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首先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讲授,组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题报告,动员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动参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育教师通过会议、讲座和专题报告等,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的基本精神,将最新的课程思政教育政策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意识,落实更好育人的责任。
体育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培训,还要重视自主学习,持续学习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学习如何挖掘奥运会等重要的体育赛事的育人资源,借助丰富有趣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家国情怀。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精神,研究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相关的精神理念,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悟体育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
通过体育思政教育,可以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体育游戏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这些内容探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
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 未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纲要》的出炉,让体育产业具备了长期投资的高确定性,也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万亿级蓝海市场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指出,经过科学测算,预计到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体育产业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4年以来,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办国办出台的和体育相关的文件就有20项,各部委,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至少是45项,地方出台的政策、规划、文件大概有109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增长了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在18%左右。从增加值看,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040亿,截止至到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至7811亿元,年均增长19%。2018年的数据尚未发布,估算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
2013-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预测,目前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仅约1%,对标发达国家的2%-3%,成长空间巨大,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将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体育装备和器材等领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远不止产出量那么简单。按照《纲要》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按照规划,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环极体育董事长、国际汉运会创始人杨娜表示,《纲要》的提出,意味着体育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纲要》为体育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就是要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们传统的民族体育资源,打造成适合现代化、适应新时代的体育品牌。最重要的是培育我国独有的体育品牌、体育赛事及相关产业链。
五大战略任务
面对万亿级的蓝海,《纲要》对体育产业建设也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包括: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
对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纲要》对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对体育强国建设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提出了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首次从政策层面回答了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建设体育强国。
李建明表示,伴随着体育的发展不仅有体育的社会形态、体育的文化形态,也有体育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
同时体育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能够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伴随新兴技术的诞生,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洗礼发展成了现代体育,要想掌握体育运动全局,要熟知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
一、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工作内容及任务
体育事业的主要业务和工作内容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属于体育的两个不同层面。
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其各自拥有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都在发展和变化。从学者们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研究出来的结果和其显现的事实来看,大众性、民族性的群众体育与职业性的国际性竞技体育并列存在,当代体育开始从内部开始分化。虽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点,但是不同的特点和走向已经出现,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普及与提高”、“塔基与塔尖”这种最基本的关系已在发展的长河中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