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认识理解体育产生学说之一的劳动论
体育产生的学说之一。该学说主要依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认为体育是从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劳动说”在我国曾经是支配艺术、体育起源的学说。
持此观点的学者通常认为,人们今天所熟悉的那些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如跑步、打球、做体操等等,都是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攀爬等分不开的。离开了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技能,人类的体育就不复存在了。而人类这些基本活动技能,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追逐野兽的奔跑,跨越沟壑的跳跃,击中远距离猎物的投掷,采撷果实的攀爬,无一不是在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探究体育的起源开始至今有几种观点?内容是什么?
人们对于体育起源问题的认识大体经过3个阶段。
第1阶段主要源于最初的自然主义学说,而以遗传本能说为代表,与此相应的还有需要论、心理冲动论等从艺术起源领域中移植过来的理论。
第2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纯生物学观点”的局限后,出现的一种“一源论”观点,即体育产生于生产劳动论。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劳动既然创造了人类,自然也就创造了人类的社会活动,其中也包括了体育。
第3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所出现的“多源论”观点。认为各种社会因素,包括劳动、人类生理和心理、宗教与战争等均在体育的产生及初期发展过程中分别起了各自的特殊作用。但在多种因素中,劳动——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是起决定作用的,占第一位的因素,同它比较起来,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历史文献、人类学和民族学资料及已经发现的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都证明,以人类的社会劳动为主,包括多种因素在内的体育起源的“多源论”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体育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曾发生过3次质的变化。
第1次从大量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自然动作中,分化、提炼出了一些有助于发展身体技能和能力的动作与练习。
第2次为准备成年礼等仪式而进行的系统的身体训练的出现。
第3次祭礼竞技的产生。从这一发展过程也可看出多种社会因素在体育起源中所起的作用,其中生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社会因素——宗教、艺术、战争以及人类生理本能等,则对身体练习和竞技的规范化、系统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吗?
家务劳动是每个人每天必须面对的活动,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有些家务劳动,如拖地、洗完、洗衣服等,确实消耗比较大的能量,但是,家务劳动与体育锻炼还是有区别的,绝不能用家务劳动来代 替体育运动。有人进行过研究和计算,发现家务劳动虽然烦琐、累人,但实际上消耗的热量是很少的,属于一 种轻体力劳动。虽然比完全不活动要好得多/但很少有人能通过家务劳动减轻体重,抵抗疾病,延 缓衰老,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的。而体育锻炼则不一样,它对人体各器官的锻炼要比劳动的作用要大得多。特别是有意识的多 样性的体育活动,能使全身各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人体各器官机能的潜力充分发挥,因而对人 体锻炼作用更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中老年人肺活量的趋势,使血液的氧含量增加,这是 一般生产劳动所达不到的。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机能的协调性,并 能提高人体各器官对体内外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抗病力。中老年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降 低血胆固醇的含量,从而预防肺气肿、动脉硬化症、心脏病和肥胖病,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科学研究还证实,体育锻炼能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从而提高人体各器 官的能力,促使疲劳的器官迅速恢复工作能力,所以它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体育锻炼还有助于丰 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调节情感,这是体力劳动所不能代替的。拿科学家的话来说:劳动是不规则的 体力消耗,是一种输出;体育锻炼是有规则的补偿、调节。在适度的体力劳动的同时,进行体育锻 炼,对于健康乃至长寿都有会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最好是安排出单独的时间进行锻炼。当然,可以将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进行, 如推着儿童车较长距离的散步,一边看孩子一边进行体育锻炼,和较大的儿童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另外,有人的家务劳动量比较适宜,患者能胜任愉快,感觉轻松,这样的家务劳动是有益于健康 的;反之,如果家务劳动过于繁重,使患者觉得精神和体力不堪重负,那么对身体则是有害无利。
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
1、两者的性质不一样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从哲学高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
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
2、两者的范围不一样
劳动分类包含人类运动、体力运动、脑力运动、生理力运动。
运动是体力运动与脑力运动相结合,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3、它们有不同的物理价值
劳动可以输出劳动数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运动具有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但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总量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生产劳动迄今为止的价值创造及其运行均以商品生产为中心的,本质上都是在劳动过程全面提供技术条件和物量关系的基础上,而建立了劳动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的直接联系,促进劳动和生产的社会结合。总之,商品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
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益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也有益于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市场经济实践的探索。进而澄清这样一个事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并不过时,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概念是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精神领域的劳动的,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也正是对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抽象。
并且,这一概念也被我们今天所谈及的文化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所证实,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人们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应该正视,正是基于这 样一个事实,我们应该在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本义基础上,继续前进。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今服务性产业理论以及实践部门进行产业划分、宏观调控和构建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都有着十分重 要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