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旅游加体育对旅游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体育旅游近些年来也比较有发展,可以配合一些体育赛事或者项目,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开发,让人体验到体育文化特色,会带动起经济旅游的新发展,扩大就业机会。
体育和旅游怎么相互影响
随着大众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出游的需求、生活的方式及休闲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快速升级的趋势,发展以“体育+旅游”产品为亮点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和体育两大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对接发展模式。
来自网络
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首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体育旅游。总体来看,休闲是时间的视角,即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旅游是空间的视角,即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异地,陶冶身心的一种行为;体育是活动方式的视角,即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因此,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是居民将一部分闲暇时间用于前往异地从事身体运动;从旅游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产品;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大体与时下热门的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可以说,不论从哪个视角看,体育旅游都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
休闲运动成潮流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身运动逐渐成为潮流,良好的形体塑造令许多年轻人羡慕并积极进行运动。一方面加强自身免疫,另一方面愉悦身心。
来源网络
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参与休闲运动的人数将达到4.5亿人次,巨大的健身人群为体育休闲、运动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需求,丰富多样的休闲运动活动将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趋势。体旅融合,将撬开体育休闲运动的另一番市场,带来多样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行身心的放松以及心境上的修养。
体育旅游市场分类细化,机遇与市场同在
近年,我国一些地方开辟出具有体会特色的项目,如漂流、攀岩、滑草、温泉浴以及自驾游等内容。同时,以体育为名的一些地方旅行社也开始成立并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且各级部门也把发展体育旅游,作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活重点。一般说来,体育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赛事类旅游体育,以到异地观赏各种大型旅游比赛为主。譬如奥运会、世界杯小到民间体育交流性质的体育比赛等。相对其旅游市场面广,消费心理易普及化。相对其旅游市场面广,消费心理易普及化。
来自网络
强化城市赛事特色,打造品牌。
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大众体育时代的形势,把体育旅游作为增强全面健康的重要形式,这是保持体育旅游群众参与性的必然要求。如今,“亚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更加渴望健康,体育旅游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有能力为增强人民体质和实现“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如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开展健身运动、体育赛事等。目前我国有近百个城市上开展了城市马拉松的活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发、无序、重复性、重规模、轻质量等问题。我国还缺少像伦敦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以及四大网球公开赛等知名品牌的体育旅游节事,这需要国家统一规划、重点突破,着力在特定类型培育一到几个精品,通过持续加大宣传和市场培育,打造我国的体育旅游精品品牌,逐步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挖掘:与节庆相结合
很多民族地区通过挖掘和推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将其打造成为产业化项目,培育成为助推旅游“井喷式”增长的新亮点,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民族地区提供产业支撑。
来源网络
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特色浓郁、内涵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是值得挖掘的资源宝库。有些民族体育活动或传统节庆经过多年的旅游宣传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西双版纳傣族赛龙舟、香格里拉市藏族赛马会、石林县彝族摔跤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名片,如哈尼族的秋千、怒族的射弩。
旅游如何落地发展
“激活全产业链,打造生态系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基础设施,有普通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有户外和文化类的基础设施。同时,在基础设施上要落地产品去承接流量。也就是说,文化、体育、旅游三者必须要往一起发力。文化带来的主题,最后要能够用旅游的产品方式去进行体验,用体育去传播也一定是为了让用户来了之后能够去消费产品。只有这样,这个系统才有意义。
什么是体育旅游?
随着休闲泛化逐渐延伸到体育领域,休闲度假、旅游度假、体育运动和时尚、文化及当地特色物质文化资源逐渐融合,营造出运动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新型产品——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产物,从旅游角度分析,体育旅游作为一种近几年新兴起来的新型业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度假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集主题运动、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节庆赛事、健康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绿维文旅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三甲级”综合规划设计院,专注于“旅游+体育运动”开发运营综合服务
至今,已完成了包括山地运动、户外运动、体育小镇、体育公园、体育建筑、滑雪、漂流、跑马场、运动博物馆等各类体育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数百个,其中奥运城市张家口、国 家登山运动展览馆、康平文体特色小镇、龙井关长城漂流、上海庙跑马场看台、鄂托克旗全民健身广场、腾冲绿色体育公园、白草洼国 家森林公园等,都已经成为业界经典和地方示范。
国内如何利用体育方面的旅游来增加产出?
体育元素的融入,为传统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省体育局局长陈刚认为,如果是纯粹的旅游,人们去过一个地方后,往往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再去了,“体育+旅游”让原本只是观光的旅游变成以运动体验为主的活动,比如滑雪,游客每一次的体验都会不一样,他们每年都可能前往同一个地方体验,因而,体育旅游是一种多次、重复、渐进的体验。他说,“体育+旅游”,能对游客产生更大的黏性,对城市则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今的马拉松赛也是一种体育旅游,火热的马拉松赛往往能带动举办地的旅游、住宿、餐饮等多个行业。
体育旅游的前景正被体育界和旅游界一致看好。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目前国内体育旅游还处于初创阶段,“体育+旅游”要发挥“1+1>2”的效应,要走的路还很长。
旅游景区举办体育赛事,是近几年开始出现的新现象,也是“体育+旅游”的一种呈现形式。常州市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依托度假区内的自然体育资源,比如舟山公路、国家龙舟基地、国家级垂钓基地,承办了今年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江苏第一站的活动,近几年,也自创或联合举办、承办了太湖湾秋酷跑、太湖湾嬉戏跑、不止骑24小时环太湖自行车赛、电子竞技大赛、全国垂钓大赛等赛事。壹山藏整合营销(江苏)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这些赛事的执行,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军说,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可以说已将“体育+旅游”产品做得风生水起,但“体育+旅游”在现阶段还停留在概念口号、探索发展阶段,更多的还是借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来提高度假区的知名度。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形式的产品组合,如果不考虑盈利都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说景区办赛事更多的是在吆喝赚人气的话,那么,在旅游产品中添加以体验为主的体育元素,则是更加深入的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在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武进太湖湾站活动中,游客体验了划龙舟、荧光毅行等活动,而每一个完成荧光毅行的人都获得了组织者授予的“完赛证书”。而在宿迁骆马湖景区则结合每年在该地举行的中国生态四项赛,开发出针对普通游客的生态四项赛,参加完比赛的游客均可获得由中国生态四项公开赛组委会颁发的完赛证书。参与运动的乐趣和完赛后的成就感,让每一位参与者乐此不疲,不少参加者希望下次带亲友一起来玩。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许多景区虽然也推出了运动体验项目,但多数都是普通骑行、健步走等层次较低的运动体验项目,不仅难以吸引游客参与,更谈不上对游客的黏性了。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体育旅游的核心资源是体育,体育旅游产品能否做出特色,体育与旅游能否做到多元化和深层次的融合,将决定体育旅游发展的质量。
其实,“体育+旅游”需要从政府层面整合体育与旅游两大行业的资源。记者了解到,省旅游局、省体育局和省体育产业集团已经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我省体育旅游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决定在研究制定行业标准体系与提供政策指导、开发体育旅游体验产品、共同培育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共同培育打造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共同打造体育旅游展会平台、强化市场联动宣传七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
体育和旅游的关系
体育产业是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旅游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总体来看,休闲是时间的视角,即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安排;旅游是空间的视角,即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异地,陶冶身心的一种行为;体育是活动方式的视角,即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这其中,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需大力发展的五大幸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通过产业融合所形成的体育旅游业态,成为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
从产业角度来看,“旅游+体育”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寻找开发体育旅游的切入点,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可以概括为旅游者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探险、体育购物、体育观赏、体育考古、体育会议、体育保健及康复等内容。“体育+旅游”模式是指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即充分利用体育竞赛、表演或节庆活动,扩大宣传,提高组织规格,吸引更多的观摩者,以提高举办地的对外影响和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在以体育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城市管理和规划,尤其是要加强举办地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
根据体育旅游相关组织公布的信息,全球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印发的 《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旅游需求的旺盛,既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进步的表现,也是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越来越多百姓参与健身体验型旅游,必将促进体育和旅游的深入融合,带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从休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是居民将一部分闲暇时间用于前往异地从事身体运动;从旅游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产品;从体育的角度看,体育旅游大体与时下热门的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体育业界和旅游业界的关注。
体育与旅游关系密切,体育与旅游的共荣共兴并非生拉硬扯,而是现实的需要。
其一,体育、旅游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过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多是国家号召的话,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体育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生活内容中的重要选项。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体育和旅游对应的主要是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需要。这也就意味着,经济社会越发展,体育和旅游发展潜力越大。
其二,体育、旅游都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扩内需、促消费的任务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之后如何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是各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体育和旅游对应着新兴消费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体育和旅游都不同程度存在经济不景气时销量上升的“口红效应”。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二者的分量自然会不断加重。
其三,体育、旅游都是体验经济和幸福产业。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充裕,体育和旅游都是丰富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将在体验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未来随着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的加快,旅游和体育也无疑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样,面向未来,促进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共同产业特征
在现有食、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基本消费要素基础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也充分体现出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产业新需求的消费特征。
“商”是指以高尔夫、网球、海钓等中高端运动俱乐部为依托的体育商务旅游;“养”是指以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等为依托的体育养生旅游;
“学”是指以高尔夫、潜水、马术、滑雪等运动项目的培训、户外拓展训练为依托的体育研学旅游;
“闲”是指以水类、球类、骑行类、冰雪类、走跑类等运动休闲为依托的体育度假旅游,是体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体;
“情”是指球迷们以对某个体育明星或著名职业运动俱乐部的深厚感情,从而前往赛事举办地现场观赛,是一种“粉丝情感”充分宣泄的体育赛事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