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有什么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这对残疾人来说尤其重要,运动是康复的理论基础,也是康复医疗的一个指导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打仗出现了许多伤残士兵,当时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治疗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伤残人的康复。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人称它“第三医学”,也就是指体育康复。
但是过去有一种狭义的理解,认为体育与残疾人无缘,体育运动对残疾人会带来危险;对残疾人的躯体有害而无益,”残疾人的生活主要是躺在病床上“静养”,要限制病人活动。结果,造成残疾人的精力日益衰退,病情愈来愈重。这是因为残疾人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往往由于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了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也大大减少,从而使得他们的运动器官及其紧密相联的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也相应下降。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也反映在内脏机能上。由于机能和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他们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下,残疾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均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
但那些经常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可以有效地改进各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能力。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残疾部位也不能说完全定型,仍潜伏着转化的可能性,“用进废退”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避免残疾部分的肌肉萎缩和神经坏死,而且使机体获得改善与发展,即使难以恢复的肢体功能,由于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部位各系统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由于其它部位功能增强了,也能得到部分代偿。
在生活中不难看到:一个残疾人从轮椅车上摔下来,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爬上轮椅。但我们看到参加轮椅篮球赛的运动员,在双方激烈的争夺时,轮椅翻倒了,运动员被摔出好几米远,但运动员硬是依靠自己有力的双臂,支持着身体爬上轮椅继续比赛。
体育运动对于盲童更具有特殊的保健意义。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盲童的机体灵活性,皮肤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自然力、并能启发盲童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养人体的正确姿势,从而使盲童各器官系统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以弥补视觉缺陷。
众所周知:一般正常的儿童在体育活动中都是用视觉器官来认识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械和不同的动作,而失去视觉的盲童,只能通过其它感觉的代偿作用来弥补视觉的缺陷。
因此,听觉是盲童直接受客观信息的主要通道,而盲童参加体育运动中的听觉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对客观的听觉能力。在运动中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训练辨别场地大小,辨别与测定自身站立点与发音点用方向与距离远近,鸣哨可以引导盲童进行跑步练习。发音,呜哨能培养盲童的节奏感,强化某些动作以提高听觉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学会在残疾条件下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使盲童在生活上逐渐自理和独立生活,为今后积极回归社会,参加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另外,由于残疾人在肢体上或功能上的缺陷及社会上个别人对残疾人的误解甚至歧视,造成残疾人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某种程度的隔阂。残疾人一般容易产生忧郁感、自卑感,总感到不如健全人,往往自惭形秽,被人瞧不起,办起事来缺乏信心,畏畏缩缩,或浅尝辄止,对一些本来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也不敢去做。这样不仅堆没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而且造成主观上回避正常的社会生活,不愿参与一些正常的社会活动,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小圈子里、脱离外界接触,避开人多的地方,公共场合不愿露面,甚至见到亲朋好友也尽量回避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忧郁与自卑心理,倘若长此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心理变态,严重的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一位心理学专家曾说:“残疾人的心理状态最复杂”。
因此,残疾人更应该走出家庭,走出病房,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接触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残疾人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养成时间观念,使残疾人感受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使之获得满足感和自尊感。这样有利于消除忧郁感和自卑感,能够治愈精神创伤。因此这是一项利用药物治疗也难以达到的良好的康复手段。
另外,残疾人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或比赛,不仅仅是在比赛运动技术,也是在进行勇气和意志的较量。他们在绿茵场上你追我赶,奋勇拼搏中时表现出的那种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身体和精神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向社会显示残疾人和健全人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样可以为社会的繁荣为祖国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总之,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改善与增强残缺肢体的功能,而且能扩大生活领域,增添生活乐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治愈心灵创伤,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也成为国际体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残疾人体育的政策和法规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给予了极大关怀。为了使残疾人体育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
第三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 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入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第十六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办法,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00)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00)对今后十年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规定。其中第十一条规定:“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老年人、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各类体育组织应当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帮助。新建体育场馆要照顾老年人、残疾人的特点。体育组织要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明确指出: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及残疾人奥运会,既是北京市和体育界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盛事;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把2008年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并借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是全党、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共同任务。
要重视和支持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集训、组团、参赛等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来举办,确保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的圆满成功。
各类残疾人分别适合参加什么运动?
残疾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他们身体机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挖掘个人潜能,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残疾朋友,应该因地制宜开展易行、经济、有效的训练,重点要有针对个体的缺陷和残疾重点锻炼。
残疾人适合的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1、视力残疾人适宜参加的体育活动有:健身操、田径、游泳、盲人门球、盲人乒乓球、柔道等。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盲人的机体灵活性,皮肤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并能启发盲人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培养人体的正确姿势,从而使盲人各器官系统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以弥补视觉缺陷。
2、听力残疾人适宜参加与健全人相同的体育活动 。
3、对于智障人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和简单的球类活动来提高其身体运动能力,开发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截肢和其它残疾类型的肢残人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举重、健身操、棋类、田径、游泳、射箭、射击、轮椅篮球、轮椅击剑、乒乓球、轮椅网球、排球等。脊髓损伤类型的肢残人参加的体育活动有:棋类、田径、举重、射箭、轮椅篮球、轮椅击剑、乒乓球、轮椅网球、射击等。脑瘫类型的肢残人参加的体育活动有:棋类、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轮椅网球。对于肢体残疾的朋友,增强上肢力量可以帮助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许多困难。
注意事项:
1、应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状况,从实际出发开展残疾人体育,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分析残疾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内容与方法,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并应有医务监督与体格检查,以保证身体锻炼能获得良好效果。
2、残疾人通过身体锻炼不仅要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应促进残疾人心情愉快,增强生活的乐趣和信心,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友谊。因此,选择锻炼的内容,除了个人活动,还应选择集体、娱乐性的活动内容。
3、残疾人进行身体锻炼,仍应注意全面发展身体,尤其是对心肺等内脏器官和衰退的肢体要坚持经常锻炼。
4、对精神性残疾人的身体锻炼,应区别对待,研究选择适宜的锻炼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树立自我观念,促进个体社会化;
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残疾人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运动对不同类型及不同个体的残疾人作用不尽相同,不同类型及不同个体的残疾人的体育手段与方法也不尽相同。
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的民族素质。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平等参与意识,享受参与运动的权利,展现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使社会充分认识到残疾人的潜能,了解残疾人,会帮助残疾人,形成和谐友爱、平等互助的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的文明发展。
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四个主要价值是什么?
生命在于运动,这对残疾人来说尤其重要,运动是康复的理论基础,也是康复医疗的一个指导思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打仗出现了许多伤残士兵,当时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治疗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伤残人的康复。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人称它“第三医学”,也就是指体育康复。 但是过去有一种狭义的理解,认为体育与残疾人无缘,体育运动对残疾人会带来危险;对残疾人的躯体有害而无益,”残疾人的生活主要是躺在病床上“静养”,要限制病人活动。结果,造成残疾人的精力日益衰退,病情愈来愈重。这是因为残疾人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往往由于完全或基本上停止了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也大大减少,从而使得他们的运动器官及其紧密相联的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也相应下降。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上,而且也反映在内脏机能上。由于机能和功能的下降进一步限制了他们进行体力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在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下,残疾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均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 但那些经常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可以有效地改进各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能力。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的可塑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