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室内体育馆场馆规章制度
为能长期、有效、正常地管理、维护和使用运动场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及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优质的锻炼场所和健身环境,实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达到使师生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习惯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体育馆入馆须知
进入体育场馆内的人员要注意安全、文明礼貌,杜绝不文明行为,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体育场馆内卫生,严禁在场地内吸烟、吐痰、吃带有皮核的食物和口香糖,严禁乱扔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刻画、涂写。
二、禁止携带禽畜、易燃、易爆及油质物品进入场地。
三、禁止嬉戏、打架斗殴。
四、爱护体育场馆各种设备、设施和器材,使用器材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五、在活动时须按各运动项目要求着装;室内体育馆严禁穿皮鞋、高跟鞋、钉鞋等进入场地。
六、未经许可,不得在体育场馆内外悬挂、张贴宣传品,摆放及发放商业产品。
七、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八、使用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使用体育场馆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活动秩序。
九、使用单位或部门应对参与人员进行爱护场馆设备设施的公德教育与安全教育,积极配合场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是指体育场馆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决策、组织、管理形式,主要回答的是体育场馆建成后如何管理的问题,包括体育场馆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以及管理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从本质上来看,体育场馆管理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体育场馆的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以推动体育场馆有效运转,是一种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管理状态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 我国体育场馆基本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体育场馆由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管理手段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管理为主,政府管理部门集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于一身。体育场馆一般隶属于当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场馆本身是独立法人单位,管理有一定的自主性,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符合管理运营所需的内部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传统事业单位模式进行了相应改革,主要体现在运行资金投入上。
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绝大多数都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体育场馆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设立专门的事业单位负责对场馆实行自主运营管理。根据政府对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事业单位自主经营模式分为全额拨款管理、差额拨款管理以及自收自支管理三类。全额拨款管理。全额拨款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的一切运营费用(包括场馆维修费)由国家财政经费全额支出,并由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对场馆实行自主经营管理。
经济不发达地区常采用此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把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保障运动队训练,服务全民健身,完成体育竞赛等职能作为首要任务,取得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差额拨款管理。差额拨款管理是保留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性质不变,部分运营费用由国家财政经费支出,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收自支管理。自收自支管理是指在国家不再提供财政资助的前提下,体育场馆完全通过自主经营获得场馆运营的所有经费,体育场馆实行收支相抵的运行模式。
体育场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精)
体育场馆服务行业总产出与增加值增长较快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体育场馆行业是指可供观赏比赛的场馆和专供运动员训练用的场地的管理活动。体育场馆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依托,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国家体育场馆服务行业总产出与增加值分别为1338.5亿元与678.2亿元。
注:2018年实际数据尚未公布,届时以官方公布为准。
体育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拥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区别之一。体育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开启智力。健康的体育精神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因此体育产业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帮助我国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会。体育产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会像某些产业一样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而衰落,而是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0年以来,我国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财政部统计,2018年我国体育场馆公共财政支出为139.64亿元,同比增长5.3%。
体育场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几年,随着46号文以及"健康中国"的概念提出,国务院与国家体育总局等机构纷纷出台支持体育行业产业升级快速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推动体育场馆改造与建设需求大大提升。
体育场馆前景可期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至203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5.3亿人。经常参加各项体育赛事,包含惊险刺激的水上运动、有挑战性的滑雪运动和骑行运动等也将成为人们热衷参与的具有竞技类特征的体育赛事。
尽管体育场馆建设成就显著,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我国体育场馆数量仍相对较少,人均场地面积不到2平方米。对此,国务院46号文要求,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以全国13.9亿人口来看,2025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7.8亿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有望超过250万个。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到2030年,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有望突破287.5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有望达到31.97亿平方米。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不同体育场馆的特点与区别
区别:不同体育场馆由不同的使用目的,对体育设施的要求存在差别。特点:不同体育馆的外观不同,比如足球场是露天的,篮球馆是封闭的。
体育馆,室内进行体育比赛,体育锻炼亦或是举办演唱会的建筑。体育馆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比赛馆和练习馆两类;按体育项目可分为篮球馆、冰球馆、田径馆等。
按体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一般按观众席位多少划分,中国现把观众席超过8000个的称为大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的称为小型体育馆,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型体育馆。有时,体育馆也作为演艺中心进行各种表演活动。
体育馆基地的规划布点要合理,大型体育馆的设计中应考虑人流和车流同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包括在城市交通高峰负荷时的矛盾和与急救车辆行车路线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要保证体育馆的大量观众的安全疏散(在4~5分钟内能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以外),另一方面要避免体育馆使用时大量人流和车流堵塞城市交通。体育馆应有大面积停车场地,并靠近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