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国务院发文支持体育产业用地 “体育小镇”成新风口?
- 2、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
- 3、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
- 4、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都有什么呢?
国务院发文支持体育产业用地 “体育小镇”成新风口?
为加快迈向体育强国,一系列政策“礼包”持续落地,包括明确体育产业项目的必要用地,建立运动休闲小镇的样本等,都可能成为投资的新风口。
体育小镇成发展新动能
今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和评价制度。研究完善建设用地标准,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范围内,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
将体育场地建设与各类建设相结合,加大体育场所与生活场景的融合,让“体育”渗透到生活、商业、娱乐的各个方面,扩大体育消费,借此壮大体育产业。对此,《纲要》指出,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要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稳步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开展定期测评,实行动态调整,打造1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小镇样板。
“要使得体育产业的发展获得用地支持,这对于已经布局文旅产业和体育产业的企业来说意义是很大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点评称。
实际上,国家政策层面早已显现出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意图。早在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首次将体育产业发展定位为国家战略,并强调了体育的经济功能,这一政策吹响了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号角。
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7年8月10日,全国96个体育小镇试点项目获批。
政策暖风一再吹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体育小镇可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因此,发展体育小镇,已成各地政府推动经济发展重点考虑的政策选项和手段之一。
以江苏为例,2016年9月,江苏省发布《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江苏共培育20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此基础上,同年11月,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昆山市锦溪镇等江苏省首批八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公布。
体育小镇尚处在初级阶段
瞄准体育小镇布局,不少房企已经抢吃这块“香饽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中国恒大、万达集团、绿地集团、万科、雅居乐等20余家房企都已经在体育产业上有所布局,恒大、万科、碧桂园、雅居乐、奥山集团抢滩体育特色小镇。
严跃进表示:“体育小镇是一个新导向,目前市场的体量比较少,未来发展潜力大。后续运营中可以将体育赛事、体育教育、运动休闲结合起来,使得体育小镇的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产业链条,打造出小镇样本。”
但是,目前,体育小镇处于新兴的概念,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体育特色小镇浪潮汹涌,热潮背后,是各界对新型发展模式的渴求。首先,国家体育行业转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并作为支柱产业,其中,小镇是体育产业聚集的最佳载体。此外,城镇化必须脱离地产绑架,地方政府寻求新的产业抓手。而传统地产不可持续,投资开发企业需要新的产业方向和增长点。
不过,在刘力看来,由于体育小镇不同于其他特色小镇,因体育产业的特殊性,无法套用传统地产开发思路。目前,市场上普遍缺成熟经验,少参考模式,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发展体育小镇,需要迈过四道门槛。
刘力指出,门槛之一在于资源聚集。体育小镇必须集聚体育资源,但目前优质体育资源几乎都在体制内,包括人才队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行业最优秀人才都在体制内,而民间可获得的优质体育资源有限。基于此,体育资源集聚的门槛实际上是制度门槛,必须靠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才能整合体制内资源。而体育小镇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资源协调整合机制,只有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整合上层资源,才能协调部门与土地,汇聚政策,为小镇建设开拓空间。
此外,发展体育小镇门槛之二在于环境条件。小镇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运动与健康两方面需求。体育小镇应具备强身、休闲和疗养功能。运动健康、慢病疗养、运动矫正与运动康复都可以成为体育小镇的主要健康产业,因此需具备三方面环境条件:体育运动环境,健康环境,健康服务。运动健康市场巨大,在刘力看来,运动矫正与运动康复将成为体育健康小镇未来的重点方向。
刘力指出,第三大门槛在于消费支撑。体育小镇需要足够的消费人口支撑,体育小镇的挑战就是通过产业升级把人留住。“消费人口门槛,其实是产品创新门槛,创新体验是用户黏性的来源,体育小镇策略就是以供给侧(体育服务环境)的产品创新,从而激活市场需求。”
此外,刘力还指出,发展体育小镇的第四大门槛在于市场主体,目前,体育小镇的投资运营缺少有综合能力的市场主体,“市场上有投资建设能力的大企业,多没有体育产业经验,而体育产业多数业态都很难盈利,但运动项目拉动的旅游消费、培训与课外活动消费、文化产品消费、周边产品消费,远远大于体育运动本身消费。因此体育小镇必须跨界融合,共生发展。”
刘力认为,体育特色小镇,不是体育场馆群,不是奥运村,不应仅仅堆积体育设施与比赛项目。体育特色小镇一定要跨界融合,要做“体育+”,这才是未来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
体育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
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 未来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五大战略任务,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是万亿级别的消费蓝海,《纲要》的出炉,让体育产业具备了长期投资的高确定性,也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万亿级蓝海市场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指出,经过科学测算,预计到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体育产业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4年以来,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办国办出台的和体育相关的文件就有20项,各部委,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至少是45项,地方出台的政策、规划、文件大概有109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增长了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在18%左右。从增加值看,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040亿,截止至到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至7811亿元,年均增长19%。2018年的数据尚未发布,估算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
2013-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预测,目前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仅约1%,对标发达国家的2%-3%,成长空间巨大,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将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体育装备和器材等领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远不止产出量那么简单。按照《纲要》要求,到2035年,我国将形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按照规划,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环极体育董事长、国际汉运会创始人杨娜表示,《纲要》的提出,意味着体育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纲要》为体育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就是要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们传统的民族体育资源,打造成适合现代化、适应新时代的体育品牌。最重要的是培育我国独有的体育品牌、体育赛事及相关产业链。
五大战略任务
面对万亿级的蓝海,《纲要》对体育产业建设也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包括: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
对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纲要》对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对体育强国建设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提出了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了安排,首次从政策层面回答了什么是体育强国、如何建设体育强国。
李建明表示,伴随着体育的发展不仅有体育的社会形态、体育的文化形态,也有体育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
同时体育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能够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伴随新兴技术的诞生,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这对体育产业有何影响?
我认为这个政策对于体育产业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在提倡全民健身了,而且国务院在未来将会提供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目前这个社会当中的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身体质量在下降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会加入到锻炼的行列当中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只有更好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在未来才能够更好的创造价值。
我们国家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这个产业。
我们国家对于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在之前早就已经投入了一些资金用于该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个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全民的意识认可,在这一次发布了这个股利政策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
老百姓对于身体健康已经越来越重视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早就已经发现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锻炼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加入到了一些体育社团当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通过锻炼的方式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健康产业将会新增更多的公司。
这个消息对于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之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因为这个行业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注重体育的青少年,每个星期至少有两节体育课,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国家投入了一定的资源。进入互联网社会当中,其实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并不在乎,如果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设计早晚会出现问题的。
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都有什么呢?
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 但处于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25750亿元,占国民经济2.53%,比重较低。
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呈增长态势。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体育服务业细分种类多 占比第一
从体育产业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体育服务业分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可细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具体细分市场如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类别,2015年占比超过60%,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服务占比已达50%,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计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2%。全民健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