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钟摆撞击
- 2、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 3、像荡秋千滚圆木是什么运动?
- 4、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吗?—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有感
- 5、“钟摆效应”是什么意思?
- 6、体育舞蹈的五大技巧是什么
什么叫钟摆撞击
钟摆效应
英文名称:The pendulum effect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摆锤所处的初始位置越高,那么根据动能和势能转化原理,它摆过最低点后能够到达对面的位置就越高。
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他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他对社会造成的或好或坏的效果也就越大。所以身处高位的人一定要随时注意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如果他能够用来为国为民做好事,那么他的位置越高越好。如果他总是想利用手中的权利来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那么他的位置越高,他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同样巨大。
对于青年人来说,如果真的想做点什么,就应该取得“制高点”,使自己处在一个较高的初始点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何努力去寻找足以承载改变生活的初始位置,开始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和重心。回想自己如果小学毕业,那么只能做好一个农民,最多也就能在修理地球的事情上多做贡献,只能喂饱自己一张肚皮;如果我只是中学毕业,那我可能可以成个小小的商贩,修理工什么的,这样可以为自己赚一些小钱,可以供养家庭;如果我只是高中毕业,那可能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打工者,一个小小的车间组长什么的,可以离开自己的家到广阔一点的空间,可以多影响几个人;如果我只是本科毕业,我最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学教师,可以为高中培养几个好的体育苗子;如果我研究生毕业就止步不前了,我可以在大学里面出一些科研成果,或许能够影响一下我所在的学院。但是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博士生,那么我就能在我的领域内确实做出一些东西,这时影响的可能就是整个国家的体育事业了!
一切都在于自己如何给自己选择一个初始位置!
挥杆其实就是一个钟摆,区别在于钟摆自由下落,而挥杆由人体控制,复杂之处是挥杆由两个钟摆构成,即大钟摆(左手臂)(即为什么总是要我们的手臂伸直)带小钟摆(球杆),支点是左肩膀,而轴心位于前胸内靠近脊椎某处(即为什么要保持上半身沿脊椎方向不要水平移动并沿此轴转动),支点(肩膀)与大钟摆(手臂),大钟摆(手臂)与小钟摆(球杆),由铰链连接,左肩头和左手腕。困难之处在于挥杆的大钟摆—手臂由两节构成,大臂和小臂,多出一个可动的肘关节(这是此项运动违反人体自然生理结构的其中之一处)。据说仅有一位英国前PGA球员,使用三节钟摆挥杆,大臂、小臂与球杆,此兄曾多次获得过冠军。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大小钟摆,拉住小钟摆末端(杆头)至轴心水平处,然后释放,会看到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小钟摆的结合处(手腕处)最先加速下落,小钟摆滞后,落至某处小钟摆末端才会超过此结合处成为最低点,至于在几分之几处,琢磨没仔细琢磨过,当结合处接近最低点时,结合处便开始减速,而此时小钟摆则加速通过最低点,当小钟摆末端(杆头)通过最低点时,结合处正处于垂直线上,此时小钟摆末端速度最大,而小钟摆末端与结合处的加速度均为零(即手腕的释放,也有人称为刹车),在加速度为零的前一瞬间,加速度则达到最大,重力因素,此后大小钟摆开始作减速运动(收杆)。
因而通常所说的击球距离远近取决于杆头速度是一悖论,不信谁跟你说的你就让谁抓紧了杆抡到最快看看球能跑多远,正解应为,在击球瞬间之前,将杆头加速度加到最大,然后释放,将加速度迅即减为零,在击球瞬间手腕应为静止不动的,不可平行移动,此时只有松杆才能将所获得的加速度完全释放出去,球就像被弹出去一般,即为什么一定要把手腕松掉。 详情:
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
提高中学体育课中的趣味性的技巧:
一、教学语言要科学合理具有趣味性
由于体育课上的时间、场所、任务所限,教师讲话务必力求简要精练。讲解动作要领,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解还应力求准确,一字之差,影响很大。同时,加之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才容易引起人们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注意,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因此,要想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讲课必须有趣味性,教师把话讲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避免千篇一律,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网络流行语、善于比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把蹲踞式起跑比喻成猫扑麻雀;将投掷标枪比喻成甩鞭;器械体操中的支撑比喻成“钟摆”等这些语言既生动又形象,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有助于掌握技术动作。
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具备好的心态,才能带来有效的行为。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的用语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技术、战术和体能的练习,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这样才有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谓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绪,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梯度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调节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学生着想,努力加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师生情感融洽了,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认真地钻研教材,关心爱护学生,充分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爱上体育课。
三、组织教学方式要创新并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手段的运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科学性,还要有教育性和艺术性。
(一)直观示范法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永远是一种最直观、最能让学生接受的动作表现方法,是一切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如果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就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优美的示范,还能够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的体前变向运球,教师可以进行直观规范的动作示范;接着可请会打球的学生进行演示。无论学生展示的技术动作优美还是一般都必须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的明星效应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活动,“学有目标,学有收获”学生就愿意学,也乐意学。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例如前面所举的事例请学生做示范动作:学生在做完之后得到老师及学生的鼓励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另外,成功不一定是很难的技术动作;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哪怕是简单的前滚翻甚至是翻跟头,只要他是第一次完成,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在课程中要设置一些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的内容,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在室内课中,通过电教媒体和计算机丰富功能以及声、光、色、形、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示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中的定格、慢速播放、近镜特写和反复播放来演示投篮时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使学生能够更生动、直观地看到规范的示范动作,便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而传统教学中仅靠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讲解,就很难达到多媒体的展示效果。同时,对于掌握技术较慢的同学,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观看重播的技术要领,从而避免了过度重复的讲解,增加了课堂的练习时间。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直播或录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比赛。
像荡秋千滚圆木是什么运动?
荡秋千是一项古老的休闲体育运动,荡秋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荡秋千的人坐在踏板上,由另外的人推或拉,即《荆楚岁时记》上说的“推引之”,也就是秋千在来回摆动到一定的位置,有人顺着秋千的运动方向推或拉一把,这样秋千就荡得越来越高.但是这种方法大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适用.另一种荡秋千的方法就像王建诗中说的那样,觉得“旁人送上那足贵”.她们不满足于当由别人“推引”的“士女”,而要自己荡起来.“争胜难为休”,而且要荡得越来越高,直到“回回若与高树齐”才心满意足.人把秋千越荡越高,似乎说明了机械能是不守恒的而且是不断增加的.那么这个机械能的增量到底是来自何处的呢?
让我们来模拟、探究一下第二种荡秋千方法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如图,在支架上拴两根绳子,下面系一块木板,再在木板上凿一个小孔,然后再用一根细绳穿过木板,一端系一个大砝码,代替荡秋千的人,另一端通过装在支架上方的小孔,用手拉住.假如拉住系在砝码的绳子上的手不动,让秋千摆动起来,那么摆动几次以后秋千就渐渐地摆不动了.假如秋千摆动以后,我们这样来控制砝码的运动:当秋千经过最低点并且开始升高时,用力拉细绳的一端,使砝码上升一小段距离;当秋千到达最高点并开始向下摆动的时候,把细绳放松,让砝码下降一小段距离.这样反复进行,秋千的摆动幅度就不再减小,而是逐渐增大,越摆越大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吗?—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有感
基本信息 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吗?—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有感 关键词:钟摆、平移和旋转、圆周。 内容摘要: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吗?这一问题困惑了许多老师,更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本文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这个抽象的问题迎刃而解。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内容是教材中新增加的,它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从数学意义上讲,它还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当我拿到新教材备课时,在教材第24页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在我的记忆当中,钟摆的运动怎么说也和旋转不沾边,应该算是摆动。带着这个问题我询问了我周围能接触到的许多教师以及专家,被询问的人几乎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是,钟摆的运动怎么会是旋转呢?应该属于摆动。”“照这样说,人手臂的摆动也应该算是旋转了?体育课上就不应该说是两手摆动,而应该说是两手旋转了?”……可是这本实验教材是集中了多少位课程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啊!怎么会弄错呢?肯定是我们受到了以前的生活经验的影响,还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对,先翻翻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第二节空间与图形中这样说到:“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如: 方向盘和水龙头开关的转动以及钟摆的运动都是物体的旋转现象。”“快查查词典上是怎样解释旋转的?”有人提醒我,我赶紧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中是这样解释旋转的,“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如地球绕地轴旋转,同时也围绕太阳旋转。”哦!看来,钟摆的运动属于钟摆围绕一个点作局部的圆周运动,也应该属于旋转的范畴。可是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其中旋转中的局部旋转现象连我们这些老师一下子都没有转过弯更别说是学生了。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 如果在教这一课时,教师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马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学生很容易把旋转和平移相混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诉学生,可能相应的练习学生会掌握得很好,而到实际生活中却又不会应用了。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我想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老式窗户的运动方式,教室里开门、关门的运动方式,钟摆的运动方式,明明是旋转,可大部分学生却会误认为是平移。面对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提示、告知、并反复强调,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什么的样运动方式是平移,学生还是听得稀里糊涂。于是我在课的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中明显有争议,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没有回答,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特殊的教具:在细绳的一端系上一个白色的粉笔头,一只手捏住细绳的另一端慢慢地小幅度地摇晃。(指在模仿钟摆的运动)接着,摇晃的幅度渐渐加大,并在黑板上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轨道(教师边摇晃粉笔边顺势在黑板上画出它的运动轨迹),最后又回到一开始的小幅度的摇晃,请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观察,现在你觉得钟摆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为什么?这时学生一致认为钟摆的运动方式应该是旋转,因为它是围绕一个点在做圆周运动,只是它旋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紧接着,老师出示一些运动方式的图片让学生来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例如:老式木头窗户的运动方式,教室里开门、关门的运动方式。然后把我课前收集的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给学生判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我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一些旋转与平移的现象。由于教师把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
“钟摆效应”是什么意思?
“钟摆效应”。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摆锤所处的初始位置越高,那么根据动能和势能转化原理,它摆过最低点后能够到达对面的位置就越高。
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他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他对社会早成的或好或坏的效果也就越大。所以身处高位的人一定要随时注意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如果他能够用来为国为民做好事,那么他的位置越高越好。如果他总是想利用手中的权利来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那么他的位置越高,他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同样巨大。
于我自己来说,如果真的想做点什么,就应该取得制高点,使自己处在一个较高的初始点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回想自己如果小学毕业,那么只能做好一个农民,最多也就能在修理地球的事情上多做贡献,只能喂饱自己一张肚皮;如果我只是中学毕业,那我可能可以成个小小的商贩,修理工什么的,这样可以为自己赚一些小钱,可以供养家庭;如果我只是高中毕业,那可能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打工者,一个小小的车间组长什么的,可以离开自己的家到广阔一点的空间,可以多影响几个人;如果我只是本科毕业,我最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学教师,可以为高中培养几个好的体育苗子;如果我研究生毕业就止步不前了,我可以在大学里面出一些科研成果,或许能够影响一下我所在的学院。但是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博士生,那么我就能在我的领域内确实做出一些东西,这时影响的可能就是整个国家的体育事业了。
一切都在于自己如何给自己选择一个初始位置。
体育舞蹈的五大技巧是什么
反身动作
左脚前进时,右肩和右胯前送;右脚前进时,左肩和左胯前送;左脚后退时,右肩和右胯后让;后脚后退时,左肩和左胯后让:这样使身体和舞步形成反向配合,这就叫反身动作。反身动作主要用在左转或右转的第一步,既便于男女腰胯相贴地侧身转体,又增加了舞姿的优美。
升降动作
各种舞步,都有身体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只是升降程度和要求不一。一般地说,起步身体必稍降,并步身体必稍升。起步时屈膝,并步后提踵,则有明显的升降变化。
摆荡动作
摆荡动作是指舞者身体在前进和后退时好像荡秋千一样地摆荡:起步前进时,如同秋千前荡,有自下而上地荡起来的感觉;移步后退时,如同秋千后摆,有自上而下地荡回来的感觉。
倾斜动作
倾斜动作是指舞者在左右横步和左转右转第一步中的身体左右倾斜。舞者大步横移时,总是腰胯连同脚步横移,然后腰胯以上部分为保持重心平稳而逐渐跟上去,这样就形成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自然倾斜动作.舞者进左脚左转或退左脚右转时,身体顺势左倾,进右脚右转或退右脚左转时,身体顺势右倾,这也是合乎自然的倾斜动作。但要注意,舞者此时的身体有如钟摆的倾斜,脊椎始终直而不弯,不能将左,右倾斜错误地理解为左腰或右腰的故意下弯。
不同种类的摆荡
1、钟摆式(Pendulum)
2. 节拍式(Metronome)
在摩登舞的移动中,大致上我们分为两种不同形态的摆荡:一种称为钟摆式的摆荡,另一种则称为节拍器式的摆荡。钟摆式我们可以归类於下半身的摆荡,节拍器式则属於上半身的摆荡.谈到摆荡的原理,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要形成摆荡一定要有一个定点,另一边才能摆动出规则的弧度.以钟摆式的下半身摆荡,只有维持垂直脊椎才能让脚移动的弧度及路线正确及有效。而节拍式的上半身则是要固定支撑脚,稍微拉住移动脚,使身体先摆动向前,然后才放轻松移动脚,使身体能带动脚向前。
摆荡会随著不同的组步或不同舞科种类而不同运用。在此,我先用狐步的基本舞步一羽步与基本三步,来做说明.羽步在结束时因外侧舞伴,所以当第二步前进左侧领导,左足站定位时,注意右足在后的时间稍微拉长让身体向前。
基本三步
这是以正常的脚位向前移动,也就是当右足前进,男士是走向女士两脚中间形成正常闭式舞姿。这组步子,男士只能维持脊椎垂直,移动脚前进。
综合上述两组舞步,你也可以把这两种摆荡在狐步中归类成为:只要有外侧舞伴,你就要使用节拍器式的摆荡。而一般性的移动则使用钟摆式的摆荡。尽量不要用身体摆荡推挤舞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