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水仓颉中学录取分数线2021
2021白水中考分数线白水县500分。
2021年渭南市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公布,具体如下:渭南高级中学675,分渭南中学675分,瑞泉中学675分,
各县市分数线:城三区(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483分。华州区491分。华阴市470分。潼关县470分。大荔县505分。蒲城县518分澄城县498分。白水县500分。韩城市506分。
合阳县510分。富平县470分。全市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470分,体育以上特长生文化课最低控制线330分
渭南市华州区浩远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渭南市华州区浩远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2018-08-08在陕西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子仪大街西段华隆国际402。
渭南市华州区浩远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521MA6Y7NAE82,企业法人焦磊,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渭南市华州区浩远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经营;旅游景区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景区内旅游客运及相关配套服务;工艺品、旅游产品、农副产品的研发、制作及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餐饮住宿服务;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销售;民俗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策划;花卉、苗木的种养殖和销售;酿造技术的研发、制造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旅游信息咨询;票务代理;酒店预订、会务会展服务;物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渭南市华州区浩远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华县有发展前景吗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
下的关键期,是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阔步迈向陕西经济强县的攻坚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
神和省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宏观环境、县域基础,科学统筹全局发展,编制形成《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1、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认认真真抓党建,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06大明滑坡”、“08雪灾”、“10金堆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成为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实惠最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77.008亿元,年均
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2.17万元(3440美元),比2005年净增1.12万元;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8.961亿元,比“十一五”末
5.487亿元增加3.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加3000万元;实施重点项目103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1亿元,年
均增长96%,是“十一·五”的7.4倍。县域综合实力排名由2004年的全省48位提升到2009年的27位。2006-2008年连续三年进入“全国
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的百县”之列。2010年跻身“辉煌十一五·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100个县市区”行列。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2:79:14.8
调整到2010年的7.6:75.7:16.7。工业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9亿元,比2005年新增40多亿元。工业园区进入
“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金钼股份成功上市,产值过百亿元,荣获“中国钼业之都、中国名牌产品、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粮食总
产达到14.79万吨;蔬菜总面积26.3万亩次,新增日光温室和大拱棚蔬菜5.4万亩,跻身“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
“省级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华县大葱”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列为省级核桃、猕猴桃基地,干杂果面积达到10.9万亩;畜禽存栏240万头只。第
三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1.9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外贸出口1.64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十一·五”末的3.1
倍、3.3倍。少华山森林公园晋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综合收入2000万元;渭华起义纪念馆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华县皮影戏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黑陶打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
基础设施再上台阶。新建改造公路1053公里,硬化村巷路504公里,
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村村、巷巷通水泥路,是“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新建城南、城东、柳枝3个变电站。石堤峪向园区供水、涧峪水库工程、全国小型农
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桥峪-小华山-沟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相继建成,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罗纹河、赤水河堤防加固、遇仙桥修复等渭河中下游治理工程,提高了
防洪标准。改造中低产田6.7万亩,新建基本口粮田1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城镇化进程加快。获得“陕西最美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省级卫生县城”称号。城镇化率达到30%,
较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中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5万人,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人均绿地6.6平方米。子
仪大街为轴心的城市重心南移,拉大城市骨架;渭华路为轴心的老城改造,提升商业氛围;瓜坡省级重点镇及高塘、赤水、莲花寺、柳枝城镇群的辐射作用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新增林草面积28.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
53.3%。治理水土流失101平方公里,渭河流域、秦岭生态功能区、大鲵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节能减排位居全市前茅,建成金
钼二氧化硫烟气环保治理、县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工程。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061吨、6629吨,较2005年下降22%;万元生产总值能
耗由2005年1.8吨降到1.5吨标准煤,下降20.1%。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集中力量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投资9.2亿元。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364万元和4288元,较“十·五”末增加1.1184万元、2863元。“两免一补、蛋奶工程、
生源地学生贷款”等教育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建成县职教中心、20栋中小学校舍,8个学校供暖。新建县人民医院南城区分院和县中医院综合楼、乡镇卫生院12
所、村卫生室245个,县人民医院和铁路医院升格为二甲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6%。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失业率控
制在4%以下。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28万农民养老得以保障,2.4万城乡居民享受低保,3.5万名库区移民得到扶持,625户城镇居民搬进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扶贫和矿区移民1200户,5万农民饮水安全。建成11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5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乡镇文化站、3个乡镇
计生站,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信访先进集体”、“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双拥模范县”称号。“平安华县”创建深入开展,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大
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率先完成县乡机构改革。成为首批省级“扩权强县试点县”。成立城投公司,新增2
户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650户,非公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0%。集
体林权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初步形成。医药卫生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城乡医保扩面提标。进一步放宽民有资本准入领域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投资发
展环境改善,累计招商引进县外资金60亿元,成为闽商、浙商投资的首选地,获得“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荣誉。
2、发展机遇。
放眼十二五,我县仍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快速上升阶段,蓄积的发展潜能将
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高速公路交通圈"交通便捷,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更为重要的
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县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
创新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面临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单一而不合理,民营经济不活。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
社会事业发展慢,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三是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园区聚集效应不突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
滞后,旅游产业规模小。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差距进一步拉大。五是投融资渠道不宽,思想不够解放,人才成长环境不优,科技创新对经济贡献率不高。六是
财源基础不稳,增收乏力。
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快速崛起、周边县市区奋勇争先。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一些大事实事,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县大局和谐稳定。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4、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点项
目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华山旅游特区,实施“三个一体化--渭(南)
华(县)一体化、(少华)山(县)城一体化、二山(少华山、华山)一体化)”区域融合,壮大钼深加工、精细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
业,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型工业强县、
文化旅游名县、西部蔬菜大县、生态人居佳县、和谐文明新县。
5、区域定位。
着眼中省市战略规划和区域功能,综合分析华县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及产业现状、发展态势,确定华县区域定位是:关天经济区县域中心城市、中国钼谷、精细化工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有机蔬菜基地、秦晋豫重要物流节点、陕西山水生态旅游目的地。
6、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定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五县建设”部署相衔接,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在2010年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进入全省发达县行列,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2020年建成陕西强县,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5年
总量达到18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万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2015年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
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突破创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5:25。2000万元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户。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25%以上。
--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实
现县城提高承载、扩大容量、宜居乐业,集镇人气聚集、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社区组织健全、功能完善、服务到位,2015年县城、小城镇人口突破20万人,
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57%,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区新增人口4万人,突破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翻番,扩大到26平方公里,实现
“三城一县”联创目标。小城镇新增人口7万人,达到10万人。--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
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3.5:1。“民生工程”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群众都喝上放心水,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32平方米,城镇人均35平方米以上,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基本消除工矿棚户区、农村危漏房。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建立
起城乡一体、发展均等的医疗、教育、养老、安居等公共保障体系,群众安全感指数显著提升,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实现包容增长、社
会和谐。
--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再现“青山、绿水、蓝天”的古华州,林草覆盖
率达到60%以上,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污
水处理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资源转化率、中水回用率达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水耗均下降15%。
三、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一系列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充实完善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突出抓好一批核心企业,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提升研发生产能力,更多占据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工业的先导作用。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发展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户、过亿元企业10户。培育“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高技术企业”2户。
7、加快建设工业园区。
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优化项目布局,
按照“四区一基地(陕化精细化工区、杏林高新科技产业区、莲花寺钼炉料加工区、柳枝石板材加工区、金堆钼矿开采基地)”功能,推动产业融合,支持园区企业
开展配套协作。按照“经济特区”模式创新园区机制,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链延伸,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进一步加强道路、供水、电力、污水、垃圾处
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面向国内大集团、大公司招商,优先选择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拉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入园。到“十
二五”末,工业园区新入户企业50户,园区新增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8、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做优钼产业。珍惜资源,深度转化,以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为方向,以金钼
集团外向扩张为契机,以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产业链延伸为抓手,以钼高端产品和非钼产业研发为突破口,实施“钼产业纵向一体化、非钼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战
略,重点发展钼采、选、冶及相关配套产业,建设钼铁扩产、尾矿砂造纸、南露天矿二期开采、北部排土场、王家坪尾矿库、二龙潭供水工程,钼产业投资20亿元,2015年钼工业总产值翻番。
做强精细化工业。以瓜坡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建设陕化10万吨1-4丁二醇扩建、20万吨乙二醇、5万吨四氢呋喃、省煤业多用催化剂,神农高科肥业公司60万吨复混肥--100万吨有机肥、光明化工公司1万吨氯化石蜡等项目,精细化工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
9、培育扶持新兴产业。
以杏林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10%以上。
提升装备制造业。利用铁一局、交二局、省木材厂闲置的土地厂房,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和兼并重组,建成铁路管棚钻机、铁路水泥制品、管桩管道等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的转变。
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嘉诺生物产业园,发展医药、保健养生食品,建设1000万瓶口服液、3万吨生物农药、500吨优质中药饮片生产线和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中心。招引大集团,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1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冷链储藏、包装,建设立农菜果储运加工中心、秦岭脱水蔬菜、东秦粮食加工、源鑫公司肉兔加工、高塘矿泉水等项目,转化农产品原料50万吨。
适度发展石材加工业。编制花岗岩利用总体规划,严格规划禁采区、可视区和限采区,坚持疏堵结合、建大舍小、整合资源原则,鼓励宏发、兴华等集团公司开发石雕、石艺、装饰材等高档石材产品,打响“华山芝麻白石材”品牌。
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按照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方针,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共建共享,完善城乡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均衡均等,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11、优化提升特色农业。
充分发挥下庙—毕家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作用,在农业良种选育、节水灌
溉、新型栽培、科技推广、机械应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20个重点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扩张日
光温室菜、名优菜、精细菜、礼品菜规模,2015年蔬菜总面积发展到30万亩次,其中设施蔬菜10万亩次,建成北至渭河大堤、南到老西潼公路、东西横跨全
境,集“蔬菜生产、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设施蔬菜业示范带,争创全国名优蔬菜品牌,将华县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发展壮大畜牧业,新增规范化标
准养殖场30个,建设万头奶牛和50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在高塘塬区实施果业发展“35”工程,建成核桃、花椒、猕猴桃等3个5万亩产业基地。培育园艺产
业,建立1万亩花卉基地。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镇域特色产业,引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更高层次发展。2015年农业总产值16亿元,年均
递增8%。
12、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以上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50个,覆盖农户70%。
13、改善农村基础环境。
科学规划,强化支持,大力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以土
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服务管理城镇化“三集一化”为切入点,优化居民点布局,搞好村组合并,整合项目资金,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做
到镇镇有社区、村村有垃圾台、巷巷有路灯。建设10个生态镇、100个生态村。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新建口粮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
14、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大政府投入以及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大
力支持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林下养殖、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设外派劳务示范基地,增加农民劳务收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完善农业
补贴办法,逐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水平,增加转移性收入。努力探索农民依法分享土地长期增值权益的机制,增加财产性收
入。
五、突出文化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以旅游为龙头,
以文化创意为精髓,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服务水平为手段,以少华山口至南山大道旅游休闲度假区、华州皮影文化生态园为支撑,构建大旅游、大文化、大物
流、大商贸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陕西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15、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
加快少华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全面完成少华山五大景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进入国家4A
级精品景区和全国地质公园行列。规划建设少华山外休闲度假区,兴建高档住宅、星级酒店、度假村。积极发展旅游、健身、度假、娱乐、养生等休闲健康产业,登
少华山、洗温泉浴、品华州有机蔬菜、听皮影戏成为大中城市人的时尚。加快渭华起义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渭华起义红色旅游景区达到国家3A级景区。完成
赤水湾文化生态园建设,建设城郊休闲产业示范园,建成集商住、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物流商贸、会展中心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建设华州水城生态新区,在夹槽区
规划天鹅湖,湖周边发展绿色生态休闲、生态农业、湿地特色旅游。加快南山峪道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修建沿山旅游公路,串联构峪-潭峪-少华山-太平峪-石堤
峪-桥峪-东峪-西峪户外游景点,最终形成山水生态游、爱国红色游、乡村休闲游三大旅游格局,旅游接待总量突破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亿元。
16、打响“人文华县”品牌。
以“郑氏之根、三公(郑桓公、郭令公、寇莱公)故里”为主题,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
源。重点发展华县皮影、华州黑陶、剪纸、面花、粮食字画等五大文化产业,彰显民间文化魅力。实施文化艺术进景区,举办全国非遗论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和开发。培育文化名企,引进名编名导,打造精品剧目,打响华县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华县文化企业集团、网络联盟。华州秧歌、华州背
花鼓、东峪孝歌、铁里芯子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快开发电子智能皮影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皮影一条街、三秦大观园、陕西小吃商业街、郑桓公大殿等
项目。镇镇建立文化站,村村建立文化活动室。全县千万元收入以上文化企业发展到10户以上,从事民间艺术产业的人员达到1万名,文化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