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在体育课上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当代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认清德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因为其心理水平的半成熟和半幼稚性,往往处于矛盾状态,表现为他们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的幼稚,使得他们的思维虽然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基于以上对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理解,学生在体育课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往往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可利用体育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育课达到既可体育,又可育心的目的,把德育贯穿于全过程。当然,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德育必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 三、体育课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1.明确目的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先要阐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然后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他们在练习中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适时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要积极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去闪光,并实事求是的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感染熏陶法。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呈现各种姿态,其思想活动亦如此,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很微小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让好的思想行为得以感染熏陶其他学生,从而使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4.活动教育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应该先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就会感到酸痛,所以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坚持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清楚明白地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5.竞争引入法。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育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 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要做俯卧撑,让学生认识到胜利和失败会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可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也可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从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6.问题讨论法。如在武术课教学中,可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电影片或小说中的问题,如“习武以什么为先”,然后由学生来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7.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好行为习惯。 8.场地设置法。体育课场地的布局和设置
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的德育内容主要有哪些
1、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以及心情开朗和愉快活泼的良好性格。
2、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在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扩展资料: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教育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即“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一次在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中,将体魄健全视为“三育”教育中的首要标准之一。
体育应该崇尚道德,公平,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教学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个性
集体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以集体的形式朝着明确、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集体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并养成良好的个性。
比如,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一些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练习,还要选择一些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如足球、篮球等教学项目,在学生完成了个人技术动作的教学任务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战,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感知所有成员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个集体同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这样,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当进行武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将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一些基础体育动作的教授和练习上,还要适当进行武术教学,它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他3岁从父习武,13岁尽得家传功夫,有绝技无影脚、铁线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黄飞鸿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年幼时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在北宋末年投军,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岳母还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这样,通过结合中国历史上一些习武之人的英勇事迹,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武术并非是为了以强欺弱、打架斗殴,而是成为合格的祖国保卫者。通过这些事迹,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武术,使祖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养,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热爱和尊重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体育课堂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和技能,心理品质也能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