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学

黑客技术入门,网站入侵,顶级黑客,黑客联盟,攻击网站

体育报设计(设计制作体育报)

本文目录一览:

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各自的总体风格

朋友:你好!关于你要的那个图片确实没有,不过呢!对比分析是可以的。 《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市场热销的对比分析 思路超前 受众为本 ——《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市场热销的对比分析 一、 思路超前 目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市场,也要品质;要效益,还要维护品牌可持续性发展。在双重标准面前,中国传媒并非都经受住了考验。办好一份报纸,总体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要考验办报人的办报良心,还需要办报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的办报地点,既不在全国的新闻中心——北京,也不在经济发达的上海。《体坛周报》崛起于经济体育并不太发达的长沙;《南方体育》成长于改革开放较早的广州。他们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办报思路上的成功。 《体坛周报》七八年前还是体育报纸当中的“小不点”,总编辑瞿优远认为,他们走过的路就像80年代世界报纸杰出人士、《纽约时报》总编罗森索讲的,办报纸要走两条路:第一条是仿效“汤里加水”的方法降低成本,裁减编辑和记者,不求创新;第二条路是在汤里加番茄、牛肉等好料,《体坛周报》选择的就是第二条路。因为《体坛周报》追求的是报纸内容的质量、水准、真实以及完美。①《体坛周报》的成功可归结为五点:1、坚持全方位的对各项赛事及时报道;2、坚持客观权威的分析、评论;3、坚持增加版面不加价、广告版面不扩大;4、报纸成功占有市场后,以专业报纸的产业力量出版《足球周刊》和《围棋》杂志;5、加强国际合作,与西班牙《马卡报》、意大利《米兰体育报》、法国《队报》、阿根廷《奥莱报》等著名体育媒体交流合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其他媒体还没想到的、没做到的,《体坛周报》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实践。 《南方体育》的成功更是一个奇迹。它脱胎于《南方都市报》的体育部,骨干是原来“五文弄墨”专栏的几个老臣子。短短几年间《南方体育》已经发展成体育报纸当中的一个“新势力”。他们的口号是“以有趣抵抗无趣、以热情抵抗冷漠、以丰富抵抗贫穷”。②前卫的理念带来的是一份国际版式的报纸,被设计界称为“国际化水准最高的中国报纸”。按总编辑龚晓跃的话说,我们的办报思路就是“享乐主义”,注释为享乐无处不在,快乐无处不在;“消费主义”,注释为上帝给予21世纪中国的一个启示。③敢于这样扬言,在中国的传媒产业里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家报纸如此“嚣张”。敢于媚俗,善于媚俗,但又反对庸俗。他们更乐意将人文关怀的接收与传递,看成是能够与更多的俗人而不是少数雅人交流意见和资源,使贵族文化和市民文化一股脑的卷入“体育大众文化”之中。 二、 受众为本 《体坛周报》最高的周发行量达270万份,一般的周发行量也达到220万份,被评为“最具大局观的体育传媒”④,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公信力。 《体坛周报》在不断的改革中致力于提高报纸的品位。他们深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报纸决胜市场、独领风骚靠受众、靠精品、靠品牌。从最初创刊时的5000份到如今的近300万份,《体坛周报》成功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办报之路。 《体坛周报》的市场化,首先是立足于体育迷市场,时刻根据受众需要来确定办报的思路、新闻的采编,用不断创新的精品吸引受众;其次是按照市场规律大胆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建立灵活高效公平的经营机制,广纳人才,惟才是举,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体育记者;其三是大投入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深刻的忧患意识促使《体坛周报》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扩张战略。 为了让读者得到“硬回报”,《体坛周报》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不惜成本,在创意和运作上时时翻新,由原来的一周一期改为一周三期,增加彩印版面;增加版面不加价、广告版面不扩大,报纸漂亮了,信息量大了,报道更及时了,受益的自然是读者。2001年与西班牙《马卡报》、意大利《米兰体育报》、法国《队报》等著名报纸签订合作协议,国外媒体为《体坛周报》提供专稿,使受众更直接地、更多角度地获得体育信息。“永远的危机感”和读者的厚爱使他们“诚惶诚恐”,不断地超越自己,自然获得了读者的信赖与支持。 尊重受众,做读者的朋友是《体坛周报》一贯秉承的风格。在《体坛周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广告要为好稿件让路。《体坛周报》提供给读者的是“不掺水”的报道,让读者花一块五可以读上几个小时,不让广告充斥版面,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体坛周报》受到受众的青睐,原因有三:首先,《体坛周报》是按新闻规律办报纸;其次,注重市场理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报纸;第三,拥有一批对自己工作异常投入的人。⑤ 《南方体育》则是独辟蹊径,把“媚俗”作为自己的宗旨,效仿美国《读者文摘》的编辑原则。“它实用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它可以被引述吗?”集中到一点,就是迎合受众,增强媒介的亲和力。当然,迎合并不是一味地投机取巧,而是看准读者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编辑时有所侧重。所以他们的版式简洁明快、风格轻灵飘逸,卸去了强加于传统体育专业性媒体身上的沉重,给体育以娱乐色彩。就是这些不守传媒江湖规矩的另类记者、编辑,把体育带来的“娱乐”与“市场文化”发挥到极致。正如又好看又卖钱的文艺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家又好看又赚钱的体育媒体也只能是既源于体育生活又高于体育生活。 不管是《体坛周报》还是《南方体育》,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更好的连接世界体育的窗口,以极快的速度,让读者感受全球体坛的风云变幻,去触及世界体育赛场跳动的脉搏。 三、 精心策划 同样一件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读者的需要考虑,毕竟读者喜欢与否,是检验报纸质量的“试金石”。 2003年4月28日,有3个数字可以在《体坛周报》报史上记上一笔:“1”——《全体育》杂志第一期付印出版;“1000”——《体坛周报》第1000期向全国30个分印城市传版付印;“60”——《足球周刊》第60期向6个分印点传版付印。⑥从1988年7月1日《体坛周报》第一期4开4版的黑白色调开始,到现在的4开24个彩色版面、208页大16开全彩杂志,这中间凝聚着“体坛人”的艰辛和牺牲,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14年来,策划和制作这些成绩的《体坛周报》*****着一群充满热爱和献身精神的年轻人,从报纸到杂志,形态提升,品质不变——权威、人文、唯美。内容为王,图片取胜。《体坛周报》所展示的,是健康、快乐、自信的运动之美。 《体坛周报》由三十几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编辑记者组成:他们都是狂热的体育迷,都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写作能力和外语水平。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读者最为关注的热点,对重大赛事精心安排采访、策划报道,时常要派数名记者到一线采访。像世界杯外围赛、世界杯小组抽签、黑哨事件等,报社经常派出几路记者分头采访,编辑后方指挥,连续几期分析事件的前景和趋向,成为全国球迷了解事件的窗口。 《体坛周报》千方百计满足读者需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将读者对象主要锁定于青少年消费群体,紧紧抓住体育迷特别喜爱、特别关注的全国乃至世界体育盛会做文章,力争做到“世界任何赛事,《体坛周报》从不错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体坛周报》不惜“高投入”,以获得“高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光派到现场采访的记者就有9人,在国内仅次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2002年世界杯“十强赛”,仅记者飞机票就花掉20万元。同时,他们始终抓住足球这个拳头,不断策划了一批扛鼎之作,使《体坛周报》形成以足球为中心,以篮球和棋类为辅的报道内容;以突出精品和短文章为主,信息密集型的报道风格。 《南方体育》的策划特色更不必说。当一家报纸被贴上了“新锐”的标签,就自然意味着无数人的关注。2001年3月,当《南方体育》在甲A开赛之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足球宝贝”旋风,将《南方体育》的知名度几乎炒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一策划虽然太过匆忙,但毕竟使《南方体育》的知名度大为提升,并且十分符合该报“体育娱乐化”的诉求。《南方体育》在策划方面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抓大放小”的策略,重点报道重点内容。别的同类媒体没有或报道分量较轻的的F1赛车、棒球、高尔夫等项目,《南方体育》不仅报道,而且不惜篇幅。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于舍弃、敢于怪异,别的媒体能这么做吗? 四、 还原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办报的思想是扎扎实实做新闻,投入必须向采编倾斜。为了得到最好的、真实的新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体坛周报》稿件质量高,是因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记者报道队伍。《体坛周报》拥有扎实据点在国内联赛城市的专职记者,以及遍布欧美各大足球强国的国际记者组成的豪华采写队伍,他们不动声色地把国内只有中央级媒体才能成型的报道队伍组建起来。《体坛周报》几年内挖来十几名全国各地有知名度的记者,让名记者产生“名片效应”,如《中国足球报》的马德兴、中央电视台的NBA专家苏群、《广州日报》的李响等,并动员了全国很多有特色的体育评论员不断写出精彩的评论。 《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的新闻不偏不倚,又不失趣味性,始终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大报风范,很多体育迷就是冲着这些独家新闻和颇有冲击力的评论而来的。 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读者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读者会对新闻事件加以选择和辨别。在这一点上,《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做的非常不错。报道一件新闻,《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往往会把各方面的意见、观点统统交给读者,至于对错是非曲直,可以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编辑记者们以敬业的工作态度,为读者提供各种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让读者各取所需,同意的就接受,不同意的就反对,有各种反馈的渠道。在嘈杂的语境里,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专家”太多了,起码体育媒体里是这样。《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恰恰认识到这一点,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体现媒介的原本功能。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纸直面市场的重要条件。《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上至老总,下至一般编辑,经常通宵加班加点,不断给报纸“提速”。“周报当作日报来办”,编辑部将截稿时间推迟到清样前的半个小时,即凌晨两、三点。《体坛周报》还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分印点,让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市的读者在当天上午就能看到新出版的报纸;同时,《体坛周报》在全国体育报纸中率先添置卫星传版系统,使长沙和北京实现零距离、零时差印刷。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这是很多报纸不具备的,很少见到其他报纸在报道方面出问题时会非常郑重地向读者道歉。而对于老读者来说,这是保持报纸本色、实现与读者之间心理贴近的最佳良方。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 注释: ①虹飞,“湖南《体坛周报》为何独占鳌头”,《新闻出版报》2000.3.7第二版 ②③《南方体育》2001.12.31第37版 ④令狐磊,“中国传媒魅力榜”,《新周刊》2001年12期P10-25 ⑤白岩松,《纪念和开始》,《体坛周报》2003.4.28第24版 ⑥瞿优远,《体坛周报》,2003.4.28第1版

寻《体坛周报》头版风格分析

帮你找到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三大体育报纸的头版风格,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从“头版”比较三家体育报的版面风格

版面风格不仅影响着报纸获得读者注意力的多寡,而且是报纸能否获得良性市场运作的关键。从发行量和影响力的角度看,《体坛周报》、《足球》和《南方休育》是目前我国体育类报纸的三强。同为体育类报纸,它们的报道内容和读者定位大致相同,而在版面风格上却是同中趋异。勿庸置疑,各具特色的版面风格是三家报纸置身强者地位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这三大报纸版面风格究竟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吸引受众的魅力何在?下面笔者通过对今年9月11日3家报纸的头版标题、图像、色彩和正文分析来解读这三大体育专业报纸的版面风格。

1、标题

从三大报纸的主标题的制作来看,《体坛周报》的头条为“杜威:进球归功于孙祥2:0”,内容客观直白。字体为加粗的套色字,字号为大号;《足球》“9.10空袭叙利亚”,标题巧妙地暗示厂进球方式,生动形象;、字体为超号的加粗黑体字,比分为暗红的超号字《南方体育》主题标题“2:0百分百杜威之夜”,渲染味儿浓。比分使用了超号红字,后面的文字为加粗的大号黑体字。从三大报纸主题标题的制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都十分重视对这场赛事的报道,相对综合类的《体坛周报》和《南方体育》,《足球》更是凸显了这一稿件的份量。其次,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另一标题,《体坛周报》的“阎世铎:你们究竟怎么啦?”和《南方体育》的“沈祥福:活着是最重要的”用的都是加粗的黑体字,但前者的字号比后者稍大。《足球》这一标题“棒喝阎掌门怒训国奥”后面的字虽然用的也是加粗的黑体字,但“棒喝”二字用的是套红的超号字,也体现了与前面两者的不同,而在内容上都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2、图像

图像的具体形式有照片、绘画、刊头、题花和题饰等。在这里笔者主要分析它们的照片。三大报纸这一天的头版照片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运用的都是彩色图片,而且都是放在版面的醒目位置。但是图片的大小和数量有明显的不同。《足球》只有一幅杜威的特写照片,占据了1/2以上版面,横跨四栏(整个版面为四栏),与整个版面的唯一主题——中叙之战相符,形成视觉冲击中心。自1998年以后,凡遇到重大的体育赛事,《足球》都会在头版的图片上运用大手笔以突出视觉效果,这也是《足球》近年来在版面设计上的突破之一。《体坛周报》头版的图片虽然主题也是中叙之战,但是,在三大报纸中图片尺寸相对较小,且只有一幅,定格在进球的瞬间,是一贯的小照片风格。它似乎可以说明《体坛周报》还是未完全采用图片语言强化报纸的相对“严肃”的报纸。《南方体育》则恰恰相反,只留标题,图片成为头版的主角,占据了版面的主体,包括一幅中叙之战的主题图片,动感十足。另外还有两幅小图片,处在一上一下的位置,与主题图片形成烘云托月之势。照片经过这样处理使得整个版面十分“抢眼”“抓人”,完全体现了“体育报纸版面的视觉化趋势”这一新的潮流.是体育类报纸走向读图时代或者说视觉新闻时代的先锋。

3、色彩

三大报纸的头版用的都是彩色图片,主题标题用的是套红或全部和部分的彩色印刷。在全版中的这种局部套色,使得它们的主题因对比显得分外醒目。《体坛周报》是在同一主题的对比中凸显中叙足球赛前后的焦点,如:“2:0”。其重点新闻导读用的也是红色的粗体字(《体坛周报》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导读);《足球》的“9.10是白底红字,“棒喝”是同色的红底白字,这样搭配起来,给人的视觉感受相对较和谐统一;《南方体育》为了突出显现中叙足球赛的这一焦点新闻,则是在与其它标题新闻的对比中用色彩和字号来体现,使整个版面充满灵气,既有铺陈之章,又有点睛之笔。此外,这种套色和彩色印刷可使版面由于色彩的变化而更加绚丽,充分考虑到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增强了对受众眼球的吸引力,形成版面视觉中心,营造版面强势,引导人们视线移动方向,从而取得一定的审美效果。三大报纸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类报纸版面视觉化的趋势。”

4、正文

从正文内容占版面的比例和表现形式也可以从侧面分析十—一份报纸的版面风格。就9月11日出版的三大体育类报纸而言,《体坛周报》的文字内容最为丰富,包括三篇有关中叙之战的文章,既有比赛过程的描述《“杜威:进球归于孙祥”》、又有足协官员的怒斥(“阎世铎:你们究竟怎么啦?”),也有个人的评论(“过叙利亚易进军雅典难”)。另外还有图片说明和标题导读。《足球》只有一篇中叙之战的文章(“棒喝一阎掌门怒训国奥”)和主题图片导读、全报导读。《南方体育》头版没有一篇纯文字内容新闻,只有图片说明和标题新闻及欧洲预选赛战报,:从三大报纸的正文内容对比不难发现。《南方体育》已完全打破厂传统的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风格,出现厂重图片、扩标题,用框架的版块拼装版面的版式。《足球》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突破传统的一面,就连《体坛周报》在标题文字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以上对三家体育类报纸头版版面因素的分析,“一斑而窥全豹”,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体坛周报》继承了传统的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信息密集”风格,即尽可能用有限的版面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足球》的版面风格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突破和创新的一面,在保持了文字信息量充分满足受众的前提下,在图片及标题的运用上也视主题需要时有突出视觉效果的大手笔,本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南方体育》强调“体育娱乐化”,重图片,扩标题,体现出简洁明快、清新疏朗的版面风格,体育类报纸版面的视觉化和娱乐化趋势在《南方体育》的版面上是一个最好的体现。

贺龙元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了哪些贡献

出任国家体委主任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体育工作是由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管的。1952年七八月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荣高棠,率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到芬兰的赫尔辛基,参加了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回来之后,团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刘少奇呈送了一份报告,建议在政务院下设立一个与各部、委平行的全国体育事务委员会,并提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最好是请贺龙(1896—1969年,湖南桑植人,开国元帅)那样的一位将军来担任”。

当时,贺龙还在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但他一接到国家体委主任的任命,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之中。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不久,国务院任命蔡廷锴、蔡树藩、卢汉、黄琪翔、荣高棠为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非垢任国家体委秘书长、黄中为副秘书长。

薛明(贺龙夫人)后来回忆说:“贺龙对国家体委这个班子是满意的,很喜欢。用他的话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团结的班子。他们相处很亲切、自然,形成了一个拳头。”

兴建北京体育馆

旧中国留下的体育场馆寥寥无几。在北京,除了1937年始建的先农坛体育场之外,再没有一座体育场馆,甚至连一个带有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贺龙和国家体委的其他领导同志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在北京修建一个设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的体育馆,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支持。

荣高棠和黄中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在天坛东侧找到了一块空地。他们向贺龙汇报说:“地皮找到了,但是我们没有施工力量,也不懂建筑。”于是,贺龙想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万里曾经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在重庆组织过城市建设。当时,万里正在外地出差,贺龙立即打电话,请他筹建北京体育馆,万里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就回到北京。不久,贺龙又调来了曾经参与修建重庆人民大会堂的张一粟,协助万里工作。

北京体育馆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北京市设计院设计,大通公司施工。贺龙只给了他们一年的工期。设计人员加班加点,只用了3个月就绘制出了体育馆的各种图纸。贺龙不仅亲自审查图纸,就连馆用沙发、茶几的样式,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参加施工的几千名职工努力奋战,节假日也不休息。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贺龙经常到工地去看望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对他们说:“这个工程,是体委在北京修建的第一座体育馆,一定要建好,按时竣工。中央和北京市许多部门都支持你们,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北京体育馆于1955年4月落成。

创办《体育报》

贺龙在建设体育场馆的同时,还抓了《体育报》的创办。贺龙认为,要广泛吸引体育人才,建立新中国的各级体育机构,重要的问题是要大张旗鼓地向全国人民宣传体育运动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热爰;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号召各界支持体育工作。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战线应该有自己的一张报纸。

1958年初,贺龙专门向周恩来请示了这一问题,周恩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是需要有一张体育报。你们向中央写报告嘛!”4月初,国家体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了报告,由贺龙面呈周恩来。6月下旬,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创办《体育报》。贺龙请毛泽东为《体育报》题写了报头,请朱德题了词。

1958年9月1日,一张套红的《体育报》创刊号送到贺龙面前,他立即高兴地阅读起来。第二天清晨,贺龙就给报社打去电话表示祝贺。贺龙指出,报纸就是喉舌,要走在前面,鞭策我们的工作,“要大胆地办,把《体育报》办成6亿人民的报纸”。从此,《体育报》就成了贺龙必读的报纸。他一般都在晚上看《体育报》,一旦发现有了进步或者出现了缺点错误,就打电话给报社负责人,及时予以表扬和指导。在贺龙的关心和支持下,还创办了《新体前杂志》和《中国体育》杂志(英文刊物)。

不拘一格揽人才

贺龙认为要创造一流的成绩,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在国家体委初创时期,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几乎每个体育项目都缺少教练员,优秀的运动员更是屈指可数。为此,贺龙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气魄和胆略,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迅速把新中国的体育队伍建立起来。

贺龙团结了一大批国内的体育人才,吸引了许多流落海外的体育人才纷纷归来报效祖国。经过贺龙、国家体委和各省市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国家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网球队、体操队、游泳队等,在1954年前后相继充实和组建起来。

独特的管理方法

贺龙长期带兵,深知一支军队要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过硬的军事技术、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同样,一支体育队伍在比赛中,特别是强手如林的国际比赛中,要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也必须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因此,贺龙借鉴军队的管理方法,努力把各运动队培养成国际一流的体育队伍。

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难度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与世界强手相抗衡。贺龙把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三从”(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原则,加上“大运动量训练”,归纳为“三从一大”原则,运用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中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来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不怕”(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五过硬”(思想、身体、技术、训练、比赛过硬)的口号。贺龙特别强调反对“骄”、“娇”二气,他说:“骄气要不断地扫,才能不断进步,这个问题对体育队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都要练成武松,不能成为林黛玉。要敢于和强手比,把世界强队比下去。我们的腰杆要硬,胆子要大,心要细,既要有打虎的功夫,又要有绣花的功夫。”

体育报的设计理念

体育报其实一般很少有女生喜欢看,但如果大胆运用颜色或者加入女生喜欢的元素会更受欢迎,当然,内容一定要够充实,最好能抓住一些其他报纸没有的特殊新闻,加以报道,绝对会吸引眼球

体育系班级黑板报,黑板设计好了(纸制)。 但是里面内容不知道弄些什么!

名言

列宁:

在我们劳动人民的国家内,需要千百万身体健壮、意志坚强、勇敢无畏、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的人。

毛泽东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朱德

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

皮埃尔·顾拜旦

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古希腊格言)

★生命在于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生命需要运动(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法国医学家——蒂素)

★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德国诗人——卢梭)

★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历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导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的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了要争取这个盛会,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网球手参加了表演赛。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并进行了考察工作。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故事

我和体育老师的一节课

每周的星期五,我们全班同学都会在操场上体育课。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体育课,我也不例外。因为体育课上从来不会让人想起头疼的数学,复杂的英语...... 一到星期四,同学们都会忐忑不安的祈祷:老天爷,求求你别让明天下雨啊!

这不,今天我们练排球。已经连着两个星期了,虽然我有些不乐意 ,但是总比呆在教室里做习题好得多吧。知足者常乐嘛。由于技术不怎么滴的原因,我们的体育遆老师决定亲自教一些“傻”妞们学打排球,其中也有我。

遆老师 站在离我们大约三米远的地方开始扔球,一个一个的向我这边传来。看着排球在空中悠闲自如的“荡”来“荡”去,仿佛是一只技术高超的猴子一样,怎么也掉不下来。这下下可使我更加紧张了,我可不想让原本那么的传球到了我这里停止了。记得上个星期老师们每天下午都会聚精会神的练排球,那场面真叫人激动人心呀。不由得迎来一些爱凑热闹的同学,每当一个精彩的球被传过来,周围的人群都要沸腾好一会儿。每当排球升到一定的高度,它都和湛蓝的天空离得好近,近得触手可及。也许每当它想要努力地再飞高一点时,愿望总会被现实给打破。

轮到我了,看着老师轻松地垫球,我也赶快做了一个标准的接球姿势。我的左腿在前,右腿在后。两只胳膊好像长在了一起,紧张的像一根绷紧的琴弦,随时都会断掉。球“啪”的一声向我这里飞来,我目不转睛的盯着排球在空中滑下一到美丽的弧线。球飞来了,我一蹲,一拍,球“嗖”的一声又从我这里飞走了。我马上揉了揉酸痛的胳膊,仿佛刚才把胳膊也给甩了出去。“咦!这个球垫得好!”我被老师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美了半天,虽然我表面上很镇定,其实,我的心早飞到云朵上面去了。整整一节课,我都很开心。直到下课的铃声拖着疲惫的声音响起,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

这个鸟音灌溉的下午,阳光是天际发来的金黄的邮件,大地的邮箱盛满了喜悦的光辉——我的心间也弥漫着无数的幸福音符。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格言的时候,怎么也弄不清它的意思。走一百里路,已经走了九十里,还差十里,就到达目的地了。为什么说这才刚走了一半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师。老师讲解了半天,我还是将信将疑,可是没过多久,在一次体育课上却有了亲身体验。 那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测验八百米中长跑,这可是我最头疼的一个长跑项目了。我硬着头皮站在了起跑线上。“砰”发令枪响了,我赶紧迈步跑起来。开始二百米,我跑得还可以,一边跑一边瞟着同组的同学们。第二个二百米我边跑边开始出汗了。我一边调节着节奏,一边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劲: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跑完七百米了,我感到浑身发酸,两腿像灌了铅,呼吸也变得气粗了,步子也迈不开了,我向前望了望,哎哟,还有一个弯道,足足有一百多米。“还坚持得了吗?”我问自己。十步、二十步……这段跑道怎么这样长啊,比前七百米还要长。我只觉得心要从胸膛里蹦出来,嗓子又干又热,两条腿已不听使唤了,眼睛不自觉的闭上了。我听见老师同学们在喊“终点要到了,冲刺啊!”我睁开眼,只觉得自己要窒息了,实在没有力量向前跑了,便由跑变走,最后腿一软,跪坐在地上了。 同学们到达终点后,又都朝我围拢过来,几个同学说:“看,就差那么二十几米!”我也懊悔地摇摇头。我今天就为最后二十几米而失败了。跑完七百米只能算是跑过了一半,而失败则在这最后的几十米上,这不正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吗? 是啊,十里对九十里而言是短的路程,但却是关键。在体育运动上,短跑的最后一秒,跳高的最后一跃,足球场上的最后一记射门,不都体现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吗?只有在最后关头冲上,才能获得成功,反之,则功亏一篑。 在学习上、生活上乃至人生道路上,止步于九十,前功尽弃的现象还少吗?就我自己而言,不也从止步于九十中得到了教训吗?“行百里者半九十”道出了多么深刻的哲理。 这件事难忘,给我深刻启迪。

  • 评论列表:
  •  纵遇梦冥
     发布于 2022-07-10 18:31:45  回复该评论
  • 办报纸要走两条路:第一条是仿效“汤里加水”的方法降低成本,裁减编辑和记者,不求创新;第二条路是在汤里加番茄、牛肉等好料,《体坛周报》选择的就是第二条路。因为《体坛周报》追求的是报纸内容的质量、水准、真实以及完美。①《体坛周报》的成功可归结为五点:1、坚持全方位的对各项
  •  森槿榆西
     发布于 2022-07-10 14:31:57  回复该评论
  • 过多久,在一次体育课上却有了亲身体验。 那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测验八百米中长跑,这可是我最头疼的一个长跑项目了。我硬着头皮站在了起跑线上。“砰”发令枪响了,我赶紧迈步跑起来。开始二百米,我跑得还可以,一边跑一边瞟着同组的同学们。第二个二百米我边跑边开始出汗了。我一边调节着节奏,一边暗暗给自己
  •  鸠骨二囍
     发布于 2022-07-10 16:05:13  回复该评论
  • 热销的对比分析 一、 思路超前 目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市场,也要品质;要效益,还要维护品牌可持续性发展。在双重标准面前,中国传媒并非都经受住了考验。办好一份报纸,总体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要考验办报人的办报良心,还需要办报人经
  •  听弧囍笑
     发布于 2022-07-10 20:47:15  回复该评论
  • 本文目录一览:1、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各自的总体风格2、寻《体坛周报》头版风格分析3、贺龙元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了哪些贡献4、体育报的设计理念5、体育系班级黑板报,黑板设计好了(纸制)。 但是里面内容不知道弄些什么!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各自的总体风格
  •  只影玖橘
     发布于 2022-07-10 16:27:36  回复该评论
  • 了。我马上揉了揉酸痛的胳膊,仿佛刚才把胳膊也给甩了出去。“咦!这个球垫得好!”我被老师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美了半天,虽然我表面上很镇定,其实,我的心早飞到云朵上面去了。整整一节课,我都很开心。直到下课的铃声拖着疲惫的声音响起,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操场。这个鸟音灌溉的下午,阳光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