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
- 2、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多长时间普查一次
- 3、场地普查服务工作对于投标人需要什么资质
- 4、学校体育场馆缘何开放那么少?学校顾虑在哪里?
- 5、如何创造条件让校园开放体育设施
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
一、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理由:
1) 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体育社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4) 体育必须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体育与时俱进的具体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全市现有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终端机176部,共销售体育彩票7.652亿元,筹措体彩公益金5436万元;2013年体彩销售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体彩工作中,做到“四个到位”:即队伍建设、营销意识、市场宣传、体彩管理到位;坚持“一个原则”:“来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全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多次获省体育局颁发的体彩工作“突出贡献奖”。
第二,健身娱乐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宣传、贯彻了国家体育服务标准。在广泛征求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出台了《内江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规定》,为规范全市体育经营、体育培训和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市体育经营“示范单位”增至25户。加强了体育市场的督管。全市现有各类体育经营场所55个,场地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年产值达9800多万元。
第三,承办体育赛事为契机,促进体育竞赛业发展。大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认真抓好体育赛事冠名、广告、社会赞助等商业化运作,加速了体育产业发展。近年来,市、县(区)两级相继承办了全国、省级单项运动会30次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开展了对市、县(区)各项运动会冠名、场地广告等招商工作的指导,并出台了规范性文件。结合全市体育场馆的实际,适时召开了一次体育设施综合开发利用的研讨会,对研讨文章进行评优和奖励。同时,注意引导、支持县(区)文体局做好体育赛事的承办工作。
第四,开展了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夯实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认真开展了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体育场地是国家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硬件条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圆满地完成了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同时,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也即将完成。开展了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全面开展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工作,市体育局被省体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第五,体育产业“品牌”建设雏形初具。以梅家山体育场(馆)为依托,积极承办全国、省级单项运动会,办好市运会,打造赛事“品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资中武庙体育产业园和威远两母山旅游登山园、隆昌古宇湖休闲健身园“园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水上体育项目表演、比赛、训练已实施四届,正努力打造成为一个集体育休闲、比赛、娱乐、表演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基地,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增强体育发展活力,逐步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相关产业为补充,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联存的格局,体育产业产值在“十二五”末力争实现15亿元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多长时间普查一次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登记表甲单位基本情况,有填好的样表吗?
场地普查服务工作对于投标人需要什么资质
需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需要加盖CMA或CNAS资质章。
据相关标准要求,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都需要进行场地调查。在开展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过程中,需要找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需要加盖CMA或CNAS资质章。
学校体育场馆缘何开放那么少?学校顾虑在哪里?
暑假过半,已经立秋,户外锻炼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家住北京市安化楼社区的林女士每周都会抽出两个晚上去北京市汇文中学打羽毛球,看着学校空荡荡的操场她总觉得可惜:“如果学校操场能开放,平时周围小区的居民就不用沿着马路散步了。”
林女士的惋惜并非个例,操场野草纵横、孩子无处锻炼、居民望而兴叹的暑期也不罕见。今年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
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半年过去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进行得如何,实践中暴露了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1、校园安全是中小学的主要顾虑
篮球场寒暑假、法定节假日9:00至16:00开放。按照“首都之窗”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查询的指示,记者找到了北京市体育馆路小学。“从来没有开放过,因为学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除非是共建单位办活动,别的我们都不接待。”校办负责人说。
《意见》指出,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开放。但记者发现,操场开放的难度并不亚于室内场馆。北京市汇文中学副校长
付树平告诉记者,选择不开放操场是出于安全管理的考量。“中小学操场面积大,校外人员进入后,很难和学生分开。另外,像踢足球、打篮球的人,一旦发生争
端,学校也很难抽出人手去解决。室内的羽毛球馆、游泳馆场地固定,管理难度比较低。”
如何确保学生的安全呢?在北京市前门小学,记者看到,一道铁丝网将教学区与操场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而北京市一七一中学的做法则是为校外
的锻炼人群单独开辟一个小门。“每天晚上六点半以后,学校大楼的东侧就封闭了,西门开辟一个专用通道。下班之后,西侧的电梯只能通到八楼的体育馆和负三层
的游泳池,楼道全部锁上,这样,相对实现了校外人员的隔离。”一七一中学副校长罗红燕说。
罗红燕也坦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并非说开就开得起来,需要一整套的制度设计和安全措施。“之前有媒体说我们附属的青年湖校区不开放,但开放是需要一定场地条件的,尤其是小学生,在没有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还是不建议开放。”
2、运营模式是关键,费用问题是保障
广州市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采取政府指导价予以限定,羽毛球场地50元一个小时,乒乓球15元一个小时。《意见》援引《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开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费用。那么,收费多大程度能够激励校园场馆对外开放呢?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主任邹华东表示,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收费一般考虑开放成本和市场价格两个方面的因素。从成本看,水电暖开销的影响不是很
大,管理人员经费和设备场馆的维修使用是额外支出的大头。“开放后,我们需要前台、保洁员、管理员、救生员两班倒。器材修护费用需要增加一倍。以塑胶场地
为例,只满足教学需求,塑胶场地大概能用8到10年,但开放后我们的场地在第5年就重新换了塑胶。”
据了解,自对外开放后,一七一中学就成立了一七一体育俱乐部,将场馆的运营从学校剥离出来。该俱乐部雇用了十几名工作人员负责场地的日常维护,
学校不再承担。“学校教育经费总额包干,聘不了那么多专职人员,我们主要是聘用兼职的退休、下岗人员。”俱乐部主任李刚表示,每年开放的成本在120万元
到130万元之间,70%用于外聘职工,30%花在维护维修。“通过晚上承接校外锻炼需求,周六周日租给篮球、乒乓球培训,每年能做到略有点结余。”
“按照现有的收费标准,单靠零散客源是很难维持收支平衡的。有20多家公司、事业单位在北科大体育馆有长期包场。”邹华东说,“我们利用寒暑假
承办一些对外的活动,比如公司庆典、年会。一个元旦假期,9到10场活动下来,差不多有40万元营收。此外,我们还承接社会上一些乒乓球俱乐部的培训场
地,多种运营情况下,我们能够维持体育馆运营还能上缴100万元左右的盈余。”
3、分类施策,需更有力政策配套
“办公经费不能投入,公益性的学校又不能营利,还要承担责任,这也是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客观困难。”付树平分析。
而据记者了解,早在2007年,北京市就已经每年拨付500万元彩票公益金奖励开放学校。但有校长表示,三五万元的奖励只是荣誉性的,解决不了
实际运营开销。记者查阅获悉,2017年中央财政下达资金9.3亿元补助体育部门所属的1257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平均每个场馆受助
达70余万元。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有66.05万个,占总量的38.98%。其中,中小学有58.49万个。“学校场馆
设计时不是为了对外,开放要进行改造。所以也要考虑实际,一开始政府要有一定资金支持和投入,对于学校担心的安全、管理问题,要有顶层设计。”国务院教育
督导委员会督学、学校体育场馆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王立生说。
而在大学,师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学体育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体育资源本来就很紧张,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锻炼
就已经饱和。虽然开放场馆能带来收入,但现在大学并不缺这个钱,每年场馆运营经费有三四百万元,足够了,而且这笔经费是用于教育教学的。”
“对校外开放的晚间时段确实场地紧张,一般要提前三天预约才能约上,为此也有很多老师、学生反映。所以我们开放了中午时段和下午下课后的时间用于校内人员锻炼。”邹华东印证了这个情况。
王立生认为,要兼顾好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的关系。“应当根据各地不同层次、类型的场馆实际,从盘活国有资产的角度,探索运营和管理方式,给予相应政策配套,把好事做好。”
如何创造条件让校园开放体育设施
据最近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近56万个,占全国总数的65.6%。学校体育设施不是私有财产,它的建设、维护资金,来源于纳税人,所以属于典型的公共设施,有义务为公众提供服务。尤其在公共体育设施总体稀缺的背景下,这些年,国家一直都在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比如,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中就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另外,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再次提出“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可以说,我们目前面对的,不是校园体育设施该不该向公众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创造条件开放的问题。就如一位关注本报新闻的网友“哈柏哥布林”所言:全民健身有错吗?保障校园安全有错吗?两种不同的出发点都没问题,关键是有没有细化的、合适的方式来解决两种出发点的分歧呢?
尽管这个事看上去的确有难度,但我们不妨从一些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城市中找到可供参照的解决路径。
考虑到安全问题,如今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校园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障校园安全、不影响学生正常锻炼、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随便进出。以杭州
市为例,他们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以市民卡、杭州通卡为载体,对进入校园健身的市民进行身份识别管理。这些智能卡都附带有健身人员的家庭住址、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和进出校园时间等信息,门禁系统还会给每个进入人员拍照。学校则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张贴开放须知,将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开放设施及要求予以说明。当然,在条件更好的地区,则是对那些校园功能分布明确的学校,直接采取“区分教学与健身区域”的做法,这样就更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了。
今年1月份,杭州市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专门制定了一个“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这个实施办法中,有几条值得咱们注意的:一是,要求全市有条件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要达到100%;二是,明确各区县政府、经济开发区政府是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责任主体;三是,各区县政府需要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列入政府对街道、社区督查内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人员、场地维修、设施配置和更新、公众责任保险等经费。
如果说校园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严格管理,保障向公众开放的有序性,那么,随着校园开放带来的其他影响,如:谁来承担开放体育场地后产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公众一旦在校园体育设施中出现意外纠纷由谁负责?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恐怕不能都推给学校,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才能解决。比如,在宁波市江北区,他们的区政府除了在向公众开放的校园设置安全协调专员外,还鼓励学校和社区有一技之长的人做志愿者,兼任辅导员和安全员。除此之外,江北区政府还和保险公司合作,由区政府每年拨款为全体进校园锻炼的人员购买娱乐场所意外伤害保险,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发生意外伤害,最高可获得450万元的赔付。另外,还制定了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奖励标准。如对双休日、寒暑假和星期一至星期五开放的体育馆类奖励3万~5万元,对运动场类奖励1万~3万元,对季节性开放的游泳池奖励1万~3万元。
这些钱从哪里来?我想无非这么几个途径:要么像杭州、宁波这样,直接列入各区县政府预算,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么,把体彩公益金利用起来,“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正是咱们体彩业一直以来的口号嘛!还有,对于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来说,学校操场等室外体育设施可以免费开放,而游泳馆、室内篮球馆等室内体育设施经过物价部门核准后,学校也可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以弥补场地、人员日常管理成本。
不难看出,想要真正让中小学校园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成为一种日常的、可持续的状态,不只是学校的事,还需要多部门的联动协调,尤其是政府责任的到位;而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到位,则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舆论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