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喝奶茶为何让人上瘾?
- 2、专八书籍名称英译汉
- 3、洛克王国
- 4、英国中学与美国中学的比较
- 5、为什么说崇拜偶像的过程也就是自我人格放弃的过程?崇拜偶像有哪些弊端危害
- 6、请问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老大哥是指?
喝奶茶为何让人上瘾?
对奶茶上瘾
可能是因为奶茶里的糖
即使你点了无糖奶茶,它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
奶茶的甜味是其神奇魅力的来源之一。人类对糖的热爱是一种天性。
1970 年代,一位名叫 Jacob Steiner 的口腔生物学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给没吃过母乳的新生儿喂了糖水,然后在纸上写道:“那个表情显然很放松。满意的笑容。饭后,他仍然舔着嘴唇吸吮。”他又用苦水喂新生儿,新生儿吐了……
有一种假设认为,在心理反应方面,婴儿吃糖可以缓解情绪;成年人吃糖可以缓解疼痛,克服疲劳,忍受饥饿。
后来的研究发现,人类爱吃糖,其实是因为人类对糖上瘾了。
虽然糖可以用作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但糖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感。大脑的奖赏网络主要由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组成。的。
就像多吃药会降低药效一样,糖吃多了,大脑自然分泌的多巴胺就会减少。因此,我们必须吃更多的糖。
也可能是因为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太高了。
摄入过多对身体不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建议健康成人每剂咖啡因摄入量少于 200 毫克,全天摄入量少于 400 毫克。
研究表明,一大杯网红奶茶的平均咖啡因含量为107mg,有的奶茶一杯甚至超过200mg。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少量的咖啡因可以暂时驱走睡意,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长期大量摄入会引起神经紧张,而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咖啡因会引起手心出汗、心悸、耳鸣等症状,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另外,如果孕妇每天摄入的咖啡因超过200毫克,流产率就会翻倍。因此,一般建议孕妇尽量少喝奶茶。
咖啡因和糖都会让人上瘾。一整天不喝奶茶为什么会焦躁打哈欠?可能是因为你的身体和大脑已经习惯了添加奶茶引起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
说白了,喝奶茶就相当于另一种抽烟,不一定比抽烟危害小。
那么如何戒掉“奶茶瘾”呢?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放弃“奶茶”,是因为奶茶可以缓解压力,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要想戒掉“奶茶瘾”,首先要多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帮助身体分泌多巴胺。同时,要正确面对工作压力,遇到问题时选择更积极、更健康的解决方案,比如增加运动量、与人交流、写生活笔记等。
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甜蜜”,奶茶中和了生活中的其他味道。所以,适当喝奶茶是没有害处的,但不能靠“奶茶”来解决生活压力。毕竟,我们遇到的困难不是喝一杯奶茶就能解决的。
专八书籍名称英译汉
金斯利阿美族幸运的吉姆
阿诺德本内特的岁Wiveds'Tale
伊丽莎白鲍恩的死亡听取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HGeights
安东尼伯吉斯阿Clockwordk橙色
塞缪尔BVutler的方式对所有肉
屈臣氏拥有Byatt
安吉拉卡特通信pany狼
阿加莎克里斯蒂Mdurder东方快车
常青藤普顿,伯内特和阿Fdamily财富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爵士角Ddyle冒险的福尔摩斯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瀑布
达夫妮杜穆里埃丽贝卡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体育FGorster霍华德先生为此,印度之行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人的财产
威廉戈尔丁蝇王
格雷厄姆格林人的因素
赫胥黎在许多夏天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詹姆斯乔伊斯的肖像艺术家的青年
吉卜林金
约翰乐Carred间谍谁排在从冷战
多丽丝莱辛是基层唱歌
戴维洛奇好工作
美国毛姆月球和六便士,人类
枷锁
鸢尾Murddoch的黑王子
乔治奥威尔19 84
拉什迪午夜儿童
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艾芬
朱敬雪Thed内政
穆里尔星火总理小姐布罗迪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金银岛
Johathan迅速格列佛游记
威廉M萨克雷名利场
伊夫林沃满手的灰尘
奥斯卡王尔德的图片道林格雷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到灯塔
洛克王国
皇家研究院:
爱因斯坦:皇家研究院-实验工坊
斯洛:皇家研究院-奇妙屋-幽暗空间入口-幽暗空间一层-幽暗空间二层(守卫轮回黑洞大门,第一次进入需要打一架)
露西亚:皇家研究院-奇妙屋-幽暗空间入口-幽暗空间一层-幽暗空间二层-轮回黑洞(幽系徽章,刷宠最佳地点)
拉布朗矿山口:
杰克:拉布朗矿山口(可以挑战)
克里斯:拉布朗矿山口-拉布朗铜矿场-拉布朗金矿场
托比:拉布朗矿山口-拉布朗铜矿场-拉布朗金矿场-拉布朗水晶矿场(石系徽章)
天空城:
威尔伯莱特/奥威尔莱特:天空城(学习御风术)
奇诺:天空城-光之藤(回答问题,进入藤蔓之源)
奥芬:天空城-光之藤-藤蔓之源(对战,胜利后进入光之蔓,第二次遇到,胜利后进入风铃岛)
诺奇:天空城-光之藤-藤蔓之源-光之蔓(回答问题,再次进入藤蔓之源)
森美:天空城-光之藤-藤蔓之源-光之蔓-藤蔓之源-风灵岛(可以对战)
雷欧:天空城-光之藤-藤蔓之源-光之蔓-藤蔓之源-风灵岛-漂浮宫殿(翼系徽章)
龙之秘境(天空城坐远航飞船):
海德:龙守望-龙须小径-龙珠禁地-龙塌陋室(可以对战)
雷霆峡谷:
萨拉:雷霆入口(可以对战)
桑德:雷霆入口-雷雨走廊-雷霆之渊(电系徽章)
迷雾之森(从雷霆入口的云雾进入):
佐亚:迷雾之森-威廉古堡花园(猪猪蝠脱险游戏)
帕尔萨斯BOSS:雷霆峡谷-迷雾之森-威廉古堡花园-威廉古堡大厅-威廉古堡内庭-威廉古堡密室
维苏威火山:
理查:维苏威火山口-维苏威地壳-维苏威地幔(进入地心的通道,可以对战)
科伦尔/科伦斯:维苏威火山口-维苏威地壳-维苏威地幔-维苏威地心(火系徽章)
体育场:
欧利文:体育场(动感足球游戏)
波诺:体育场(运动会介绍)
笨笨:体育场(急速赛跑游戏)
卡卡西:体育场(洛克小旗手游戏)
萨尔:体育场(一二三木头人游戏)
阿普森:体育场-绿野擂台(激战赛报名处)
商店街:
万事通:商店街(购买图纸和炼金配方)
博得:商店街-博得材料屋(购买魔法材料和魔力肥皂)
皮卡:商店街-皮卡服装店镜子里(魔法阿凡达游戏,买衣服)
安妮:商店街-宠物道具店(道具店掌柜)
宠物园:
研究员EC:宠物园-索米亚草原-普拉塔草原(可以对战,进入野外研究所前提)
罗兰:宠物园-索米亚草原-普拉塔草原-野外研究所(草系徽章)
仙灵独角兽:宠物园-索米亚草原-普拉塔草原-独角仙踪(领独角兽幼果)
欢乐谷:
瑞可:欢乐谷(食神大赛游戏)
马特:欢乐谷(明星宠物Show游戏)
雪人谷:
希罗:雪人谷(可以对战)
克莱尔:雪人谷-白落落村
盖茨:雪人谷-怀特冰川-怀特冰山(可以对战)
黑轮:雪人谷-怀特冰川-怀特冰山-怀特峰(打败它可以解救冰封骑士)
冰封骑士:雪人谷-怀特冰川-怀特冰山-怀特峰(冰系徽章,刷宠地点)
玄玉岛:
兔仙人:云烟桃源(呱呱学习玄玉武学地点)
仙桃老人:云烟桃源(领毛笔)
行者药师:跳跳集市
熙铭将军:云烟桃源-云海古道-云雾长城-迷魂八卦-云外孔桥-墨圣殿(守卫玉和殿,可以文斗或武斗,刷宠地点)
英国中学与美国中学的比较
一、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
1.提问。提出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过程上而不是讲授上。提问的第一个技巧不是问“为什么”,而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易导致学生们消极、抵触的应付;而“是什么”的问题则会鼓励学生在不必进行裁决的情况下细致地观察,并乐于开放式讨论。如“你看见什么?”“你听到什么?”“你常这样做吗?”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认知技巧,而且可以帮他们恰当地、健康地分析处理各种行为模式。第二个提问技巧是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回答的异同点上。如:“还有人(不)是这样认为的吗?”之类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分享别人的情感和想法,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承认彼此的差异,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2.对话。在美国人眼里,交流是一种目标。学生常常就一个建设性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对话经常围绕出现在孩子们生活中一些事情展开,如生日、和朋友们发生的争执或其它引起他们关心的新闻。讨论不需要大人督促,老师只作为辅助者来启发思路。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话,并且会去思考如何以一种有益的方式来响应别人或问一个能够加深讨论度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去想轮到他们应该怎么发言。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变成某个人的机会。这个方法可以让参与者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处理问题的其它方法,并以此来发现结果。学生们先自己表演自己,然后再观看其它同学怎样去扮演自己,从而获得对自我的了解。
4.社会实践。实践包括观察现象、资料收集、报告结果和得出结论几部分。例如,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组卡片,要求是“用这些卡片搭一个三层的房子,注意内部相互间的关系”。
5.模拟。模拟是一种娱乐方式,使学生们对某一问题产生经验,从而展开讨论。当学生来到学校,老师可能会说:“今天长着棕色眼睛的同学要受到特殊照顾,他们排在队伍的最前面,首先选择体育器械。而长着蓝眼睛的同学则要最后选择,并且,只有在学校的加餐足够多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加餐,在休息期间还要把房间打扫干净。”然后在整整一天时间内,老师和同学都在进行这种模拟活动。自然,这立刻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感受,他们急于要讨论一下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展开了关于公正、偏见和歧视的话题。老师问:“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有这种经历?如果你必须天天像这样生活你会怎么样?其它还有什么地方有这种事情发生?对于偏见和歧视我们能做些什么?”
6.有意识地幻想。幻想是一个用脑子创造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情、能力和潜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看法。
7.艺术表达。艺术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折纸、画画、雕像、音乐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布置作业
都说美国学生的作业很少,都说美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看看美国老师都布置给学生什么样的作业,再看看学生怎样完成它们。
(一) 史学科作业
1.关于“公民权利”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BLACK-AMERI-CA)的观点:BOOKER T.WASHIGTON(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 LUTHER KING,Jr(马丁·路德·金),MALCOLM X(马尔科姆·X)。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在你的文中还必须加入贴切的材料。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立足于满足所有学生,体现了“满足所有学生所有需要”的办学宗旨。学分制、选修课以及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个性化教育,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但是,其课程设置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课程名目繁多,土次不分,过分强调实用,使大量非学术性课程冲淡了基础文化课程,被批评为“大杂烩”和“自助餐”课程。由于实行学分制且毕业要求降低,有些学生避难就易,尽量挑选服务性或娱乐性的课程,因此,降低了中学毕业生的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确保学生的竞争力和美国国家的优势,防止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水平的下降,核心课程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实施,全国核心课程标准也得以形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里根总统提倡、老布什总统传承、克林顿总统坚持的新联邦主义在美国兴起,在其它方面都主张简政放权,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但在教育方面,这几届政府却都在努力实现美国教育的国家化,加强国家对全国教育的影响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全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的认定及严格推行上。
1983年,以著名学者加德纳为首的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提出: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习4年英语、3年数学、3年自然科学、3年社会科学和半年计算机科学。1987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确立了联邦普通教育的标准,并指出“课程标准虽然只有一个,但教学方法却应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还补充了2年外语、2年体育和半年艺术为必修课。这样,中学必修的核心课程增加到8门。1990年,拟定了2000年美国教育的六大目标,发表了《2000年美国——教育改革战略》,提出了“新的世界标准”,1994年克林顿政府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报告获得通过。
(三)注重学生个性和多方面发展
美国现当代的高中教育明显受到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进步主义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全儿童”的概念,反对唯智主义。可以说,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是美国高中教育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校生活的组织、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方面。美国学校较少教师权威,课堂教学多采用讨论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课堂气氛很宽松,除了课堂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外,美国中小学在教学的组织和方式上也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提倡个性化教育,比如按程度编班,实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课业负担轻得多,不仅上课日程短,而且每天在校时间短,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美国中小学生能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和进步主义的教育观、人才观密切相关。在美国,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并不过分看重分数,更不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普遍看中学生的实际才干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样,用人单位聘用人员并不主要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或在校成绩,而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方面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土壤。
(四)强调诊断评价和多元评价
在美国,虽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美国基础教育包括高中教育地方分权管理的特殊模式,但美国历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对教育的管理,以便对教育进行监控、诊断和调整。在美国,有全国统一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美国每年的大学入学考试既是对学生素质的考核,也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次检查;同时,在美国现有许多官方和非官方的团体与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全国各地的中学教育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合格者可以继续得到不同渠道的资金支持,几次综合评估不合格者将被定为“失败学校”,不能再享有资助,甚至还会被关闭或重组。另外,各州和地区还每隔3年举行一次检查性的考试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必修的核心课程所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时把握高中各年级学生对共同的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
从这些评估中,可以看出美国教育评价的特点:诊断和多元。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诊断评价可以把握各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可以把握一所学校学习环境建设的质量,也可以把握该学校办学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从而采取继续扶持或限期改正甚至关闭重组的措施。
(五)学生学业水平不够理想
学生学业水平不够理想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美国高中教育的一个问题,也使得美国高中教育屡屡受到批评和指责。无论是以冷战为背景的50年代,还是以激烈国际竞争为背景的80年代,两次大的辩论都是由于学生学业水平问题引发的。尤其是80年代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把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失利归结为基础教育,认为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远远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这些批评主要表现在:在各种国际学业比赛中,美国学生几乎总是最后几名,功能性文盲大量增加,不少高中毕业生缺乏起码的读写算能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等等。
美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低下与美国平时高中教育中的“四无”现象,即无统一课程标准、无教师权威、无作业、无考试密切相关。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一是普遍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学业标准,有了明确的硬性的学分要求。在《高中高年级学生年——国家的使命》报告中要求每一位高中毕业生必须修满32学分,而不是过去的24学分,同时还要求学生完成过一项高质量的项目,在定点的工作单位见习过,在社区服务和大学课程准备方面完成过一项研究计划;二是确定了核心课程,除了传统的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外,还增加了外国语、艺术作为核心课程;三是建立了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估制度,并在《2000年的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加以法律化,可见美国对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二、美国高中教育的启示
如前所述,美国高中教育的得失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1.中国的高中教育在知识的传输方面具有美国高中教育所不及的优势,同时也有过分注重现成的知识,太多地面向过去的缺陷,这使得中国的高中教育往往不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活。如何使中国的高中教育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人才,是中国高中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要求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重建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基础,用综合技能代替单一职业技能。这是国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在美国的高中教育中有了明显的反映。所谓核心技能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指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软技能指普遍的公民道德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重视核心技能的培养应成为中国高中教育与国际高中接轨的重中之重。3.渗透职业教育是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的主要途径,主要形式是课程衔接,即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在这方面美国综合中学兼顾升学和就业的课程设置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借鉴,但同样值得借鉴的是普通高中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4.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诊断评价和多元评价的理念,真正贯彻以学论教的理念。在这方面,美国高等学校选拔学生的多元标准,美国高中学生关于学生作业的理念,美国高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举措,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21世纪的竞争将首先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将首先是基础教育的竞争。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成败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吸收和借鉴别国高中教育的长处,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主题: 美国教育何以失败?
Lvyuan 张贴于2000-09-20 18:46
美国教育何以失败?(香港明报 2000-09-20)
究竟哪一种制度比较好?康奈尔大学的约翰·比索教授对美国学生的成绩做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美国中学生的毕业率比很多国家低(只有3/4左右)。其次,在一些国际性认可的考试中,美国中学生的成绩明显比很多国家差,但美国经济却表现强劲,所以教育的"成败"可能不足为惧。 但比索教授指出,我们要明白,美国,尤其在大学及研究院,吸引大量外国学生,亦吸收大量移民,因此,可弥补一部分经济损失,美国的成功,主要依靠一些科研天才,不断革新,保持在生产力上的国际领导地位。比索教授预测,到2010年,美国每年因教育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超过2000亿美元。
美国的教育何以失败?原因之一是美国学生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比很多先进国家多一倍以上,而美国父母对子女的满意程度又偏偏较其它国家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很多学生在校内成绩都不错。美国大学录取学生,除了一般性科目可以依赖SAT之外,很多都依赖学生的校内成绩。于是,校长们便给老师压力,要减低不及格率,增"甲等"比例。美国校内人人成绩"优异",但在国际性大赛中,却有很多人不及格。
比索教授还发现,由于学生将来入大学,颇受校内成绩影响,刻苦读书的人,将会被同学排挤。这种现象,是因为失去了公开考试,改用校内成绩而产生的。
总括而言,美国因为取消"压力巨大"的公开考试,而在教育和经济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这个经验,或者很值得我们借鉴。 另类书生
杨振宁博士在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的特邀报告现场记录整理(摘自广州网易)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将有自己不同的道路.美国教育出的学生在国际竞赛中常居后列,但美国的经济在最近,特别是新经济发展很成功。以前觉得日本能在经济上赶上美国,但经济危机后,到现在日本还没有恢复元气。现在有个看法:美国经济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培养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这个看法有道理吗??有,但不全是,有一定的道理。
今后三十年,面临的新事物、新形势,亚洲的教育哲学要从美国的教育哲学中吸取自己所缺少的长处,是中国人更具有进取心、更活跃、更自信,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小草
美国是一个以保障个人自由,尊重个人意志为立国宗旨宪法精神的国家。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体系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基本上放任自流的传统。美国的教育在物质环境,设施设备方面堪称一流。然而在小学、中学阶段对学生不施加半点压力、不鞭策,不树立榜样,不提倡效仿先进的宽松式精神,其结果只能是贻误大多数孩子的前程。
但是,美国的教育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美国的中等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发展,能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竞争性、适应性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相比之下,我国教育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重视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尽量多的激励学生的思考。
lvyuan
不错,中美两国的教育各有长处,我们应当学习人家先进科学的方面,但同时要防止照抄,要吸取当年学老大哥的教训。
美国高中与其他国家的高中不一样。美国高中生除上核心课程外,开始有选修课,如辩论课、摄影课、演讲课、驾驶课等。学生也可以拿到驾照,但不能开车。学校里有学生顾问,会与当地ASSE代表一起,帮助学生选课。除此之外美国的高中还有辩论俱乐部、校报俱乐部等。美国学校里有运动队,除了体育课,还有比赛。以上只是举例,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些课程。在学校里,每个班有家庭教室,当上课铃声一响,学生跑向不同的教室。学校有班车接送学生上下学。
。
他们上课内容都超浅 而且很慢 学生上课说话打闹都是超常见的 而且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不准对学生这个不准对学生哪个的 但是也有厉害的保安(SECURATY)
作业的话 一般都是看书就会写的 也不是很多 在学校有课本然后再签一本给你带回家 学期末的时候上交
上课的时间 应该是标准的早八上点下午三点 一般下课前10分钟学生就坐不住了 剩下两分钟的时候就都在门口站着准备往外冲了 有的学校一节课90分钟一天4节 有的45分钟8节课 课间6分钟 可以去自己的柜子(LOCKER)那东西去下一个教室 有不穿校服要去SSN(不知道是什么的简写)迟到有星期四学校(THURSDAY SCHOOL 惩罚是在办公室坐一天什么都不让干)课间出教室要老师签字小纸条和PASS
收费好像PUBLIC SCHOOL都不怎么收费的吧 我不是很清楚 但是有一年年底的时候欠了学校35块钱补交
其它 美国学校没有班级只有年级 比如说我在CLASS OF 2006 就是跟我同年级的2006年毕业的这一届 而且你去上课也不一定都是本年级的 可能跟12岁小孩一起学美国历史 然后跑去跟18岁的人一起学经济 怎一个混乱了得
现在高中女生黑人流行性感装 白人流行睡衣装
楼上说的家庭教室容易误导 其实只是一般教室叫做(HOME ROOM)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 反正我从来没去过
学校有早中饭 入学的时候给你一个号码 去食堂(像小餐厅的环境 绝不像国内学校的食堂)拿上自己要吃的东西(1块25管5个ITEM 要更多的话再付钱的)全校学生分两拨吃饭 (FIRST LUNCH, SECOND LUNCH 人多的话会不会分三拨??)不到时间不让回教室 因为另外一拨学生正在上课 也有免费的午餐 不知道什么人能得到 反正我都很少去吃午饭(都是垃圾食品 汉堡皮萨之类的 还可以再拿饮料和COOKIE) 也有的老师会在教室里卖吃的和饮料 25分一个COOKIE那样子
周末可能有学校之间的橄榄球比赛 要提前买票
学校的老师一般都很好 学生的话。。没见识还自以为是而且爱抱怨。。只让人期待赶紧上大学‘‘
★ 英国学生独立能力强。在独立学习方面,英国学生要高於台湾学生。英国的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正规的Project。Project的汉语意思是“计划”、“设计”、“规化”。实际上类似台湾的“科研论文”。英国中学生的Project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据,不亚於台湾大学生的毕业论文。
★ 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强於台湾学生。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著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 英国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在英国,人们普遍推崇Team spirit——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一个人与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或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能力。英国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在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大家。如果哪个学生为了自己出风头而连累了大家,他就会被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 英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体育不但是英国中学的重要课程,而且每天下午四点钟开始,大部分学生又都出现在运动场上。大量的体育锻炼,加上合理的充足营养,使英国学生大都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那种肌肉发达、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型学生到处可见。就连女生对体育也十分热衷。体育好、学习好的学生才备受同学们的推崇。
★ 英国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英国学生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像台湾学生那麽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说崇拜偶像的过程也就是自我人格放弃的过程?崇拜偶像有哪些弊端危害
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界定一下“偶像”的范畴
当咱们提到“粉丝/fans”这个词汇时,前面通常都有一个定语(某某的粉丝)。从逻辑上讲,“粉丝”和“偶像”是对偶的概念,这俩概念必定是成对出现滴(孤立存在无意义)。因此,要谈“粉丝”这个概念,有必要先聊聊“偶像”的概念。
“偶像崇拜”这个术语最早来源于宗教界。不过今天要谈的“偶像”是广义滴,不仅包括宗教领域,也包括其它领域(比如政治界、科技界、体育界、娱乐界、等等)。考虑到某些读者可能是宗教信徒,为了照顾其信仰,本文尽量回避宗教领域的“偶像崇拜”问题。
广义的“偶像”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这种最常见),也可以是一个团队(比如球队的粉丝),甚至可以是某个具体事物(比如回族人对猪的崇拜)或抽象事物(比如编程语言的粉丝)。如果偶像是具体人,可以是活人(比如当今的歌星、影星、网络名人、等),也可以是死人(比如:乔布斯、毛泽东、周恩来、希特勒、等)。
偶像崇拜有哪些特征?
“偶像崇拜”有不同的层次和程度。那些比较极品的粉丝通常会具有如下特征。
完美化
粉丝通常会认为偶像是完美的。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或事物。所以,当粉丝对偶像具有“完美认同”的时候,他/她已经就已经出现严重的“选择性失察”——无意识地忽略掉偶像的缺点(关于“选择性失察”,后面还会提到)。
前几年曾经跟某个读者有过交流,在谈及周恩来的时候,他提到说“周恩来的道德作风,无可挑剔”。当时我就觉得他是周的粉丝,而且已经陷入了“完美化”的思维误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很多苹果的粉丝(俗称“果粉”)会坚定地认为苹果的产品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脑残粉来说,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偶像是完美的,否则你就等着一场‘圣战’吧
无条件相信(盲信)
一旦出现了“完美化”的认知偏差,通常就会引出另一个副作用——“无条件相信”(以下简称“盲信”)。
看过《动物庄园》的同学,应该记得里面的经典台词——“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说的就是这种盲信。简直跟《动物庄园》里面描绘的如出一辙(《动物庄园》出版于1945年,奥威尔还是蛮有预见性滴)。
无条件服从(盲从)
比“盲信”更进一步的就是“无条件服从”(以下简称“盲从”)。
培训行业的“盲从”比较泛滥,培训在封闭的环境下很容易“造神”,之后讲师暗示一下,交钱的交钱,下跪的下跪。
排它性
具有前面这些特征之后,狂热的粉丝自然会把偶像看成是“独一无二”的。接下来,狂热的粉丝就会逐渐排斥跟偶像同一维度的其它东西。比如某些狂热的“果粉”会认为其它手机都是垃圾。
虽然粉丝不会崇拜同一维度的不同偶像,但有可能崇拜不同维度的不同偶像。这说得比较绕口,打个比方:韩寒的粉丝不会是郭敬明的粉丝;但是韩寒的粉丝有可能同时也是乔布斯的粉丝。因为韩寒跟郭敬明属于同一个维度,但跟乔布斯属于不同维度(跨界)。
产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因素
过于感性 / 理性不足
要制造粉丝,最基本的心理学因素是“感性”。越感性的人,就越容易受到下面这些心理学机制的影响。所以这类人有更大的概率沦为粉丝。
反之,越理性的人,感性的程度就越弱,如果再加上对这些心理学机制有所了解有所防范,就比较容易摆脱粉丝的命运。
认同(Identification)
粉丝对偶像是有选择性的——换句话说,粉丝不会随便选某个人或事物当偶像。某些粉丝对偶像的选择跟“关联原理”有关。这个原理是什么意思呢?世界杯足球球迷身上的表现可以说明——假如某球迷比较推崇个人英雄主义,那他/她可能会喜欢巨星云集的球队;假如某球迷为人处世谨慎小心,那他/她或许就喜欢那些打法保守的球队......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类粉丝选择偶像是建立在某个“联系纽带”之上——通俗地说就是寻找共性。有了共性,粉丝就可以获得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偶像就如同自己的延伸,对偶像的崇拜就如同对自己的崇拜。这类粉丝不妨称之为“自恋型粉丝”。
补偿(Compensation)
“补偿性”和刚才提到的“关联性”相反。“关联性”是寻找共性,而“补偿性”是指某个粉丝缺少自己渴望的某个特质,那么他/她就会选择具有这种特质的偶像,从而在“偶像崇拜”中得到心理补偿。
最普遍的“补偿性”大概就是对“名望”和“奢华”的补偿。由于拜金主义的盛行,有相当多的屌丝是非常渴求“名望”和“奢华”的。但是渴求而又不可得,就会产生内心的焦虑。某些人就会利用偶像崇拜来得到补偿——把偶像的荣耀视作自己的荣耀。
再比如某些粉丝要想追求特立独行,但是自己又做不到。于是他们会崇拜某些特立独行的偶像,以此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从众(Bandwagon Effect)
还有一些崇拜偶像属于从众效应——俗称“跟风”。大部分人受“从众效应”影响都是因为缺乏主见。
除了“缺乏主见”,还有另一个因素有可能导致“从众”。比方说你是中小学生,班上的同学都崇拜周杰伦,你在潜意识中担心被孤立,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地成为其粉丝。
这个在互联网也很普遍,互联网的各种“晒”,加重了个体对“名望”和“金钱”的渴望,心理焦虑也在扩大,于是就跟着晒吧,也是心理上的补偿。
上文提到的“认同”和“补偿”属于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叫“心理防卫”。
关于“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另外也可以看维基的相关词条(戳“这里”)。对于“从众”的后一种情况,也可以算是“心理防卫”的一种——防卫“被孤立”。
你觉得哪些人特别需要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通常是那些内心不够完善,不够强大的人。
强化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因素
前一节分析的是“成因”,再来说说“偶像崇拜”是如何被强化的?先说“心理学层面”的因素,待会儿再说“非心理学层面”的因素。
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关于“光环效应”这个话题,先前写过一篇《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所以本文就不浪费口水解释“什么是光环效应”。
对于粉丝而言,光环效应的作用在于——把偶像的某个“孤立的优点”扩大化成“全面的优点”。比如对于歌星的粉丝而言,该歌星一开始可能只有孤立的优点——唱歌唱得好。但是经过光环效应的误导之后,粉丝会觉得这个歌星的其它方面(比如容貌、言谈、品位、道德、等等)也是出众的优点。
显然,“光环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强化了粉丝对偶像的崇拜。
选择性失察
“选择性失察”是造成“光环效应”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玩意儿比较普遍,单独拿出来聊。
常见的“选择性失察”包括如下三种:
选择性失忆
比如前面提到的追星族,只观察到偶像的优点,而看不到偶像的缺点;即使偶像发生重大的丑闻/绯闻,很多追星族也会出现选择性失忆,对这些丑闻/绯闻,淡忘得特别快。
选择性失明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某次足球比赛录像拿给双方的粉丝观看。结果其中一方的球迷认为“显然越位”,而另一方的球迷认为“显然没越位”。对同一个录像得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至少有一方犯了“选择性失明”。
选择性失聪
比如在某个歌星的演唱会上,歌星明显唱走音,但是很多粉丝楞是没听出来——这就是“选择性失聪”。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应该是出自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此书堪称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此书的核心观点是:当个体融入到群体之后,那么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就代替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此时,个体的自我就丧失了。
我列举几个场景:希特勒在广场阅兵、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成功学培训会场。如果你看过这些场景的视频或照片,你会看到参与其中的粉丝都陷入了忘我的疯狂之中,有些粉丝甚至激动得昏厥。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
前面我提到说:粉丝通常是比较感性的人。而“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会让感性的人变得更加感性,从而实现“对偶像崇拜的强化”。
强化偶像崇拜的非心理学因素
洗脑宣传的强化作用
如果偶像属于极权主义政权的领袖,不论此人是死是活,极权政府都会动用国家机器对领袖进行造神。这种造神运动属于“洗脑宣传”的一种。因为这种宣传动用的是国家机器,所以能达到非常彻底的宣传效果——简直称得上“深入骨髓”。
典型的例子包括:纳粹德国对希特勒的造神运动,文*革时期对毛同志的造神运动,北朝鲜对金日成的造神运动。这三个例子都属于典型的“极权主义”。
社交网络的强化作用
进入21世纪,咱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如今社交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墙外有 Facebook、Twitter、G+,墙内有微博、微信。
借助社交网络,粉丝们更易于找到“组织”,更易于融入“组织”,而且粉丝团的关联性也更紧密。在社交网络的帮助下,前面提到的“集体无意识”就大大被强化了。
偶像崇拜的弊端
丧失“自我人格”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滴——【崇拜的过程也就是自我人格放弃的过程】。那些狂热崇拜偶像的粉丝,已经把自己下降到一个从属的地位、附庸的地位。
丧失“思想的自由”
“自由”有很多种,大伙儿比较经常听说的有:人身自由、言论自由、财务自由、等。但是最重要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没有思想自由,所谓的“言论自由”就会沦为别人的传声筒;没有思想自由,所谓的“人身自由”就会沦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前面提到粉丝的特点之一是“盲信”。因为盲信,粉丝把偶像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把偶像的价值取向当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些人首先丧失的就是“思想的自由”。
被人利用
关于这点,应该很好理解。比如那些歌星/影星的粉丝,往往被商业机构(唱片公司、广告公司、传媒机构)所利用。
不过这种“被利用”还不算严重;更糟糕的“被利用”是被政治人物利用。想当年,如果没有那么多*红*卫*兵*帮着推波助澜,毛同志发动的*文*革*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打击面——经济发展倒退10年,许多思想界/科技界/文艺界的大牛被整死,无数的文物被砸烂......
更惨的是希特勒的粉丝。希特勒上台之后利用洗脑宣传,让绝大部分德国民众都成为他的粉丝。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德国的死亡比例达到十分之一(受伤比例更高),300万犹太人被种族灭绝(其中很多就是德国人),全球死亡7000万......
认知的封闭性
前面提到了“编程语言的粉丝”,这类程序员固执地认为:自己喜欢的编程语言是最好的,其它的都是垃圾。为啥他们会出现这种认知偏差?因为偶像崇拜的特征之一是“排它性”(刚才说过),而“排它性”自然就导致“封闭性”。
认知的“封闭性”使得你无法具备开阔的视野,从而导致你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等。
几点建议
保持理性
前面已经提到了“感性”是导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基础。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100%
的理性估计没人能达到,但是你要让自己的理性程度保持在一定水平,不要降得太低。尤其是在作关键决策的场合。
保持独立思考
本空间将会从各个角度重复唠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独立”是“自由”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思想自由”。
多了解一些心理机制
要避免你的认知过程受到某些心理机制的误导,前提之一就是:你自己要了解这些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
请问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老大哥是指?
《1984》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老大哥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前苏联(老大哥影射斯大林的后期统治),也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