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该成为比赛拦路虎,为什么要体测?
- 2、针对奥运选拔赛场上的“体测风波”,人民日报是怎么评论的?
- 3、对于比赛成绩需要由体测决定一事,人民日报是如何评论的?
- 4、人民日报评论体测,体测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人民日报称体测不应该成为比赛拦路虎,为什么要体测?
体能测试是为了使运动员更加平衡的全面发展。从而能够适应大型国际赛事的多段位高强度比赛。体测的目的在于能够让运动员的体力在短时间内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体力持平,从而提高竞争力,而且从比较薄弱的环节下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运动员的短板补齐。但是很多网友普遍认为这一举措存在巨大漏洞,每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当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不能以体能论英雄,更不能将体能作为出线标准进行选拔。
一、体能测试的项目
今年二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一套关于运动员体能训练达标的标准,其中包括身体指数、坐位体前屈和垂直纵跳以及三千米长跑等等。并以此作为田径和羽毛球,还有游泳自行车等项目的考核依据和选拔标准。最重要的是这条标准不仅对于年轻人,而且对于上了岁数的象棋和围棋选手也同样适用。他们不仅要完成三千米的竞走,而且还要完成实心球的投掷达标运动。
二、体能测试的合理性
运动员体能的提升势在必行,也是必要条件。而且提升运动员体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体能考核上不能搞一刀切,而是需要一套科学而完善的体能考核机制,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既能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体能,又能使运动员,不至于被体能测试这种拦路虎拒之比赛门外。
体能固然是一名运动员必备的内在条件,国家体育总局下发这样的规定也是为了能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高,从而更加接近世界顶尖水平来提高竞争力。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方案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针对奥运选拔赛场上的“体测风波”,人民日报是怎么评论的?
针对奥运选拔赛场上的“体测风波”,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如下:运动员在预赛中创造新的纪录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这种惊喜在泳池里却有些变味。正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竞赛规程规定,预赛前16名的运动员要根据体能得分排序,只有体能排名前8名的运动员方能进入决赛。
由此,在预赛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的余贺新等选手没能走得更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各方关注和热议。
对运动员来说,扎实的体能是保障技术发挥的前提。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中,密集的赛程和多枪比拼都会让运动员产生巨大的体能消耗,如果没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很容易后程乏力,在最后关头动作变形,丧失对顶尖选手的竞争力。
2018年的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和去年的光州游泳世锦赛上,一些中国选手就出现后半程体能不足的问题,甚至在出水后感到强烈体力不支,难以多项目兼顾。因此,重视体能、强化体能,这点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项目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有各自不同的专项体能要求。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所强调的,是更为底层的“基础体能”。
在今年2月份出台的一份国家队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中,涵盖了BMI(身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00米跑等10项内容,成为此后包括游泳、田径、羽毛球、体操等项目进行体能测试的主要依据。
从强化体能的角度看,推动弱势项目补强,让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项目有所突破,基础体能的提升也是势在必行。但是,把体能测试结果与比赛晋级挂钩,甚至有的项目在1/4决赛阶段不比专项只比体能,也让不少体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赛”。
拿全国游泳冠军赛来说,如果选手抱着只游一枪的心态,或许能在预赛中创造成绩,但无法检测连续作战的能力,起不到模拟大赛的作用。对这种比赛杠杆带来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去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强化体能的初衷有积极的针对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更需要审慎对待。
如何保证体能测试的项目选择、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如何让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的认识真正贯穿在训练的日常环节中,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出权威解答,回应公众关切。
与此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强化组织管理。改革之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挑战,面对改革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研判,科学应对,实事求是,方能行稳致远。
扩展资料
游泳协会主席称此举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
今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出多条《通知》,称“实现东京奥运会兴奋剂‘零出现’是体育系统当前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遂狠抓体能训练。
《通知》要求各项竞技项目都要将体能测试达标作为选拔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不达标者将不得参加东京奥运会,包括象棋、剑击等竞技项目选手也需参加包括引体向上、2000米/3000米跑等体能测试项目。
面对体能测试的争议,9月28日,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接受采访时力挺体能测试,她回应称,此举的目的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他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体测不应成为比赛拦路虎
对于比赛成绩需要由体测决定一事,人民日报是如何评论的?
人民日报对于最近发生的体育运动员因为体测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奥运会资格也发表了相关的评论文章,标题是《体测不应成为比赛拦路虎 》。
这件事情就是因为在今年的体育运动员选拔过程中,预赛的成绩不再作为唯一参考,而是也需要参考体育运动员的体测成绩,也就说即使这些运动员的预赛成绩非常优秀,而如果体测不合格或者是成绩过低的话照样不会晋级而是直接面临淘汰。
对此,人民日报也直接发文进行评论,指出了体育总局进行相关的体能测试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够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进行合适的体测,人民日报也强调,不同的运动之间是有着不同的差别的,不能够用一个模板来套用。要根据具体的体育项目来制定出不同的体测标准,同时也要对标专业标准,不能够自己决定。
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了,在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时候不能够止步不前,也要学习和创新,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用这些先进经验来帮助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提高相关的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去更新体育理念,在进行体测的时候既要注重公平性,也要考虑到不同的项目之间的差异,在提高相关运动员的体能的同时也要挑选出合适的运动员为国争光。
最后,人民日报的评论也给相关的部门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根据不同的形势来进行改革创新,将体能训练和相关的专业性锻炼进行科学搭配和融合,将体能训练贯穿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之中。
人民日报评论体测,体测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体测只不过是人们对于是否能够达到健康的一个标准要求,对于本身锻炼身体并没有特别大的好处,但是通过体测之后,我们就知道我们身体缺乏的是哪一些。
1、体测体测,重要的是测。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升高,人们的饮食条件也不断增加,但是在日渐忙碌的社会中,人们渐渐的变得慵懒,所以说体测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锻炼的人而言,是一种非常折磨的体验。但是体测的目的主要还是一种考核的标准,它能够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锻炼的人给挑出来,以便于督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运动,不能够只注重脑力上的劳作,而不注重身体上的调节。
2、对于人民日报评论体测而言,他们认为体测只不过是为了检验球员在赛场上运球的掌控力。但是许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体测无疑就是给这些运动员设置障碍,试想如果说体测都过不了那么凭借着什么去为国家去争得荣誉呢?所以说体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他看似是为运动员设置了一道门槛,实则是为了激励运动员更好的训练为国家争得荣誉,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证明自己。
3、我们不能够把体测仅仅的当作一项测验,而是督促我们锻炼身体的一项标准。对于体测而言,他的标准其实就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最低要求,所以说对于正常的普通人而言,应该都能够达到这种标准,如果说达不到这种标准,那就要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锻炼,找到原因之后更好的鞭策自己,这样不仅能够对身体有所保障,而且也能够愉悦生活中的心情。
综上所述,体测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激励自己,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找准自己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使自己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