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精武体育会的影响
- 2、精武门是霍元甲什么时候创建的?它的各代传人都有谁?
- 3、中国精武体操会现在是否还在继续运行呢?运行的状况如何?真的象电影《霍元甲》结尾说的那样吗?
- 4、霍元甲创建的体育组织,孙中山题词“尚武精神”的是什么?
- 5、:霍元甲,你嘛时候儿,成为津门第一啊?
精武体育会的影响
精武体育会,对南北武术流派兼收并蓄,教师都是南北武术流派中有专长者,后又增加了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如摔跤、拳击、球类等。为了扩大影响和便于教学,还编著了《潭腿》、《功力拳》等武术书籍,并将一些武术动作拍摄成电影。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秘宗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英、霍元甲、霍元武,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之后霍元甲创办了迷踪拳。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的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应该有门派之分,我们应该博众家之长,这样各自的武术才有进步,才能把我们的国术发扬光大(这点和李小龙先生相似)。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长篇历史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冯育楠,百花文艺出版。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精武门是霍元甲什么时候创建的?它的各代传人都有谁?
精武门
精武门可以指:
1. 精武体育会:1910年霍元甲创立的武术组织;
2. 精武门 (电影):李小龙主演;
3. 精武门 (电视):甄子丹主演。
一、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由于霍元甲被公认为民族英雄,因此很多其他著名武术家同意在精武体育会传授武艺,包括鹰爪门宗师陈子正, 七星螳螂拳门宗师罗光玉,形意拳宗师 Geng Xiaguang,以及吴氏太极拳创立人吴鉴泉。
目录
* 1历史
* 2精武体育会与精武门
历史
1909年,霍元甲和被称为精武四杰的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等人,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1]
精武体育会促发了中华民国期间中国武林各派的联合,全国武术协会(National Martial Arts Institutes)由此创立。
精武体育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闭,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创办。
精武体育会与精武门
精武体育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武术,主张屏弃门户之见,因此精武体育会本身从来没有“精武门”的叫法。[2] 但社会上有将精武体育会称作精武门的,李小龙曾主演电影《精武门》,使得这个名字更加广为传播。后来的影星们,例如李连杰,也主演过关于精武门的虚构的武侠电影。
二、精武门 (电影)
《精武门》(Fist Of Fury,在美国上影时名称:The Chinese Connection)是香港1972年嘉禾电影出品的一部武打功夫电影,由李小龙主演,罗维执导。这也是李小龙第二部主演的电影,在当时香港票房收超过四百万。
其他演员包括:苗可秀、刘永、金山、冯毅等等。顾嘉煇配乐。后来成名的成龙及洪金宝於戏中担任武师,有被李小龙痛打的镜头,不过看不见面孔。
目录
* 1基本资料
* 2主要演员
* 3故事大纲
* 4经典对白
* 5其他相关电影
* 6另见
基本资料
* 出品人:罗维
* 监制:邹文怀
* 导演:罗维
* 武术指导:韩英杰
* 音乐:顾嘉辉
* 摄影指导:陈清渠
* 剪接:张耀宗
* 制片:刘亮华
* 出品:嘉禾、四维影业
* 首映日期:1972年4月11日
* 香港票房:4,358,928港元
主要演员
* 李小龙 饰 陈真
* 田丰 饰 大师兄
* 魏平澳 饰 胡翻译
* 罗维 饰 探长
故事大纲
注意:下文记有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关内容,可能降低欣赏原作时的兴致。
电影中李小龙饰演陈真。精武馆的创办人,陈真的师傅霍元甲逝世,陈回到上海一心想跟青梅竹马的师妹(苗可秀饰)结婚,回来却得到师傅逝世的消息,好不难过。日本人办的虹口道场派人来霍元甲的公祭,送上「东亚病夫」牌匾;陈真不甘侮辱,瞒著众师兄弟,独自将横额送回虹口道场,以一敌百,以「谜踪拳」及双节棍打败日本人;并且在公园内凌空踢碎「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当时陈真身处在公共租界,精武馆上下知道陈真闯祸,力劝他离开上海暂避。就在临行前的晚上,陈真无意中发现精武馆有两个日本人派来的奸细,并且就是毒杀师傅的元凶。於是陈真杀了二人后,改变初衷,决定留在上海,找出杀死师傅的幕后黑手报仇。
经典对白
* 「胃病会唔会死人?感冒会唔会死人?」 -师兄们引述医生的说法,指师傅霍元甲是因为「胃病转做感冒」而死,陈真感到十分荒谬,质问师兄们时这样说。
* 「中国人唔系病夫」 -陈真把「东亚病夫」牌匾交还虹口道场,并把馆内高手都教训一顿后这样说。
* 「点解?点解?点解一定要迫我?」 -陈真向一位汉奸(胡翻译)查证师傅霍元甲死因后,本来想放他一马,但这个汉奸竟想从后袭击陈真,陈真一拳打死了这个汉奸后,说了这句话。
* 「我读得书少,你唔好呃我!」 -陈真问警官如果他向日本领事自首,精武门是否真的可以逃过被封馆一难时这样说。
中国精武体操会现在是否还在继续运行呢?运行的状况如何?真的象电影《霍元甲》结尾说的那样吗?
找了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
佛山精武体育会八十年风云录
一、佛山精武体育会的组成和发展
1909年,以“迷踪拳”扬名的一代大侠霍元甲与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史称“精武四杰”)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是一个以技击为根本,以武德为归依,并辅有体育、音乐、游艺的民间武术组织,积极宣传体育救国,振兴中华,在当时中国引起强列反响,孙中山先生曾手书“尚武精神”赠予精武会。精武会“强国强身”的宗旨,在华人社会中得到积极响应,得到全国各地热爱武术人士的响应。自上海精武总会创立后,海内外分会纷纷建立,佛山、汉口、广州、梧州、南宁等地的精武会相继成立,并影响至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侨聚居较多的商埠。大半个世纪前,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群众武术组织。精武体育精神,传扬中外。
1920年春,陈公哲倍同胞妹与上海精武会主任陈士超到广州,参加广东精武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之后陈公哲返回上海。陈士超则应佛山炮竹行实业家任孝安之邀请,与广东精武会干事黄硕海等人到佛山游览。陈士超等即不失时机地在佛山展开了精武体育救国的宣传,并登台表演武术。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守旧人士认为,习武会助长殴斗,造成社会混乱,女子练武更是有伤风化。而一些有识之士却看到,提倡体育,强种强国,振奋民族精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复兴中华的希望。因此积极响应,努力筹组。
1921年7月6日,佛山人士拟建成立佛山精武筹备会,会址暂设于汾水四街5号,发起筹备者共四十一人,多为工商界、医学界及教育界人士。并请上海中央精武会杨深伦、梁少田,广东精武会罗啸敖、黄砺海等前来指导开办手续。7月10日,佛山精武会在清平戏院召开成立上会。当日,广东精武会派出武术教员、音乐教员、舞蹈演员等表演武术及游艺节目助兴。上海、广州、香港及本市各界人士共约二千人参加了这次盛典。首届董事会、总理事会、董事共24人。推举钟妙真任董事长,任孝安为国操主任。其余蔡勉卿、萧剑浓、霍雍民、黎鸣楷、罗达卿等均为董事,首批应征入会者共144人。8月1日,会址迁往莲花地9号。
佛山精武会秉承上海中央精武会的办会宗旨,提倡:德要其重,修心养性,以求人格完善;智要其博,充实智力,以明辨是非;体要其健,强身健体,以承担重任的德、智、体、育,培养智、仁、勇兼具的精武新人。会内初设国操、文学、游艺、编述、交际、纠察、庶务、会计、医务共九个部门。
1922年10月10日,精武董事会改组,由热爱武术,热心公益的花纱行实业家梁敦远任董事长。他是创会会员,得精武体育之功效,治愈了多年的顽疾。因而对精武会有更深厚的情意。每事一马当先,不遗余力,连任至抗战前。任期内会务十分兴盛。
由于会员日增,莲花会址不敷使用。1923年10月25日,佛山精武会会所迁往长兴街39号莲峰纸行会馆内。馆内有一个固定的演武台,可供表演武术及各种游艺、粤剧、话剧之用。重新调整会内各个部门,具体有以下四个部门:
1.总务部—二主任:梁敦远,副主任:萧剑农,下设会计、文牍、交际、庶务、会医各员;
2.国操部——主任:李佩弦,副主任:蔡丽秋,卢贺年,招沃生;该部下设:国操教练及专管制服、器械、衣柜各员。
3.游艺部——主任陆志文。下有:音乐、乐器、舞蹈、新剧、围棋、军乐各负责人。
4.文事部——主任:罗啸敖、冯明庵。下设:月刊、国语、英语、图画、国画、雄辩、书报、摄影各科教员。
经过几年的发展,精武会内已拥有一定数量的会员。1923年11月,佛山精武女子体育会,假座清平戏院举行成立人会,审定各职员独立办事。会址仍在长兴街精武会内。
佛山精武女子体育会职员表
总务主任:苏洁雯
国操主任:苏慧哲 副主任:余福端、马庆德
文书主任:梁惠霖、马庆德
舞蹈主任:马庆德 干事:杨兆珍、布志文、杨壁珍、李洁芳、梁惠霖、金福端
交际主任:布志文、交际员:苏洁文、程国彬、吴冰清、杨壁珍、梁彦琼
庶务主任:苏洁雯、庶务员:余福端、何惠琼、梁洁娴、萧道五、梁彦琼、梁惠霖
调查主任:杨兆珍、调查员:萧道五、梁琼宽、何洁贞、程国彬、苏洁雯、李洁芳
精武会在长兴先街发展会务共十二年,会员最多时达三百余人(学生除外)。精武会办公用地从汾水西街到长兴街,全靠热心的商会和商人的鼎力支持。1933 年,由梁敦远、李佩弦、陆志文等组成的董事会,商讨建立一所属于本会的永久性会址。遂向当时的南海县政府申请;经县长李海云、佛山南海行署主任李道轩批准,拨中山公园内二百五十华井土地兴建新会所。经费由社会热心人士捐助。最初的规划是兴建三座东、西横向排列的互联建筑:中座为礼堂内有演武大厅、戏台、餐室、贮藏室和冲印胶卷的黑房,门前有演武台以及可供干人集会的操场。东、西两座与礼堂互通,各有侧门,东座设传达室、办公室、图书馆、会客厅、会议厅和衣帽处两间;西座设化装室、乒乓球室、音乐院、男女更衣室、浴室和厕所。会内各项设施考虑周全。无奈因经费不足,到1935年只建成礼堂一座,耗资三万余元。其中,李众胜堂(佛山保济丸老字号)后人李赐豪,以先父李兆基先生名义捐资一万元,为出力最多者。及后,梁敦远董事长个人捐建西翼作为精武国术学院, 1937年落成并开班授课,聘请上海精武会创办人之一卢炜昌先生任国术学院院长。
1938年,佛山沦陷。精武会址被日寇占用作粮仓,精武会务全面停顿,会员星散。梁敦远先生亦在避难广西梧州时遭日机炸死,所有文书档案荡然无存。在此期间,佛山精武会澜石镇部分会员,曾参加过乡民自发组织的抗击日寇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表现出精武爱国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抗战胜利后,由陈君颐、源伯格、丘公实、李佩弦、麦大华、何心平、林君选、区荣钜等重组精武董事会,积极恢复会务。他们有如此感慨:经过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精武会依然屹立不倒,此乃本会之幸、国家之幸,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强健体魄之成者,首倡体育事业之加强,为实现精武会“惟精惟一,乃武乃文”的宗旨,于精武国术学院原址创办元甲中学(又称“健社”)。杜若莲为首任校长,194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
1947年,杜若莲辞校长职。继任校长为卢正心。解放后,各种武术民间团体进行整顿,佛山精武体育会也停止了一段长时间的活动。1986年在佛山市和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经重修后复会,组成第20届理事会。
出任复会后第一任会长是市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麦大华先生。由黎日晴、区荣矩、曾坤、黄颗心等组织日常工作。
随着会务迅速发展,由早期会员、佛山城区置地集团公司王增榴总经理出任第21届会长。1991年按法人社团办理了手续,王增榴会长连选连任。第22届、 23届理事会会长均由王增榴先生出任,21届、22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由黄颖心女士出任。1998年,23届理事会后,黄颖心副会长根据社团章程规定超70 岁后,不再担任秘书长以上职务的制度,退出了23届理事会的组织机构。23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由薛绵本先生出任。
为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精武会建设,王增榴会长主张,24届理事会一定要贯彻年轻化、知识化,把热心于精武事业的及在武术上有所造诣的会员,选拨到精武常务理事会主要的领导机构上。为此,24届理事会在组阁人选上颇为慎重,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经过长时间的三上三落筛选,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24届的理事会机构,会长由薛绵本先生出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由梁旭辉先生出任。他们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在各自的岗位职业上都有自己的职称,平均年龄45岁,主要领导均有自己的实业,成为名符其实的“乃武乃文”的精武会员。第二十四届理事会的人力资源的整合,使佛山精武事业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至此佛山精武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会众的努力下,会务迅猛发展。
二、佛山精武会早期的武术活动
精武会旨在弘扬国术、强健国民,故摒弃武林门派成见,纳百家之长,兼收并蓄。诗云“武库于兹集大成,四方流域本精英。中邦国粹应存在,继述光辉任非轻。” 其国操部(又称技击部),在会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操主任“必须有国术心得,而道德学问为同人信任者充之。”1921年7月至1923年6月,任孝安为国操部主任。1923年7月至抗战前,国操部由上海中央精武会派任之李佩弦统率。
精武会的拳术主要以黄河、鹰爪、螳螂。太极四个门派为主,同时兼容其他各派武术。早期教员多数由上海中央精武会派拳师任教。先后有:黄河派孙守庆、赵桂林、刘清桂、陈鸿书;鹰爪派李宝英、刘法孟;螳螂派罗光玉、于乐江、陈振代、范永镇;长江派姚电侠;太极拳吴监泉、吴公祖、吴大燮、石再贤、杨守中;花叉派朱玉平等。训练和造就出如:蔡丽秋、林君选、何心平、招沃生、苏保朝、黎日晴、潘炎流、区荣钜、冯雏仪、曾坤、黄颖心等一大批本地优秀的武术教练人才。
精武会的武术教学,基本按照上海中央精武会的教程进行。凡新入会的会员,必须接受中央精武规定的十种基本套路是:四套单练拳术套路(十二路潭腿、工力拳、节拳、大战拳);二套单练器械套路(八卦刀、群羊棍、五虎枪);两套拳术对练套路(接潭脚、套拳);一套器械对练套路(单刀串枪)。分初、中、高三级教学,学时各级两年。据潘炎流师傅说:当年的武术考试十分严格,除驻禅教员外,上海总会及各地分会均曾派员前来监考。初级考精武规定十种基本套路,及格则发初级毕业证书及黄星标志;中级考长、短器械各一套、拳术三套,及格者发给中级毕业证书及蓝星标志;高级考三种难度较高的套路(自选),分别是拳术及长、短器械各一套,及格则发高级毕业证书和红星标志。六年毕业后,会员可选择各自爱好的项目继续深造,或应聘担任会内职务。1923年8月29日,组织成佛山精武会内第一个武学小团体一健儿团,加强训练,以带动会员勤奋学武之风。团员包括:李佩弦、梁敦远、蔡丽秋、林士铨、陆志文、范羽孙、陈冠南、卢贺年、黄功亮、蔡新光共十人。陈铁遒有咏健儿诗曰:“精武洵能醒睡狮,实行强种副名实。四周多少人才铸,撑起禅山有健儿。”此后,多个武术小团体或同时或相继在精武会出现。计有:英志团(1924年7月2日成立);共勉团(1924年12月1日成立);策勤团(1925年7月21日成立);励志团(1925年11月 1日成立);恒志团(1926年12月12日成立)。团友们在训练中互相鼓励、互相提携、互相切磋、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精武会教员除在本会授课外,还分赴市内各间学校或私塾传授国操,宣传精武会体育救国的精神,积极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据1927年前统计:全市有十七间学校近二千名学生接受过精武国操训练,并定期举行大规模运动会,开展武术竞赛活动。
此外,精武会创办的精武国术学院及元甲中学学生均由精武会教练传授国术。
三、佛山精武会早期的文事游艺活动
精武会以研究国术及一切关于体育事业为主,并以有益之学科、正当之游艺辅之。在二、三十年代,会内文事及游艺内容丰富多彩。会员可在习武之余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教员以会中有专长之人士义务兼任。
精武会曾设有音乐、国语、英文、临池、绘画、雄辩,图书、月刊各部。
音乐部负责曲艺、军乐、粤剧、话剧及舞蹈等节目的排演。曲艺自有麦少蜂作的《三气周瑜》、《别虞姬》和郑剑峰创作的《盂明寻亲》等;粤剧和话剧多选择以道德感化社会题材,曾上演醒世新编剧《马前泼水》、古装名剧《明皇长恨》和北剧改良《捉放曹》,话剧有由黄少强创作的《美术之谜》;舞蹈有滑稽舞、健康舞、共和舞、和平舞、菩提舞、蝶舞、庄舞、干舞、盾舞和对舞等。精武舞蹈有其独特的形式,以国操的手法,编成各种舞法,表现体育。
四、佛山精武会创办的学校
佛山精武会先后创办五所学校。
(1).陶洁女子学校 佛山精武会创办的第一间学校。1924年开学,校址在金线街良巷。以养成女子具有高尚的道德、普通的知识技能和健全的体魄为宗旨。内分国民级(l-4级)和高小级,另设义务班。
(2).元甲国民学校 1926午由梁敦远、区声白、霍富卿等发起创办,以汾流街布行会馆为最初之校址。由佛山布行乐和堂各店介绍入学的学生,则免收全年学费。以德、智、体“三育”为办学宗旨。精武会干事黄功亮为校务主任。
(3).元甲平民夜校 校址在大墟(即现莲花市场附近),精武会的部分会员,是商店职员、工人或市郊农民,为使知识普及,实惠于民,故创办该校,不收任何费用,并免费供应学习用品。
(4).精武国术学院
佛山精武会创办的体育专门学校。
(5).元甲中学 (又称“健社”),1946年创办,以德、智、体、美、群“五育”为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佛山精武会除教授各派武术和音乐,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之外,还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如设门诊部赠医送药、办报刊等,还免费派人到佛山各学校传授初级武术,深受学校和民众欢迎。
1926年间,佛山布行会馆为解决布行子弟入学,向精武会董事会提出,如布行子弟只收一半学费,可以提供汾流街部分房舍办学。董事会基于推广精武精神,扩大武术体育队伍的考虑,决定同意开办,并把学校命名为元甲小学,委任黄功亮为第 一任校务主任。初时只招收4班,后来逐渐扩展到10多班,校舍迁往金线街。沦陷期间停办,抗战胜利后续办。
1946年,由于通货膨胀和逾期发薪等原因,佛山一般中学基本停止上课,元甲小学有两班毕业生的升学遇到困难,学生家长反应强烈。董事会于是决定利用精武会的活动场地开办元甲中学,起初只招收两班,以后扩大到6班,建国后与联合中学合并;成为现在佛山元甲学校的前身。
四、新世纪、新精武
今天,佛山精武体育会先后成立5个部,分别是:会务部、财务部、宣传教育部、经济拓展部和公关部。14个中心,分别是:太极拳、六合八法拳、木兰拳、咏春拳、白眉拳、跆拳道、洪拳、龙狮研究活动中心、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佛山乐园武术活动中心(以下称武术中心),石湾镇、澜石镇、沙头镇和南海机关武术中心,一个精武演艺团、一个粤剧曲艺团,一个武术训练基地、还分别设秘书处及办公室。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会员2000人,为佛山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佛山市的优秀社团。
1999年精武会会址被授予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举办禅、穗、港、澳四地全国首届咏春拳黏手擂台赛,盛况空前,在南方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12月23日,佛山精武会迎来创会八十周年华诞。这天,在精武会的大殿前,各界人士、武术团体、新老会员约万人参加了这一盛大的庆典。佛山市市长梁绍棠打电话给精武会会长薛绵本道贺,副市长李玉光到会祝贺并致词,同时,佛山元甲同学会捐赠的霍元甲塑像由人大副主任梅彼得与精武会秘书长梁旭辉主持举行落成揭幕仪式,纪念特刊《佛山精武八十载》及佛山精武明信片也进行了首发。佛山精武会八十周年庆典的盛况,标志着佛山精武迈入了一个新纪元。
2002年12月7日至8日,由糊涂酒业公司赞助协办的“百年糊涂”杯首届佛山精武太极拳邀请赛隆重举行,来自佛山、广州、香港等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2003年4月,佛山精武会派出六百人的太极拳方阵参加了佛山万人健身展示活动。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疾病的斗争中,佛山精武会以引领群众强身健体、开展武术运动的方式贡献着力量。
2003年5月,佛山精武体育会官方网站()开通。
现在,全体会员上下团结一心,遵守建会宗旨,继承精武先辈优良武德及爱国主义精神,在响应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时,重视各门派武术在会内普及与提高,团结社会上各门派,发扬武德,弘扬国粹,每年接待大批海内外各武术团体、武术爱好者;并秉承“爱国、正义、修身、助人”的会训,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为赈灾的义演筹款活动,为“助残、助贫、助学”筹款,坚持每年到敬老院去慰问演出,并派出教练为群众义务授拳等等,为人民健康、社会公益贡献绵力。
霍元甲创建的体育组织,孙中山题词“尚武精神”的是什么?
霍元甲创建的体育组织是精武体育会。
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他亲笔题写的“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1910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霍元甲亲自授拳,还有其徒刘振声及后来赵汉杰、陈其美、农劲荪也常来会指导。
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第一批学员有陈公哲、丘亮、李迪初、姚蟾伯、王维藩、卢炜昌等。自此,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
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和助人的精武精神,还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
扩展资料
在国人的印象中,北有霍元甲,南有黄飞鸿,南北双侠都是中国武林有史可查的大英雄。霍元甲拳打西洋拳师、脚踢东洋武士;黄飞鸿虎鹤双形名扬武林,威震香江。
历史上,霍元甲有两次打擂的经历,而这两次准备与其交手的外国大力士最后都闻风而逃,霍元甲不战而胜。
其一,是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发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广告极为气愤,并提出要与之决一雌雄。或许是迫于霍元甲的气势,“俄国大力士”竟灰溜溜地逃离了天津。由此,霍元甲声名鹊起。
其二,是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随即消失。
主流的说法是,奥皮音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国真功夫吓破了胆,落荒而逃,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威风。
而据居间担任翻译的另一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小同乡陈公哲回忆:“奥皮音初来中国,不晓国人拳术比赛方法,只取西洋拳术比赛规则,手戴皮套,只击腰围上部,不许足踢。霍元甲则以中国擂台打斗方法,手足并用,无所限制,如有死伤,各安天命。彼此协商,未能获得协议。 ”
在这场高调宣扬的比武中,霍元甲已经不战而胜。为了满足台下观众的热情,主办者只好邀请观众上台打擂,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一场关系到民族荣誉的大战,至此演变为一场集体联欢。霍元甲及其徒弟自然是轻松获胜,自此在上海滩打响了名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武体育会
:霍元甲,你嘛时候儿,成为津门第一啊?
【历史人物】霍元甲(1868年7月~1910年)清朝末著名爱国武术家,汉族。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密宗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秘踪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之后霍元甲创办了迷踪拳。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长篇历史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冯育楠,百花文艺出版。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故居纪念馆】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 ,1986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霍元甲故居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于霍元甲的逝世】
“下毒说”是武侠小说、影视安排主角之死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做法,一个武功高强、智慧过人、道德高尚的侠客和英雄,如果他非死不可的话,他的死一般来说总是对手卑鄙暗算的结果。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恶意下毒,这样的剧情处理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一方面这样编织剧情比较简单、轻松,不必再像荷马先生那样绞尽脑汁想出个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却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这样安排可以加强霍元甲的“殉难”色彩,英雄总是以身殉义,霍元甲与日本人结仇不是个人的私事,他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而以身相殉的,这就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爱国情绪和同仇敌忾之心。所以下毒说作为一种为众多编剧者采纳的说法并不完全是编剧者的偷懒或取巧,它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但这样说,未免唐突英雄,据我了解,下毒说并非空穴来风的瞎编乱造,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早期的精武会史料中有个说法:“力士(指霍元甲)殁之翌晨,秋医(即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这段话是1919年为纪念精武会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精武本纪》提出来的,可以说是下毒说的最有力的证据。相较于下毒的外因说,还有一种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症的说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内因说。这种内因说涉及霍元甲是否练内功和是否因练内功得病的问题,武侠小说写作史上的内功观念也就因而与之产生了关联。无论是外因说还是内因说,都指向一个事实——霍元甲有病,因为没有病就不需吃药,不吃药就不会中毒。在外因说里面,无论是精武会内部的人投毒还是日本医生秋野下毒,都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药的机会做的小动作。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霍元甲患的到底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致病的?所有的霍元甲死因说里面都不可回避地遇到一个问题:霍元甲患有肺病。肺是主呼吸的,呼吸就是气流的出入,而“气”正是内功的本质,这就与内功产生了联系。霍元甲之死的外因说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病以后的事情上,但没有很好地交代其肺病产生的原因,而内因说则关注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所在。根据早期精武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的陈公哲后来的回忆,霍元甲原来患有咯血病,经常会发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说是可以医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买来服下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起来。陈公哲说这段话时没有是非判断,他没有说日本人下毒,但又肯定了霍元甲购服日本人之药病情加重的事实。陈公哲这段话的后面,直接点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精武会五十年》)陈公哲的意思很清楚,他不同意下毒说,他倾向于认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练气功不得法而导致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