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足球和中国古代的蹴鞠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编辑本段]【蹴鞠溯源】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都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为足球)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在位,由此可以断定: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历史时期,在齐国故都临淄城足球活动就已广泛开展。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民间盛行的体育和娱乐活动项目。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有两大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时间。 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
蹴鞠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有比赛就有球星。当时以踢球出名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你读的古书多,大概已经猜到了:恶少年。更出挑的是唐代的若干皇帝,例如唐文宗,常常爬上一个“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这场景可真够讽刺的,比起列祖列宗,市井气重了不少。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如此,等到几代之后的唐僖宗,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恶少年,亲自蹴鞠斗鸡,而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路上,六军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或者恶少年出身的“打球供奉”跟着他,可见感情深厚。中唐以后的军队当中,本来就有不少是恶少年,平日间就在街上蹴鞠斗鸡赌博的。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
蹴鞠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宋代的足球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足球规格要“碎凑十分圆”。这样做成的球当然质量是很高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而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要量的增加。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
博纳养生杯:蹴鞠杯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到了元代,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他人欣赏。萨都刺《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可见踢球和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伎艺。“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妇女,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可见踢球成了妓女娱客的手段。踢球娱乐的社会性已大大缩小,它不再是节日的活动内容,也不再是宴会上的节目,而是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 《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不能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被称为明代社会百科大全的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上述描写,也很能表明明代踢球的娱乐性质。 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经历了几千年,在汉、唐、宋时代,曾经象彗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留下一点泡沫,终于暗落了。
体育舞蹈源于欧洲拉丁美洲民间舞蹈,以前称为交谊舞,原名为社交舞是否正确?
交谊舞和社交舞在英语里是一个单词(social dance),只是中文翻译的区别,用中文这样解释不合理。
国内经常将国标舞和体育舞蹈的概念混淆,其实在它们的发展历史和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应该说体育舞蹈是建立在国标舞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竞技型舞蹈。
世界上10大地铁线最长城市
世界十大地铁城市
1、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莫斯科 26 1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华美的地铁站风貌闻名于世。1935年正式通车,布局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延伸,间以环形线路,密布于城市地下,沟通市中心和郊区绝大部分住宅区,串联莫斯科9个火车站中的7个,以及市内的10多个广场。
整个地铁系统有100多个车站,早期建成的车站均有其独特风貌,经过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以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采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彩色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和壁画装饰,辅以华丽的照明灯具,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地面,美不胜收,故有“地下宫殿”之美誉。
2、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东京 25 78
东京地铁总里程达到世界第四位。作为拥有如此之多的人口的城市,东京地铁从根本上舒缓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此外快捷的地铁也有效控制了汽车的数量,使得东京也避免了在城市高速发展中遭受了象墨西哥城那样的环境污染,在东京,只有百万富翁和计程车公司才买车,大多数的人便是这样整日整夜地过着“线上”生活,而其中的一半时间,又在地下。地下铁是东京最乱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但又是东京最活色生香的“梦华录上河图”。
3、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纽约 15 150
纽约地铁已经有百年历史,它覆盖面广,准点守时,价格低廉,深受百姓欢迎。目前纽约地铁拥有25条线路,设立468个车站,分布在全市4个区,每日客运量约为400万。纽约地铁破旧脏乱,卫生状况也不敢叫人恭维。尽管如此,纽约地铁仍然是纽约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原因是纽约地铁方便快捷且价格低廉。
4、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墨西哥 15 11
墨西哥城是拉美第一个修建地铁的都市,它的地铁如今是拉美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地铁网络。
墨城地铁的第一个特点是,站口遍布全城,10条线路有近200个车站。一张地铁图在手,只要弄清是哪条地铁线,站名叫什么,一般不会迷路;第二个特点是票价非常便宜,由于地铁的各条线路相互交叉,只要不出车站,买一张票可以坐100多公里。此外,虽然墨城地铁站内装修相对简单,但站内文化氛围很强,不仅饰有各种雕塑或壁画,一些靠近市中心的站内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展览等。
5、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巴黎 12 87
巴黎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繁华不仅体现在地上,也体现在地下。在巴黎乘坐过地铁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方便快捷,四通八达。无论是到郊外还是到市区,乘坐地铁都是非常方便的选择。毫无疑问,地铁是巴黎地下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巴黎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地铁的城市,但是除了伦敦之外,巴黎的地铁站应该说是最多的,而且巴黎地铁站和站之间的距离非常短,有的间隔只有几百米之遥,常常是地铁列车还没开起来就又要减速了。巴黎地铁的班次也很多,大概两三分钟就有一趟,每辆列车有五六节车厢,每节车厢能载客二三百人。它的客运量比公共汽车大得多,无疑也方便很多。对于巴黎人来说,地铁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6、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大阪 9.84 78
大阪地铁换乘时一般大约需要1~5分钟,也有需要5分钟以上的车站。有的车站在同站台内便能完成换乘,而有的车站在则需要通过一次剪票口才可完成换乘。此时可不用通过自动剪票机而走人工剪票口较为方便。
7、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圣彼得堡 8.21 1
圣彼得堡地铁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直到1999年契卡洛夫站建成通车,陆陆续续已有六十多座车站交付使用。不但每座地铁站地面建筑的外观风格迥然不同,就是地下站台的结构格调也差异颇多。早期建成的不少车站多受斯大林时期宏伟多廊柱的建筑风格、俄罗斯传统的圆顶巴洛克式建筑及哥特式建筑的影响,比如位于著名的涅瓦大街起点的“起义广场”站和红线与一交汇处的“工学院”站。这些车站不论外部还是内部装修都用料考究、精雕细琢、极尽豪奢,与其说是地铁站,还不如说是大气磋礴、富丽堂皇的宫殿。
即便每天圣彼得堡500万人口中近一半的市民要乘坐地铁,单单靠车票的收入,地铁公司也无法赢利,甚至还可能倒闭。好在圣彼得堡地铁暂时还可以拿到国家的补贴。同时,地铁公司还搞起了多种经营,把原来空旷的大厅填满了售货亭,然后出租给个体业主经营。大的地铁站几乎相当于一个超市,从报纸、音像制品到罐头熟食,从日用王金百货到服装鞋帽,一般商品都可以买得到。
8、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伦敦 8.15 117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是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伦敦市中心内,地铁车辆大部分是在地底运行的,而在郊区则在地面运行。伦敦地铁在英语中常被?砍莆?The Tube(管子),名称来源于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穿行。
1863年,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成为当时轰动全球的大新闻。1890年,蒸汽机车为电气机车取代。今天伦敦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路线、共274个运作中的车站.
9、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汉城 8.12 28
汉城面积只占国土的1/160,但常住人口却达1200万,全国每4人就有1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地面上,每天有300多万辆机动车在行驶,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汉城人的一大苦恼。“上下班乘地铁,周末休闲驾私车”是汉城人典型的出行方式。
汉城地铁四通八达,目前共有9条线,全长约250多公里。据称,位居全球第四位。汉城地铁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尤其是在经营上的“以人为本”,更显出细腻的东方人文精神。
10、
城市名 年客流量(亿人次) 票价(美分)
香港 6.3 32
1979年10月1日,地铁正式在香港投入服务。当时全世界只有四十多个城市有地铁,地铁通车使香港跻身先进城市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