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F1 车队是如何盈利的?
F1车队的盈利来源:
来源于商家大力的赞助。F1车队可以自由地跟企业协商赞助合同,在赛车和制服上加印企业标志,以换取客观的经济回报。比如很多车手服装上的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万宝路(Marlboro)等,比如此次赞助索伯车队,索伯F1赛车车身出现的LOGO。
F1大奖赛完结后年底的分成。总营收包括电视转播权交易、活动招待、赛事赞助以及由赛道方支付的费用等。比如,F现场的观众都会注意到了索伯车队战车上的标志;赛道运营商提高了所有场次的门票收入。年终的排名影响到车队在总营收中获得的份额,除了法拉利车队凭借在F1运动中的特殊地位,另享5%的分成之外,其他车队都将根据积分获得分红。
车手的赞助费。F1赛车算是高强度,又比赛危险的赛事。有些新晋车队、玩票型的车队因为没有稳定的赞助商,拉不到足额的赛事赞助,只能依靠车手席位的竞价来吸引一些想要参与F1大奖赛的车手的赞助。
车手的伤残费用以及垫资费用。赛车毕竟作为一个比较危险的运动,赛车手难免会在赛道发生一些交通事故,这个时候人员伤亡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加以救治。一般来说出现伤员之后,就可以直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产生大量的伤残费用是巨额的。
2017年环法自行车赛有多少个选手参加
198名选手参加,他们(她们)分别来自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隶属22支车队。
扩展资料
(1)2017年环法自行车赛的日期:7月1日至7月23日;
(2)来自天空车队的英国车手——克利斯托夫·弗洛姆,以86小时20分55秒的成绩夺得总冠军;
(3)22支车队分别为天空车队、AG2R车队、移动之星车队、崔克-世家兰铎车队、BMC车队、阿斯塔纳车队、阿联酋阿布扎比车队、法国FDJ车队、澳瑞凯车队、达科车队、快步地板车队、博拉-汉斯格雅车队、喀秋莎-欧倍青车队、比利时乐透-速的奥车队、太阳网车队、荷兰乐透车队、加能戴尔-德拉帕克车队、巴林美利达车队、科菲迪斯车队、直接能源车队、财富银行车队、旺蒂-戈贝尔车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2017年环法自行车赛
世界上最有钱的体育俱乐部是哪家?
以往我们看过各种体育类别的财富排行榜,如曼联在世界足球俱乐部中排名第一。但究竟那家俱乐部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有钱的呢?请看下列排行:
1 达拉斯牛仔(美式足球)美国 2亿7,400万
2 曼联(足球)英国 2亿5,900万
3 华盛顿红番(美式足球)美国 2亿1,100万
4 纽约扬基(捧球)美国 1亿8,000万
5 纽约人(NBA)美国 1亿7,100万
6 皇家马德里(足球)西班牙 1亿5,500万
7 拜仁慕尼黑(足球)德国 1亿5,000万
8 三藩市淘金者(美式足球)美国 1亿4,700万
9 洛杉矶湖人(NBA)美国 1亿4,700万
10 纽约巡警(冰上曲棍球)美国 1亿4,600万
11 迈阿密海豚(美式足球)美国 1亿3,700万
12 绿湾包装工人(美式足球)美国 1亿3,100万
13 底特律红翼(冰上曲棍球)美国 1亿2,100万
14 芝加哥公牛(NBA)美国 1亿1,400万
15 法拉利(F1)意大利 1亿1,100万
历届f1的车队和车手总冠军
2007 莱科宁 〔Kimi Matias Raikkonen〕冰岛 法拉利
2006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西班牙 雷诺
2005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西班牙 雷诺
2004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法拉利
2003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法拉利
2002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法拉利
2001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法拉利
2000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法拉利
1999 哈基宁(Mika Hakkinen) 芬兰 迈凯轮
1998 哈基宁(Mika Hakkinen) 芬兰 迈凯轮
1997 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 加拿大 威廉姆斯
1996 D-希尔(Damon Hill) 英国 威廉姆斯
1995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贝纳通
1994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德国 贝纳通
1993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法国 威廉姆斯
1992 曼塞尔(Nigel Mansell) 英国 威廉姆斯
1991 塞纳(Ayrton Senna) 巴西 迈凯轮
1990 塞纳(Ayrton Senna) 巴西 迈凯轮
1989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法国 迈凯轮
1988 塞纳(Ayrton Senna) 巴西 迈凯轮
1987 塞纳(Nelson Piquet) 巴西 威廉姆斯
1986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法国 迈凯轮
1985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法国 迈凯轮
1984 劳达(Niki Lauda) 奥地利 迈凯轮
1983 皮奎特(Nelson Piquet) 巴西 布拉汉姆
1982 罗斯博格(Keke Rosberg) 芬兰 威廉姆斯
1981 皮奎特(Nelson Piquet) 巴西 布拉汉姆
1980 琼斯(Alan Jones) 澳大利亚 威廉姆斯
1979 施科特(Jody Scheckter) 南非 法拉利
1978 安德里蒂(Mario Andretti) 美国 莲花
1977 劳达(Niki Lauda) 奥地利 法拉利
1976 亨特(James Hunt) 英国 迈凯轮
1975 劳达(Niki Lauda) 奥地利 法拉利
1974 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 巴西 迈凯轮
1973 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英国 特里尔
1972 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 巴西 莲花
1971 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英国 特里尔
1970 林特(Jochen Rindt) 奥地利 莲花
1969 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英国 马特拉
1968 G-希尔(Graham Hill) 英国 莲花
1967 胡蒙(Denny Hulme) 新西兰 布拉汉姆
1966 格拉汉姆(Jack Brabham) 澳大利亚 布拉汉姆
1965 克拉克(Jim Clark) 英国 莲花
1964 苏堤斯(John Surtees) 英国 法拉利
1963 克拉克(Jim Clark) 英国 莲花
1962 G-希尔(Graham Hill) 英国 BRM
1961 P-希尔(Phil Hill) 美国 法拉利
1960 格拉汉姆(Jack Brabham) 澳大利亚 库迫
1959 格拉汉姆(Jack Brabham) 澳大利亚 库迫
1958 豪索恩(Mike Hawthorn) 英国 法拉利
1957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玛莎拉蒂
1956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蓝旗亚/法拉利
1955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梅塞德斯
1954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梅塞德斯/玛莎拉蒂
1953 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意大利 法拉利
1952 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意大利 法拉利
1951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阿根廷 阿尔法 罗米欧
1950 法里纳(Giuseppe Farina) 意大利 阿尔法 罗米欧
车队冠军
赛季 车队名称 国籍 引擎供应商 赛季分站冠军次数 年度积分
1958 范沃尔(Vanwall) 英国 范沃尔(Vanwall) 6 48
1959 库柏(Cooper) 英国 克里马克思(Climax) 5 40
1960 库柏(Cooper) 英国 克里马克思(Climax) 6 48
1961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5 40
1962 BRM 英国 BRM 4 42
1963 莲花 英国 克里马克思(Climax) 7 54
1964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3 45
1965 莲花 英国 克里马克思(Clmax) 6 54
1966 布拉汉姆(Brabham) 英国 瑞帕克(Repco) 4 42
1967 布拉汉姆(Brabham) 英国 瑞帕克(Repco) 4 63
1968 莲花 英国 福特 5 62
1969 马特拉(Matra) 法国 福特 6 66
1970 莲花 英国 福特 6 59
1971 泰瑞尔(Tyrrell) 英国 福特 7 73
1972 莲花 英国 福特 5 61
1973 莲花 英国 福特 7 92
1974 迈凯轮 英国 福特 4 73
1975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6 72.5
1976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6 83
1977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4 95
1978 莲花 英国 福特 8 86
1979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6 113
1980 威廉姆斯 英国 福特 6 120
1981 威廉姆斯 英国 福特 4 95
1982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3 74
1983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4 89
1984 迈凯轮 英国 TAG-保时捷 12 143.5
1985 迈凯轮 英国 TAG-保时捷 6 90
1986 威廉姆斯 英国 本田 9 135
1987 威廉姆斯 英国 本田 9 137
1988 迈凯轮 英国 本田 15 199
1989 迈凯轮 英国 本田 10 141
1990 迈凯轮 英国 本田 6 121
1991 迈凯轮 英国 本田 8 139
1992 威廉姆斯 英国 雷诺 10 164
1993 威廉姆斯 英国 雷诺 10 168
1994 威廉姆斯 英国 雷诺 7 118
1995 贝那通 英国 雷诺 11 137
1996 威廉姆斯 英国 雷诺 12 175
1997 威廉姆斯 英国 雷诺 8 123
1998 迈凯轮 英国 奔驰 9 156
1999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6 128
2000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10 170
2001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9 179
2002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15 221
2003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8 158
2004 法拉利 意大利 法拉利 15 262
2005 雷诺 英国 雷诺 8 191
2006 雷诺 英国 雷诺
2007 法拉利 意大利 9 204
F1靠什么挣钱
各个赞助商的赞助、投资~(所以,成功的车队,,在比赛时,跑在前面,摄像机会有给更多镜头,广告效应就更大,广告商自然也更爱投资)
当然,做好F1以后,名声大噪,有了名,利也自然跟着来了~~~以后作别的生意,也自然会更有利~~~~
上海虽然从赛事本身难以赢利,至少在目前的投资期如此,加上F1严格的商业控制和壁垒,投资主办赛事的企业要盈利太难。上海国际赛车场位于上海市区30公里外的嘉定区,车场是在一片草地和荒滩上建起来的,早先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属典型的软土地基。为了抵抗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赛道的安全,赛道路面必须达到4米以内平整度最大误差不超过3毫米的标准,可谓“豆腐渣上建赛道”。为此该赛道和设计也花费了更多银子,设计是外国公司搞的,但施工和材料大多来源国内,相比巴林、马来西亚等F1赛道建设完全依靠欧美国家技术和材料完全进口形成对比的是,据说这算节约了。至于“上”字车场投资超过26亿元来看,造价高大概有几个原因:赛场周围的公路网,从上海A11方向(苏州)出发到车场外交通管制区域,围绕车场周围修建了环绕车场的公路网,由立交和环线组成,同样的地基上建起来,大概花了不少银子;第二是15万观众的看台,主看台周围包括发车区、新闻中心,贵宾席、包厢,准备区等,修得非常好,后面还有车队后备和生活区,一个个都是豪华独立的单元,副看台(就是荷叶状的H/K两个区)大概能容纳3万人,其它区域的看台、草地看台都修得不错,能容纳15万人,比起2008北京奥运主体育场或投资50亿的国家大剧院,我认为应该相信上海国际赛车场投资的合理性。上海市政府专门说明,“上”字车场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政府主要的事就是服务和保障,从赛事运转情况来看,的确不错,为此在昨天的专门时段,上海的各个出入口都免过路收费一天,目的是促进消费和缓解交通压力,15万人在同一地点时段的聚会这在中国算头一回,所以昨天感觉除了F1正式比赛后拥堵的几个小时外,效率算高,感觉还不错。
总投资近50亿,除去赛场固定投资的26亿外,赛事转播权1亿元(3年),申办赛事资格11亿(8年),也就是说,在2004年起的8年内,每年F1的举办成本为7亿元左右。关于申办费用较高一事,我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分析,因为全世界要求申办F1的城市太多,包括美国在内(04赛季美国两个城市申办成功),亚洲日本铃鹿、马来西亚雪邦、巴林包括泰国韩国都在申办,亚洲成为F1最主要发展的地区和市场,加之欧美,拉美等地申办城市竞争很激烈,上海能超过F1组织评价的“摩洛哥站是F1最重要的一站,而上海显然成为了第一”,无论起点、场地、预期都非常高。虽然个人认为F1在中国发展体现的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具体实例,但F1“纯商业”化后,上海能在这第一花钱运动争办到一席之地,无疑对上海经济推动作用巨大。依个人看法来说:8年内收回成本或盈利是小事一桩,F1带动整个上海或中国富人阶层的消费潜力,指日可待。而每年一周的F1外,上汽车场可以举办其它赛事,虽然市场和盈利无法和F1相比,但依现有资源举办博览会,车展等,相信国内汽车行业可以大有所为。
中国特色的“国际化”:
在上海观看F1,主办方和上海力图实现“一切向国际化靠拢”的意愿,所以到嘉定赛车场后,发现道路两旁、停车场、赛场引导标志、赛车内标志、宣传品、门票都是英文,只有少量中文,不过能很容易的找到具体位置。赛场周围的移动专营店,F1专卖,食品,展示都是国际品牌,除了中国石化花费8000万取得3年冠名权后的广告外,还有CCTV等两个国内品牌不起眼的广告,几乎见不到其它国内品牌,这体现了F1国际化的“门槛”,赛场中“松下”“TOYOTA”等日本品牌的广告最多。要在F1比赛期间在场地打上广告,这需要获得F1组织的认证,随便一个赞助和广告花费就达几十万美元,这和国内企业眼球经济短期所需不太相符,所以场地内的广告位国内企业暂时没这个实力,不过2005年起,国内大概有6-7个企业会进入F1门槛,相信除了电信等部分外,国内企业大多国际化要求达不到,但如能通过F1迈向国际化跨国化经营的门槛,相信仍有作为。赛场内奔驰,宝马等汽车界大鳄的展示,朝日啤酒、美津浓运动服、松下数码相机……全都搭起自己的帐篷和柜台。肯德基,必胜客,从汽车到食品,外资企业的产品把F1上海站的外围包得严严实实。上海国际赛车场外更像一个商贩云集的"嘉年华",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盒饭是日资提供的,贵得离谱,30元一盒很难吃,最便宜的矿泉水也要10元一瓶,吃肯德基也要花平时数倍价格,且排队就要一个多小时,吃是个大问题。
不过国内习惯和“国际化”相去甚远,看台有上两点感受:国外品牌和大企业居多,观众成分也大抵如此,从H看台最右面起,日本观众占了很大一个位置,打出了太阳旗,瑞典,挪威…欧洲国家的车迷也打出他们的国旗。不过,场内最多的还是企业的标志,车迷都是临时由企业组织,我们看台下面就是“555”车队的,他们统一服装,打出旗帜,“555”车队的巴顿夺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绕场一周时专门放慢车速向他们招手示意。看台上的车迷大多以不同企业划分,“奔驰”“嘉士多”“壳牌”“万宝路”“七星”“丰田”……等,都遣酷哥美女登场,具体作用,大抵和广告作用相同,F1看台就是大秀场,商业甚过娱乐。
国际化是国际化了,大约外在重于实际,观众习惯明显不同,懂得F1运动含义和比赛的并不多,差不多的国内观众在看台其实都在看热闹,连哪个车手领先也搞不清,法拉利车队两辆红色赛车谁前谁后也并不清楚,其它车队和车手就更说不清楚了,反正国外车迷叫好的时候,跟着大约也就明白了一二。观众习惯区别更大,我旁边有四个瑞典车迷,其中的女车迷大约40多岁,专门用袋子装食物或垃圾,他的男友拉开易拉罐啤酒的拉环,女的立即很自然双手打开口袋让他扔进去,同样另一边的几个大连车迷看完比赛后坐位下留下了塑料袋、拉罐、方便拉面等垃圾,一塌糊涂。此等“国际化”大约还停留在口头,毕竟和国情习惯差异太大。
F1能对上海带来什么?
看了F1,感觉还是挺值的,不过依个人看法,利弊两面明显,对于这是初次由中国举办的15万人在同时段,同地方的巨型“商业秀”,有如下看法:
1,F1的巨大商机,F1首次登陆中国,过程非常艰难,珠海国际赛车场建成当初就多次表示在积极申办F1,但由于地域,硬件,关注度因素,投入产出比不成比例。沈阳老工业基地也曾经想搞F1,前期投入都是政府主导,花了不少钱,做了预算规划在内的很多方案,不过由于好大喜功,根本拿不出钱来办比赛,修场地,最后不了了之,无疾而终。看来沈阳市的领导想从F1从捞取“政绩”一厢情愿在市场面前泡了汤。相反上海政府明智得多,F1车场修在离市区30公里外的嘉定,赛场建在荒滩涂上,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了嘉定区周边的基础建设和商业地位。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政府没投入一分钱,至于有网友置疑政府在宣传,媒体,疏导等方面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倾斜,我有理由相信这正是体现了现代行政良好的服务,为商业做后备保障一面,非常成功。这在下面分析。
2,关于上海政府对F1的态度。3天的F1比赛,吸引了国外大约4万人,国外大企业近百家参与,26万人同一时间涌入上海,8万个客房一定而光,价格翻番,国内车迷企业大举进入上海(即便此次主要在于考查),F1及其相关企业在上海的花费,新闻发布,他们视上海为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新天地和市中心黄金商业地段展示和广告,提升了上海商业层次,综合起来,就F1极其相关产业在这几天的带动来说,上海应该是赚了钱。由此看,政府行为主要以“服务”为主,非常到位,并且应该加强。F1的上海企业主办方由于未从票房和广告等直接收入在第一年赚钱回来,但由于对整个上海间接经济的拉动作用,贡献非常巨大,由此上海政府除了在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外,应该在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倾斜措施,补偿主办方。当然如果随后主办方在8年内成功经营,对上海的贡献会更大,由此政府在当中应该是一本万利,毫无风险可言,对上海“国际化”进程和形象大有提高。
3,依个人看法,F1的上海企业主办方虽并未从中赚钱,但初期基本建设投资26亿,其它投资合计一共50亿预计8年内收回,场地组织,表演等费用投入亦非常大,今年一年票房3亿,冠名,广告,等直接收入加起来不会超过4.5亿元,但由于这是第一年投资期,要在第一年就收回平均每年7亿的回报是不理智的。其实想象让F1在中国赚钱并不是太困难的事:F1中,法拉利车队舒马赫一年车队提供的工资收入3000万美元,广告和其它收入超过8000万美元(《财富》杂志,舒马赫超过伍兹荣登体育运动类第一),算起来他一年收入就到了10亿人民币,而一个车队一年的运营成本需要1亿欧元以上,即便如最低的索伯车队一年也需要3000万美元以上,赛事中的广告,赞助达几十亿美元,F1掌门人个人资产就超过了40亿欧元(英国财富榜第一),一个最小的广告牌在F1一个分站赛场就需要10万美元。F1专卖产品和进入F1场地经营的产品都是天价,车队的旗帜,标志,车迷的贴画,车装饰,纪念品都入场经营,一顶有法拉利车队的专卖太阳帽就要400,T桖上衣一件就要600,一支有标志的普通笔就要100元,就上海车场里专卖的情况看,简直可以用卖疯了来形容,有的车迷一买就是几十件,就跟不要钱一样。市场非常广阔。
4, 上海站的比赛权获得代价太大,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据“英国《F1商业》杂志最新刊登的数据,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但与上海一样在今年第一次举办F1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都比上海低。 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都只在1000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 ”但由于F1竞争城市多,目前的市场情况不同往年,用不同年份的数据比较并不合理。但有值得指出的地方就是:上海主办方在场地广告权,收益,转播费谈判方面急于求成,的确丧失了大好利益,上海站在广告费和其它收入方面的分成非常少,这和国内企业在投资国外经营情况一样,缺乏对F1商业运作和市场容量的全面了解,对F1的谈判规则,保护规则和壁垒了解不够,市场运作方面,按照国内规则办事,缺乏长远的商业规划和初期的市场深度挖掘,宣传还停留在吸引眼球和低层次的炒作阶段,没有针对发展起来的中国富裕人群做针对性的前期培养和酝酿,高估了国外车迷和消费能力。按照F1“商业才是F1的灵魂”这样理念,上海F1主办方还需要真正具有F1的商业意识,才能打造F1在中国的潜在巨大市场。
F1在中国的道德批判
F1在中国永远属于富人娱乐阶层,早些年,大连一位老板携子游英国的一家F1赛车场,他的儿子提出开一圈F1战车,车场老板很生硬:想开,一圈3万美元!大连人冲动拍出支票,开就开!他的儿子在陪教指导下,真的开上一圈,这里,有挑战有自尊,但没有平和及平等。
平均每张票价超过2000元。主看台分钻石区、白金区、黄金区......价格从3100-3700元一张(三日套票)不等,副看台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到目前为止,主看台的黑市票价被炒到2万元/张。赛车场周围实施交通管制,近万个车位数量有限,停车证已告售罄。停车证卖到3000元一个的天价,加入中国石化富人赛事俱乐部吧,观看第一天试车赛价格2万元,观看两天比赛2.2万元,观看三天比赛2.9万元,可以享受香槟、豪华西餐、VIP休息......在中国,看F1的上海人虽然很多,但不以上海本地人为主,至少可以这么说,F1的看台的大多数位置,尤其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不是以上海人为主。看F1的人大多也许并不需要花钱,70%以上的票已被大企业包办,如今洋人也懂得在中国的公关策略了,F1由此也成为最好的“礼尚往来”契机,赛场上,多的是达官显贵,从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广州,成都,杭州......蜂拥而至。上海,成功的富人大狂欢吸引了眼球,4、5星级酒店爆满,房价高出平常一倍。
在不可否认的F1巨大商机背后,F1赛场在中国更本就没有所谓“平民化特色”这么一说,完全以金钱和财富衡量成为F1的唯一标准。这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集团“本土化”提供了一个“契机”,如何和官员沟通,如何采取中国特色的“公关”,乃至提供在上海支撑消费的腐败孪生行为,伴随F1巨大轰鸣的背后,真正自己花钱到现场看比赛的少数中国车迷成了真正的冤大头,他们是其中的陪衬和花边。
如今,这个世界最项昂贵的运动和人均较穷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走到一起,F1正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差异和特色——————“让一部分人先玩儿起来”吧!
F1赛车尖啸着驶过耗资26亿元人民币建造的上海国际赛车场,除了10多万的各地观众以及纷至沓来的达官政要、社会名流之外——F1上海站的“辐射力”到底有多强
一名出租车司机评价F1说:
“F1比F4伟大。”尽管他并不清楚F1伟大在何处,但他知道F1是花了很多钱搞起来的,一定差不了。F1是否伟大暂且不论,但F1在上海留下的浓墨重彩,足以让我们津津乐道好些天。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F1身上从此烙上的中国印,则可以让不少人多了几分自豪。
耗资26亿元人民币建造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在过去的3天里,俨然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舞台。20辆顶尖赛车、超过10万人的各国观众,还有纷至沓来的达官政要、社会名流,这样的壮观场面,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难得一见。但在歌舞升平、飞车狂飚的景象之下,我们也不会忘记上海主办F1的初衷,那就是展现上海的国际形象,更好地发展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以及促进中国的赛车运动发展,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等等。那么,F1上海站真的能做到吗?
游客为上海带来四五亿美元
比赛刚一结束,记者便致电公务缠身的上赛场某权威人士(采访对象要求匿名),这位官员告诉记者,根据已有的统计,这次因为F1而前来上海的境外游客约有5万人,而原先估计的只在3万人左右。游客平均在上海逗留3天,在上海的酒店住宿、交通、餐饮、门票、商业等方面的总花费约在四五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而在F1马来西亚站的相关收入是在2.6亿到3亿美元之间。这位官员解释说,当然,我们接待的游客数量也是马来西亚站的两倍左右。
这位官员还告诉记者,在F1上海站比赛期间,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大企业中有120家公司在上海举办了各种推广活动,或者把上海站的门票作为待客礼物,上海对大企业、大公司的影响和吸引力继续扩大。这位官员也表示,正在打造上海汽车中心的嘉定也将因为F1比赛的进行进一步完善汽车城的设施,这对于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十分有利。
在这位官员看来,F1上海站的成功举办,不管是对进一步提升上海的知名度、树立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还是对上海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F1落沪并非上海之福?
与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并称世界三大运动的F1可以为上海提高知名度,招徕大批观光游客,对刺激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这样的说法正在政府与民间广泛流传,但经济学家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需要F1,并不代表上海需要F1,上海选择F1并不利于上海经济的发展,举办F1的现实结果并非是上海之福。
“大批游客涌入上海,宾馆、酒店生意兴隆,房价高涨,但F1期间给上海带来的高朋满座不过是一个假日经济现象。游客改变的不过是时间流量上的组合,在旅游方面的意义可能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样大。”
谈到城市知名度,张军指出:“上海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吗?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再举办一个F1又能为本已光亮的上海形象再增色多少呢?”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政府曾提出发展服务型的经济,计划到上世纪末要将服务业在上海GDP的比重提高到70%。但据上海市发改委今年6月公布的数字,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4%,比2002年的51%下降了2.6个百分点。在2001~2003的3年中,上海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变慢。此外,与江苏、浙江两个周边省份相比,上海引入外资的优势也在不断减弱,从制造业中心向服务业中心的转变将是上海的必由出路。张军指出:“计划经济时代打造的上海是个制造业中心,但符合上海人力资本、适应上海生产力发展的应该是服务业,诸如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行业,上海目前正处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30年的结构模式,重建上海的基本经济结构,上海要付出巨大代价,此时弄来F1这样一个一次性投入很大,利用率不是很高,需要社会去消化它的工程,会给上海增加一定负担。”
但就F1来说,它应该能够牵涉到旅游等相关的产业,这难道不符合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愿望吗?张军认为,这还有一个投入产出的对比。
在现今的F1分站赛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是为F1专门兴建赛道的,绝大多数赛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赛道,都是利用现有的公园、城市道路,或是汽车公司的试车场。“毫无疑问,F1一定会带来游客,促进旅游业。但我们的投入呢?26亿元仅仅是第一期投资,根据官方的预计,上海站收回投资成本要10年到12年,我们一没有赛车运动传统,二没有自己的品牌赛事,一旦F1赛事7年后离开上海(这并不是没有可能),那么谁能保证赚钱?到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处理这个如同庞然大物的赛车场?”
上海当地媒体曾大幅报道过赛车场对周边地产的提升作用,赛车场附近的地价据说上涨了10倍,但张军认为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于经济有弊无利:“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认为地价上涨是件好事,地价提升加重了商务成本,结果只能不断开发新土地,但每个城市都是有边界的,土地是有限的,上海一个区的区政府就曾经询问我们,区里的土地都批完了,下一步的经济靠什么发展?”
张军认为,F1落户上海并非纯粹的市场选择,“F1是一个纯商业化的赛事,它选择中国我认为是必然的,但可能放在中小城市反倒更有积极作用”。
F1对中国汽车工业几乎无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大学汽车工业研究专家告诉记者,F1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要说到F1上海站的举行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何推进作用,那就非常牵强了。
“除了像我这样的F1车迷之外,高校研究汽车的专业人员或是中国汽车厂商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人来上海看比赛。F1的特征是高油耗、高污染,这是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车蓝�鄣摹!?
在汽车专家看来,F1既有的特质已经为先进的汽车工业所摒弃,“虽然F1的很多技术设计都被民间采用,不过,从汽车工业的发展大方向———低能耗和环保来看,F1已经失去它有利的一面”。
对整个汽车工业无利,对中国本地汽车工业就更没有多少推动作用。“汽车工业实际上是第二产业中处于末端的行业,所以,不要以为汽车工业代表的是高新产业,汽车工业实际上是大工业、劳动密集产业。世界上很多大汽车公司设厂于中国,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劳动成本低,技术人才也不匮乏。中国目前的年汽车产量已经突破400万辆,未来几年,随着各大厂商不断加大在华投入,中国的汽车产量还会大幅增加,这一趋势显然和F1落户上海无关。”
当然,很多研发与技术中心也会落户中国,不过代表汽车工业最先进的部分,如电动力、混合动力等汽车的研发仍然会留在发达国家,而这种先进技术目前还无法在F1身上看到。
汽车专家也指出,汽车运动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汽车工业,许多尖端技术的应用最早都是从汽车运动开始的。但无论F1还能否代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都有一个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本地汽车商投身到F1中,无法利用F1为自己的汽车工业做试验。如果说F1上海站对中国汽车工业有什么积极影响,那应该就是F1能更直观地刺激中国观众,或许对中国的汽车销售有利。
F1门票红火的可持续性如何?
虽然上海赛车场内部分看台上仍有些许空座,但观众总数应该达到了组委会赛前公布的数字15万人。然而,这里面又有多少观众明年还会来呢?
由于今年是上海站的首度F1演出,F1门票也就成了热门的公关道具,在赛场内最贵的主看台区,真正私人购票的除了台、港、澳人,以及国外的车迷外,国内观众持有的大多是赠票。记者的一位朋友在上海市某区体育局工作,单位给像他这样的普通员工都发了价值超过3000元的主看台门票。他告诉记者,在主看台上一片片着装统一的方阵中,多数都是像他这样的,要么是企业、单位买票当福利发给员工,要么是公司大量购买后送给自己的客户,有些单位则是直接接受上海赛车场的赠票。
按照国际汽联的规定,F1各分站赛的门票收入都是上缴国际汽联的(但据上海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知非介绍,上海站门票收入均归上海所有)。这一次,中国的不少企事业单位都为上海站3亿元的门票收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今年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明年门票销售不知还能否如此红火?
主看台上多数是看热闹的中国观众,而价钱最便宜的草地看台上却集中了不少真正的中国车迷。烈日之下,这些车迷没有太多的怨言,只是希望上海赛车场明年能够开放宿营区。
把上海站当作中国的铃木赛道?
当F1赛车尖啸着在赛车场内高速疾驰时,这种刺激很可能将促使中国第一代亲身感受过F1的车迷诞生。在中国汽联主席石天曙看来,中国的赛车运动也将因此获益。
石天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赛车运动发达的国家都离不开群众基础,“要有群众基础,就要培养群众对赛车的兴趣,F1如此强烈的刺激,一定会让不少中国人,特别是来到现场的人,开始喜欢赛车运动”。
虽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来赛场观看的中国观众都是F1运动的门外汉,不少女观众更对赛车尖啸的声音很不习惯。不过,很多观众还是表达了对F1的极大兴趣。在石天曙看来,国内的汽车运动已经具备了许多必需条件,比如大城市中家用汽车的普及、国内众多级别的汽车赛事安排等,但中国赛车运动始终缺乏一种强力催化剂,F1的到来正好起到了这一作用。
赛车原本是欧美的传统项目,但亚洲的日本也是世界赛车运动的强国,除了与本国发达的汽车工业有关外,石天曙认为,20年前F1在铃木赛道的举办,为日本民间形成赛车热潮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中国的赛车运动来说,石天曙希望上海站也能充当一回铃木赛道的角色。
然而,不管各方的评价如何,F1已经在风驰电掣中完成了在上海站的处女秀,F1上海站的比赛也以其独特的舞台吸引着世人的瞩目。而且“演出”才刚刚开始,舞台还会不断扩大,参与者还会不断增加,机会也会不断增多。如何在接下来的6年里,不断地完善自已,迎接挑战,把握机会,对于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上海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
F1 BGP车队的简介
罗斯·布朗发表声明,正式宣布接手前本田F1车队。由于车队100%被布朗买断,因此命名为Brawn GP。声明同时确认车队将使用梅赛德斯·奔驰引擎参赛。这使得长达3月的各类收购传言结束。罗斯·布朗最终和本田汽车公司达成了收购协议,布朗说到:“过去的数月对于车队来讲是个极端的挑战。但今天宣布的是一个非常愉悦的结果——巨大的努力最终挽救了车队的将来。首先,在和本田汽车公司合作这么久后,不能再继续下去是个巨大的遗憾。我要对在此过程中收到的鼎立合作和支持,对本田表示感谢。特别是这些紧密介入我们达成协议的高级管理成员,同时也要感谢他们在我们车队展示的信心。”
布朗同时在声明中还“礼仪性”的对引擎制造商奔驰、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FOTA、车队技术合作伙伴、车队员工,以及全球的车迷表示了感谢。与之前报道的一样,新车队的车手组合将是巴顿+巴里切罗。布朗表示,双巴组合合并,多达423场大奖赛的参赛经验,将对帮助车队弥补缺席冬季测试的损失起到关键的作用。“我很高兴简森·巴顿和鲁本斯·巴里切罗将构成我们2009赛季的车手阵容。两位车手为车队带来的巨大经验和知识,将证明对于我们致力于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准备好3月29日在墨尔本的第一场比赛是无价的。同时这也是他们合作的第四个赛季。他们的经验、加上我们在布兰克里的车队、我们的系统和我们的工程师,将证明是真正的财富。”
英国当地时间3月6日,布朗GP车队的首款新车BGP 001在银石赛道进行了首次系统预检。BGP 001采用黄白黑三色涂装,目前因为赞助商还没有确定,因此只有普利司通的LOGO出现在鼻锥上。负责驾驶的是英国车手简森·巴顿。
BGP 001配备了奔驰提供的代号为FO 108W的V8引擎,空气动力学方面,其前翼结构极其复杂,除了副翼层叠交错外,最显著的特征采用了较宽的端板处理方案。这使其却别于之前的其他车辆。在这几张照片上反映的特征还包括采用了三角形的引擎进气口和底切明显的扁平侧箱。
鼻锥锥体与宝马2007年的车型保持着较高的相似度,预计同车队近来的人事变化直接相关。2007年开始,前本田车队进行大量的人才招募活动。高薪“引进”宝马的首席设计师约格-赞德尔(Jorg Zander)和约翰-欧文(John Owen)。外加两位威廉姆斯的高级工程师伊克·比格伊斯 (Loic Bigois) 、马蒂耐特 (Francois Martinet) 和一位迈凯轮的工程师。其中赞德尔报到时的职位是代理技术总监,目前的职位不详。
按照布朗昨晚公布的信息,BGP 001在银石完成首航后将打包运往巴塞罗那参与在那里的最后一轮官方季前测试。尔后在3月15~17日,车队还会独自前往赫雷兹测试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