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校园文化墙创新设计效果图的展示
优秀的师范校园文化,对现代实现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等“三全”育人,完成引领文化、服务社会等职能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校园文化墙创新设计效果图的展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校园文化墙的高清图片 校园文化墙的图片展现 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领导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学校文化还可以辐射社会、示范家庭,从而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建设做贡献。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学校的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学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保持学校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学校文化具有震撼和激励效应,发挥和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可以引导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为保证活动效果,我市教育局成立 “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学校也要成立由学校党支部、校委会为主要成员,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要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科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勤奋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引导、教育师生,坚定师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信念,引导师生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师生在整洁安静的校园环境、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勤奋求知的读书风气、尊师爱生的和谐氛围中,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观念形态的校园文化,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可以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心理)层面。精神(心理)层面又包括观念形态、人际关系形态、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具有规范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
1.营造融洽的校园人文氛围。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人文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首先,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针对学生的人文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纪班规的制订、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校纪的管理等,让学校的人文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2.优化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由于校园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优化,可以让学校师生尽情发挥出潜力和活力,使校园和谐稳定又生机勃勃。
3.培养积极的育人取向文化。所谓育人取向文化,其实就是教育追求,或者说是培养目标。它的提出往往凝聚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又往往用校训的形式表达出来。育人取向文化常常影响着人才的成长,什么样的学校出什么样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有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学校的一台文艺节目或一个文化艺术节,所追求的立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学校的一个科技讲座或一次制作活动,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终身热爱科学的精神。积极的育人取向文化不仅陶冶受教育者,也同时武装教育者,它不仅给人以知识的智慧浇灌,同时还给人以人文精神的充实和升华,促使特色人才的成长和成功。对特色人才的培养,是学校育人取向所要潜心营造和刻意追求的,它将形成学校独有的竞争力。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这种文化,通过培养这种具有长远效益的文化,使学校稳步走上和谐而快速发展的轨道。
4.创办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校园师生员工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具有快捷方便、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学校要创办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想方设法巩固和强化以“文化育人”为主的网络文化阵地,以此来拓宽师生知识视野,提供文化精神营养,提高师生的学习能力、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和思想品质。并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注重网上管理、监控和引导,不断提高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品位,实现校园的安定和谐与团结有序。
5.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这里所说的学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学校各个大型建筑物,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的摆布,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要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布局的美观整齐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千方百计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此外,还通过英语角、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文化,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大大加快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校园的全面和谐。
6.创建和谐校园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教学又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制度必须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与教学因素中的以课堂为主的课程教学产生和谐共振,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发挥出应有作用,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和谐。
猜你喜欢:
1. 高中校园文化墙素材的展示
2. 校园文化墙高清图案的展示
3. 校园文化墙设计方案及素材展示
4. 校园文化墙的创新设计图展示
5. 教室文化墙的设计素材图的展示
班组建设文化墙放什么明细科目?
班级组建的这种文化墙要放的明细科目肯定要包括学习这一项,还要包括劳动这一项,还要包括思想品德这一项,还有就是助人为乐这一项,如果有比赛,体育之类的获奖也要放到上面去
小学班级文化墙创意设计
浅议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道德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风建设以及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新”意
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努力通过赋予新内容,创设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承接,与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要求相一致,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吻合。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内容,要着力在深化建设内涵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是一个整体、团队,无论是实现班级整体环境的优化,还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必须把突出团队精神培育放在突出位置。
实践证明,团队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现在学校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特征鲜明,团队精神缺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进而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在每一年的班级工作中,我都努力提倡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等作为班级座右铭,使学生重视团结合作,打好团队战。
二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体现富有底蕴的人文气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学校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因此,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理应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则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意识,着力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让文明、高雅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使人文气息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亮丽底色。
三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凸显文明规范的时代素养。青少年的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因此,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规则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率先垂范,班干部应该身先士卒,学生应该严以律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要防止简单化,杜绝一刀切。只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人、塑造人;只有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阵地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启发、养成习惯,才能使文明素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硕果。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班级特色,符合班级发展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才能体现价值,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创设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硬环境建设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对于教室环境的基本格局和总体布局,在保持相对稳定前提下,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对于学习园地、团的生活等活动板块,则要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和形式创新。比如2005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中,我班部分考试失利,信心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新学期开学组织同学制定“聪明男生06宣言”和“智慧女生06宣言”两大板块。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新学期新目标写在一张小纸片上,贴上自己的照片,两块“06宣言”板像两盏明灯指引同学们前进的方向,增添他们的信心。
二是确立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班级目标。目标管理是规范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发展的前提。确立班级目标,首先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才能使班级目标的提出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实际。比如:本学期开学初,为了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使班级目标有针对性,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班级目标,最终确定“努力每一刻,收获每一天”为班级目标,并为设计获奖者颁发奖品。其次设计了两大板块,分别命名为“挑战无处不在”和“努力从我开始”,并让每位同学自定一个竞争对手,将对手的优势,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挑战计划写在一张纸上,张贴上墙。这样,有了目标,同学们学习起来也比较带劲。一阶段过后,进行对照总结,对于成功挑战对手的同学,由班委向家长发出喜报,并自定新的挑战对手。
其次是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目标制定。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关心集体的热情,又能使他们充分体会班级目标的内涵,有利于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再次是推动班级目标的落实。班级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生学习进步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把目标要求纳入常规工作,细化分解,强化责任,抓好督促,跟踪考核,特别是要利用班会、晨会等会议,及时总结、发现不足,整改提高。
三是组织开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有影响、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是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风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把育人理念、目标、要求主题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格,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素质本领。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活跃班级气氛,增强团队合作,鼓舞班级士气的作用。每学期,我班除了重视学校指定的各种活动外,还长期坚持搞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比如一日一思活动: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让他养成每日反思总结的习惯,我让学生每天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三句话:分别是:每日一得,每日一失,改进措施及启示,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每日省吾身的习惯。
励志故事演讲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意志品质,我班特别抽出午间自习的5分钟时间,进行每天一则励志故事演讲比赛。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自己也不由得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立志要向他们学习。此项活动不仅培养学生阅读和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使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意识到坚强、努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可贵,并努力养成这些意志品质。有了这些励志故事的潜移默化,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很快就形成了同学间团结互助,学习上你追我赶的优良班风。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实效,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既是规范化的基础工作,又是系统化的育人工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软”件。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管理赋予了文化特征和人文色彩,也促使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从班级管理上讲,制度管理是根本,人文管理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核心。班级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民主管理能够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能够使班主任从日常琐事中超脱出来,能够构建起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人文管理需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相得益彰,就能够把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的人文关怀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去,体现在赢得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实际成效上来。
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和谐、融洽、奋进的班级氛围对学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构建和谐班级。因此,营造和谐班级作为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从立足班级长远建设的实践去推进。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同学关系,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表现为制度文化。只有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才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也只有在班级管理中注入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班级管理才能民主化、人性化。加强班级制度建设,需要注意把握: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导向性和承接性。切实把公民规范、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要求体现到班规班纪中来,把班级发展理念、价值取向融入到班级制度中去,并结合学生特点,形成有鲜明班级特色的学生行动指南;在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围绕学生学习纪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制度执行、班务管理等方面来把握重点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在制定方式上要反映民主性和群众性。广泛听取学生想法、征求学生意见、吸纳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制度设计中的能动因素和积极作用。事实证明。越是群众基础广泛的制度规范,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落实上体现执行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和督促,保证制度落实和应有效果。同时在执行中要认真总结,对不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相关内容,要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