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董永传说、白太官传说、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乾元观道教音乐、泓口丝弦、太平军锣鼓、跳幡神、谈庄秧歌灯、巨村舞龙、溧阳竹马灯、跳五猖、冻煞窠、跳祠山、指前鱼灯、太平龙灯、马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扬州牙刻
扬州牙刻作品小中见大,以刀痕再现笔墨意趣,神韵超出方寸之外。牙刻艺人在象牙上书画,横竖点捺、皴擦烘染、干湿肥瘦、意随刀至,一刻而就,落墨而毕。
不仅以细微见功力,更重要的是笔法有致,刀到之处浓淡粗细,阴阳向背均有体有势,由于象牙微刻字迹很小,刀尖的转动不能笔笔窥见,施艺者常以腕力把握为主,目力为次,刻制时屏息静气,一气呵成,以自身扎实的书法、绘画功底,以铁笔再现书画水墨韵味,神韵盎然,堪称绝妙。
2、 昆曲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2001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昆曲亦称昆剧、昆腔。明初产生于江苏苏州、昆山一带,创始人顾坚在对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整理和改进的基础上形成了昆曲的雏形——“昆山腔”。为当时四大声腔之一,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3、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4、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项目。
该技艺是以木匠领衔,集木匠、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建工种于一体的建筑技艺,能巧妙运用各种营造手法,使山石、水池、花木、亭榭等在有限的空间内步移景换、变化无穷、宾主分明,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等特征,尤以奇巧的梁架结构、精美机变的腰檐转角最具特色,给人以“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之感。 “金刚腿”和石门框结构的设计,体现了香山帮匠人的匠心独运。
5、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苏绣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
什么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39号)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规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43号)精神,由江苏省文化厅对申报地区推荐的项目(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竞技、游艺与杂技、曲艺、民俗、)组织专家论证、并征求各市文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逐项确定,通过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文化厅公布的。
江苏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分命名了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443项,其中:
2007年3月24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3项),
2009年6月20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12项 ),
2011年6月20日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3项),
2015年1月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45项)。
江苏各市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哪些?
一、江苏各市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文化厅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使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省文化厅发布《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分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8章59条,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文化厅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
2006年11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全省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建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13个。截至2014年上半年,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达2万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675 项名录,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32位,省命名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92名。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文化厅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43号)精神,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初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审议,推荐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1项,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37项。
1
白蛇传传说
民间文学
江苏省镇江市
2
梁祝传说
民间文学
江苏省宜兴市
3
董永传说
民间文学
江苏省东台市
4
吴歌
民间文学
江苏省苏州市
5
江南丝竹
传统音乐
江苏省太仓市
6
海州五大宫调
传统音乐
江苏省连云港市
7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传统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8
昆曲
传统戏剧
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9
苏剧
传统戏剧
江苏省苏州市
10
扬剧
传统戏剧
江苏省扬州市
11
苏州评弹
曲艺
江苏省苏州市
12
扬州评话
曲艺
江苏省扬州市
13
扬州清曲
曲艺
江苏省扬州市
14
桃花坞木版年画
传统美术
江苏省苏州市
15
剪纸(扬州剪纸)
传统美术
江苏省扬州市
16
苏绣
传统美术
江苏省苏州市
17
扬州玉雕
传统美术
江苏省扬州市
18
泥塑(惠山泥人)
传统美术
江苏省无锡市
19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宜兴市
20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21
宋锦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22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23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24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25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26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27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28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29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镇江市
30
雕版印刷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31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32
制扇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3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4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传统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35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民俗
江苏省苏州市
36
秦淮灯会
民俗
江苏省南京市
37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民俗
江苏省苏州市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常州吟诵、《董永传说》、常州梳篦、锡剧、留青竹刻等。
1、常州吟诵
常州吟诵,又名吟诵调,是常州的传统音乐形式,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话吟诵。介于唱和读之间的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它横跨文学、音乐、语言三门学科。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吟诵艺术属“小众文化”,与古琴、昆曲相仿,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准,具有文学、音乐、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常州吟诵的基本内容相当丰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诗的音调(包括吟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近体诗”的音调和吟“诗经”、“乐府”、“楚辞”、杂言诗等“古体诗”的音调),吟词的音调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调等。
常州吟诵是中国古代诗歌吟唱形式流传于今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现了历史上文人阶层吟诵音乐的风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吴语的音韵特色,为我们今天了解中古时期南方诗歌的演唱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
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2006年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万荣县文化馆、东台市文化馆、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 获得“董永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3、常州梳篦
梳篦,又称栉,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传统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
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著名的篦箕巷。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锡剧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
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008年6月7日,锡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3。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锡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5、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让整个雕刻图形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
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青竹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锡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州梳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州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