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隆海尚首府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城市:厦门
楼盘名称:厦门广隆海尚首府
公交线路:项目交通便利,厦漳大桥已于2013年5月28日通车,驾车约40分钟可到厦门岛内;海上巴士15分钟穿梭厦漳两地;并且项目紧邻规划中的厦漳海底隧道出入口,5分钟直达厦门岛,尽享最繁华的中山路商圈配套。
公交:南炮台站(多条公交线路通抵本案)。
自驾:15分钟转换厦漳生活,招商大道便捷通行区域内外。
其他交通方式:广隆海尚首府位于厦门湾南岸招商大道南侧(据南炮台200米),直面鼓浪屿、远眺鹭江道。所处区域为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片区(即二区——行政科教商住区),该区域将被打造为集教育、居住、体育休闲、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宜居区域。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3126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3.4%,共0栋楼,停车位555个
周边配套:教育配套:家门口规划小学、中学;规划幼儿园、南太武实验小学、厦门大学附属中学、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
医疗配套:漳州医院开发局分院、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医院、中山医院;
商业配套:南太武商业广场、厦大商业圈、华润万家超市、社区自带风情商业街;
休闲配套:双鱼岛、8公里黄金岸线、静湖公园、南鼎山公园、南炮台公园。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厦门园博园中华教育园里面有几所高校的模型
中华教育园位于园博园西北角,共有经典情景园、圣贤纪念园、教育历史纵览园、名校风华园、教育采撷园、国际教育交流园等6个分园。除了尚在建设的名校风华园外,其它5区都已对游客开放。整个园区以“园林”的特殊表现形态和文化载体,精心选择中国历代教育典故、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等内容,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悠久灿烂的教育历史。园区建设得到了国务院、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教育研究院也参与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潘懋元教授、刘海峰教授和张亚群教授等教师始终参与其中,为园区的建设献计献策。张亚群教授还是市政府委托课题“中华教育园”专业设计项目的负责人。
当天下午,中华教育传统座谈会在我校颂恩楼215举行。赵沁平、汪毅夫、陈修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施祖美、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等领导,纪宝成、郑耀宗等专家学者和我校校长朱崇实、副校长邬大光,文科资深教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我校常务副校长潘世墨主持。
陈修茂在致辞中说,教育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兴邦大计,也是惠及全民的事业。相信在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倡导下,中华优秀教育传统将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赵沁平说,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大学应当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要下大力气,努力营造浓厚、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他们表示,加强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很有必要,面对新时期,应当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纪宝成说,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现代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使其通俗化,更易于接受,也更易于发扬光大;朱崇实认为,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缺乏足够的认识,应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潘懋元认为,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但是不能复古”,对一些糟粕应当坚决摒弃。
厦门翔安: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力建设“五个翔安”
6月16日,由中共 厦门市 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翔安区专场举行。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翔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佳锻,翔安区副区长颜莉莉出席并发布了翔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情况。
翔安区以拓荒牛的姿态,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2021年全区GDP为781.79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21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777.65亿元,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0062元……
青春翔安、风劲帆满。明年,翔安将迎来建区20周年。翔安区将继续牢牢把握厦门市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机遇,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服务跨岛发展大局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五个翔安”,努力将翔安建成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产城人融合新标杆,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翔安更大贡献。
产城融合篇
产业强区以产兴城新城崛起以城促产
十年间,随着天马、中创新航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引进,电气硝子、ABB、联芯等投产扩产,翔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到434.5亿元,年均增长7.7%。
翔安优化新城空间布局,提升新城功能品质。
经过建区19年来的跨越发展,翔安区工业建成面积达18.7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6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点产业链群。这其中,平板显示产业产值778.4亿元、占全市的48.5%,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233.6亿元,占全市的48.6%——这两条产业链均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此外,翔安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作为因应“跨岛发展”战略而生的新区,翔安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新动能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更加凸显。近几年来,翔安区积极融入厦门科学城、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金砖国家创新基地的建设,并大力推进了一大批创新平台落户翔安,比如:全省唯一的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厦大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同时,翔安区还注重培育和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目前翔安区已有“三高”企业4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9家、“专精特新”企业66家、重点实验室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去年,翔安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50%。
优质项目更加聚集。翔安区历来都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招大引强”,组建区招商集团,完善“一站式”招商机制,拓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不断提高招商质效。目前该区有百亿级以上企业7家,十亿级以上企业80家,税收达500万元以上企业365家。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翔安区建立了区领导挂钩企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全力做好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保障工作,从“项目、平台、政策、人才、服务”五个维度强化与企业的黏性。翔安区还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全省唯一的区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推动 283个事项实现集中审批,“一趟不用跑”事项实现100%。这两年营商环境考评均位列全市第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与进步,翔安通过汇聚创新元素、聚集优质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有力举措,已成为厦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
以产兴城,更要以城促产。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翔安区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119个省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多座新城快速崛起。十年间,翔安区发挥后发优势,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塑造特色与生态,提升管理效能,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区发展形成了全新骨架。
十年间,翔安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点:厦门新机场计划2026年建成运营,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将于2023年全面建成,厦门第二东通道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通车,第三东通道争取今年年底开工……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活力翔安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翔安秉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治理创新篇
山清水秀好生态开放包容有活力
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发展与生态如何兼容,齐头并进?
翔安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15.3万亩海域退养;依法清退洗砂厂、机砖厂等落后产能,小光山矿区等一批历史环境顽疾得到解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三大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山清水秀的生态翔安,成为辖区居民最大的幸福感所在。
发展的持续推进离不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翔安区创新建立农村基层组织“1152”工作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整合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建立了一支有700多名网格员的队伍,推行网格化管理,获评省级“平安区”;深化推广“近邻”党建模式,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打造“清风促进会”、乡贤理事会等基层治理品牌,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莲塘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同时,翔安区坚持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去年省级文明城区考评全省第五,创历史最好成绩。翔安区很清楚,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必须深化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
强化整治。翔安区全面开展“六个专项整治”行动,以媒体曝光、检查通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为突破口,紧盯农贸市场、村居环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模式,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盖、规范交通秩序、改造公共设施、治理空中缆线,大力整治不文明现象,以问题整改带动城区形象提升。
机制带动。翔安区在完善路长制、片长制等网络化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城管”管理机制,健全“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卫保洁办法,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广社区“电子哨兵”,固化创建成果,促进习惯养成;强化“晒比问”工作机制,探索“城中村”治理模式,实行“村居吹哨、部门报到”,切实解决环境脏乱、公共设施破损等突出问题,在全区营造全民参与、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创建氛围。
引领发动。翔安区开展“美化环境 提升治理”行动,通过区直机关干部下沉村居创建一线,引领带动村居群众共同参与,推动区、镇街、村居、国企、群众“五方联动”,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洁净家园”“美丽庭院”评比、“金点子”征集、寻找“身边好人、公益达人”等活动,培育志愿服务组织,激发群众“家园情怀”,增强新老市民对文明厦门的归属感、认同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意情、兴盛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25%,打造了大宅火龙果等“一村一品”和“大帽山境”等生态旅游特色亮点,全区共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年增长保持17%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实现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平改坡”2515栋、裸房整治1962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5%,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三水联治”、农村建房“四统”模式、垃圾分类“二三四”模式和农房整治“三立三破”等创新做法获国家和省市点赞推广。
翔安引名师,建名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生品质篇
打造高品质生活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至上”始终是翔安区发展的关键词——倾情倾智办好惠民实事,是每一位翔安奋斗者的唯一标尺。
结合辖区建设发展的特点,翔安区突出抓好被征地退养农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出台转产就业创业系列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促进被征地退养农渔民转移就业超2.5万人,培育超1.2万名“致富能手”;大力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带动全区106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其中13个村居超100万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8%,高于GDP增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消除农村“五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全市首创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零负担参保”模式,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
教育方面,翔安区引“名师”、建“名校”,成立全省首个区属普惠性教育集团,新增各类学位7万余个,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科技中学等一批名校落地办学,建成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引进高层次教师35名。
医疗方面,同民医院更名“市第五医院”并晋升三级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建成运营,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设立全市首家老年康养医学中心和首个福利性托育园,“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基础设施方面,相继打通舫山东二路、祥福一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建283条市政道路、长度20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余个,增设优化公交线路28条、地铁接驳线10条,新装市政路灯18000多盏,做到“修好市民脚下的路、点亮百姓门前的灯”。
文体设施方面,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738个,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98%,建设邻里书屋及流动图书站49家,群众精神文化更富足。
城市绿化方面,建成道路绿地235条、街头绿地19个,新增公园、广场26座,打造了下潭尾湿地公园等“网红打卡点”,绿化面积达到460公顷,让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设置1099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397个生活垃圾错峰直运接驳点,新建40座小区环保垃圾屋,实现分类投放、收运系统全覆盖,推进85个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新建改造污水管道122公里,进一步改善新城水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来源:南早网)